你如何评价《窗边的小豆豆》这一本书?

你如何评价《窗边的小豆豆》这一本书?,第1张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我看过的第一本真正让我颠覆认知的作品。这本书以一颗小豆豆的视角,讲述了生活中的琐碎和伤痛,但又通过对小豆豆的成长和坚持,传递了关于人性、情感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在读这本书时,我被作者细腻的文字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所深深吸引。从小豆豆的角度,我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看到了人性的善恶、情感的温暖和伤痛,看到了生活中的苦难和坎坷。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知,并启发了我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入思考。

作者通过小豆豆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成长和坚持的重要性。小豆豆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一次次地爬起来,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这让我深刻体验到,无论生活多么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坚持和积极的态度,用勇敢和智慧去面对困境,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此外,这本书还通过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入刻画,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小豆豆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友情的温暖和背叛、爱情的甜蜜和痛苦、亲情的牵挂和失去,这让我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复杂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的深邃课题。

总的来说,这本《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令人惊艳的作品。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文字,深刻地触动了我对人生、情感和人性的认知。这本书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认知的突破,对生活和情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将一直留在我的心房,成为我心灵深处的珍贵收藏。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孤独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而是一段可以充实和丰富的时间。通过小豆豆的成长历程,我意识到在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创作、沉淀自己,从内心深处汲取智慧和力量。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在孤独中寻找内在的价值和意义,让我懂得了如何用心去体验孤独,让孤独成为我成长和提升的机会。

认知心理学书籍:《情感暴力》

 什么是情感暴力如何正确认识情感暴力以下,心理网我为大家介绍认知心理学书籍《情感暴力》,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内容简介

 生活中,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

 考这么多分,还不如去死。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我都是为你好。

 奇怪的是,这些如刀子一般锋利的话,往往出自父母、夫妻、恋人、朋友等亲近之人之口,它们像无形的杀手一样伤人至深。为什么这些人会不自觉地“杀亲”为什么原本的爱和友好却以伤害的面目呈现

 本书就是对这种看不见的暴力的深度揭示。作者利用他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问题咨询经验,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情感暴力的特征和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而提出了实际的解决办法,终帮助我们摆脱看不见的暴力的束缚,更好地爱和被爱。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

 (ホームページ,1938- )

 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社会研究科硕士。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同时还担任过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2016年被授予“瑞宝中绶章”大赏。

 著有《我们为何如此不安》《做个真正自信的人:现代人透视自我的宝典》《不服输的心理学》《自觉心理学》《“温柔”与“冷漠”的心理》《自我定位心理学》《不高兴的生活艺术》等数十部心理作品。

 编辑推荐

 ★别让你的爱变刀子,也别让他人的爱伤害你。

 你是猪脑子吗

 我这都是为你好。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只要是人,都比你强。

 ……

 比真实的武器更伤人的,是这些看不见的暴力。每一种暴力关系,本质上都是控制与反控制双方的博弈。要从这场博弈中“全身而退”,找到爱和幸福,就要从关注自身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开始,转变引发内疚、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化解冲突。

 ★停止心理“杀亲”,才能爱和被爱

 人是情感动物,但却不是天生会表达。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心怀善意,却给对方带来了坏的后果。如何避免“以爱之名”带来的伤害,如何停止心理“杀亲”本书将给你答案。

 ★哈佛大学资深心理导师情感自修课

 加藤谛三是日本知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同时还担任过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心理学,擅长用心理学的理论解析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书正是他多年的心得。

 目录

 序 章 我们都是情感冲突的局中人

 什么是“善意的操控” /002

 渐渐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004

 为什么人际关系变得这样复杂 /006

 深藏在“人生倦怠”背后的因果 /007

 自卑到底从何来 /009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会失去求生欲 /010

 需要注意亲子职能反转 /012

 不是争吵的争吵 /013

 让对方怀有负罪感的人 /015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最需要的东西 /017

 施虐者的无意识和执着 /018

 第一章有一种病叫“情感习惯”

