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哪个更好?

合肥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哪个更好?,第1张

合肥工业大学学界知名校友合肥工业大学坐落于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江淮枢纽名城合肥市,创建于1945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建校以来培养出了许多学界的优秀人才。

陈鲸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陈鲸同志长期从事空间目标监测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获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首套空间目标监测系统的研制,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主持研制的国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信号接收处理系统。

卢秉恒中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卢秉恒院士主要从事快速成形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徐南平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男,汉族,1961年4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85年4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国***,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善林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1985年,杨善林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现任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吴信东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吴信东是国际著名的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学者,受美国国防部、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委资助,在数据挖掘及其应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多数据源的知识发现、不同种类的噪音对知识发现精度的影响以及数据挖掘在生物、影像数据库中的应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突出贡献。作者:啊啊啊漪潇

“过桥便拆桥,得路便塞路。”这是南宋大慧普觉禅师释宗杲在《禅人求赞四首》中的诗句,也是“过河拆桥”这一成语的最早出处,常用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告诫人们应该懂得知恩图报,心怀感恩。然而在广东潮州,每天都在上演着现实版的“过河拆桥”一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看桥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大慧禅师。大慧禅师曾经做过宋孝宗赵昚的老师。他在世时,“法席之盛冠于天下”,号称“临济再兴”。而这位宋孝宗赵昚,则被后世认为是南宋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27年,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轻赋减役。尤其是对水利工程,每年都会派员明察暗访,对于弄虚作假、质量不合格的予以处罚,百姓安居乐业,史称“乾淳之治”。

南宋乾道七年,也就是公元1171年,孝宗皇帝写《原道论》,提倡“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也是在这一年,潮州太守曾汪率领民众在韩江上“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历时三个月建成,并取名“康济桥”。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在其名篇《祭鳄鱼文》中所言。潮州是一座拥有1600多年 历史 的文化古城,这里地处粤东地区韩江三角洲北部,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平和交界,西与揭阳市接壤,北连梅州,南临南海、汕头,海(岛)岸线长136千米,65%以上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在韩愈来这里之前,曾经是一片远离都城长安的荒凉偏僻之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被贬潮州只有八个月,却将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了这里。他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岭南,驱鳄鱼,修水利,办学堂,兴农事,被当地百姓尊为神明,潮州山水也因他而改了名。潮州人把笔架山改称为韩山,山下的鳄溪也被改成了韩江。

韩江流经潮州的河段,河面开阔,江心水急,“老于操舟者且自恐”。“与百姓有缘,方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心系百姓的韩愈成了后人的楷模。

为解决韩江两岸的通行往来,从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用86只浮船建起“康济桥”开始算起,一直到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历朝历代久久为功,持续从韩山上运来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投石筑墩架桥,前后耗时359年,最终建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广济桥。

广济桥又叫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不过潮州本地人更习惯把广济桥叫作湘子桥,它是与赵州桥、卢沟桥和洛阳桥齐名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

在广济桥的东边是韩文公祠、韩山师院,西头为潮州古城,广济楼、牌坊街、甲第巷、开元寺等潮州人文 历史 的精华都集中在了这里。

广济桥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据清人檀萃所著《楚庭稗珠录·粤囊》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开,以通舟棋。”

通俗地说,就是这座桥可分可合,每天朝九晚五,准时上演“过河拆桥”的大戏。白天有人通行的时候,广济桥东西两端是连为一体的;到了晚上或遇到洪水时,就解开固定在韩江中间的浮桥,让出航道。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遭。”走上广济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桥上为数众多的桥亭和桥墩。“听涛”对“赏雨”、“左通”对“右达”、“寻麟”对“觅凤”……,桥亭上的每一块牌匾,都值得驻足品读。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东西两段为石梁桥,中间是浮桥。最让人称奇的是,石梁桥居然没有使用灰浆粘合,而是“凿卯榫,使相契合”,全部采用卯榫加固。

走在广济桥上,脚下的每一块条石似乎都在诉说着潮州人那段接力建桥的故事。公元1174年,也就是宋淳熙元年,刚建成不到三年的康济桥浮梁被韩江洪水所毁,继任太守常伟在修桥时将浮船增加到了106只,又在正对韩山的西岸建了一座楼台,取名仰韩阁。

