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金明池·天阔云高·僧挥

宋词:金明池·天阔云高·僧挥,第1张

这篇关于宋词:金明池·天阔云高·僧挥,是 无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

 《金明池·天阔云高》由僧挥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伤春之作,吟咏春愁闺怨,可能是词人未出家时所作。上阕抒写春愁,仅用“渐”、“犹”二字,不着痕迹地道出孟春已逝、仲春已临的情景。描写细腻清秀。阴沉几日,慵困连夜,起来春已逝去。用“匆匆”、“旋”、“已”几词,将春景变化,稍纵即逝的过程及作者惜春、伤春之情表达出来。下阕描写闺怨。“深深态”一联,维妙维肖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对“忘了余香”者有所怨尤,亦是爱多于恨。即便春被留住,愁闷仍在。春愁到这里,也都化为“眼前愁闷”。全篇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原文

 《金明池·天阔云高①》

 作者:僧挥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②。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③,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④。

 怨入双眉闲斗损⑤。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⑥。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⑦、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时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⑧。

注释

①金明池: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②轻晕:指淡淡的光圈。

③旋:很快的、不久。

④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代无限春光。

⑤闲头损:空对煞。损,甚,十分的意思。意谓终日双眉紧锁。

⑥乍:恰、正当。看承:特别看待。全近:非常亲近。全,副词,甚或很的意思。

⑦厌厌:通“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⑧也则:依然。

金明池介绍

 皇家园林金明池

 北宋别苑,又名西池、教池,位于宋代东京顺天门外,遗址在今开封市城西的南郑门口村西北、土城村西南和吕庄以东和西蔡屯东南一带。金明池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原供演习水军之用。宋太平兴国七年(881),宋太宗幸其池,阅习水战。政和年间,宋徽宗于池内建殿宇,为皇帝春游和观看水戏的地方。金明池周长九里三十步,池形方整,四周有围墙,设门多座,西北角为进水口,池北后门外,即汴河西水门。正南门为棂星门,南与琼林苑的宝津楼相对,门内彩楼对峙。在其门内自南岸至池中心,有一巨型拱桥──仙桥,长数百步,桥面宽阔。桥有三拱“朱漆栏盾,下排雁柱”,中央隆起,如飞虹状,称为“骆驼虹”。桥尽处,建有一组殿堂,称为五殿,是皇帝游乐期间的起居处。北岸遥对五殿,建有一“奥屋”,又名龙奥,是停放大龙舟处。仙桥以北近东岸处,有面北的临水殿,是赐宴群臣的地方。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开放,允许百姓进入游览。沿岸“垂杨蘸水,烟草铺堤”,东岸临时搭盖彩棚,百姓在此看水戏。西岸环境幽静,游人多临岸垂钓。宋画《金明池夺标图》是描述当时在此赛船夺标的生动写照,描绘了宋汴梁皇家园林内赛船场景。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均有咏赞金明池的诗篇。金明池园林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到明代还是“开封八景”之一,称为“金池过雨”。明崇祯十五年(1642)大水后,池园湮没。

赏析

 这首词为伤春之作。惜春伤春是历代词的传统题材,留下的佳篇汗牛充栋,僧挥的这首《金明池》即为其一,被选编进《宋词三百首》。全词基调哀婉,上片主描景,下片主抒情,行文多有绮语;而作者又为僧人,读来别有一种情趣。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一气连用了三个境界开阔的短句,一反伤春词细腻入文的模式,起笔突崛。三个远景,如果只从单个分开细看,纯粹只显豪阔苍远的境界,于伤春主题并不切合,但一经组合排列,哀氛就透过词句四处弥漫,奠定了全词“伤”的基调。起笔突崛而又不显唐突、违拗,且自有新意,正是这首词入文的妙处。

 “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这是近景,与首句远近结合,成一画境。首句奠定了词意的气氛基调,但并不能判断句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季节,从这第二句我们知道了是暮春时节。由上两句,读者就基本可明白是伤春之词了。闲阶静,杨花少,朱门掩,是目之所及的视觉感受,莺声嫩则为听觉感受,这几个“冷色调”意象的有机叠砌,予人幽深、凄切的感觉。然而,作者并未让这些意象营造的感觉如滔滔江水一放到底,一览无遗,而是且放且收,“莺声犹嫩”,一个“犹”字,恰如其分地把前头的表达“收”了起来。但不是单为了收而收,是为了接下去能更好地放。虽然莺声“犹”嫩,但终能嫩到几时呢?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此句既是前面景的描绘后的情的流露,也是“莺声犹嫩”收了之后的续放。时光易流,一过了清明,各种各样的花儿,就都陆续委地凋谢了,丛中和枝头只疏疏落落地留了一点儿残英。到这时,莺声已老,不再嫩了;可见“犹”得短暂、无奈。“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这句是接前句的深延。几天前还有若有若无的遗留的花儿,可忽忽几日,稍没注意,一下子就只剩满目绿肥,些许瘦红也难觅了。

