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用“夜行”作本文的线索,一线穿珠.写到了夜上海的“诸种色相”,写到了电车上乘客的神态和警察对人的态度,写到了对小铺子的观感,最后又表达了对黎明的期待,这些所见所想,都是以夜晚在上海的街上行走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此句采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写出了在看清了尘世的浮躁、粗糙和丑恶之后,内心归于平静,要正确的看待人生的善恶.
(3)①脱离了大上海豪华、虚浮、欺诈、杀伐的古朴、自得的生活感悟. ②普通民众简陋的生活给人带来的一种亲切、宁静、平和之感.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夜 行
柯 灵
①夜静,灯火阑珊,从热闹场中出来,踽踽独行,常感到一种微妙的喜悦。
②街上清冷,空远辽廓,仿佛在寂寞秋江,泛扁舟一叶;偶然有汽车飞驰而过,又使你想到掠过水面的沙鸥。而街角远处,交通灯的一点猩红,恰似一片天际飘坠的枫叶,孤零零地开在岸畔的雁来红。
③上海的白昼汹涌着生存竞争的激流,而罪恶的开花却常在黑夜。神秘的夜幕笼罩一切,但我们依然可以用想象的眼睛看到这人间天堂的诸种色相。跳舞场上这时必是最兴奋的一刻了,爵士乐缭绕在黝黯的灯光里,人影幢幢,假笑佯欢的,靠着舞客款款密语。出卖劳力的,横七竖八地倒在草棚里,无稽的梦揶揄似的来安慰他们了。多美,多幸福,那梦的王国!而有的却在梦里也仍然震慑于狞恶的脸相,流着冷汗从鞭挞中惊醒。做夜工的,正撑着沉沉下垂的眼皮,在嘈杂的机械声中忙碌。亡命与无赖也许正在干盗窃和掠夺的勾当,也许为了主子们的倾轧,正在黑暗中攫取对手的性命。也许有生活战场上的败北者,怀着末路的悲戚,委身于黄浦江的浊流,激起一阵小小的波浪以后,一切复归宁静。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灯光如豆的秘密所在,还有人为着崇高的理想,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们中间不幸的,便在星月无光的郊外受着惨毒的死刑。……
④你可以这样想象,事实也正在这样搬演;但眼前展现的,却是一片平静。--人海滔天,红尘蔽日的上海,这是仅有的平静的一刻。
⑤烦嚣的空气使心情浮躁,繁复的人事使灵魂粗糙,丑恶的现实磨损了人的本性,只是到了这个时刻,才像暴风雨后经过澄滤的湖水,云影天光,透着宁静如镜的清澈。虽然路上人迹稀少,可是你绝不会因此感到寂寞。
⑥坐在清冷的末班电车上,常常只有三三两两晚归的乘客,神态逸豫,悠悠对坐,仿佛彼此莫逆于心,不劳辞费。卖票员闲闲地从车座底下拿出票款,一堆堆闪亮的银角,暗黄的铜板,耐心地点着数,预备进了厂就赶快交帐,回家休息。偶尔在无聊中闲谈起来,随随便便,仿佛大家本来就是相熟的朋友:卖票人与乘客在白天那种不必要的隔膜,此刻是烟消云散了。
⑦拖着空车的黄包车夫施施而行,巡捕静悄悄地站在警亭下,也不再对车夫怒目横眉,虎视眈眈。看到这种彼此相安,与世无争的境界,我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想跑上去跟他们攀谈几句,交换一点无垢的安慰,倾诉一点歆慕的心情。
⑧要是腹中空虚,可以随意跑进一家小铺子里去当一回座上客。铺子是小的,店堂湫隘腌[注],花不了多少钱,却完全可以换得一饱。这里没有什么名贵西餐,满汉酒席,苏扬细点,山珍海馐,精致美味;但你去看看周围的食客,一碗牛肉汤,一碗阳春面,有的外加二两白干,浅斟细酌,品味着小市民式的餍足。面对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情,你会不由得从心里尝味到一种酸辛苦涩而又微甘的世味,同时想起那俗滥的诗句,真的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
⑨浏览一下铺面的景色,又会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古朴的陈设,油腻破旧的桌椅,蓝边大碗,寿字花的小酒盅,壁上威武的关公画像,砧板上雪亮的刀子,红色的牛肉,炉灶上熊熊的火光,在满是油污的伙计脸上闪烁,实大声洪的大声叫唤。……这光景会使你自然地想到《水浒》里描写的场面,恍惚回到了辽远的古代。
⑩尔虞我诈的机心暂时收敛了,残酷的杀伐挂起了短期的免战牌。
⑪夜深沉,上海这个巨人睡熟了,给了我们片刻的安静。但我们期待的,不是这种扑朔迷离的幻境,而是那晨曦照耀的黎明。 一九三五年(选自《柯灵散文集》)注湫隘:(形容)低洼狭小。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只是到了这个时刻,才像暴风雨后经过澄滤的湖水,云影天光,透着宁静如镜的清澈。
(3)作者浏览铺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分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参考例文 朴素也是一种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繁繁芜杂的世界,五彩缤纷的花朵都以他的妖媚向世人炫耀着它们的美丽,在华丽的背后却少有人知道,如小草般的朴素,在安静的装扮着世界,默默的奉献,其实朴素也是一种美。 在斑斓炫目的花的世界中,唯独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朴素让我惊讶不已。它不像牡丹那么浓艳,也不似栀子花那样的芳香,更不像梅花那样的不畏严寒。臭水污泥谁都厌弃,而它凭着自己的品格,植根深处汲取,汲得洁净汲得雅气,汲得刚直汲得正义,横身在泥水底层。无声无息就凭它的虚心,就凭它不亢不俾,就凭你耦合,就凭你节节有礼,挤出水面,就注定给人间带来惊喜一叶二叶叶叶相依,蜻蜓嬉逐鱼儿游戏 ,引来欢声笑语沉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种唯美的自我,无可比拟,一种卓尔不群的意识,冰清玉洁,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绝响水面。几许苍凉,几许忧愁,口衔岁月的脊梁。 喜欢独坐于苍茫的夜空下,遥望闪烁的星星,周围是空旷的宁静,还有弥漫于屋中荷的芳香,便觉整个身心都超神入化了。 黄昏消失,夜,开始工作了。