 虚有其表的爱最可怕 /022

 “情感习惯病”对心伤害最大 /024

 有过度依赖心理的父母 /026

 用道德绑架对方 /028

 因为情感暴力丧失享受生活的能力 /030

 憎恨最善于伪装 /031

 学会用心去看 /033

 情感暴力引起的深刻绝望 /035

 无法理解的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037

 “巨婴”这种悲剧 /038

 无法意识到伪装的爱必定会陷入圈套 /040

 为了治愈自己的心病而需要对方 /042

 虚有其表的善意实际是憎恨 /044

 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母亲 /045

 无论如何理解不了孩子受到的挫折 /047

 向孩子兜售自己的父母最恶劣 /049

 把过去的事拿出来讲会形成双重威胁 /051

 第二章看不见的伪装:情感暴力的N种表现

 以他人的不幸为乐的人 /054

 披着伪善的外衣绑架别人 /056

 情感暴力为何如此难以分辨 /058

 用负面情绪控制他人 /059

 不要将强烈的依赖心理误当成爱 /062

 心理处于溺水状态的父母 /063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不会夸奖孩子 /064

 只是想从不安中逃脱出来 /067

 对自己绝望的情感暴力加害者 /069

 可怕的“我都是为你好” /071

 贩卖善意的人 /074

 如何区分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与被害者 /076

 心的世界中有很多“冤案” /077

 双重束缚丈夫的妻子 /078

 连自己的意志都被剥夺的情感暴力受害者们 /081

 加害者也是心理弱者 /083

 “严厉的家教都是为你好”是一种骗局 /085

 总是责骂孩子的父母更容易有精神压力 /087

 如何辨别真正的家教与虚假的家教 /088

 被道德绑架的人的心理 /089

 正义并不能解决烦恼 /091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会提出矛盾的要求 /093

 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错觉里才是新开始 /095

 第三章无意识的欺骗:情感暴力的心理机制

 情感威胁 /098

 明白受骗了的时候已经晚了 /100

 狡猾的人善于说好听的话 /102

 以爱之名榨取对方 /104

 一定要小心戴着善意假面的坏人 /106

 突然间,甜言蜜语变成破口大骂 /109

 施虐者无法察觉自己的真实愿望 /111

 用美德去伤害身边的人 /113

 生而为人,我们其实不一样 /114

 为什么强迫别人牺牲的一方喜欢拿良识说事 /117

 为什么会被骗呢 /119

 加害者需要受害者,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120

 善意,不应该是被别人要求的 /122

 心怀不安的人的攻击性不容易分辨 /124

 反过来攻击委托人的辩护人 /125

 直接表现敌意的人还有救 /126

 扮演好人的坏处 /128

 狡猾的人对弱小的人非常敏感 /130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心理上满目疮痍 /131

 总是不安、没有心灵的人最容易遭遇悲剧 /133

 “向死而生”的危险性 /134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行为 /136

 第四章无法自立的灵魂:受害者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没法对情感暴力提起抗议 /140

 不讲理地夺走你生存的能量 /142

 无法发泄的愤怒,让你的灵魂越来越小 /144

 我明明是受害者,却得不到理解 /146

 纠缠不休的伤害,绝对不会放过对方 /148

 以恩人自居,是一种强行付出爱的行为 /150

 榨取和被榨取的关系不会简单地被破坏 /151

 让对方感到不安并趁机而入 /153

 心怀憎恨却只能沉默的心理 /154

 面对有毒的人,你该怎么做 /156

 为了受到感谢而煽动不安的情绪 /158

 欺负别人来治愈自己的心理问题 /160

 “都是我不好”是一种受害者心理 /161

 身在地狱也是自己的错 /164

 为了掩盖真实而说的话 /165

 “和睦相处”只存在于对等的关系中 /167

 亲切和善并不总是好事 /169

 在对方的心里上一把“道德”的枷锁 /172

 顺从的伙伴没有责任感 /173

 除了伤害,就不会与人相处 /176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是“孤独的自我陶醉者” /179

 为什么要维护嗜赌的丈夫 /180

 第五章与情感暴力做斗争的方法

 认真又软弱的受害者们 /184

 不会反抗,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喜恶 /185

 没有信赖关系,就无法拿出真感情 /187

 明明是最能赚钱的人,却没有话语权 /189

 人因为战斗而改变 /190

 和否定的过去说再见 /192

 最恐怖的是“恐惧依赖症” /193

 要明白,加害者没有爱的能力 /196

 受害者也会紧紧抓住加害者不放 /197

 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199

 后记 万千烦恼都有它的心理根源 / 201

;

《欢迎来到你的世界建筑如何塑造我们的情感、认知和幸福》((美)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o-Sj0TcMO9yG1atpsagAw

提取码:MDNF    

书名:欢迎来到你的世界建筑如何塑造我们的情感、认知和幸福

豆瓣评分:79

作者:(美)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

译者: 丁丹 / 张莹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01

页数: 408

内容简介

一个人专注于审美的过程,就是悦纳自己、滋养身心的过程。 有美的欣赏,才会有美的生活。   我们在医院出生、在校园学习、在公寓安家、在写字楼办公 我们生命中90%的时间都栖息在建筑之中, 它不仅是我们栖居之所,更是我们观照世界的角度。   此刻,让我们跟随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莎拉教授的脚步,一同“走”我们身处的世界。 本书融合了建筑学、认知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和设计的跨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有趣的认知体系,建立起建筑与我们身体、心灵的连,帮助探索生活环境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情绪、认知和幸福,我们又可以如何改造我们身处的世界,让它变得丰富而友好。

