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刺绣,苗语称“能贺”或“能蒙”。苗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刺绣作为一种工艺,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不管在纹样构成、纹样造型特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上都有这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纹样构成的独特形式
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构成主要可以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类。 (一)抽象化构成:苗族刺绣中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通常都采用一种高度概括的的归纳方法,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整个纹样造型别致,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美感。 (二)复合化构成:复合化构成是指运用“互椮性”原理,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定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三)随意性构成:随意性构成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一只能够常用表现方法,苗族刺绣造型的随意性特别的明显,这种创作的方法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并不拘泥于客观的真实性,而是以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作,创作者吧按吧自己挚爱的物象情感化,是一种自由自觉和目的性的表现,在这些主观唯我的创造中,审美主题和客体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在苗族刺绣中这种随意性表现为想怎么修就怎么绣,具体表现为野猪只长三条腿,不同季节发的花朵可以同时开放,不同空间、时间、地点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描绘在同一个画面中,在现实生活中看来不合情理的事物通过刺绣者的双手表现得淳朴、自然、天真、可爱。
二、纹样造型的特征
混沌思维的群体创作意念表达是苗族刺绣造型的重要特征,同时苗族刺绣造型还具有承传性。地域性、互渗性,以及原始意念下的感知性造型、理念观察下的寓意型造型等特征。
三、集体传承式特征
苗族刺绣造型是苗族妇女集体共同创作的一项艺术活动,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的妇女们人人能织布,个个会绣花,如此庞大的创作群体在中国民间工艺品制作活动中式很少见的。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分布不同地域的苗族历经时代变迁,语言难以统一,未有苗绣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包含的审美情趣和意念,作为程式化的文字符号在民俗中得以传承,使得苗族刺绣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形成一种为稳定的民俗文化元素,传承后世并得以延伸。
四、地域性特征
由于苗族历经多次迁徙以及苗族内部由不同的原始部落发展而来等多种原因,苗族社会内部发展及不平衡,各地的苗族文化,风俗,审美意念出现差异,直接影响到苗族刺绣纹样造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皇清职贡图》关于各种苗族不同服饰的描绘就证明苗族刺绣造型具有地域性特征。
五、互渗性特征
文化和艺术与时代息息相关,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苗族服饰文化的交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苗族内部个支系之间文化交融密切,二是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交融,这都致使苗族服饰文化特别是服饰刺绣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六、感知性造型的特征
感知造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通过知觉、视觉和触觉进行综合而得到的某种概念上的认识的造型方法,他是用以对事物的全部意念和感受来表现客观对象,不追求微妙的光影变化与精确地比例关系,二是重在情理,重在心理感觉和视觉的审美需要,苗绣中这种感知性造型表现得很明显,如在苗族刺绣中龙的形象是由鄂头、蛇身、鹰爪、鱼翅、鸡尾等形象综合而成。
