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一度商业化严重,这样玩却能深度有趣

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一度商业化严重,这样玩却能深度有趣,第1张

关于西江千户苗寨,我想写这篇文很久了。

第一次去西江千户苗寨,还是在2013年大二的暑假。那时候没有凯里南,在八月份的酷夏,从贵阳登上凯里站的火车,一下车就被黑车党和出租车拉客党团团围住,100块一个人,走了一个小时抵达苗寨。

原本以为抵达苗寨了就可以见到照片上鳞次栉比的牛角之景,却不想检票后还得搭乘一趟公交车式的观光车,一车满满当当的游客晃晃悠悠了十来分钟,正式抵达苗寨入口。因为那会儿还是个学生,外出总受到预算限制,选住在表演场旁小巷子的民宿里。230元一晚,没有空调,木质的楼房吸热效果太好,晚上九、十点时根本没法进房。

招呼了店家来,要了一锅一斤半重现杀的新鲜酸汤鱼,就着半斤米酒,一个人在美人靠边吃得不亦乐乎。米酒大约30来度,半斤下肚略微醺,兴致却极好。出门沿着青石路,穿过两旁琳琅满目的店家,一路踱步至观景台时,手上、脖子上戴了好几串银饰(当时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嗷!愿意受热也要买银饰)。抬眼一望,万家灯火从山下的店铺一路蔓延至山顶,空气中飘着阵阵芦笙音,仿佛此时一抬手,就能摘走一粒灯光,那时我的心里,温暖得不像话。

一别六年,我成为了 旅游 行业的一名从业者,接触的游客太多,商业化、宣传过度、没有玩法等等评价渐渐不绝于耳。我暗自观察过苗寨很多次,从很久以前,我就想写这么一篇文,单纯就和大家说说,为什么每每去西江苗寨我都很快乐。

宣传定位给游客塑造了想象中的西江千户苗寨形象:苗家人质朴天然,吊脚楼炊烟袅袅,苗寨应该是坐落在大山里与世无争,世代农作,男耕女织,兴起时载歌载舞,大节小节热闹非凡,凡是外人闯进这半封闭的苗寨,都应是陶渊明误入桃花源一般诧异惊叹。

可是,当他们乘了飞机、辗转高铁、再换 汽车 ,风尘仆仆赶来后,发现夹道均是各种银饰和特产店,酒店吆喝声不绝于耳,酒吧、餐馆遍地开花,想象中甜美腼腆的苗族姑娘,成为一家家餐馆里与消费挂钩的服务员,一路走到观景台,一群租赁苗族服饰的阿妈就上前推销,拍完全景、吃一顿酸汤鱼,整个西江苗寨之行无事可做,一瞬间有那么些索然无味。西江苗寨不好玩,这种想法一笃定,以后只要是有人问起这里,十有八九会摇头。

发稿前同事问我,说实话会不会对各种推荐有影响?可是什么样的话能判断为实话?是上一段描述苗寨景象的文字?还是堂而皇之将网络评论写了出来?我不以为然。既然是作为宣传口的执笔者,那对自己所述之言就要负责,目的地的真实面貌如何,在网上可以稀里糊涂堆砌一些赞美之词,可是游客到来后,现实与期待之间的落差导致的负面评价,伤害的不仅是 旅游 公司,更多是目的地本身,我很喜欢西江千户苗寨,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商业化表面之下,它本身的亮点和美好。

现在我告诉你,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世界第一的苗族聚居地,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大型地道苗族主题休闲乐园,你会不会觉得更贴切一些?

苗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二,在贵州少数民族里,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即便你再是认为西江千户苗寨商业化味道浓重,也绝不可否认这里是苗族文化表现最为集中的汇聚地,如果你没有发现,那就接着往下看。

作为黔东南州里配套设施最好的 旅游 景区,适合朋友一两日的聚会、家庭出游度假,无论从吃到玩、购买伴手礼,在苗寨内均一应俱全。买一次门票入寨,在里面待多久都可以。现在给大家一条两天一夜度假线路,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自行调整。

D1:十二道拦门酒-原生态歌舞表演-长桌宴-博物馆-田园观光区-小吃街-《美丽西江》歌舞晚会-观景台(夜景)

D2:观景台(晨景)-也东寨-银饰坊-农民画家-米酒坊-鼓藏堂-守寨树-蜡染坊-嘎歌古巷-end

在这强调仪式感的生活中,西江千户苗寨从入寨的十二道拦门酒开始,就充满苗族独有的仪式感。

拦门酒是贵州黔东南苗族村寨的一种古老习俗,是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的一种迎宾方式。苗家每逢盛大节日或娶亲嫁女,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好客的主人和贤惠大方的亲朋戚友,总是要把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同时也算是借个良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富有,宴请广大朋友。随着 社会 的发展,很多村寨已经在慢慢的淡化这些仪式,但也有一些村寨却是努力的在传承着这些古老的民间仪式,比如位于雷山的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的迎宾拦门酒其实是把迎宾仪式与拦门酒合二为一,组成了一个更为令人惊叹的盛大仪式,在保留了苗家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有景区强大的经济条件为支持,所以活动规模更大、视觉效果更好、举办频率更高、组织流程更规范。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北门,苗寨人穿着盛装,摆着十二张大方桌,苗家姑娘端上米酒,同时请来村寨徳高望重的寨老来敬酒,这是苗家迎接宾客的最高礼节。这十二道酒分别代表了