五年后,接棒常伟的新任知州朱江在韩江中新增了两个桥墩,并在桥墩上各筑一亭,东边的叫冰壶,西边的叫玉鉴,中间的叫小蓬莱,开启了墩上建亭的 历史 。

宋淳熙七年(1180年),太守王正功又在韩江西岸增筑了一个桥墩,并在桥墩与江岸之间架木成桥。自此,康济桥成为浮桥与梁式桥相结合的桥梁。

此后数年,潮州历任太守不断在东西两端增筑桥墩,然后架木为桥,下瓮砖石,墩上建亭,作为往来客商吏民休息之所。

悬挂在亭阁上的灯笼,随风摇曳,瑞庆有余。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对年久失修的济川桥进行了全面重修加固。工匠们在“墩上加梁,木石间用,梁上铺厚板,板上再铺砖”,用三根重达4000斤的铁索串起江中激流处的浮船,又在桥上建了126间亭屋,亭屋间又修了12座楼阁。竣工后,西岸为10墩9洞,长为165米;东岸为13墩12洞,长287米;中间是用24艘船并排相连的浮桥,长91米。一时间,航行于韩江上的商船往来如梭。

明代江西提学使李龄在他的《广济桥赋》中,为我们再现了当时的繁华场景,“五丈一楼,十丈一阁;华税彤撩,雕榜金桷,曲栏斜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晨曦初露,店铺竞相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登桥者摩肩接踵,车水马龙……”。

明嘉靖九年(1530年),太守丘其仁为了通航和防洪需要,减了六只浮船,“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从此形成。

“广济百粤之民,其功甚大也”,潮州百姓切身感受到这座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广济桥”之名由此而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 上的广济桥曾经多次遭受兵火,其中郑成功火烧湘子桥的估计就很少有人知道。据《海阳县志》记载,“清顺治七年,郑成功围攻潮州城,久攻不下,广济桥毁于兵火。总兵蔡元修复。”

清初年,郑成功在南澳举义,福建连年饥荒。为解决粮食给养,郑成功选择攻入潮州。

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率军连续拿下普宁、揭阳、惠来之后,久攻碣石不下,于是掉头围攻潮州府城,然而潮州镇总兵郝尚久闭城死守,双方相持50多天未能破城。

此时其部下陈斌进献计,断掉广济桥以绝守军后援。郑成功遂下令放火烧桥,广济桥被付之一炬,只留下几个桥墩,其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

千百年来,广济桥不断地被战争、洪水、火灾、地震损毁,又不断地被后来者修缮一新。现在的广济桥,早已失去通行功能,成了来潮州旅行必到的一个景点,游客可以掏20块钱买张门票,走上桥近距离触摸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桥。

从广济楼这边上桥,往东走到浮桥连接处,复原了一座用生铁铸成的铁牛雕塑。雍正年间,潮州知府张自谦在维修广济桥时,原本在东西桥头各放置了一只铁牛,意在“镇桥御水”,结果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洪水中被冲走了一只,而另一只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融化成了铁水。据说那只被洪水冲走的铁牛,后来居然在韩江上游的梅州被找到了。重达千斤的铁牛是怎么跑到上游去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也就有了“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的民谣。

过铁牛雕塑,走下台阶就是由18条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的浮桥。浮船上铺设木板作为桥面,宽5米有余,走在上面,根本感觉不到晃动。导游介绍说,每天下午五点半,浮桥会准时被拆开,第二天早上九点半再重新连接起来。那么,这桥到底是怎么拆开的呢?

为了一探究竟,我再次来到广济桥边守候。到了下午五点,浮桥开始清场游客,远处开来两艘大船。

只见几名工作人员将木船上的绳索解开,以三条浮船为一组固定在大船上,然后拖离现场水域。整个拆桥过程仅用了十来分钟就搞定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八百多年来,奔腾不息的韩江,见证了广济桥的沉浮;而巍然不倒的广济桥,则永远镌刻着潮州这座千年古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她的不远处,就是车流不息的韩江大桥,流光溢彩的金山大桥。

我不知道大慧禅师在写“过桥便拆桥”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受到了广济桥的启发。不过,潮州人历时数百年,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建桥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潮州人心底,融进了潮州人的血液之中。

一座城,一座桥。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桥。而你心中的那座桥,又在哪里呢?

从警十七年之久的香港警察王伟业(吴彦祖饰),因为童年和家庭的原因,他在待人接物过程中矫枉过正,与同事交流多有不畅。在驻守急诊室的一次执勤中,伟业为某个急需稀有血型的重伤患者输血,最后发现对方居然是作恶多端的银行抢劫团伙头目韩江(张家辉饰) 。伟业因此受到同事的谴责,而不久后韩江还偷偷溜走,并率领同伙犯下滔天大案。伟业的精神状况堪忧,他拒绝接受心理辅导,宛如鬼魅一般执着地追踪韩江。

影片评价:

1、整部**的色调很压抑,无论是从配乐,镜头的调动或者说色彩上,都完全围绕着核心的魔字 。

2、从表演上来看,该片是一部配角闪光的戏,廖启智几位老戏骨的表现获得一致认可。而《魔警》试图用双重人格的对抗来体现王伟业的善恶交织,从效果上来看,只能说差强人意,毕竟这种源于个体的特殊体验无法上升为观影者的共同体验,难以取得广泛的情感认同 。

3、影片中的几位黄金配角功不可没,他们饰演的悍匪拿捏到位又有形有色,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带给观众非常强烈的符号,这也是香港**之所以充满张力和特色的地方。在对一个群体的塑造和叙述中,影片并不需要着力过多便可根据观众的观影经验来互动,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可完成群像描绘,从而避免故事叙述的枝蔓,使得所有的重心都在与影片主线剧情的推演中。

参考资料

魔警[引用时间2017-12-26]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黄河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画面)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作业布置: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就是《黄河颂》,哪个词就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就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就是主体部分,主要就是“颂黄河”,但并不就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就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就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就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就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后记: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视频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和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就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就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和本课件,尤其就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时声势就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就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源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和“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就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黄河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激发: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

 (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

 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

  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

  1、词作者——光未然: 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1939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这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2、作品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

 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3、曲作者——冼星海: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学习课文:

  (一)、听——整体感知:

 1、听课文《黄河颂》。

 2、听歌曲《黄河颂》。

 3、请问:听配图朗读和歌曲后,你有何感受?

 4、词语认读、理解、识记学习:

 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ǔ)澎湃(png)(pài)滋长(zī)

 浊流(zhuó)一泻万丈(xia)体魄(pò)屏障(píng)(zhàng)

 5、讨论交流,感知内容:这首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颂黄河。末尾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二)、读——欣赏体会: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提问: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1)、哪一个字统领了望黄河部分?

 (“望”字统领)

 (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分别从近镜头、俯瞰全景,纵向,横向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

 (3)、作者通过这些景象描写,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波澜壮阔)

 (4)、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5)、歌词中三个“啊”字对“颂”黄河起什么作用?

 (是感情高亢昂扬的标志,又是歌颂意思的转换和划分。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文气跌宕起伏。)

 (6)、从黄河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伟大而坚强)

  (三)、诵——品味探究:

 方法步骤:学生自己大声朗诵——朗读比赛——集体朗读。

  1、品味语言: 指出你最喜欢的或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质疑探究:

 (1)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你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理解?

 (黄河是华夏文化分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儿女;黄河地理优越,靠着它,中华儿女曾抵御了许多外族的入侵。)

 (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其中的“千万条铁

 的臂膀”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黄河支流。这句话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四)、背——体验反思:

 1、你觉得我们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品质?

 2、如果你站在黄河边,望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延伸拓展:

 1、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2、欣赏歌曲,谈感受: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观看录像:《黄河是如何变“坏”的rm?》,自由发言谈感想。

  四、布置作业:

 在班上举办一次《黄河颂》歌唱比赛或《黄河颂》朗诵比赛。

《黄河颂》教案 篇4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黄河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窗花》由北京绿港蓝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河市盛世鸿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出品。该片聚焦“河北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故事、人物角色原型等创作元素全部来源蔚县本土。通过光影的展示,融和剪纸艺术历史,向观众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制片人李军和王亮的投资初衷,便是希望能够用**艺术推广传播蔚县剪纸艺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力量。

