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课件:《寻找空气》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课件:《寻找空气》,第1张

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每人一个,装有水的水盆,玻璃杯,蜡烛,打火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

 2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让塑料袋变得鼓鼓的吗那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空气宝宝的吗

 (二)过程

 1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2师: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3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4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师: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没有了呼吸,身体里缺少空气。)

 师:小朋友知道还有哪些事物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空气宝宝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6请幼儿试着利用手中的材料去寻找空气。

 师:“大家刚才玩的真起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知道你找到了空气宝宝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别人是怎样寻找空气宝宝的,这样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玩法了。”(幼儿交流:塑料袋装一些空气,对着手吹吸管感觉有风,把吸管插进水里吹水会冒气泡)

 7教师点燃三支蜡烛,用大小不同两个玻璃杯同时罩住两支蜡烛,一支蜡烛不罩,看看有什么变化(盖上小杯子的最先熄灭,盖上大一点杯子的再灭,不盖的一直燃烧。)

 师:你看蜡烛怎么样了为什么灭了呢(空气进不去,蜡烛就灭了。)

 小结: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三)结束

 用塑料袋制作充气娃娃。

 

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气球、蜡烛、火柴、小杯子、充气玩具。

 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诉幼儿玻璃杯里盛着非常宝贵了东西,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玻璃杯子里面放一张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玻璃瓶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子中的纸没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也会被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找答案。

 三、帮助幼儿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四、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让幼儿用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请幼儿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的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请幼儿为气球充气,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用塑料管往水里吹。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4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皮球、游泳圈、轮胎、我们的身体,等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空气的秘密》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空气的秘密》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气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纸、一盆水、蜡烛、打火机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气球导入

 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现在看一下气球鼓起来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气)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空气的秘密。

 (二)展开

 1、实验一:

 杯子里面放进去了一张纸,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为什么

 老师找一位小朋友再将玻璃杯口倾斜,出现了气泡,为什么

 2、实验二

 教师把蜡烛点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看蜡烛怎么了并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灭。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3、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让塑料袋鼓起来,并讨论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气,摸一摸、闻一闻身体周围的空气,让幼儿自主讨论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再请幼儿深呼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动物也一样。

 5、播放课件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6、懂得保护我们的空气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的时候要怎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小结: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让爸爸妈妈少开车、不要骑摩托车等等。

 7、结束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三)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空气的秘密》幼儿园教案2

  教材分析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充满好奇,经常玩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小游戏,在玩中很多问题会引发他们的猜想,如: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一连串的“为什么”激发了幼儿探究“空气”奥秘的兴趣。为了让幼儿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本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操作实践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秘密,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作用及会流动的特点,了解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空气能传播各种气味,空气压力作用能产生各种有趣的现象。

 2能运用吹、扇、装、闻等多种方法探究、发现空气的存在,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萌发“从我做起,净化空气”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大型吹气玩具(如塑料吹气动物)、塑料袋、气球、吸管45根、水1盆、硬纸板等每组1张、空气清新剂1瓶。

 2.“幼儿学习材料”——《身边的科学》。

  活动建议

 1、玩游戏“亲亲小脸蛋”,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迅速打开大型吹气玩具的气孔,对着幼儿的小脸蛋轻轻放气,引导幼儿体验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

 提问:脸上有什么感觉?猜一猜,是谁在亲你的小脸蛋儿?

 2、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寻找空气,感知空气的流动。

 (1)提问:你知道空气在哪里?你用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存在?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寻找空气。

 (2)用塑料袋找空气。将塑料袋张开口,然后猛地扎紧,塑料袋鼓了起来,说明空气跑了进去。

 (3)用气球找空气。吹气球,气球鼓了起来,说明空气跑了进去;将气球对准幼儿的脸蛋慢慢放气,幼儿会感到一阵风,这说明空气又跑了出来。

 (4)用吸管找空气。将吸管在空中吸一下,迅速插人水中,产生的泡泡说明空气来过了。

 (5)用硬板找空气。对着硬纸板吹气、吸气,脸上会有一阵风吹过,这就是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扇动硬纸板,请幼儿再次感知空气的流动与存在。

 小结:原来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空气无处不在。

 3、引导幼儿通过嗅觉感知空气流动能传播各种气味。

 (1)请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为生活带来的芳香气味。

 在活动室里悄悄地喷上空气清新剂,引导幼儿闻一闻、说一说: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最喜欢空气为我们带来哪些香味?如:花香、饭菜香、糖果香、水果香……

 小结:原来空气是流动的,能够为我们传播各种气味。

 (2)请幼儿回忆生活中遇到过的难闻的气味,讨论出现难闻气味的原因,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闻到过难闻的气味?出现难闻气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少这些难闻的气味?