幽蓝的天穹,星星清幽晶明,点点星光,淡淡清香,掩印盏盏的荷;幽深而静谧,幽深的绿掩印夜的深沉,荷,在水中站了。夜晚中的荷,显得认真显得执着显得玲珑,以塘为家,荷沿池塘不停张扬,一路走,一路留下多少的身影?经历过多少风吹雨打,经历过多少云遮雾盖,成为五月的塘中,活跃的裙袂。 掬一口荷香让自己化荷而去,我斜依亭栏 ,痴眼相看,玉立于莲花之巅, 不忍看 生活中,如莲般沁人心脾的芳香,幽远绵长,使我想起了它。 还记得,我刚上初一的时候,只身一人来到这所学校,一切于陌生而恐惧,不知道何去何从。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学生,由于当时的紧张与害怕,一不小心将他撞倒,他手中的书本散乱一地。我赶忙帮他捡起书并向他道歉,他面带笑容对我说:“你是初一新生吧!”我急忙说:“嗯,新来的,我不知道先做什么?”他说:“我帮你吧,走。”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有了第一次自己报名的经历,知道原来自己和他一样是新生,并且还是同班同学。 可,似乎一切并未那么顺利。 第一天上课,笔忘记带了,我十分紧张,怕老师责怪我。果不其然,老师刚要罚我的时候,又是他帮助了我,他借给我一支笔。从此我跟他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虽然他相貌平平,衣着朴素,但是他有一颗善良而质朴的心。 华丽、富贵、权利……不是美的象征,朴素的美才是毫无修饰的人类最美的灵魂。只要你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本题仍属新材料作文。题目不错,耐人寻味。女钢琴家的话,为材料的“文眼”,正是主旨所现、精华所在。“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充满生活哲理和艺术真谛。 可从赞美女钢琴家的“朴素”入手,分别引出多种立意:朴素也是一种美,有一种美丽叫简朴,高贵恰在简朴中,真正的大家风范,人格品位与艺术真谛,大美若拙,低调的人生与高调的琴声,朴素与虚荣,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朴素、谦卑与高贵,重外表还是重艺术,朴素的衣着宁静的心灵,等等。 可供联系的生活实际及素材—— 反面的有:郭美美、高悦儿等网上“炫富”事件,某些富二代、官二代的骄奢跋扈,某些所谓“明星”的豪华奢侈的生活,生活中人们的羡慕奢华、崇拜富贵、以“衣”取人,很多衣着光鲜、外表亮丽的“时髦者”内心的空虚无聊。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分讲究“包装”、注重外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羡慕富贵、崇尚名利的时代;实际上并不富裕的中国,竟然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排名第二的巨大市场;我们的艺术界、学术界缺少甘于寂寞、远离奢华、艺术至上、学术至上、人格至上的风气。 正面的有:美德如茉莉,素朴而高贵;泰戈尔: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正是他最接近高贵的时候;低调,一道优雅的背影;真正的艺术家,大多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高深的艺术造诣,需要艺术家逃离聚光灯的“追捕”,远离鲜花掌声的包围;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拒绝虚荣,朴素低调,凭艺术说话,不需要外表的“包装”。 |
要整体把握本文内容,需要用一番梳理的功夫,可以分析归纳为三个方面:宗旨、环境和工作,每一方面若干内容也要力求条理化。经过梳理,就可以融会贯通,全面地把握内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是纯粹为着探讨真理而研究的,丝毫不存名利之想。镭的发现,本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淡然处之,连申请专利的热情也没有。
科学可以发现世界的优美,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这种美,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人兴趣盎然,好像一个小孩子置身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又“好像在梦幻中一般”,又“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兴趣使人乐此不疲。
(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
1科学研究需要自由。
居里夫人说她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自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在专制主义的干预下,是无法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
2科学研究需要安静。
为了安静,就要避免人事纠纷,所以居里夫人甘愿逆来顺受,竭力克制自己,使自己温和沉静,受了刺激也不懊恼。为了安静,她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3科学研究需要时间。
为了赢得时间,居里夫人家庭生活力求简单,甘愿清苦,尽量减少家务。为了赢得时间,她甘于寂寞,即使青春时代,也不图青春的欢乐,一个人专心致力于求学。
(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1目标要始终如一。
居里夫人50年攻关,锲而不舍,执著地探索,终于发现了镭。
2要有信心。
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信心使人不怕暂时的失败,信心给人失败了再干的勇气。
3要坚忍不拔。
工作条件再艰苦也不能动摇自己的意志,工作中挫折再多也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心。
4要勤奋努力。
居里夫人致力科学研究近五十年,专心致志,勤奋工作,持之以恒,终于取得伟大成就。