十二道祝福与祈愿:一道恭喜;二道昌盛;三道勤劳;四道善良;五道宽宏;六道富裕;七道明亮;八道美丽;九道长寿;十道英雄;十一道智慧;十二道华贵。

地点:表演场(3号风雨桥至4号风雨桥之间)

苗族被誉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在西江千户苗寨,每天上午和晚上分别有两场原汁原味的歌舞表演。让游客畅游歌舞的海洋,体验动态的苗族文化。奔放的苗族姑娘和小伙,在芦笙的伴奏下,跳起热情洋溢的民族舞蹈,让人沉醉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

订看完原生态苗族歌舞表演,到了午饭时间。绝不错过品尝独具特色的苗寨“长桌宴”,特色酸汤鱼,苗家鼓藏肉,农家腊肉香肠,还有各种农户家的绿色蔬菜小炒。最美味的食物配上苗家姑娘的敬酒歌,配上悠扬的芦笙曲、配上姑娘们碗里醇香的米酒,这才真真的感受到苗族平日的生活。

西江苗族博物馆位于西江千户苗寨景内,具有典型苗族建筑风格的六栋单体两楼建筑群组合而成,外观为苗族独特的吊脚楼。馆内共设展斤11个,分别为前厅、 历史 厅、生产厅、节

日厅、歌舞厅、建筑技艺厅、服饰银饰厅、 体育 苗医药厅、巫文化宗教信仰厅、生活厅、多媒体多功能厅。

馆内珍藏有1220余件苗族文物和350余张具有代表性的、画像、书籍,从苗族 历史 、生产、生活、节日、音乐、歌舞、服饰、银饰、苗族医药、建筑、巫文化宗教信仰展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是研究和了解苗族文化的大看台。

嘎歌古巷,苗语里是苗寨小巷子的意思。嘎歌古巷有很多游客必去的文化景点,顶着油纸伞走进古巷,两侧古日的木房暗红的木墙上涂着民族风俗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彩绘壁画记录着苗族神秘的图腾、美丽的传说、盛大的苗年。古巷中有见证西江最早 历史 的“源西江”,有展现苗家古老祭桥文化的“家祭桥”,以及展现苗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口传史诗古歌演唱、情歌对唱、苗绣非遗传承点、银饰制作、米酒酿造等活态文化展示点。

值得一提的是,嘎歌古巷是苗族手工艺集中体验地,古法造纸、蜡染、银饰制作、米酒酿造等,都可以在这里付费体验,费用几十块起,可以体验一个小时以上,走时可以带走制作的工艺品作为纪念。

层层的梯田,清澈的河水,还有水田间弯弯曲曲的小路,有时候你还能看见一家人在水田里忙碌,平整土地,插秧,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淳朴民风。带着孩子早晨或傍晚行走在田埂之上,辨辨草植,嗅嗅风中的青草味道,自得惬意。

这里也是最接近原生苗寨的地方,强烈推荐。

站在观景台,可以看对面上千户苗家做饭时升腾起的袅袅炊烟。千户苗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峦叠嶂,鳞次栉比,大气磅礴。从山脚可以拍到山顶,随手拍都很美。(租赁一套苗族盛装,融入大气磅礴又风情万种的苗寨。)

《美丽西江》是以苗族神话故事蝴蝶妈妈传说为主线,以苗族图腾崇拜、 历史 迁徙、祭祀等生活习俗贯穿的一台重点打造的苗族精品歌舞盛宴。整场演出分为《枫木化蝶》、《迁徙祭祀》、《千古习俗》、《苗乡锦绣》等四个篇章。

节目包括苗族蝴蝶舞、迁徙舞、铜鼓舞、游客互动环节、苗族飞歌、情歌、苗族锦鸡舞、古瓢琴舞、苗族婚嫁习俗(嫁姑娘)、苗族长桌宴、苗族芦笙舞、木鼓舞、苗族盛装展示等精彩节目内容上演。是一台集苗族 历史 神话、生活习俗展示等为一体的舞台精品艺术。

从“也东寨"一直顺着山间小道,这里是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的腹地,可以参观银饰坊、农民画家、米酒坊、鼓藏堂、守寨树、蜡染坊等苗寨的很多景点,还能看到苗族居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百年老宅等。苗王也住在也东寨喔。

