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情感管理的实质
1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核心与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和谐的管理环境和良好的人际氛围,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这是人本思想的实质。情感管理倡导企业组织必须突破以管理制度和管理者为中心的硬性管理模式,转变“保姆式”、“裁判式”、“监督式”的管理方式,真正“以员工为中心”,关注员工的情感需要与发展目标,增强员工的自主、自律和参与意识,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2有人情味
人是理性的,也是有情感的,情感管理具有凝聚功能。管理者应重视对人的“感情投资”,即认识人的情感规律,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激发人的积极情绪,消除其消极情绪。尊重员工,善于沟通,对员工宽容、仁慈,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这些同用刚性制度和手段约束人性相比,用情感调解更符合人性的需要,不但管理效果好,而且会使人轻松、愉快、幸福地投入工作。
2灵活变通
情感管理摒弃刚性管理存在的程序化、公式化和千篇一律,针对企业员工因年龄、个性、能力和行为方式等变化因子,在管理态度、方式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变通、及时调整。在管理思想、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等环节既要考虑员工的各种需求,又要考虑员工的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心理素质及道德可接受性,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期望效应
情感管理就是以发展的眼光,通过教育、激励和引导等方式,让员工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达到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自觉内化,不断激发员工进取向上的行为动机,产生新的发展需要和良好的目标期待,并能看见企业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并且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在共同发展中产生良好的期望效应。
二、感情投资——企业情感管理的有效途径
现代管理认为,一个富有人本思想的管理者,应着力创造一个适宜人性张扬的环境,培植组织的亲和力。效率的最大化不是管理的全部和惟一目标,对人的感情投资才是最有效的投资。管理者如果漠视员工的情感需求,员工则易滋生消极怨恨情绪,久而久之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就会不断降解,从而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品牌信誉和经营绩效。
1重视企业员工的主体性,发挥情感管理的激励作用
(1)让员工参与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员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职工希望从组织中获得更大的工作自主权、参与决策、担负更多的富有责任、挑战性和多样化的工作等,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满足企业员工的多元需求,激发其积极动机;另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切身体会并理解组织管理的意图和目的,提高他们对企业管理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一体感。
(2)强化员工自我管理,为员工的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提供平台。管理者要充分信任员工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信员工能管理好自己。让员工根据组织的管理目标和要求,自主制定计划,实施自我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
(3)给员工提供宽容的管理环境,保障员工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刚性管理运行成熟并为员工普遍接受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对员工个性活动的干预,尽量不用简单划一的规定去套用富有个性的员工,尽量少一些强制性和监督性的管理环节,多给员工提供一些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多组织一些适合员工心理需要的活动,宽严有度,鼓励员工大胆创新,积极适应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
2关注员工的内心需要,发挥情感管理的凝聚作用
(1)尊重关爱、亲近员工。管理者如果把员工看成可以信赖的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尊和自信,员工就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地为企业服务。精明的管理者会恰当地处理好骨干员工和基层员工的关系,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衡。企业管理者应经常性地深入到基层员工中,贴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未来,增加管理者的人情味,让员工在这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氛围中增强自身的主体感和归属感。
(2)榜样示范、淡化“权威”。“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教重于言教,要想员工做到知行统一,发挥管理的长效作用,管理者自身除了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广博的智能结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外,还应淡化“权威”,放下官架子,身正垂范,增强示范效应。优秀的管理者不靠发号施令和权威来压制人,而是崇尚民主化管理,实行“职务无称谓”制度和“平等共事”的机制,以人格折服员工。
(3)平等沟通,增强凝聚力。
有效的人际沟通是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造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组织内部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平等的人际氛围,除正式而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还要启用各种非正式的沟通渠道。管理者要善于倾听,了解实情,把准员工的思想脉搏和心理动态,洞察员工的内心需求;管理者还要投入真情,彼此相融,与员工达到知心、知情、知理、知行;管理者更要富有爱心,善于保护员工。当员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被误解时,要敢于直言,维护员工的尊严。当员工遇到困难时,要尽力为员工提供真诚的帮助,让员工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被组织重视,并寄予心灵的归属和依托。
3重视员工的心理管理,发挥情感管理的心理保健作用
传统管理更多地是采取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够,员工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实践证明,心理疾病不仅是威胁个人健康的大敌,而且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如果员工心理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等心理现象,导致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高。特别是普通员工,由于他们工作性质单一、工作内容重复,心理上很容易表现出厌倦、易怒、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等消极心境,生理上也伴随出现肩背、颈部疼痛、肠胃不适、睡眠障碍等躯体化症状。因此,企业应调动全部的管理力量,多途径地开展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1)加大职业心理健康投资,把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对全体管理者进行培训,树立人本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其次要加强企业环境建设。通过改善工作的硬环境(如工作条件、制度保障等)和软环境(如组织结构改革、团队建设、领导力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给员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团结、向上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消除环境因素对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2)进行职业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员工的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由心理专家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应对策略。
(3)加强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和疏导。首先,利用海报、橱窗、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员工关注健康的意识,建立健康新模式。其次,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情绪管理等培训,帮助员工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再次,对员工中突出的心理问题要及时提供心理援助,进行专业疏导。最后,加强对主管人员的情商培训,掌握情感管理的技术,提高管理技巧。