二、问题研究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大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第1段里说,“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完成的决心,是一种因素。第3段里说,“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对真理的渴求,是一种因素。篇末说,“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科学魅力的吸引,是一种因素。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这种使命感,肯定也是一种因素。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孤独”,恐怕翻译得并不恰当。何为孤独单身一人,需要交流感情而无从交流才会感觉孤独。独处一室,静静地读书,是没有孤独感的。而居里夫人这里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快乐。
3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应该根据语境来理解。“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这是完全应该的,所以居里夫人也是肯定的。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则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正像居里夫人自己说的,“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4“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先要理解“世界的优美”,说的不是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把握文意,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本题抓取两个特别警辟的句子,探究作者的人格和心灵。
1 “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感想可以自由谈)
2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二 课文中有些话可以视为格言或警句,选一些抄在笔记本上,写上一点体会更好。
本题是学做读书笔记。当然读书笔记不限于摘抄,但是摘抄,写体会,是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应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多了,还应分类整理。
三 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
本题是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先要让学生准备好书,如果不能做到人手一册,也应该有几本,轮流阅读。
教学建议
一、要引导学生学习梳理
经过梳理,井然有序,才便于掌握。梳理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要分析归纳第一层面有几个方面,第二层面有几点,还要考虑怎样排列才有条理。学会梳理,就学会了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要特别把握“献身”二字
献身精神,是全文核心,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把握了这一点,才能融会贯通。
三、由于翻译关系造成的疑难,不必深究
此文总的说还不错,所以选入课文,并作为精读课文,但是译文难称完美。由于翻译关系,几处地方不好理解。例如“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说“代价”,只能理解为法国为赢得自由而付出的代价,这跟上文就很难连接。又如“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这“理所当然”四字也有点别扭,从上下文看,这里的意思似乎应该是“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不成问题的问题”。这类疑难深究起来既费时间又无益处,因为课文是译文,是翻译问题。
四、黑板上可以张挂居里夫人画像,或播放有关影带和课件
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阅读居里夫人,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五、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梳理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
2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阅读《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2默读。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固执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迷醉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4梳理与把握。
梳理的方法,第一步是概括要点,第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整理排列,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
引导学生梳理。
5问题探究。
(1)默读质疑。