旅游 要想快乐,心态很重要,当你选择去一个地方,就要接受当地所有的好坏,比如当年我前往西江,住在超级热的房间里,但是我在外溜达一圈很快乐,回来也能安睡;比如我近几年到西江,可以住七八百条件很好的酒店,照样爬爬也东寨,逛逛各类博物馆,依然很快乐。浮生偷得半日闲,及时行乐须尽欢。

1、传统婚姻

这种婚姻当属父母作主的婚姻。当男女青年长大成人后,男方父母作主给儿子相亲,他们认为与某家女儿联姻恰当,男方家就会请媒人上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也认为两家门当户对,便欣然同意。

也有女方家对男方家不甚了解的,往往会作出两种姿态,既不断然拒绝,也不马上同意,而是留一定时间考察。这种情形普遍被认作是有意向了,男方家便会择吉日第二次请媒前去说亲,女方家如若同意,再由双方老人协商,决定嫁娶日期与确认财礼数额等事项。

也有女方家父母认为不合适的,在第二次说亲时,就断然拒绝,这门亲事也就不成了,只得另择亲家。这种婚姻,婚后多数能过得幸福美满,但也有少数并不如意而出现离异。

2、鸡眼婚姻

这是居住在雷山县桥港、掌批、掌雷、桃江等地苗族的婚俗。青年男女长大成人后,虽经媒说定亲,但不算数,还要吃“鸡眼酒”才能最后决定。经择吉日,男方家抬一只公鸡,备一些米酒、糯米饭、肉等礼物,邀叔伯兄弟等到女方家,当晚杀掉送来的公鸡,待煮熟后摆在桌上,由一位长者来看鸡眼。

若这只鸡的双眼都是睁着的被认为是吉利的,此时长者便当即祝福:“鸡眼好两只,富贵在两边,子孙亦发达,福气满两家,祝贺你们两亲家大吉大利”等话语。然后大家举杯共饮相互祝贺,这门亲事便成了。

若鸡眼一只睁、一只闭,或者两只都闭着,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看鸡眼的长者就讲一些圆场的话,劝双方另择佳偶。大家便草草用餐,饭后各散,这门亲事也就不成了。不过,有时双方均属于老亲戚,彼此之间又十分了解,双方的孩子也相配,便经双方父母商定婚事也能成。

3、还娘头婚姻

这是姑表妹嫁给舅表兄即血表兄妹婚姻。姑妈生的姑娘长大成人后,先去问舅父家是否娶姑娘为媳,舅父回话不娶了,姑妈才敢把姑娘向外嫁。

如果舅父决定一定娶姑妈的女儿为儿媳,则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姑妈亦不敢拒绝。血表兄妹婚姻,很少能得到幸福,多数都十分痛苦。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认识有了提高,现在,血表兄妹婚姻已经很少或者没有了。

扩展资料:

苗族的禁忌

(一)饮食禁忌

1、就餐时,鸡头要敬给老年人,鸡肝、鸡杂要敬给老年妇女,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鸡腿则要留给小孩。不准小孩吃鸡血,认为如果吃了长大后办事说话、讲理会脸红。

2、忌在屋里煮蛇肉和吃蛇肉。

(二)节日禁忌

1、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不能斗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2、春节初一,不动刀,不挑水,不扫地,不敲板壁,不赤足须穿鞋,不食粑粑,洗脸水不得倒于屋外,妇女不能去别人家里。

3、春节初一至初三不可在寨内晾晒衣物,认为这样做了,当年会打凶雷,刮大风吹房屋。妇女不能在家中拿针线,可在外用。妇女在外用针线即有人所说的“坐年”(汉语音译意)。

人民网-有趣的贵州苗族婚俗

印江县人民政府-苗族的禁忌习俗

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其主要的节日有:

1、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2、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3、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夏称为三月三街节)。

4、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5、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6、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7、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8、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9、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10、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11、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2、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13、花山节(部分地区)。

苗族节日:

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 丰富的就是苗年。

苗族的风俗:

1、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

2、此外,青年小伙子要跳芦篷舞,还有斗牛、跳狮子等活动,持续数日,热闹异常。苗族还有很多传统购宗教节日。部分苗族正月初二、四、六三天要杀猪祭门,谓之“祭门主”,或称为祭“火龙猪”,丽江有的苗族称“杀中柱猪”,祭时杀小猪一日,门外悬挂斗整一个,外人和女子不得参加,汉族不得偷看,这部分苗族习损认为,祭了门主才能得到祖先保佑。河口一带有的苗族二月初二要举行全寨性的“祭龙”。

3、祭时各家派一男子参加,严禁女子参加,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文山“偏苗”六月二十四要祭土地神;正月或二三月全寨要在寨旁山坡上祭火星(火神)。祭时由魔公主持,并由魔公牵一只羊或一条狗念咒,念毕,众人以石击杀羊或狗,煮而食之,以此仪式祈求寨内不发生火灾。苗族对人真诚,讲究信义,爽直,好客,年节间盛行“盘根古”——串亲戚,每有远客到来,必以好酒招待,若是亲戚,来时要送礼物,定时主人照样要以礼答谢。