导演:殷际辉

编剧:王博

制片人:李军、王亮

类型:历史 / 爱情 / 剧情 一句话梗概: 这是一个关于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的故事。讲述了知青韩江与曲香儿因为窗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二人经历了与民兵连长石头的情感纠葛,横跨了40年的凄美的爱情传奇。**《窗花》梗概 在一个旧房子里,一双颤抖的手将纸铺在剪纸薰样儿上,慢慢的使用工具刻着窗花。 2012年,一辆车正在开往蔚县的路上,在一个路口,对面传来喇叭声,遇到一个白事队伍,车靠在路边给白事队伍让路。车门打开,一双穿着皮鞋的脚落在地上······ 1966年,一双穿着胶鞋的脚落在地上,一个年轻人(韩江)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他是一个下乡知青,被分配到蔚县。城里长大的韩江对乡下的蔚县充满好奇心,他被安排在一个知青点。村里的人对这个外地来的人也同样很感兴趣,纷纷出来围观,尤其是曲香儿,还特地跑到知青住处给新来的人打扫起来。 韩江会画画,这在村里可是很了不得的事情,曲香儿特地从家里拿来剪纸给韩江看,可是韩江却认为这和画画根本不沾边,这让香儿很不开心。和香儿一起长大的石头看到了香儿的样子,以为是韩江欺负了香儿,去找韩江评理,二人因此却打了起来。结果是,二人都被村支书狠狠批评了一顿。因为打架,把知青住处的窗户打坏了,韩江夜间受风,得了感冒,可是香儿却用窗花将窗户贴上,这让韩江很感动,从此,韩江对窗花开始提起兴趣。 2012年,镜头跟着穿着皮鞋的的脚向前走着,正是老年的的韩江,老年韩江进入院子内,院子内坐着一个老人,老人腿脚不便,因此没有跟着白事队伍。老人抬起头,看着进门的老年韩江······ 因为窗花的事,香儿一家做窗花的手艺被打为四旧,王大宝为首的知青带着众人去强制没收,危难之际,幸亏韩江出面,机智的化解了危机。这让香儿对韩江的好感大增。同时,石头对韩江的误会也解除了。 韩江和香儿渐渐的感情升温,觉得这样天真的女孩很讨人喜欢,而香儿的心也渐渐有了韩江的位置。香儿的母亲却反对香儿和韩江走得这么近,原来,香儿和石头有一桩娃娃亲事。可是,香儿和韩江的感情却日渐加深,这让石头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次,韩江得到了保送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好机会,可是韩江却高兴不起来,他怕离开香儿。而香儿的内心却更加矛盾。香儿父母更是不接受韩江。而木头虽然嫉妒韩江,可是却更希望香儿能得到想要的幸福。几个人反倒因为这个事安静起来。不久之后,几个人有了不同的结论,韩江决定放弃这次机会,选择和香儿在一起,可是香儿却觉得自己不能耽误了韩江,他选择了木头。 石头知道香儿喜欢韩江,可是香儿要求和石头在一起,是为了让韩江上大学,石头心里很不舒服,却还是接受了香儿。香儿为了韩江牺牲了着急的爱情,韩江和石头却立下男人般的誓言。 村子里热闹非凡,大家都在张罗香儿和石头的婚礼。可是三个年轻人却高兴不起来。香儿找到韩江,看到韩江偷偷练习刻窗花的一些作品。原来韩江之所以对窗花感兴趣,正是因为窗花之后的一个美丽女孩。 香儿和石头的婚礼如日举行,韩江只好强颜欢笑,祝福着二人。韩江马上就要回城了,香儿依依不舍,就在韩江要离开的时候,香儿偷偷塞给韩江一个包袱。原来,包袱里是香儿从父亲那偷出来的剪纸薰样儿······ 几十年来,香儿和韩江再未见一次,可是,那份剪纸薰样儿却成了二人感情的纽带。 2012年,老年的韩江和石头坐在院子里,周围的一切都没变······ 如今,蔚县剪纸艺术已经闻名世界,可是谁又知道其中的故事呢?

殷际辉导演简介

Directorresume 殷际辉,中国**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家协会会员。 自幼学习中国书法和绘画,先后在安康学院学习美术专业,北京**学院学习**学专业。 影像风格追求东方韵味和诗情画意,影片画面考究,节奏张弛有度,故事和人物及主题发人深省,富含哲理。作为编剧、导演和摄影,先后摄制纪实作品、剧情作品100多部集,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影视节展和主竞赛,多次获奖。 YinJihui,

HestartedinCaligraphyandDrawingatanyoungage,andlaterstudiedArtattheAnkangSchoolofArt,andstudiedfilmmakingintheBeijingFilmAcademyHeblendstheorientalstylewithpoeticvisualelements,stressesonrevealingvisualdetails,humanityandtheunderlyingphilosophyJihuiYinhadwrote,shoot,producedanddirectormorethan100episodesofprograms,andhadreceivednumerousawardsnationallyandinternationaly

潮州八景(外八景)的具体位置

1、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2、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

3、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金黄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4、凤凰时雨

凤凰台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凤凰台是凤凰洲公园的主体建筑,该台因立于洲头,历史上屡遭洪水猛浪之厄。重建的凤凰台由台体和阁亭两部分组成,坐南朝北,高达四丈多。台体中首层石座为高台,高达丈八。

5、龙湫宝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车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

6、鳄渡秋风

在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有个古渡口,叫鳄渡。古时候潮州鳄鱼为患,故韩江原称之为鳄溪(恶溪)。

7、西湖鱼筏

西湖鱼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8、北阁佛灯

北阁原是金山东面山下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东临急水直下的韩江流水,登临北阁,北堤上的“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相传阁前佛灯,夜间金光四射,江面上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陆路东从饶平的南武栋,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见灯光,为韩江夜航的标志。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新的建设时期,通政人和,百废俱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又得到重建。

-潮州八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30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