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反社会人格垃圾人,你得懂点儿心理学

珍爱生命,远离反社会人格垃圾人,你得懂点儿心理学,第1张

01

前几天偶然在知乎看到一个前几年侦破的案子,在天网播出时的片名叫《消失的夫妻》,看完后几天都没睡好觉,因为我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同为人类,有的人会这么恶?这么残忍?这么禽兽不如?

用大白话简述一下这个案子:一个坏人在一处偏僻的婚房盗窃时,发现婚纱照上的新娘很漂亮,于是就决定干票大的。后伙同其他三个坏人进行事先埋伏,等男女主人回家后制服了二人,并将二人分别安置在两间屋内。期间,男主人一直被软禁、看守,而在另一屋内的女主人,被这四个平均年龄不足23周岁的坏人虐待、轮奸长达8个小时。最后,几个人将男女主人杀害并抛尸。

很多人都在评论里问,为什么女主人不反抗?

那是因为主犯给女主人成功洗脑:我们吃了饭、拿了钱、再睡了你,就走了,不会伤害你们。

于是,女主人忍受着屈辱与痛苦不再反抗,只希望他们发泄完兽欲后,能如约放自己和丈夫一条生路。

令人发指的是,主犯其实早就计划杀人灭口,而这种心理催眠,只是为了使女主人存留希望,放弃反抗意识。

这个主犯是这起案件的核心人物。起意杀人、抢劫、强奸,整个案件的策划、行动的指挥、事后的处理安排,全部出自此人之手,可谓思维缜密,心狠手辣。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冷血?他们的良心不会痛吗?答案是: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是典型的反社会者。

02

在《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中提到:反社会者是指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这类人可能是最接近“恶人”的人。他们冷血无情、不辨是非,不在乎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他们的字典中没有“良知”二字。

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而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行为模式,也都可以用隐形人格来解密。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告诉我们: 大多数心理作品要么让人直面自己,要么剖析他人,但很少从人际互动的角度,分析隐藏在人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背后的人格因素。

在《隐形人格: 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一书中,两位作者从内向/外向、计划/即兴、思考/感觉三个维度,理清了错综复杂的人格类型,还从人际关系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令人抓狂的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令人困扰的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和令人受伤的被动攻击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会人格。

在此想着重分析的是反社会人格。

在之前刷屏的“因为1块钱,面店老板被砍头”案中,就因为老板收钱时比价目表上多了1块,并说:“我说几块钱就是几块钱,吃不起你就不要吃!”犯罪嫌疑人胡某就砍掉了老板的头。至于吗?

而据调查,胡某性格不好,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跟别人吵闹打架,还殴打自己的父母,曾将自己的父亲致伤,父亲不得在家休养了好几个月……

正所谓“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反社会者最可怕之处在于,很多时候他们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很难想象,每天和你擦肩而过的那么多人中,是否藏有可怕的反社会者。

03

《隐形人格: 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中提到:“失败的”反社会者通常曾被抛弃和忽视,父母的管教方法相互矛盾,无法与父母建立情感联结,受到父母或监护人虐待,目睹过暴力行为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反社会者的情况。

一、典型行为

1 他会展示出社会强烈谴责的表现或行为,例如偷盗、诈骗、抢劫等违法行为。

2 人身攻击,从欺凌恐吓延伸至严重的身体伤害或虐杀。

3 极少表现出同情。

4 感受不到内疚、羞耻或悔恨。

5 习惯在生活中寻找刺激,包括反社会行为的因素和对他人的掠夺。

6 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但还是选择去做。最难以接受的是,那些犯下可怕罪行、掠夺盘剥的人神志非常清醒。

对比一下开头所说的“消失的夫妻”案中的主犯,这些主要表现,他全都中了。

在天网播出的审讯过程中,他说道:“杀人其实当时心里也很恐慌,实际上我们做的这些事,已经不能算是人了,已经是畜生所为吧。”但从他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到忏悔。

二、他们是怎么想的

“我是聪明和卓越的人。我有权利用他人得到我想要的,享受掠夺游戏的乐趣。”

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是因为基因还是环境?尚无定论。但最可信的解释是:反社会行为是遗传、成长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一两个可辨识的生理因素。