华南区:李功玉 报道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皑皑的冬天一样迷人。2020年8月7日,立秋,是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赶秋节。同时,当地政府举办2020年第三届中国古丈牛角山村“民丰收节” 、与苗族赶秋节一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赶秋节,当地群众会停止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一起进行吹笙、歌舞、打秋千等娱乐活动。这次活动可谓盛况空前,由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古丈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古丈县委宣传部、古丈县文化旅游广电局,中共牛角山村党总支部、牛角山村村委会承办。古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胚宇代表“两节”活动进行发言,称:“为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传承中国农耕文明,讴歌三农和脱贫攻坚新成效,比如夯吾苗寨、默戎苗寨;更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文明立县、特色产业富民、发展环境创优不动摇的决心”,一番讲话体现出了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此次活动,东望湖南片区讲师团聂小凤、张绪铁、彭立松三位老师,及湖南湘西古丈茶韵课堂的志愿者共17人,应“苗乡秘境夯吾戎寨”2020年第三届中国古丈牛角山村农民丰收节、苗族赶秋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委会的邀请,换上统一的“东望雷锋志愿者”白色T恤,为本次活动做后勤保障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们乘车赶了20分钟的路程,于早上7点之前到达目的地。即刻开始忙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帮忙摆座椅、板凳,布置现场舞台。此次在古丈牛角山村举办的农民丰收节暨苗家赶秋节大典活动,节目由《苗族拦门酒仪式》拉开序幕。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满眼的看到村民们喜形于色的幸福感,欢天喜地的庆祝农民自己的节日。接下来是仪式隆重的《迎秋接福祭祀大典》,庄严肃穆中,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文明的魅力和传承。随之而来的还有舞蹈《赶秋路上》,苗歌《八方贵客赶秋来》,歌伴舞《又见赶秋》等精彩的民族风情舞蹈,无不体现着苗族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以及人民庆丰收、感恩神明的生动写照。

          东望雷锋志愿者们,在活动中也穿插表演了舞蹈《幺妹住在十三寨》,“一壶罐罐茶,芳香醉人怀,一曲山歌调,飘到那云天外”,用他们的方式给这次的农民丰收节、赶秋节增添了一抹重重的色彩。

       八月的秋日,依然延续酷暑难耐。就像这活动彰显出火一般的激情,人们尽情欢歌、纵情跳舞。大典活动结束后,午饭聚餐开始了,只见东望志愿者们忙前忙后,推车给客人上菜、拆席,恪尽职守做着后勤保障工作。客人渐渐散去,活动现场成堆的垃圾、杂物,志愿者们认真负责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他们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着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倾力为此次盛大活动贡献着绵薄之力。用牛角山村党支部书记龙献文的话说:“你们志愿者的奉献,感动了1300多牛角山村村民”。

苗族的节日

苗家龙船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汉族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的风俗,苗家的龙船节一般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

关于苗家龙船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

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船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龙头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锦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待龙船节前,村民举行过隆重的祭祀龙船的仪式后,方抬下龙船,放入清水江练习和比赛。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龙船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各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

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在河边或缓口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要绑上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绑雨伞一把,绑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以扫邪敬神。过去过龙船节的头一天,要请巫师念经,现在这里巫术礼仪大多从简。但巫术规矩不停,如龙船在划渡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须一鼓作气划至终点。待龙船调头后,掌舵者分给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合一齐投入江中。

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动,这期间更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苗族踩花山的来历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节日——踩花山。

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山脚下,吹芦笙,弹响篾,踢脚架,耍大刀,斗牛,斗画眉……

特别是倒爬杆更是引人注目:一个咪朵腰扎彩带,头箍布帕,背贴花杆,伸出两只手,举过头顶,反扳住花杆,两只脚轻轻向上一举,就头朝下,脚朝上,一纵一跃,向花杆顶端爬去,一个爬了另一个接上。顿时,叫好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苗家特有的踩花山。

这节目是怎么来的?