作者简介

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Sarah Williams Goldhagen 美国首席建筑评论家之一,曾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书10年,并且在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韦尔斯利学院和瓦萨学院任教。担任《美国艺术》和《建筑档案》的特约编辑、《新共和》的建筑评论人。她是一位获奖作家,为美国国内外多家学术出版物和通俗出版物撰写过建筑、城市和景观方面的文章,包括《纽约时报》《美国展望》《哈佛设计杂志》。

我看过第一本突破自己认知的书就是这本《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这是一本关于洗脑与反洗脑的专业书籍,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

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教授继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之后的又一力作。

它将彻底打破你的认知:

你以为你的态度,属于你自己?

我们对洗脑这个概念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因为我们一直在与之打交道。

在我小时候,我一直期待着2000年的到来,因为那个时刻被视为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标志。

但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个目标就再也没有被提及过,这让我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而当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曾一度认为手拿一罐可乐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所以经常会这样做。

这当然是广告创意对我产生的影响,但现在的我明白,那只是一些会让人迅速发胖的糖水而已。

在当今社会,我们无法避免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

有些信息对我们有害,比如,传销培训或邪教的宣传。

而有些信息则对我们有益,比如,禁烟标志和广告。

还有一些信息试图引诱我们掏钱包,比如,信用卡广告,让人误以为拥有它可以让我们变得高尚。

洗脑,无处不在,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深刻和普遍。

这些洗脑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备受关注,研究着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可以说是研究"洗脑与反洗脑"。

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我们探讨着人们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如何辨别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如何保持理性思维,不被误导或欺骗。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在面对信息时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具有情感诱导性的信息可能会引发人们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

而一些符合人们认知偏差或社会期望的信息则更容易被接受和相信。

社会心理学也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相信信息,而是要采取批判性的态度,对信息进行客观评估和验证。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抵御有害信息的洗脑效应,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保护自己的权益。

知易行难,如何做到抵御洗脑效应?

这本书建立的态度系统,对于我们处在一个相对客观正确的立场,有效过滤过载信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当然,我这里只是在试图诠释这本神书。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并很好地运用起来,还是建议你自己精读一下,真的是让人突破认知、大有裨益的一本书。

认知是消耗精力的过程,它包含警觉、戒备和紧张,因此,它是使人疲劳的。

行为根本没有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情绪是思考的产物。

神经病是由错误的、不合逻辑的信念组成的,这些信念导致某人会用自我毁灭的方式去感觉和行动。

威胁性冲突,灾难性冲突(没有选择或抉择的可能性,所有选择都是灾难性的或威胁性的)

冲突和挫折之所以致病,主要来自威胁,威胁实际上对有机体的基本需要或自我实现有阻挠作用。

性格是人们思考、感受和行为的方式。

思想,在人际关系下形成,是一种组织、调控的机能片段。思想也是一种内部结构,来源于由人际关系提供的外部结构。

乐观促进行动,行动有益生存。

在马斯洛看来,非超越者主要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更凡俗的人,他们更多的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世界中,或生活在匮乏性的王国、匮乏性需要和匮乏性认知的世界。对人和物,他们主要是以一种具体的、实际的,此时此地的、实用的方式来看待的,也就是说,他们将人或物当作匮乏性需要供应者或阻挠者对待,或作为有用或无用、有帮助或有危险,对个人重要或不重要的因素来看待。他们生活在现实,并在现世达到自身的实现。他们把握环境、引导环境、利用环境达到有用的目的。

为避免产生对人性的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1对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人们都有一个无意识的意图,所有人都在谈论有意识中的意图——这固然很真实也很重要,但并非全貌。

2当无意识意图和有意识意图冲突时,无意识意图会获胜。

奇迹的发生并非有悖于自然,而是有悖于我们所认知的自然。

如果"意识的时空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自我意识的一个严格的定义。我们应该能够给出一个不是模糊的、自圆其说的定义,而是可测试的和有用的定议。我们将自我意识定义如下:自我意识是创建一个世界模型和模拟你在未来的显现。

内心的矛盾意味着自我认知的改变。

但自己多年以来一直坚守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前途未卜之时,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来了。

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转变,就会自然产生此类问题。这与身份无关,但意识到自己的新想法或新感觉与过去的价值观产生错位,人们心里便会失去宁静。