反社会者十分冷静,焦虑水平较低,所以没有学会循规蹈矩或者不要去做招致惩罚的事情。

四、他们是怎样逃脱的

1 人们更容易相信别人。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都是善良教育。

2 人们纵使亲眼看见也不相信,很难让人们相信这种行为模式的存在。人们印象中的反社会者是连环杀手,而不是在许多方面看起来非常正常的普通人。

3 你放松了警惕。

4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5 没人看到全部。一般情况下,这个罪恶拼图的每一片都不为其他人所知,仅是一种伤害,不足以构成一个模式。

6 其他人掩护他们。因为尴尬、信任错付、自我保护或难以接受某个人真的像他们所怀疑的那样,人们会包庇反社会者。

五、他们能被治好吗

不能。表面上看,他们会做所有正确的事表示后悔,而且愿意改正。但一旦被宽恕,几周后,他们就会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现如今,我们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些极端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些反社会者戾气很重,打着“社会对我不公,所以我要报复社会”的旗号,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

“三里屯砍人:女子被武士刀从背后捅穿”,犯罪嫌疑人只为报复社会、想在北京制造事端。

“米脂县第三中学学生放学途中遭犯罪嫌疑人袭击,造成19名学生受伤,其中7人死亡”,也仅仅是因为,他之前在此就读时受到同学欺负,所以要报复学校、报复社会。

还有一群“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也想别人活不了”的艾滋病患者,也在疯狂报复社会,以传染别人为傲。

这些反社会者就像埋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若不幸踩到,难道只能自认倒霉?

《隐形人格: 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中说道:之所以强调“安全有效社交”,就是因为我们一向所受的是善良的、阳光的教育,却对邪恶、黑暗缺少了解,疏于防范,即使反社会人格近在咫尺,也不见得能够辨别出来。

六、如何面对反社会行为

1 不要骗自己说他们会改变。不要相信他们,不要盼望忠贞和坦诚,要更加警惕。

2 如果怀疑,检查核实。

3 不要为难自己。

4 考虑离开。

5 不要失去对人的信任。

所以说,珍惜生命,要从甄别反社会人格、远离反社会者做起。这本《隐形人格: 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将助你一臂之力。

这本书每个部分的结构都包括: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建议中,既有针对他人的,也有针对自己的,能让我们找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恰当方式。

想要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就靠它了。

自恋型的人格的人 他的特征就是以为自己什么东西都是对的 你自己为中心来考虑问题 很少考虑别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而且这种人做事情很容易盲目自大。如果这种人的社会阅历 社会经历很丰富 一般做事情还是靠得住的,如果他只是个年轻的小孩 那与这种人共事 很容易出现分歧和争执的,除非与他共事的团队里有他佩服的和有他尊重的人 这样的人也是很好用的 而且教会了以后他会一根筋的把事情做下去的

请点赞请采纳谢谢

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不好相处的人你自己是别人眼中难以相处的那个人吗你是否有被家人、朋友、同事或者伴侣的某些行为伤害过

我想,我们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难以相处的人,你知道为什么他们难以相处吗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那些令人困扰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运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们相处

这就是《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这本书将要解答的问题。

《隐形人格》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列举了九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每种人格类型不仅分析了典型的行为,思维模式,还告诉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如果自己是这种类型该怎么做。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以及他人的人格特质,用更恰当的方式与不同人格特质的人相处,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隐形人格》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两位心理咨询师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海伦·麦格拉斯,是一位心理咨询医生,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教授,著有多本探讨社交技巧、婚恋关系与幸福人生的畅销书。哈泽尔·爱德华兹,也是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位作家,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改编成舞台剧和**。有趣的是,她在2001年完成冰上作家的探险历程之后,南极基地引入《隐形人格》作为参考读物。

《隐形人格》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Difficult Personalities》,从书名我们可以推测这本书会解密一些难以相处的人格类型的奥秘。

这本书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提炼了一张难以相处的人格地图,分为三大类型: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

每种人格类型下又包含三种不同的人格特性。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包括: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包括: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直到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包括:被动攻击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会人格。

这本书的写作框架是这样的,首先举一个例子说明这种人格类型的表现形式,接着分析这类型人的典型行为,然后作者会剖析出现该行为模式的原因,最后介绍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类型的人以及如果我们自己是这种类型的人,该怎么办。

也就是说,这本书详细解读了九种令人难以相处的人格类型,剖析其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还提供了与他们交往的行动指南。