传说古时候,苗家居住在平原地方。那地方土地宽得连着天,平得象操场,年年风调雨顺,家家有吃有穿。

那时,苗家有个王叫蒙子酉,他人很好,有九个儿子,八个姑娘。每天夜里,他就领着儿子姑娘吹芦笙,打牛皮鼓,唱歌,跳舞。

有个晚上,牛皮鼓的声音传到皇宫,震摇了宫殿,惊动了满朝文武。于是,皇帝派人四处查访。

一天,皇帝知道苗家有一大块好田地,家家有钱有粮,眼睛红了,心生歹念,就派兵来打蒙子酉。皇兵每到一处就大肆抢占,无恶不作,搅得苗家不得安宁。这下子,就把蒙子酉给惹火了,他带领苗家,一同抵挡皇兵。但是,因为蒙子酉兵器不好,结果屡战屡败,一直被赶到深山老林里。

这深山老林,一峰比一峰大,一峰比一峰高,连绵不断。苗家逃到这里,喊也喊不应,找也找不到。蒙子酉就砍了一个又高又直的杉树,修枝剥皮,染成红白两色,解下他腰间的红布带,拴在花杆的一端,立在最高的山峰上,用来召见苗家儿女。苗家人看到了,就纷纷聚拢来。蒙子酉就在花杆下扎下营寨,叫九个儿子和八个姑娘各统领一部分苗民,分别驻守在各大山顶上。他们一边打猎,一边耕地织布,同时造房子,打兵器。没有几年,苗家又富裕起来。于是,苗家又打牛皮鼓,吹芦笙,唱歌跳舞了。

牛皮鼓的声音传到皇宫里,皇帝又派来了兵将,顺着鼓声来攻打蒙子酉。蒙子酉听到消息,就将儿子和姑娘召集起来,问:“皇兵又打来了,兵器造足没有?”他们齐声回答:“造足了。”

蒙子酉又问:“所有关卡守严没有?”除了儿子农耍咪以外,其余的人都回答:“守严了。”蒙子酉见农耍咪没有吱声,就生气地问道:“你呢?”农耍咪笑嘻嘻的回答:“我没有堵住关卡。”蒙子酉听了,大怒,吼道:“你不堵关卡,难道你要放皇兵进山,杀你的兄弟姐妹,来砍我的头吗?”农耍咪仍旧笑嘻嘻地回答道:“阿爸,我想敞开大门,将皇兵引到花杆脚下,关起门来打。皇兵兵器好,人又多,不这样做打不赢他们。”蒙子酉听了这番话,怒气稍稍减退,问:“你打算怎么引法”农耍咪看了看八个妹妹,回答说:“前几年,我们同皇兵打仗,他们回回胜利,这次他们一个会疏忽大意,我们可以选一些姑娘打扮一番,同时挑选一些武艺高的小伙子、姑娘在花杆下跳舞,引诱皇兵到花山上来,周围埋伏下重兵,等皇兵到达半山腰,我们挂旗为号,四周的兵马杀拢过来,花山上的精兵杀下去,里外合攻,就会把皇兵杀光……”蒙子酉听了之后,转怒为喜:“好好好,那么,谁来挂旗呢?”农耍咪回答:“这一仗的关键在挂旗人,挂旗一定要适时,挂得快,既要有胆量,又要有气力,还要灵活……”蒙子酉听到这里,转喜为忧,不等农耍咪说完,又急着问道:“那,谁来挂旗呢?”八个儿子冲到

跟前,争着抢着要挂旗。蒙子酉反反复复看了几个儿子,还是决定不了谁来挂旗。农耍咪对八个弟弟说:“比赛爬杆,谁赢了谁挂旗。”蒙子酉听了连声叫好:“好好好,就这样办!”

比赛开始,苗家纷纷涌到花杆下,里三层外三层将蒙子酉九个儿子围住。九个儿子又将花杆围住。蒙子酉站在花杆下,拿着红旗。霎时,整个山头站满了人。蒙子酉看了看九个儿子,问:“哪个先爬?”

话音没落,小儿子芝梭朵走到花杆下,抱住花杆,象松鼠一样沙沙爬上去,又沙沙地滑下来。众人见了,纷纷叫好。叫好声中,芝梭朵对父亲说:“怎么样?把红旗交给我吧!”

蒙子酉还没开口,他的二儿子农排贡大声说:“慢点,看我的。”他两手抓杆,两腿蹬杆,身子不贴杆,刷刷而上,又刷刷而下,众人见了,掌声如雷。农排贡笑着对父亲说:“阿爸,把红旗给我吧!”

农耍咪一跃上前,一把夺过红旗,口咬红旗,抓住杆子,仅凭两只手,眨眼间爬到杆顶,又一下滑下来,上上下下,往返数次,一次比一次快。众人见了目瞪口呆,过了半晌才齐声叫好。几个弟弟见了,齐声说:“阿爸,阿哥的武艺比我们高,就让阿哥挂旗吧!”就这样,选举结束了。