记忆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

人类意识是一种建立世界模型并在未来利用该模型达成目标的能力。

物理学定律也似乎表明,人类已经到达了智力进化的最大自然极限,因此,提升人类智力只能从外部进行。研究大脑神经学的物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有一种"平衡预防机制"使我们无法再提升智力。我们每次有希望得到更大、或更致密、或更复杂的大脑时,就会遭遇这种负面的平衡制约。

可以适用于大脑的第一个物理学原理是物质的和能量守恒,你规定一个系统中的总物质和总能量恒定不变的法则。尤其对大脑而言,它要完成各种不可思议的大脑任务,就必须节约能量,因此,它制造出许多捷径。我们在第一章中讨论过,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东西事实上是拼凑起来的,其中发挥作用的正是节能机制,对每次危机都进行完整的分析要花去太多的时间和能量,因此,大脑就以情感的形式进行跳跃式的判断,从而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遗忘是节省能量的另外一种方法。有意识的大脑只能调用影响大脑的非常微小的一部分记忆。

正如我们所强调的,人类的意识主要表现为大脑不断的构建外部世界的模型和模拟进入未来。这样问就代表了模拟未来的另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自然规律和社会交往互动都暂时停止。

然而这留下一个问题:是什么生成了我们的梦世界梦研究权威之一,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艾伦霍布森博士几十年致力于解开梦的奥秘。他认为,梦,特别是"快速眼动"睡眠。可以在神经学层面进行研究,当大脑试图理解脑干发出的基本上是随机的信号时,就产生了梦。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7301086334

条形码:9787301086339

产品尺寸及重量:228 x 184 x 14 cm ; 458 g 书评

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论述情绪心理的极有价值的综合性著作。 第一编 情绪心理的基础

1 总论

一 情绪、情感和感情

二 情绪在人的心理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三 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2 情绪理论的演变

一 早期理论

二 情绪的激活理论

三 情绪的认知理论

四 功能主义理论

五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3 情绪与脑

一 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二 情绪在神经学上的划分

三 情绪脑的神经

四 脑的最初情绪系统

五 枵仁核与海马及情绪与记忆

4 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脑

一 情绪体验的性质

二 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脑

三 情绪主观体验的神精化学调解

四 情绪的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

5 情绪的外显行为——表情

一 面部表情理论假设

二 面部表情的全人类普遍性

三 面部表情的神经生理学证据及其测量方法

6 认知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一 认知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二 情绪在认知加工中的影响

第二编 情绪的发展、分化与社会化

7 情绪的个体早期发展

一 情绪在儿童生存和生长中的意义

二 情绪发展理论

三 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四 幼儿的情绪发展

五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8 情绪的分化

一 情绪的进化与分化

二 内在动机

三 兴趣

9 基本情绪

一 快乐

二 痛苦与悲伤

三 愤怒

四 恐惧

10 情绪的社会化

一 社会情境关系与情绪社会化

二 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规律

三 情绪的社会结构论

11 复合情绪

一 爱与依恋

二 焦虑

三 敌意

四 自我意识情绪

12 情绪调节

一 情绪调节的涵义

二 情绪调节的特征

三 情绪调节的类型

四 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五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六 情绪调节与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

第三编 情绪与社会生活方面

……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网易公开课上观看刘学兰的《情绪与情感》,让我收获挺多的,现在把我的感悟与你分享。

从前一直以为多愁善感就是情感丰富的表现。现在才知道情感是有三个方面:理智感——对真假的情感体验;道德感——对善恶的情感体验;美感——对美丑的情感体验。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应该是具有积极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的人。

在刘老师的课堂中,对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应该是她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良好情绪和情感。

要拥有良好的情绪和情感:

(1)树立远大志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当遇不如意的事情,目光远大,有雄心,则不会被小事左右自己的情绪。

(2)发展正确需要。因为情感和情绪会因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发生变化。欲壑难填,所以不要过度要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3)要提高认知水平。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就会开阔。要有积极的认知方式,既要看见事情的有利方面,又能看见事情的不利方面,但是有利方面起主导作用。时常要记住改变不了情境时,就换下心境。

(4)掌握调节技术。当心情不好时,如何调节:①自我暗示: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用积极的语言对自己对话,每天都要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基调。②自我安慰。帮助自己走出消极情绪。如酸葡萄心理,得不到时,就想想这可能是一颗酸葡萄。或甜柠檬心理,想想拥有的,它是好的。③转移。学会把注意力从不开心的事情上转移出去。④自我宣泄。采取合理的途径把不良的情绪表达出来,过分压抑,有损身心健康。⑤讲不良情绪升华。如化悲痛为力量。 最后,情节严重,无法自我调节的,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助自己疏导。

总体感觉挺不错,很值得一看。

(从前写的一篇文章,最近开学比较忙,实在没时间,临时用来交作业,好有负罪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14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