七、寓意性造型
寓意性造型是指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触、感知、感觉、印象的认识,进行综合、整理、加工、创造,表达某种情感和意境。
在苗绣图案中很多作品都含有一种潜在的与异性象征意义。主要造型方法有:谐音造型(年(莲)有余(鱼))、假借造型、联想造型、象征造型(万字不封口,象征富寿无尽头)、反义表达造型(如在小孩子的肚兜上绣五毒用以辟邪、消灾的意念表达)等。
苗族刺绣的审美价值
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苗族刺绣纹样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了苗族原始古朴的崇尚意识,也反映出渗透和交融其他民族和当代艺术多姿多彩的和谐美。
苗族刺绣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又表现出“使用”与“审美”的双重机制。苗族刺绣中的美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和真联系在一起,苗族刺绣纹样组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如实描摹如花草鱼虫、鸟兽禽畜、日月星辰等。这一类纹样没有多少人工制作的生硬痕迹,因而显得原始、真实、生动和传神。是创作者用本真的心灵感觉来倾述表达的对自然的由衷的赞美,也让使秀出来的纹样表露出难以掩饰的自然天的情韵,看起来十分美丽。
另一类是通过变化重构的纹样,如各式各样的龙、凤、麒麟以及人兽组合、万字纹等等,这一类纹样最突出的特点是幻想与真实的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这些纹样几乎没有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固定视角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对象或场景,但是作者心灵的真实表现,是心与物的自然和谐,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虽然有些合情不合理,但让人看了仍然觉得亲切、和蔼、美丽、动人。
由于苗绣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这种艺术活动中,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交织,创造了既有实用价值又融合了审美功能的产品——苗族刺绣,苗绣通过依附于服饰,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是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利性相统一的审美创造,表现出本民族独特审美情趣。因此,可以说苗族刺绣是生活的艺术,实用的审美,既是苗族妇女的才智、审美价值的体现,又是苗族历史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的记录,同时也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
尽管您远离家乡,但在家里,仍有人为您缝制和刺绣。 您的手指由于刺绣而流血了多少次。 如果您很远,您就会知道仍然有人在等您一生。 就像永远绽放的牡丹,为您绽放。
通读所有歌词,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首歌类似于古代的闺怨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这几句词“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其中的“千军阵”、“铁马”、“千帐”构成的意境就是雄雄边关,猎猎旗帜,剑拔弩张的战争之景,而后又有“战歌送离人,行人欲断魂”两句,所以就有了这个猜想。
扩展资料这首歌就是李宇春的《蜀绣》,初听这首歌时,只觉它旋律优美。
蜀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余三个分别为:苏绣,湘绣,粤绣。从两千年的西汉时期蜀绣就已有“女工之业,覆衣天下”的盛名了;
再加上蜀绣130多种针法、七十多种线料以及一针一线长工时的繁杂,导致洛阳纸贵、蜀绣一匹难求,后来其全部成为宫中贡品,寻常人家根本不可能穿上这种名贵衣服。
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
印象中的四川性格,除了泼辣爽快,还有肆意纵横间流露出的浪漫。因此即使是鲜红火热的串串辣椒,也要搭配满城绚烂温柔的芙蓉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般交融才是川人最吸引人的魅力。
