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数人的兴趣不能发展为职业能力
很多人对兴趣缺乏了解,以为兴趣就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事实上兴趣与兴趣是有区别的。
兴趣可以分为消费型和生产型:
消费型兴趣: 就是自娱自乐,没什么产出 的爱好。
很多人的兴趣是吃美食、看书、旅游、上网、听歌、看**,这些基本都属于消费型爱好 。
消费型兴趣没有产出,所以不需要技能 。
生产型兴趣:有输出的爱好。
比如写作、摄影、演讲、唱歌、绘画、乐器等 , 这些爱好可以对他人产生影响。
生产型兴趣往往需要大脑思维主动性参与,调用你的创造力。因为生产性兴趣是有能力要求的,为了产出好的作品,你需要花脑力去思考,愿意去钻研,才能有所提升。
消费型兴趣可以转化为生产型:比如看书可以转化为写读书笔记,看**可以转化成为写影评,旅游可以输出影集和游记。
因此,很明显只有生产型兴趣才有可能发展成为职业,但很多人的兴趣都停留在消费型层面,无法转化为相关技能。
2、兴趣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
职业是一个人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
一件事要作为职业,就要求你能力必须达到专业水平,能够提供价值并获得他人的认可,获得足够的报酬, 这才能称之为职业。
业余和专业的差别超越一般人的想象。业余只需要偶尔表现出色,而专业则需要稳定持续的高品质表现。
很多人兴趣能力停留在业余水平,无法和行业的从业者竞争, 不能获得足够的收入,所以无法把兴趣当职业。
现代社会分工极度细化,人的需求多元化,互联网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几乎所有的特长都能找到用户,只要你足够专业,不必担心的自己兴趣没有市场。
因此,只有你的专业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专业级水平,才可能以兴趣为职业。
结论:
以兴趣为职业,首先你需要有一个生产型的兴趣,然后持续把兴趣能力培养至专业水平。那些以兴趣为职业获得成功的人,兴趣方面的能力,无一例外都是出类拔萃。
因此,兴趣与职业之间存在的鸿沟,就是专业能力的差距。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个不是学会做人,是学不会做人。除非家里有钱有势,怕给家里惹祸可以在这方面加强一下,穷小子就别搞的一身洁癖了,既不容易赚钱,也不容易招人喜欢,还极有可能被现实逼疯。在大学里学会做人,一般是指更多的接触现实社会,让自己的脑波跟社会主流相适应,对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这个过程通常是降低“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
至于说专业知识,基本上除了全国前五的学校或专业,都教的很糊弄人,学肯定是要学的,但也别指望学校能给你全套需要的专业知识,大部分能让你出人头地的知识还是靠自学得来,学校无非给你打个很薄的基础而已。
多做社会活动多做兼职,大家都看学生会的干部们讨厌,但其实社会上的人比学生会的人讨厌的多了,在学校里不要光是瞄女朋友,也要交一些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正常朋友,他们有可能是你大学期间能积攒下的最大一笔财富。
1学习永远很重要。虽然毕业证上不会填写你的分数,但招聘会上你找工作时的简历上是要非常详细的填写你大学期间所有考试的考试成绩的。你认为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毕业生?
2`情感方面不是玩耍的资本。如果你觉得有你喜欢的女孩,应该抓住机会,要不然你会后悔的;但决不能游戏感情。这是对双方共同的不尊重。
3大学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于社会。社团可以让你提前感受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但不要以为这是一块净土。同时,要学会为人处世。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试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