 小结:空气的流动也会传播难闻的气味,如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味、垃圾味、农药味……这是因为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污染了空气。保持空气新鲜的方法有很多,如不随便扔垃圾、不乱排放脏水、多植树种花、少开车多步行……

 4、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1)请幼儿闭上嘴巴,捏紧鼻子,感受憋得喘不动气的感觉,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喘不动气。

 小结:因为身体里缺少空气,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人离不开空气。

 (2)幼儿经验迁移:除了人类需要空气外,还有什么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需要空气外,动植物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事物都需要空气。

 5引导幼儿完成实验“倒不出来的水”、“浸不湿的手帕”,感知空气是个“大力士”。(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边讲解演示边引导幼儿讨论。

 先往玻璃杯里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

 提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动手操作实验。

 小结:将卡纸盖在倒满水的杯子里,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倒出来。

 (2)出示一个放有手帕的空杯子,引发幼儿猜想。

 提问:如果把杯子扣到盆中,手帕会不会湿?为什么?

 鼓励幼儿动手尝试,要求幼儿把手帕塞到杯底,杯子要垂直放到水中。

 小结:杯中充满空气,当杯子垂直放入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把水顶了出来,所以杯中的手帕不会湿。空气可真是个“大力士”!

 活动延伸

 结合《身边的科学》第11页,引导幼儿继续探究、记录空气的秘密。

《空气的秘密》幼儿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

 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

 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

 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

 (2)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

 (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

 (2)分组实验: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在水中捏充气玩具;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

 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

 (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

 (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空气的秘密》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压力、作用等,并在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推理、判断,表达探索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水盆每组一个。

 2、吸管、毛线、透明胶、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蜡烛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谈话:空气在那里?

 1、引题:老师出示透明塑料袋,请幼儿说说里面有什么?(幼儿回答:什么也没有)。老师把塑料袋随意一装,捏紧问幼儿"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请幼儿回答并感知)。

 2、引导:如果塑料袋里没有东西为什么鼓鼓的?按不下去,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为什么有东西,我们看不见呢?塑料袋里到底有什么?

 3、游戏:找空气

 ⑴老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就象一个隐身娃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它到底躲在哪里?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⑵老师提出游戏任务:用塑料袋装空气,并说说在哪里找到的。

 ⑶幼儿游戏

 ⑷交流发现,老师小结:"到处都有空气。"

 二分组探索:

 1、老师: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许多秘密,谁知道?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有气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们一起动手找空气有什么秘密,好吗?

 2、分组探索:

 ⑴幼儿按意愿自由分成二组,选择喜欢的材料探索,说一说自己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等一下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A组:提供蜡烛、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游戏:《不吹自灭》、《泡泡出来了》、《不湿的手帕》

 B组:提供毛线、吸管、气球

 游戏:《气球火箭》

 ⑵幼儿分组探索空气的存在、作用。空气动力等特性,可互相交流发现,由老师记录。

 ⑶幼儿交换游戏

 鼓励幼儿大胆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幼儿质疑,发现不同问题。

 三幼儿交流发现,老师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它有动力、压力,帮助人们做许多事,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空气的秘密》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的秘密》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但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过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和“不吹自灭”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索,实验一是“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这个环节根据幼儿的经验觉得非常容易吹进瓶子里,而结果却让幼儿很吃惊,不管是使劲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实验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最后环节,抓住了今年的社会关注点“雾霾”,虽然“雾霾”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动后半部分从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天气哪里来?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最后讨论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雾霾”,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达到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

→ → →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操作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物质准备)每人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杯子,吸管,粉笔人手各一份,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已经吹起来的气球,直观演示引出课题,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气球为什么是胖胖的?(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吹起来的气球里面有空气