印象中的李宇春,潇洒与爽朗更多,时时流露出的是四川妹子的麻辣属性。喜欢她的快歌舞曲,不爱声响的一个人,live时音乐一起,气场和热力如原子核一般的扩散开,直到观者高烧无力,她只还你浅浅一笑,无限的ji情又收回窈窕瘦削的身体中去;但听她慢歌时,仿佛身后的背景都由火热的红变为温柔的紫,发音咬字间都更添一份缠绵,一字一句在唇齿间细细厮磨悠悠吐出,却字字刻进人心间。
这样一种柔软,就如同蜀绣。繁花似锦也需针线穿刺,缠绵中又带着入骨的力道。此一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所作的代言歌曲《蜀绣》,道地是请了川人班底打造。早已不需担心李宇春对中国风歌曲的演绎,毕竟已经成功出了一张完整是中国风的专辑《少年中国》,**主题曲《梨花香》经她唱响,更有很多版本的《倾国倾城》,到她这里,又是不一样的味道。而《蜀绣》带给歌迷的,依然是惊喜。我想她做足了功课,又或者只是对蜀地,对家乡一份独有的熟悉和理解。这首歌的歌词,郭敬明写的繁复唯美,如同他一贯的辞藻风格。古诗词的嵌入运用彰显才情,又隐隐有些见仁见智的“郭氏忧伤”。作词很下功夫,演唱这样一支被创作的太满的歌,却也绝非易事。有人会被歌词吓得只敢走一遍过场,平淡无味,而有人又会用力过猛,变得矫情。
李宇春毕竟是李宇春,怎样强大的气势鲜明的风格,到她这里也要唯她所用。我们在歌曲的重复的两个A段听到的是圆润的处理,字与字之间是脂玉一般的温良;到副歌部分,脂玉化为冰片,“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离愁别绪,针针刺人心。我最为喜欢的是一小段的过门,那句“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是歌词中写的最好的一句,本是婉约花间的闺怨情怀,加了这两句,反而带一些黄沾式的江湖大气。宇春在演唱时,每一个字的结尾都有一个滑音,她却信手拈来,唱的毫无刻意之感。只让人觉得飞丝走线之间的侠骨柔肠。
一番拙评,只是想表达对这首歌创作和演唱上的满意。毕竟它的真正意义不只在于流行,还有着向年轻人推广蜀绣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人人都去了解蜀绣,学习蜀绣并不太可能,能从一首好歌中感受到蜀绣的精髓,针线中缠绵的川人情怀与蜀国风韵,这才是李宇春们所要带给同龄人的精神礼物。
中国最大刺绣在湘诞生
作品地址:http://wwwchangshacn/news/guonei/W020040917501464213202jpg
湘绣《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完工,长7米,高3米,即将送往人民大会堂向国庆献礼
巨幅湘绣作品《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昨日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问世,将于9月20日启运北京,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向国庆55周年献礼。这幅作品长7米,高3米,创下湘绣乃至中国刺绣史上最大尺寸纪录。
色彩用了400多种
记者在省湘绣研究所刺绣大厅见到了这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绣面上共57人,毛主席走在最中央,神采奕奕,神情亲切,各族人民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喜笑颜开,民族大团结的场面十分热烈。据介绍,整幅绣品用了30多种针法,将人物的肤色和五官表现得惟妙惟肖,神情灵活,线条流畅;同时,工人们用了400多种色彩,将少数民族服饰的斑斓亮丽非常质感地表现出来。
创中国最大刺绣作品
今年2月,省湘绣研究所曾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成功绣制第一批湘绣产品《张家界》、《岳阳楼》及毛主席诗词手迹《沁园春·长沙》。其中,单面绣《张家界》高2.3米,宽4.9米,双面绣《岳阳楼》高2.05米,宽4.25米,当时分别创下湘绣单双面绣尺幅之最。此次绣制的《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是送往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第二批绣品,其规模更大,创下中国刺绣史上最大尺寸纪录。
80多人绣了216天
这幅绣品取材于著名艺术家侯一民创作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同名油画,描绘了毛主席与56个民族在一起的热烈场景。据介绍,为了将这幅名画移植成湘绣,省湘绣研究所组织了工艺美术大师宋定国,湘绣大师刘爱云、饶碧友以及总工艺师王小辉、王坚毅等在内的一批设计和刺绣能手共80多人,历时216天,花费工时17万个。参与制作的刘爱云说,以往绣油画,以乱针绣为主,只是远看效果好。这次刺绣突破传统,以交叉针为主,辅以乱针、斜针等针法绣制人物脸部肌理,绣像更加自然、细腻。业内人士称叹:这幅作品不仅具有油画原作的厚重感,而且在再创作中又增添了新时代所特有的恢宏气势。