接着,按照农耍咪的建议,挑选了一部分能歌善舞的漂亮姑娘和一部分精壮的小伙子,留在花杆下引诱皇兵,其余的人都到山脚下埋伏起来。

山头上的人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山脚四周,苗家人准备好了兵器,等着皇兵到来。

不一会儿,皇兵大摇大摆进入包围圈。农耍咪站在花杆下,看见皇兵离自己不远了,就叫大家停止歌舞,朝山下杀去,他立刻转身,使出最大本领,向杆顶爬去。

皇兵知道了农耍咪的用意,就一面抵挡冲下来的苗兵,一面向农耍咪射箭。为了躲避弓箭,农耍咪绕着杆子盘旋而上,一枝枝箭射空了。爬到一半的时候,几支箭射到了农耍咪的背上。他“唉呦”叫了一声,口中的红旗掉到了地上。他马上滑下杆子,捡起旗子咬住,又向杆顶盘旋而去。刚爬到杆顶,几支箭射到了他的头,他大叫一声,红旗又落了下来。这时,皇兵吼着叫着,已经快到花杆底下了。农耍咪见了,拔出大刀,奋力杀皇兵,皇兵终于暂时被打退了。乘此机会,农耍咪略微思索了一下,就捡起红旗,别在腰间,冲到花杆下面,背贴花杆,双手抓住杆子,双脚向上一抬,头朝下,脚朝上,一纵一跃,向杆顶爬去。皇兵见了,又射起箭来,一枝枝箭,插在花杆上,插在农耍咪腿上,背上,鲜血顺着杆子淌下来,他呻吟着,骂着,使出全身力气,爬到杆顶,挂起了红旗。

四周埋伏的苗兵见了,纷纷冲出来,奋力砍杀皇兵,蒙子酉冲在最前面,杀得皇兵鬼哭狼嚎,四散奔逃。农耍咪看了,开心得笑了,但他也因为受伤太重,闭上了眼睛。这一仗,蒙子酉赢了,但是他的九个儿子和八个女儿却在拼杀中死了。蒙子酉和苗家把他们抬到花杆脚下,守着哭着,直到第二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四、五,才煮酒杀牛祭奠,安葬在花杆脚下。从此以后,苗家就在每年农历十六立杆,第二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四、五举行祭奠仪式,同时习练九个儿子的倒爬杆、舞大刀、杆子、木棍等武艺,激励苗家反抗压迫。

苗族盛会-----吃牯脏

贵州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凯里,居住着苗、侗、汉、水、布依、仡佬、土家等28个民族。凯里城西著名的香炉山,是苗民过传统民族节日的圣地,这里最古老、最盛大的苗家节日首推“吃牯脏”。

“吃牯脏”,也称“吃牯藏”、“刺牛”、“鼓社祭”、“翻鼓节”、“踩鼓节”,是黔地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苗族的古老信仰,认为用大牯牛的皮制成的大鼓,是祖先亡灵所居的地方,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纽带和象征,这血缘家族历史上称“合款”或“门款”,有“款约”对内维持本族社会秩序,对付敌人侵犯。“吃牯脏”是远古苗民祖先崇拜留传下来的一种久远的祭祖仪礼。

苗族“吃牯脏”的由来,被记录在“苗族古歌”里。这古歌包含着本民族的创世歌。歌词叙说枫树是万物的生命树,这生命树在上古被女神妞香砍倒后,树根变成泥鳅,树干变成铜鼓,树枝变做猫头鹰,树叶变为燕子,树梢变做鹊鸽,树心里生出了蝴蝶,蝴蝶生下12个蛋,蝴蝶成为12个蛋的妈妈。蝴蝶妈妈亲自孵蛋,孵了3年孵出了11个患,包括雷公、鬼神、龙蛇、虎豹、豺狼、拥耶(最早的男人)、妮耶(最早的女人)等神、鬼、人、兽。其中有一个蛋3年过去了还是依然故我,仍是一个蛋,始终孵不出息来。蝴蝶妈妈只好请暴风帮忙。暴风把最后这蛋刮下山岩,碰破了蛋壳,钻出一头小牛。小牛出生后怨恨蝴蝶妈妈没有亲自孵下它,长大记恨不认娘,气死亲娘蝴蝶妈妈。拥耶妮耶用牛耕地种田,但就是从未有过好收成。鬼神告诉拥耶、妮耶:因为大牯牛不认亲娘,气死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才不叫牛耕地的田园,长出好庄稼。只有把大牯牛当牺牲,祭祖蝴蝶妈妈,才能求得庄稼的丰收。拥耶、妮拥宰牛祭拜蝴蝶妈妈,立刻迎来大丰收。这是杀牛祭祖“吃枯脏”由来的一种传说。

“吃牯脏”古节包含着斗牛、宰牛祭祖、用牛皮制鼓、祭鼓等一系列离不开牛的宗教礼仪。

祭祀祖宗用的神圣的牛皮大鼓,鼓身用整段楠木凿空而成,而后在楠木的两端蒙上牯牛皮,就成为供族人祭祀的神鼓.这种神秘的大鼓在苗乡分双鼓和单鼓两种。双鼓由大小相同的两只鼓组成,鼓身长170厘米,直径30厘米,是祖辈传下来的,平时放在久婚无子人家中。据说供奉双鼓,可使无子者得子,子孙繁衍不绝,因此求子者争相存放本族双鼓。单鼓为单只,比双鼓略为短小,祭时现制造现使用,鼓祭结束后,送藏山间岩洞,不再取用,任其腐烂。