 2出示问题,幼儿猜想。

 气球娃娃为什么扁了?(幼儿回答)那空气宝宝到底去哪儿了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一猜?(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的想法可真多,那空气宝宝到底去哪儿了呢?会不会跑到我们的身体里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找空气宝宝’。

  二实验操作

 (一)身体里的空气

 1明确操作要求:

 (1)首先要把吸管插入水中,然后向里面吹气,注意吸管只能用来吹气,不可以洗水。

 (2)吹的时候要认真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3)吹的时候力气不要太大,不要把水弄洒。

 2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杯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的身体里有空气。

 (二)粉笔里的空气

 1明确操作要求:把粉笔慢慢的放入水中,认真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2幼儿分别把少量粉笔慢慢放入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粉笔里也有空气。

 (三)身边的空气

 1.教师引导,幼儿示范抓空气。

 2.幼儿分别拿塑料袋进行操作,感知身边的空气,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空气。

 三.亲身体验,感知空气的作用。

 1.小朋友知道空气的作用吗?下面请你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你闭上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用手捂住鼻子,有什么感觉?(憋气,不舒服)

 2.教师小结:其实不光我们人类需要空气,小动物和小花小草也需要空气,那你知道空气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教师出示放风筝,降落伞的。空气宝宝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小朋友都想和它成为好朋友。

 四.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用塑料袋到户外抓空气,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情景中愿意连贯学说短句,有表达表现的欲望。

  2、在猜猜、讲讲中感受与朋友一起过生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创设达达的家、有一扇可开启的“窗”、小动物玩具、实物面条等。

一、健康领域

1、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

2、认识各种常见的食物(奶类、豆类、蛋类、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养成均衡膳食的好习惯。

3、会整理衣服、玩具,按顺序穿脱衣裤,会叠被子。

4、正握刷牙的方法。

5、知道行走、沐浴等日常生活的基本安全常识。

6、了解关节、皮肤、骨骼的关系与作用,知道保护自己的方法。

7、能自如地进行走、跑、跳、投、平衡等。

8、体验游戏的快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二、社会领域

1、关心周围的伙伴及成人,理解他们的需要和情感,会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

2、了解周围的社会机构、交通设施,风景名胜。

3、与同伴及成人的交往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4、能自己事情自己做,培养爱劳动的情感,帮助班级、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5、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鼓励幼儿敢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三、语言领域

1、能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插话。

2、能积极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式。

3、欣赏不同的文学作品,能按顺序讲述和情景内容,尝试仿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

4、了解汉字的由来。

四、科学领域

1、认识7—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会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10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3、认识梯形和椭圆形。

4、能按粗细、高矮等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5、认识几种常见的动植物(蚯蚓、蜗牛、骆驼等)。

6、知道四季和自然现象(下雨、下雪、空气)。

7、知道元宵节、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

8、知道自己国家的全称。

9、知道用简单的工具(绳子、棍子等非正式测量工具)。

五、艺术领域

1、知道12种颜色,初步布置画面。

2、学习按中心线折双正方形、双三角形。

3、学会在歌唱过程中等待,正确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接唱,对唱。

4、能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欣赏音乐、舞蹈作品。

相关内容: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健康目标: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替代,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什么?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认知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资讯、资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路的用处。

3、继续增强学生将网路成为自己学习伙伴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资讯科技的兴趣。

能力目标:

1、能自学或是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网上合作能力。

2、能利用网路资源,检视、收集、了解资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什么?进行交流。

3、能用留言板进行网上交流与学习。

绘画六++合+彩虹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什么?

目标?

歌曲六 +合+彩排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什么?

设么?

幸运+农场三全中秘籍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什么?

是啥

d快乐+十分精确公式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什么?

怎么(⊙_⊙)是

教学中重庆幸+运农场贴吧情感目标是什么?, 教学中幸运+农场三全+中秘籍情感目标是什么?

培养自信

2016挂牌全篇最完整篇绘画彩虹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什么?

学习

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如何写

个人认为:中班阶段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是: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联络以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用,体验数学活动中所包含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数学的严密性

小学数学的情感目标是什么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 在他人的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客服困难

3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络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2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