默读时遇有不大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默读后提出疑难问题。
(2)研讨方式。
四人一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三组代表报告研讨纪要,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小结。
(3)小结质疑与探究的经验。
6语言运用。
(1)无论_____________任何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心无愧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执著地、勤奋地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致力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获益匪浅。
(8)_____________沉醉于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9)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为理所当然。
(10)______________之所以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业。
有关资料
一、居里夫人(1867—1934)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二、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三、“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梁衡)
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7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不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青春难再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丽》,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
四、“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 (梁衡)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还会自动放热,一小时放出的热能融化等重的冰块。
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丽》,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
五、“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梁衡)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和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丽》,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
六、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 (节选)
(一)青年夫妇
皮埃尔和玛丽的共同生活,在开始时的一些日子是富于诗意的……他们乘着那著名的自行车,在法兰西岛区的路上漫游;用提包上的皮带紧紧地捆了几件衣服和因为那一夏多雨而不得不买的两件树胶长旅行衣。他们坐在树林中空地的苔藓上,吃一点面包、干酪、梨、樱桃,当做午餐。每晚随便到一个不认识的客店里去住,在那里他们有很浓的热汤,有一间屋子,墙上糊的纸都褪了色,蜡烛照出来的影子在墙上跳舞;他们独处于田野的静夜中,这种寂静并不是真的,时常有远处的犬吠、鸟的低鸣、猫的狂叫和地板的引人注意的叽嘎声冲破这种沉寂。
若是他们想探查丛林或岩石,他们就暂时中止自行车旅行,而去散一次步。皮埃尔极爱乡村,毫无疑问,他的天才是需要这种安静的长途散步的;散步的平均节奏鼓励他作学者的默想。只要他一到外面,到了一个花园里,他就不能不动,他不知道如何“休息”;他也不喜欢那种预先定好旅程的规矩旅行,而且他也没有时间观念,为什么应该在白天走路为什么不应该在夜间走为什么吃饭的钟点一定不能变动从童年时期起,皮埃尔就有突然离开的习惯,有时候在清晨出去,有时候在黄昏出去,不知道他三天后才回来,还是一小时后就回来。在他那极好的记忆中,还存在着他早年和他的哥哥一起作长途旅行的情形:
“啊!我在那里过了多么好的时光,在仁慈的孤寂之中,远离巴黎城内使我痛苦的成千的讨厌小事情……不,我不后悔在树林里过了几夜,不后悔独自过了几天。若是我有工夫,我愿意叙述我在那里有过的一些幻梦,我也愿意描写那极美的山谷,完全被芳香的植物熏透了;愿意描写那美丽的密林,极清鲜,极湿润,必埃夫河正穿过它;愿意描写那用酒花作柱廊的魔宫;愿意描写那些多石的小山,上面生满了野蔷薇,把山都映红了。我们在那里极为快乐。是的,我将永远感激地记着米尼埃尔的树林!在所有我看到的地方中,我最爱那里,而且我在那里最快乐。我常常在晚间出来,由山谷走上去,回来的时候,脑子里就装了一二十种意见……”
1895年夏天的几次漫游是“婚后漫游”,比他以前的旅行更为甜蜜,爱增加了这些漫游的美丽,并且加强了它们的乐趣。这一对夫妇只用几法郎付村里的房钱,把自行车踏动几千下,就可以有几天几夜过神仙生活,就可以享受只有两个人在一起的宁静之乐。
有一天,皮埃尔和玛丽把自行车寄放在一个农夫家里,离开大路,随便走上一条小径,只带着一个小指南针和一点果子。皮埃尔大步前行,玛丽不觉疲倦地在后面追随。她不顾仪表,把裙子去短了一点,以便走路;头上没有戴什么,穿一件白色上衣,很清新,也很好看,脚上穿一双粗鞋,腰间束了一条很合用可是不大雅致的皮带,带子上的口袋里藏了一把刀、一点钱和一块表……
皮埃尔并不回头看他的妻子,他高声继续说着他的思想,并且细谈结晶学上的一种困难工作;他知道玛丽在听着他,而且会给他聪明有用的新颖答复。她也有大计划,她要预备大学毕业生在中等教育界任职的考试;而她差不多准知道,理化学校的校长舒曾伯格一定会允许她在皮埃尔的实验室里研究,永远一起生活!永不分离!