“吃牯脏”的节日分定明过和不定期过两种。定期过所定时间,在苗族各分支中也不全统一。有每隔3年、7年、13年举行一次的;有每过五年、九年举行一回的;有每11年举行一轮的。不定期过节,需经过占卜求卦而确定。“吃枯脏”的祭仪很是复杂,往往分接双鼓、到山上原来藏单鼓处拜祭已腐烂的旧鼓(称“翻鼓”)、制新单鼓、斗牛、宰牛、送饭等一系列隆重仪式。

斗牛是最动人心魄的仪式之一,选用大牯牛相斗,被选上的牯牛,称之为牛王冠。每头牛王上阵相斗前披红挂彩,并伴着喧大锣鼓、高奏的芦笙,由旌旗开道,众人簇拥相送而进入斗牛场。供作斗牛用的大牯牛不准杀生,对斗死的大牯牛视为英雄,不得吃其肉,并得厚葬之,还得在牛墓上树碑立传以记斗牛战功。

进行斗牛时刻,本地苗民把过路商贩,外地游客均视为苗家最尊贵的嘉宾而邀其共同观赏斗牛。斗牛的场面热烈而欢狂。

供祭祀作牺牲拜祖用的牯牛,要挑腰肥体壮的,并同样被打扮成五颜六色。这些行将牺牲的祭牛中,那些角上挂着银项圈和绿花鞋的,是专用来祭祀女祖先的;而用上挂着头帕和青布鞋的,则是祭祀男祖先的。当寒气袭人的夜色降临之际.香炉山上用三根原木竖起了砍牛架形成神秘的祭坛。苗家壮汉吆喝着把所有祭牛卸了妆绑紧在木桩上,然后猛挥利斧把牛砍毙。这种神秘的砍牛祭祖仪式必须赶在日出前结束,并木许外族人参与观看。天亮了,香炉山摆满了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祭牛头,由被苗家尊称为“波摩”的本族巫师为祭牛超度,并虔诚地唱起深沉的古老祭歌。一系列祭祀仪式,在向祖先送饭敬献供品后结束了,压抑的肃穆气氛也随之一扫而光。

狂欢节就开始了。整座香炉山沸腾了。姑娘小伙,男笙女舞,歌声笙音入云,双鼓发出低昂雄浑的音响,连年迈古稀的老汉也捏着长烟杆手舞足蹈,不分男女老幼在香炉山上狂歌畅舞,苗人又称之为“踩牛堂”或“踩鼓”。

壮观的斗牛场面和庄重的宰牛祭祖仪礼,具有不同的民俗内涵。“吃牯脏”伴以斗牛,展示出讨好祖先神灵兼自娱的心理,以及驾驭兽类的自信,跟人们的畜牧农耕经济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吃牯脏”的宰牛祭祖,祈求的是人间活人和阴间祖灵的对话。作为牺牲品的祭牛则是世间为冥间人神相通的媒介。这种仪礼,是一种颤抖的祈祷,没有人的自娱的气氛。斗牛比宰牛祭祖更广泛,除在“吃牯脏”祭祖中出现外,在其他许多民族节日里也有。

苗族除恶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黄平施秉两县的苗家照例要过“除恶节”。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

传说,从前有个魔王,长得非常高大,力气也很吓人,最可恶的是他专门偷吃人们的牛马,害得人们有田无牛耕,有货无马驮。个个都在咒骂:“要是有人杀掉这个恶魔就好啦。”

正在人们期盼的时候,有个小姑娘,名叫阿妮,她说:“我能除掉恶魔。”

人们听了,都很惊奇:“你这么小,怎么杀得掉恶魔?”

阿妮说:“你们找到十箩筐的破锅铁,请到最高明的炼铁匠,我就有法子除掉恶魔。”

人们听了,都非常高兴,马上找到这些东西。阿妮立即叫炼铁匠把破锅铸成三种铁球,一个有囤箩那么大,一个有水缸那么大,一个有鼎罐那么大。

阿妮又叫大家编了一双象渡船那么大的草鞋,摆在大铁球上。最后,她把一头牛拉到草鞋旁边吃草。

一天,恶魔看到了牛,好不高兴,马上跑过去,想把牛吃掉。谁知,来到近处一看,发现三个铁球整整齐齐地放在地上,有看见地上坐着一个小姑娘,就大声问道:“这是哪个人的铁球?”

阿妮答道:“是我爸爸的。”

“你爸爸打铁球干什么?”

“打来玩嘛!”

“你爸爸能玩这些东西?”

阿妮指着草鞋说:“你看这是什么?你说我爸爸的力气大不大?他能不能玩这些铁球?”

恶魔又问:“你爸爸怎么玩这些铁球?”