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先整体阅读一遍,当遇到一些难以相处的人时,再根据书中的方法去解决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本书适合作为行动指南。

我们以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来举例说明。

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包括: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与这三种类型的人相处时,有时会陷入“令人抓狂”的状态,他们虽然不会攻击你,也不会伤害你,但他们的行为模式会让你很不爽、很不开心,甚至不想跟他们继续交往。

在与他们相处时,不要强化他们的行为模式,可以转换话题,甚至礼貌走开,也不要被他们的行为影响。

以消极型人格为例,详细说明。

你身边是否有一些特别喜欢抱怨的人,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他一样。

虽然,每个人都会偶尔有毒舌、挖苦、批评或者抱怨别人的时候,但如果这种消极行为非常频繁,变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就非常让人头疼了。谁都不愿意跟整天抱怨的人在一起生活。

消极型人格的人有哪些典型行为

在生活中总是批评、挑刺儿、悲观、毒舌、毁人声誉或贬低奚落别人。他们会做这样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指名道姓、羞辱或责备某人,他们擅长把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都怪到别人的头上。他们会把一个消极的事实放大。比如,他看到你有一天上班迟到了,就会说:“你经常上班迟到。”看到某位女同事和某位男同事走得比较近,就会对其他同事说“他们有一腿。”他们也喜欢背后说人,搬弄是非,常常满腹牢骚。

消极型人格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呢

可能有以下这些原因。明显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缺乏自尊心。消极可以打败别人,迫使别人承认他们的错误。消极的行为是他们用来获得社会认可的主要方式,可以让他们成为关注的焦点等。

通过了解消极型人格行为模式背后的思维模式,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是低自尊的人,缺乏自尊心,因而采用消极的行为来获得社会的认可或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那我们应该如何跟有消极行为的人相处呢

跟他们相处时,不要强化他们的消极行为,可以及时转换话题,或者直接礼貌走开。尽量不要跟他们单独相处,如果不得不与他们共事,提醒自己不要被他们的消极行为影响,要找到对工作保持积极态度的方法。

如果你自己是一个过分消极的人,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正视现实,识别出自己的行为模式。提醒自己,消极行为会损害你与伴侣、家人、朋友或同事之间的关系。尝试用理性的自我对话或者用提示卡提示自己要看向积极美好的一面等。

作者用同样的方式,介绍了其他八种令人难以相处的人格类型,以及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亲密关系让你很疲惫?注意焦虑型依恋人格

典型表现:

1焦虑型依恋的人格特质尤其明显会在亲密关系中表达出来,他们经常对喜欢的人过度关注,对他们的行为过度敏感。

比如,自己发消息/打电话如果没能被及时回复,这就可能会让自己产生焦虑的情绪。

如果特别焦虑,常年缺乏自我关爱,而且又无法通过自我觉知来管理压力的话,焦虑感还会引起情绪的失控,和对方进入高度冲突中,比如会一口气给对方打几十个电话,并且不断地要求对方秒回;

也会想要表现出T既然你不在乎我,那我也不在乎你了,将自己置身于受害者的身份,表达出对伴侣的轻蔑和敌意,有时甚至会攻击和伤害对方的人格尊严。

2具备焦虑型依恋人格特质的人会非常害怕和抗拒分离。

一段关系无论是否令他们感到快乐满足,一想到对方会和自己分手,都会感到痛苦,难以承受。

很多时候也会因为这种对分手产生灾难性的想象,而不愿意去面对,即使关系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伤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他们依然很难依靠理智,去为自己做出适当的选择。

他们常常体验到被困住,在痛苦面前会原地踏步而不能做出改变,好像没有任何出路是好的,是自己想要去走的。

3焦虑型依恋的人,心中常常充满恐惧和困惑。

他们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但又很难承认和面对这个恐惧,这个矛盾的状态让他们自己都感到困惑,搞不懂自己。

因此,和回避型依恋不同,焦虑依恋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有问题,而且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状态,他们常常会体会到自我质疑和自我否认。

很多时候,他们也容易过度的为失败的感情承担责任。

如果你的伴侣是焦虑型依恋人格你该怎么做呢

第一:对伴侣的爱和表达,一定要保持一致,你可以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和经历,避免太多波峰波谷的恋爱体验,尽量保持平衡。

