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对人的赐予有两种。
一种是物质,空气水分,粮食蔬菜,给人生存的条件;二是精神,花好月圆,明山秀水,给人享受的环境。
—— 《〈梁衡散文选·名山大川感恩录〉自序》;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宜川县;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朗读第二自然段
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段中还有哪些语句表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涛声隐隐如雷……
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为什么作者雨季去了一次还不够,又“专选了个枯水季节”再去看黄河?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
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 ……;;;;;;;;;;;;;;;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
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壶口瀑布解释:
作者面对奔流不息的黄河、飞流直下的瀑布,激情澎湃,“情动而辞发”,文章也有挟雷裂石、排山倒海的气势,与所写内容的气势十分和谐。
文章多用排比、对仗,除了增强文气外,还增添了文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河里冒烟,旱地行船”、黑猪落水而成雪白之豚等处的引用,不仅使文章厚重,而且增添了情趣……全文文采斐然,引人品味。
由水的各种形态联想到了人的各种感情。
联想到柔和的水日夜不止,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将鉄硬的石寸寸剁去。
联想到柔和的水一旦被压迫,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联想到人的情感:人一旦受到压迫,则会愤怒无比。
1:人生感悟:
小小的壶口兼有水的各个形态,兼容了人的各种情感,象征着各种人性
使作者感悟到,它不仅描绘得是一种一种人生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也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壶口瀑布的喜怒哀怨愁表现分别如下: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怒: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怨、愁: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扩展资料
《壶口瀑布》作者为梁衡。梁衡生于1946年,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壶口瀑布》写作特点:
1、写景细腻,用词准确。
本文在用词方面也十分准确,如“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句中的“凝重”“猛烈”二词,把黄河奔腾至此,从河床跌入了深谷,那种惊人、磅礴之势,写的生动准确。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壶口瀑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