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词义深沉,曲调情意绵绵、温情含蓄。诗词与音乐交相辉映,珠联璧合,让人听来回味无穷,传唱不绝。旋律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突出表现了悲伤、惜别、期待的感情,包含着沉思和期待的想象。送别之情更显激动,心中无限感伤,歌曲的别情离绪达到高潮。
《扬州慢》:慢是词调歌曲的一种,慢速抒情,歌曲为雅乐音阶,123#45671,宫调式,曲调纯朴,富有激情。
《我爱你,中国》:歌曲的演唱中所浸透的情感表达得既饱满酣畅又含情深沉,让我们体会到对祖国之爱不仅赤诚出自情感,还源于深刻的理解,涵盖千年文化积淀和文明智慧的悟性。感慨系之,堪称大家闺秀的风范。这是一股清新的中国风,但浸透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渭城曲》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
《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渭城曲》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译文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
白话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或《渭城曲》,是根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千百年来,《阳关三叠》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而在历史上,《阳关三叠》也曾发生不少变化,这些变化更加神秘。
《阳关三叠》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后来的唐代末期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4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
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如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
大约至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后来人们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仅宋代时期就有3种,连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也说他本人听过两种。
后世留传下来的《阳关三叠》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
全曲曲调淳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后世留传较广,经常演奏的《阳关三叠》琴歌,出自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全曲三大段,即3次迭唱。每次迭唱除原诗外,加入若干词句,系从原诗诗意发展而来,结束时添加尾声。
据1864年清代琴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记载,《阳关三叠》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3遍。故称“三叠”。
曲谱的每迭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迭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
曲谱的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淳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8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阳关三叠》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阳关三叠》的《琴学入门》琴歌歌词写道: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阳关三叠》还有《阳春堂琴谱》。此版本被视为是《阳关三叠》最为凄凉的一个调。
歌词写道:伤怀,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担头行李,沙头酒樽。携酒在长亭,咫尺千里。未饮心已先醉。此恨有谁知?哀可怜,哀可怜,哀哀可怜!不忍离,不忍离!
除了《琴学入门》、《阳春堂琴谱》的歌词外,《阳关三叠》还有其他的几种歌词,包括《西峰重修琴谱》、《风宣玄品》。
《阳关三叠》一唱三叹,一叹三迭,让人叫绝。乐曲牵动着哀婉、缠绵的忧思轻轻地向外飘出,悠悠不尽,缠绵不绝。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 “ 行, 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整理收集这部分具有代表性古典乐曲,不论在音色等方面都很有美的欣赏价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阳关三叠,该曲演奏古筝音色沉稳,其意幽远,所谓弦外之音,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会感觉流于空泛,而<和平之月演绎的这首<阳关三叠对古筝的演奏就做了改进,不再是空无一物,而是深入浅出,形神兼备,多种音乐元素的融合和音效处理,使古筝的每一次拔弄都营造出一种很强的回旋效果,如涟漪一层一层荡漾开去层次分明,恰恰应合了叠字,而且古筝作为辅助乐器,如点睛之笔一般,配合着二胡,钢琴,连续反复的呈述,
阳关三叠》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有《送元二使安西》诗,歌词明白如话但又情意深长,当时便广被传唱。因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又称为《渭城曲》。因最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亦称《阳关曲》。后被谱为琴曲,初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琴曲《阳关三叠》,因将原诗重复并发展为三段而得名。
1、阳关三叠的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2、《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3、阳关三叠:古琴曲。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即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