阿妮说:“我爸爸玩这些铁球,就象那鸡蛋鸭蛋一样容易。他把小铁球抛到天上落下来,脚拇指一顶就顶住了;他把中铁球抛到天上,用膝盖一顶就顶住了;他把大铁球抛到天上,用脑壳一顶就顶住了。你能办到吗?”

恶魔不服气得说:“你爸爸有什么了不起?看我的。”接着他就按照阿妮说的那样,把小铁球抛上天,用脚拇指顶,可惜没顶住,反而被砸出了血。阿妮笑着说:“哈哈,你没接住。”

恶魔不服气,又把中铁球抛上天,用膝盖去顶,没有顶住,膝盖掉了一块骨头。阿妮笑着说:“哈哈,你的膝盖受伤了。”

这时,恶魔气得说不出话来,又抓起最大的铁球往上一抛,只有树那么高就落下来了,他急忙用脑壳去顶,哪知,啪一声,他的脑壳开了花。

人们看见恶魔死了,一齐跑出来围住阿妮,夸她是个勇敢的姑娘。这天正是农历七月十三,为了纪念这个小姑娘的聪明勇敢,就把这一天定为“除恶节”。

苗族爬山节

每年阳春三月,苗族青年男女都以极其欢快的心情,欢度一年一度的爬山节。

“爬山节”是苗族青年男女“游方”,即谈情说爱为主要内容的节日。通过爬山活动,达到婚姻自主、取得如意的终身伴侣的目的。在雷山县地区有望丰公社的三角田(五岔路),黄里公社的牛角坡,乌江公社的满天星,大沟公社的送扁富等处,分别在农历三月的子、午日举行。望丰三角田场面最大,每次人数达万余人,因为毗邻丹寨、凯里、麻江、台江等县的男女青年也都来参加。爬山活动除男女青年谈情对歌以为,近年来还增加斗雀、赛马、篮球赛、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爬山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在雷公山下的黄里公社大龙坳的寨子后面,有个牛角坡。牛角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古时候,在报干福(大龙坳的旧址)的地方,居住着一户穷人家,只有母子两人。母亲年迈体衰,儿子叫望坚,已有十多岁了。他身强体壮,勤劳朴实,样样活都能干。老妈妈看见望坚一天天长大成人了,很想给他找个媳妇。可是家无长物,一贫如洗。央媒人问了多少家,都嫌望坚穷,无人答应。寨上有户富人家,女儿叫“梅福”,长得十分标致,在这一带是出了名的。许多人家来向她求婚,都遭拒绝了,姑娘的心里却偷偷爱上了小后生望坚。有时两人在路边相遇,都要搭上几句心里话,有机会的时候,还对唱几首互相爱慕的情歌。年长月久,彼此的心灵深处都萌发了爱苗。梅福暗暗发誓,非他不嫁,愿与望坚配成对,共同耕耘,白头到老。两个青年人相爱的情形,在寨上不胫而走,传到梅福父亲的耳朵里,老头子气得胡须倒竖,把梅福关在厢房里,不让她和望坚见面。

冬去春来,该是春耕大忙的时候了。望坚照常勤快地干活,天天在田里犁耘。梅福孤零零地一个人被锁在厢房里,一眼望到望坚,心都快飞出去了。可是,她心里明白,父母管得严,连“游方”都不肯叫她去,要与望坚成双实在比上天还难啊!一天,望坚来梅福家里作帮工,正好下地犁田。梅福想这是一个好机会,找自己的心上人叙一下情怀。恰好她家死了一头黄牯牛,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乘黑夜杀了牛,将牛皮披在自己身上,戴上牛角,装成一头大牯牛。天蒙蒙亮的时候,望坚赶牛出工了。到了田里,准备架犁,哪知牛不听使唤,拔腿就跑,望坚很奇怪,紧紧追赶。追啊,追啊,来到一个山坡,牛停住了。望坚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牛啊,竟是自己的心上人梅福。两人相逢,真是难解难分。望坚百感交集,万分激动。他俩手拉手,漫步在山坡上,唱了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情歌,从清晨唱到日落,从黑夜唱到拂晓。悠扬的歌声传到寨子里,大家都为这对情人的歌声所打动。渐渐地,寨里和寨外的青年男女都向这个山坡围拢过来。那天,满山满岭都是人群,都各自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对歌。

梅福的爹妈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拿着一条扁担,带着一帮家丁,赶到山坡,将梅福和望坚活活打死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的子日。

这对不幸的情人死了,山坡上还留下了一对牛角。山一年年地长高,长成了牛角形状的小山包,“牛角坡”就因此而得名。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牛角坡上的草比哪里都先绿,映山红比哪里都先开。人们看到这些,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这对传说中的情侣。每当暮春三月、莺飞草长的时候,男女青年都要身着盛装,撑着阳伞,手持折扇,从各处汇集到牛角坡来“游方”。表示对这对坚贞情侣的怀念,也是为争取婚姻自主的大集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5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