第二:了解并表达你和对方相处时的感受。

持续的去关心她,坚持下去,除非你决定告别这段亲密关系,不要放弃她。

这个建议听起来很累,但真的不是那么难,一个简单的[我在想你]的文字短信,或者你在等车的间隙打一个很短的电话给她,都能让她得到很有力量的肯定,就是你喜欢她你在意她。

第三:人有不同的主要爱情语言,这些类别是:肯定,礼物,高质量的陪伴时间,身体接触,和服务行为。

你的焦虑型依恋伴侣非常需要爱去对抗她的养育人曾给予她的情感饥饿感。

为了更加稳定的感情和未来更和谐的生活,你需要了解对于你的伴侣来说,她最渴望的爱语是什么,并努力用他们理解的语言来爱他们。

比如如果她的爱语是礼物,就用礼物来表达爱;如果是肯定,就做个细心的人去留意到她的努力,及时准确的给出肯定;如果是高质量的陪伴时间,那么你用自己的个人时间去计划一整天你们二人可以共同拥有的活动体验,就是极好的爱的表现。

如果你是焦虑型依恋人格你该怎么做呢

第一:如果你现在单身,请识别安全依恋的对象,并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

第二:你要学习如何抚慰自己,在痛苦情绪压身的时候,为自己创造一个自我关爱系统,允许自己哪怕只是短时间内走出情绪,你可以尝试冥想,瑜伽,运动,或者只是到户外走一走。

第三:如果可能的话,记录日记,记录情绪,记录所思所想,不要对自己有隐瞒,然后审视自己。

第四:我个人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为关系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紧密深刻的感情是可能的,但任何一份亲密关系发展到那种状态都需要很多时间,耐心,和经历。

心理见康说:

焦虑依恋人格的一些情绪索取和反应,是很容易造成争吵,甚至是让感情双方处在一个非常痛苦的位置:喜欢,但是两个人又很难受。

所以了解自己,了解你的伴侣很重要。是“童年时期父母情感饥饿造成的。还是后天经历,害怕被抛弃导致。如果你眼前的这个人值得你托付,值得你爱,请记住任何一份高质量亲密关系的建立,都需要很多时间,耐心,和经历最后请记住这一点。

付出型人格

什么是“付出型人格”

付出型人格指的是在一段关系当中,个体将对方的需求看得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认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给予和付出才能获得爱。付出型人格与讨好型人格有点相似,讨好型人格指一味地讨好别人而忽略自己感受的人格。

付出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这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付出型人格的形成和原生家庭有关,拥有这类人格的人小时候往往很少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并发现只有当自己顺服乖巧时才能得到大人的关注和赞赏。长大成人后,他们继续沿用了孩提时代的思维模式,但对方往往不能按照他的期待做出回报,他的控制欲长期不能得到满足,则难免会引发争执。

因为具有付出型人格的人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会更依赖于外在关系,希望能从别人身上得到肯定,那么注定要比普通人在感情方面付出更多代价。

“付出型人格”的特征

付出型人格的特点主要包含了以下罗列的几个方面:

1、内心比较缺乏安全感,表达一些意愿时,很怕对方拒绝。

2、对待很多事情没什么主见,遇到一些矛盾的时候,总是喜欢回避。

3、在自我价值的认知方面比较缺乏,对于外在关系很依赖,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4、喜欢替别人操心,总让自己太累,很多时候不愿放过自己。

不懂得拒绝的人做事情很少有自己的底线和要求,当你的默认成为一种习惯,就很难再从理智中脱身。所以总是不断地降低自己的底线,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了也毫不自知,一味地迎合别人。

“付出型”人格弊端

几乎所有的“付出型人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懂事。既不介意自己的付出,又不强求对方的付出。后果就是,要么他觉得你的付出理所当然,要么他开始变得叛逆,和你对着干,你的懂事和付出不仅是无用功,反而变成了感情问题的导火索。

由于太懂事,所以不断付出,而且这个付出是没有底线的,更可怕的是你很难控制自己不去付出。绝大多数“付出型人格”都有一颗“圣母心”,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另一半是需要自己的,觉得自己的付出对伴侣来说具有拯救意义。

这里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付出型人格一定会碰到索取型人格。其实很多付出型人格的人是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无力改变。他们害怕失去,宁愿献出自我。

“付出型”人格如何自救

1学会拒绝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一定要学会在适当时say no。

2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不要永远都是先考虚别人,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

3试着减少自己的付出,学会接受别人的付出。

4强大自己的内心,重获自信

这点是重中之重,你要相信自己也是值得别人付出。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改变,因为你不亏欠任何人,除了你自己。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你要学会用这种能力来更好地经营爱,而不是只会用付出来维系爱。记住:在付出之前,一定要先善待自己!