过丛林的时候,这一对夫妇走到一个周围都是芦苇的水池。皮埃尔找到在这个沉睡着的水池里的动植物,像小孩子一样地高兴,他的关于空中和水中动物、壁虎、蜻蜓、蝌蚪的知识,很是惊人。这时青年妇人躺在岸上休息,他则灵巧地在一个偃卧的树身上向前走,不怕掉下去洗一个不愿意的冷水浴,伸手去采那些**的鸢尾花和浮在水面的浅色睡莲。
玛丽躺着不动,看那轻云飘动的天空,差不多睡着了。忽然她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冷而且湿的东西,她喊了起来,是一个跳动着的青蛙,皮埃尔刚把它轻轻地放在她的手上,他并不是想恶作剧,他以为人和蛙自然是熟识的。
她抗议着说:“皮埃尔……真的,皮埃尔!”带着恐怖的动作。
这个物理学家觉得骇异。
“你不喜欢蛙吗”
“喜欢,但是不愿意把它们放在我手里……”
他毫不在意地说:“你大错了,看蛙很有意思……轻轻伸开你的手指……你看它多么好看啊!”
他拿回这个动物,玛丽心里一松,微笑了。他把那个蛙放在水池边上,它得到了自由。然后他觉得停留厌了,又走上小径,他的妻子跳起来随着他走,拿着那些野生的装饰品——睡莲和鸢尾花。
他的脑子里又想起了工作,皮埃尔忽然忘记树林和天空、蛙和水池。他想着研究上的大小困难,想着那使他劳心费神的结晶体成长的奥妙。他形容他为了一种新的试验要做的仪器,于是又听到玛丽的忠实的话声、她的明晰的问题、她的考虑过的答复。
在这些快乐的日子中,结成了一种男子和女子间的最美丽的联系。两颗心共同跳动,两个躯体结合一起,两个有天才的人习惯了共同思想。玛丽只能嫁这个大物理学家,只能嫁这个聪明而且高尚的人。皮埃尔只能娶这个金色头发的、温柔活泼的波兰女子,她能够在一会儿工夫以内,一时幼稚,一时高深;她是同伴,是配偶,是爱人,也是学者。
(二)伟大的发现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一个顶阁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再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人经验过),两次都是挑选最简陋的布置为背景。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燥热得像一间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桌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白了,也是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就可以有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冰带去了。
不过,玛丽和皮埃尔习惯了外面的残酷温度,也不算不好。他们只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设备,差不多没有专门装置,没有放出有害气体的“烟罩”,因此大部分制炼手续必须在院子里做,在充足的空气里做。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个物理学家就匆忙地把仪器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熏闷。
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夸说过!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做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好的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安排我们的饮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作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分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有活动力的产物的放射作用。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皮埃尔试着确定镭的特性,更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制炼,提取纯镭盐。
在这种分工办法中,玛丽选的是“男子的职务”,她做的是白日工人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巧的试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布满灰尘、染渍酸液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
她写道:“我一次制炼20千克材料,结果是棚屋里塞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我搬运蒸馏器,倒出溶液,并且连续几小时搅动冶锅里的沸腾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铀沥青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种时期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作用极强,极少量的一点镭散布在矿苗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不可能的,乃是分离这极小的含量,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矿渣分开。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的亲爱和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两个人都是一样,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