4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发挥情感管理的价值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员工健康成长的土壤,对员工发挥着价值导向作用。企业的管理行为就是企业文化的践行。员工的主体性、员工的内心需要、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效的沟通机制、和谐的文化氛围、正确的价值导向等都是通过企业的管理行为来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不仅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能够最大范围的统一职工的意志、规范职工的行为、凝聚职工的力量,而且使每个人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使企业得以稳健、和谐、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情绪管理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和事件时,通过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以达到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目的。情绪管理与情绪表达不同,它强调的是个体在情绪产生之前的调节过程,它包括对自身情绪的感知、理解和处理方式的训练和提高。
情绪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技能,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挫折与压力,避免情绪失控和产生消极情绪,增强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通常情况下,情绪管理可以通过学习态度、认知重构、放松等方法进行实践和改进,例如深呼吸、放松肌肉、倾诉、寻求社会支持、参加适当的运动活动等等。此外,情绪管理还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例如乐观、自信、坚韧、自我控制、包容性等来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
情绪管理不仅是一个人自我修养和成长的必要素质,同时也是领导力、沟通力等多个方面成功的重要关键。情绪管理提倡积极,乐观,平稳地处理情绪,使心境在每一个时刻都处于较佳状态,从而度过一些比较困难的时期。
情绪管理包括认知策略、应对策略、积极策略和瞬时调整策略等。认知策略强调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情绪;应对策略着重于如何用适当的方式应对外界环境带来的挫折和压力;积极策略注重树立积极的信念和态度;瞬时调整策略则指如何化解情况紧张或突发事件所引起的不安和恐惧情绪等。
实际上,情绪管理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和提高的技能,很多方法除了本身之外,还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规划。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掌握好情绪管理技巧,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也能更好地应对周围的挑战。
情绪管理还包括如何处理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沮丧、愤怒等。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对个人的心理和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情绪管理也需要重点关注负面情绪的处理。
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包括鼓励积极思考、寻找正能量支持、建立自我价值感、保持身体健康等。同时,情绪管理还需要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避免在情绪出现时不加控制地表达,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情绪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在平时注重心理健康、营造积极的生活氛围、提高个人情商,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走向成功和幸福。
另外,情绪管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情绪管理不等于抑制情感。正确的情绪管理应该是指通过识别与理解个人内部情绪体验,调节和管理情绪状态,而不是消除或完全否定情感的存在。
情绪管理是一个统筹考虑身心健康的过程,包括生活习惯、睡眠质量、饮食与运动等多方面。因此,除了采取特殊的情绪管理策略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
情绪管理意味着对自己的负责。通过情绪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充分认识到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情绪管理不仅是个人成长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情绪管理需要与他人的交流相结合。人际关系是影响我们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衡自己的情绪,有效应对心理压力和挑战。
情绪管理需要坚持、习惯和刻意练习。情绪管理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日常坚持、习惯和刻意练习,才能逐渐形成稳定的情绪表达和管理技能
适合个人的情绪管理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不同人的性格、经历和实际情况不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情绪管理时,可以多尝试不同方法并观察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时代管理即现代企业管理,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分别是面向客户的微笑管理、针对公司的制度管理和之于员工的情感管理。
微笑管理就是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始终以良好的形象和服务态度展现在客户面前。
制度管理就是公司内部管理要规范化、科学化,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情感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对员工管理人性化,让员工有归宿感和自我实现感,从而促进企业、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情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基础。从情感入手,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是体现一所学校管理是否人性化的重要标志。实施学校情感管理关键在于整体设计,做好三个维度:远度、高度和宽度。
一、远度:智慧设计,做在当下
发展需要规划和设计,而设计需要视野与智慧。学校管理尤其需要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和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设计需要大智慧,从长计议,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未来纵向思考。管理是设计的艺术,需要把握“聚焦本色”“发展特色”“分部管理”“优化团队“智慧教育”五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优化团队,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情感沟通上的智慧。管理者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情感世界,收集情感信息:一方面让学生与家长充分相信学校;另一方面通过考核、培训、论坛、活动等多种形式激活教师潜力,优化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垂直管理一个年部的总体工作,同时交叉管理教学与德育。各年部在学校总体工作目标与思路的统领下,以精、细、实为准则,完成条块结合的分部式管理。
二、高度:构建格局,立体规划
做人需要格局,做教育更需要格局。教育无小事,所有关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事,都应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使学校找到明确的方向感,使教师找到充分的归属感,使学生找到丰富的获得感,就要结合学校特色与教师特点,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实现“中心矩阵”规划,高起点,做深耕,实现学校战略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学生成长发展中心、创新教育发展中心和数字传媒发展中心“五大中心”联动的矩阵布局,形成跨学段、跨学科合作的优质结合,为学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宽度:敞开胸怀,激活团队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所学校的未来,需要激情四射的教学队伍、勇挑重担的班主任队伍以及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这是学校发展的信心与力量的来源。团队管理可以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三方面着力。
思想建设的核心是树立有独特意义的价值观,并将之内化为团队里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以此激活团队潜力与价值。同时,为实现这种价值观设置“抓团结”“抓思考”“抓重点”“抓问题”四个抓手。把学校的稳定团结当作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促使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从整体上思考工作,善于从精细化的角度思考工作。注重“破窗效应”“蝴蝶效应”,善于发现问题,关注细节。同时,全体参与者要统一认识。学校的重点工作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常规工作要落实和提炼;二是创新工作要思考和坚持。学校管理者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深入服务工作实际,与师生多交流,细致地了解情况,深入地研究问题,积极地推进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