自恋人格的9个特征

权利感:索取超过他们的份额,抓住聚光灯,坚持他们的需求优先;

优越感:习惯性放下、批评、独加、吹牛;坚持他们最了解;需要钦佩(或同情);

低自我价值:对反馈敏感,自我意识低下,推卸责任,并将问题投射到他人身上;

低移情:缺乏对他人感受、想法或观点的考虑;

情绪失调:喜怒无常、易怒、“慢燃”、爆炸性;通常不快乐、不知所措、担心或痛苦;

将关系视为交易:索取多于给予;剥削有地位、有钱或其他资源的人;

控制:论证;要求他人与他们的想法、愿望保持一致,以及目标;

相信生活是一场游戏:认为双赢的解决方案不存在;不愿意合作、贡献或谈判;

不一致,偏执,不合逻辑的思维:改变他们的叙述以适应他们当前的议程;确信他们的想法反映了“真相”。

最近引起最多社会讨论的,莫过于江歌案。留学日本的江歌,为了保护自己的闺蜜刘鑫,不幸死于刘鑫前男友的刀下。这本是个平常的案件,但不平常的是,刘鑫事后不但不感恩,还拒绝见江歌的母亲。一方面是江歌的侠义心肠,为朋友两肋插刀;另一方面,却是刘鑫的极度冷漠,对于恩人的母亲不闻不问。

无独有偶,在德国亚琛也曾发生类似的案件。中国女生孙萍,被闺蜜的男友蓄意推下火车站台,被火车撞击死亡。事件的起因,是她的闺蜜与男友发生了矛盾,孙萍打算带闺蜜离开亚琛。在火车站,闺蜜男友认为是孙萍挑唆了女友离开,故而将孙萍推下站台。事发后,该闺蜜拒绝出庭为孙萍作证,导致罪犯被轻判。

为什么类似的状况会一再出现呢?是纯粹的偶然还是有某种必然性在里面呢?

有一种人格,叫做付出型人格。这种人,从小到大,最拿手的就是付出。也许在他们小的时候,经常受到忽略,只有不断付出,才能获得关注。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路径依赖,长期依靠付出来获得他人关注的人,就会形成付出型人格。

与付出型人格相对的,就是冷漠型人格。这类人长期只知道索取,永远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毫不在意。一个付出型人格,通常就对应一个冷漠型人格。一方无限付出,一方无限索取。

不管是付出的一方,还是索取的一方,都人格不独立。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边界。付出型的一方,虽然表面上无怨无悔,但是却无意中常常侵入到别人的私人领域里面。索取型的一方,虽然获得了很多利益,但是自己的私人领域却被侵犯而浑然不觉。

如果闺蜜与男友发生矛盾了,正常的心态应该是:这件事总归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应该由当事人自己去解决。闺蜜伤心难过了,可以进行安慰,但是不能越俎代庖,替她去做任何决定。更加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揽,把闺蜜的私事完全当作自己的事情。

一旦大包大揽,把本属于他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人际关系的边界就被突破了。这种边界一旦突破,矛盾也就随之发生转移。本来是闺蜜与男友之间的矛盾,现在却转移为闺蜜男友与自己的矛盾。

任何一个人,遇到别人随意插手自己的事务,都会有被侵犯感。宽容性较高的人,或许能容忍这种侵犯,但是心胸狭隘的人,就会对这种侵犯产生极大的仇恨。

不幸的是,江歌也好,孙萍也好,她们都遇到了心胸极为狭隘的人。她们搀和到本属于闺蜜的私人领域,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她们这种付出,得不到闺蜜的丝毫感谢。因为这种闺蜜,本身就是冷漠型的人,感恩在她们那里是不存在的。

我们常常歌颂付出,歌颂古道热肠,但是我们很少歌颂独立。其实,独立才是最可贵的价值观。热衷付出的人,未必完全是因为善,也可能是因为缺乏爱,缺乏关注。只有人格独立者,才知道人际之间的边界,不会做任何越界之事。谨守边界不是冷漠,而是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7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