《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刚一亮相便受到各界交口称赞,据湘绣研究所所长周策介绍,正是敢为人先的湘绣人二破传统,才铸就了这幅巨型精品。
人物脸像的刺绣难度最大,传统绣像是通过丝线折射光线使人物生动传神,而油画人物的色彩丰富,更具厚重感,不能有反光,否则会导致人物变形抢光,影响主次关系。以往绣油画以乱针绣为主,只能远观。此次,湘绣研究所艺人们以交叉针为主,辅以乱针、斜针法绣制人物脸部肌理。肤色和五官在色彩转换、针路走势、用线粗细上根据不同情况处理,眉眼发梢绣得极细,情感热烈奔放使得脸部块面灵活流畅,收到了不反光效果。
第二难点就是人物的服饰,也是本次作品中最出彩的方面。主席的呢子大衣、工人的粗布制服、维吾尔族姑娘的绸裙、苗家女儿的织锦等,或厚实、或粗犷、或轻盈、或飘逸,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服装,斑斓亮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特色,让人眼花缭乱。刺绣艺人们用了近30个针法体系,再配合绣线的粗细来体现质感。比如,艺人们创造性地将毛衣编织针法运用到刺绣中表现草编饰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绣线捻合在一起刺绣民族服饰的绑腿、衣襟、袖口等部位,更能体现出粗犷细致的特色美。同时,作品中,绣线用色大胆、丰富,整幅绣品色彩多达400种,充分利用湘绣“万色俱备”的特点,既绣出特色,又服从主体,突出中心。
这些字差不多够了,希望这是你想要的。
民间刺绣是江南民间爱情生活的重要信物,与江南的民俗风情一起代代相传。在绣女们的刺绣过程和刺绣作品中到处都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斑斓色彩。自古以来,无论贫富贵贱,女红刺绣都是江南女子必习的手工技艺。刺绣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所必备的技艺,也是平民百姓人家的姑娘的针线活计。枕套、手帕,绣鞋、嫁衣以及扇袋荷包等都要亲手绣制,这也是人们评判一位闺阁**是否心灵手巧的首要条件。女红水平的高低成了对女性才情、人品判断的重要标准。
在传统的文化习俗中,一个女子要是不会刺绣,便会遭人讥笑,甚至有嫁不出去的可能。穷苦人家的姑娘,更是从小学习针黹,绣制一些日常用品,以刺绣作为重要的谋生手段。在江南城乡有的绣娘刺绣是自产自销,有的绣娘为绣庄加工绣品。刺绣活是非常辛苦的。用江南绣娘的话说,刺绣是一件非常“镇性”的事情。需要细心和耐心,又非常的耗费时间,要专心刺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江南女子多情善感的感情世界,在吴依软语的吴歌中也有表现。
苏州民歌《倦绣》唱道:意昏昏,懒待要拈针刺绣。恨不得将快剪子剪断了丝头,又亏了它消磨了些黄昏白昼。欲要丢开心上事,强将针肃度更筹。绣到交颈的鸳鸯也,我伤心又住了手。这绣娘在刺绣时思念她梦中的情郎,在白日梦一般的虚幻和缥渺中,偏偏又在绣象征爱情、形影不离的一对交颈鸳鸯,这就让女主人更加伤感,顾影自怜,别有一番情趣。江南水乡菱藕荷花,野鸭鸳鸯,随处可见。清代诗人樊樊山《亿绣》诗记儿女情怀:“金针银脚从人看,愿度驾鸯满世间。”
绣晶是爱情的象征,江南刺绣艺术情满人间,爱满人间。江南民居多沿河而筑,在一间连着一间的江南河房之中,这绣房偏偏又与书房相邻近。隔壁公子朗朗的读书声,扰乱了心境本来就不平静的绣娘的心情。伤春。怀春、惜春的种种思绪,扰乱了绣花人的心。江南民歌《念书声)唱道:绣房儿正与书房近,猛听得俏冤家读书声。停针就把书来听……念书声,随风入耳,扰人心境。而窗外的景致就更有震撼力了,江南民歌《看》唱道:姐儿窗下绣鸳鸯,郎君摇船正出浜,姐看郎君针拥手,郎看娇娘船也横。
于是,花也不绣了,船也不划了。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四目相对,含情脉脉,-个是针刺了手,一个是船横了头,恰似一幅江南牛郎织女图。绣房的寂寞毕竟锁不住满园的春色。扬州花鼓戏《王大娘补缸》唱道:王大娘,绣花忙,忽听门外叫补缸。花针插到花绷上,轻移莲步出厢房,双手开下门两扇,喊叫一声补缸匠。传唱江南的《四季歌》、《十二月调、《什只香袋》等优美的江南民歌,都与江南民间刺绣艺术有关,犹如一首首美妙的史诗,细腻的描写出江南民间绣女的情态和心思。
扬州花鼓戏
江南民间刺绣作为一种服饰刺绣艺术,给人以视觉艺术的欣赏,以丝绸为材料通过剌绣技艺含器表达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观念。江南民间刺绣与民风民俗和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在刺绣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人与自然的感情联系,是地域、民族文化的物质表现。在江南民间刺绣艺术品中有一些存世的绣片,虽然表现手法比较简单,其外观效果可能比较粗糙,但其中蕴藏着昔日江南女子心灵手巧艺术素养的民俗文化,记录着人们的情感轨迹。其中蕴含的民间信仰、宗教意识和民族心理种种历史因素显得尤为珍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