 上片主描景,景中时也露情,下片主抒情,全为伤春心事。“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写的是春愁怨情。“斗损”,谓思量甚苦;“看承全近”,即特别看待极其亲近意。怨入双眉,思量甚苦,皆因春去无情。“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写的是怨态,情动于衷而形于表。“厌厌”,精神萎靡的样子,曾觌《南柯子》有“两两人初散,厌厌夜向阑”之句。因春去而心怨,因心怨而神形缱绻,读之令人动怀。

 末句“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是全词最堪回味处。心怨源于春逝,这里却说即使莺声和花香留住了,仍还是愁绪难遣。所为者何?东风不住!春去仅是引子,最伤心处,并非春天美景消逝,而是时间老去人老去——春天可以再来,人却难以再少!无言之伤,尽在其中矣。

作者介绍

 僧挥(生卒年不详),字师利,俗姓张氏,名挥,仲殊其法号,故又称僧挥,安州(今湖北省安陆县)人。尝举进士;因游荡不羁,几被妻子毒死,遂弃家为僧,寄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崇宁中,自缢而死。与苏轼交游唱酬。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中说:“苏州仲殊师利和尚,能文,善词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予曰:‘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云:“崇宁中,忽上堂辞众,是夕闭方丈门自缢死。及火化,舍利五色,不可胜计。”仲殊词集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得三十首为《宝月集》一卷,刊入《宋金元人词》第一册中。

宋词英译

Seng Hui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a Bright Golden Pond

Expansive is the sky and lofty the clouds,

A creek traverses before me and far travels water,

As the sun sets, spells of chill set in

On the deserted garden stairs all is quiet, diminishing are catkins that drift here,

The scarlet doors are shut, still tender are the warbles of orioles

I regret that in haste lapsed the vernal equinox,

I guess I still possess a lingering scent that has turned into inexpressible grieve

For days the weather has been heavily grey,

Night after night I've been lethargic and drowsy, waking up to wilted blooms

Locked into the brows is lament that compromises leisure,

When I could its essence savour, then I would an overview comprehend

Deep and thorough is my attitude, yet it could all be self-assumed,

Steeping in lassitude I am, yet I'm afraid of being asked about it

Who really knows that I've been dreaming of the Immortal Place,

While I've been hoping to the faint fragrance disremember, there come letters

Even if I could orioles and blossoms retain,

Easterlies do not draw in their reins,

Therefore what I see before me only melancholy creates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馀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僧挥《金明池》

  僧仲殊,名挥,姓张氏,安州(今湖北安陆)人,进士,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及杭州吴山宝月寺。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中说:“苏州仲殊师利和尚,能文,善词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予曰:‘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云:“崇宁中,忽上堂辞众,是夕闭方丈门自缢死。及火化,舍利五色,不可胜计。”仲殊词集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得三十首为《宝月集》一卷,刊入《宋金元人词》第一册中。

  这首词为伤春之作。惜春伤春是历代词的传统题材,留下的佳篇汗牛充栋,僧挥的这首《金明池》即为其一,被选编进《宋词三百首》。全词基调哀婉,上片主描景,下片主抒情,行文多有绮语;而作者又为僧人,读来别有一种情趣。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一气连用了三个境界开阔的短句,一反伤春词细腻入文的模式,起笔突崛。三个远景,如果只从单个分开细看,纯粹只显豪阔苍远的境界,于伤春主题并不切合,但一经组合排列,哀氛就透过词句四处弥漫,奠定了全词“伤”的基调。起笔突崛而又不显唐突、违拗,且自有新意,正是这首词入文的妙处。

  “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这是近景,与首句远近结合,成一画境。首句奠定了词意的气氛基调,但并不能判断句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季节,从这第二句我们知道了是暮春时节。由上两句,读者就基本可明白是伤春之词了。闲阶静,杨花少,朱门掩,是目之所及的视觉感受,莺声嫩则为听觉感受,这几个“冷色调”意象的有机叠砌,予人幽深、凄切的感觉。然而,作者并未让这些意象营造的感觉如滔滔江水一放到底,一览无遗,而是且放且收,“莺声犹嫩”,一个“犹”字,恰如其分地把前头的表达“收”了起来。但不是单为了收而收,是为了接下去能更好地放。虽然莺声“犹”嫩,但终能嫩到几时呢?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此句既是前面景的描绘后的情的流露,也是“莺声犹嫩”收了之后的续放。时光易流,一过了清明,各种各样的花儿,就都陆续委地凋谢了,丛中和枝头只疏疏落落地留了一点儿残英。到这时,莺声已老,不再嫩了;可见“犹”得短暂、无奈。“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这句是接前句的深延。几天前还有若有若无的遗留的花儿,可忽忽几日,稍没注意,一下子就只剩满目绿肥,些许瘦红也难觅了。

  上片主描景,景中时也露情,下片主抒情,全为伤春心事。“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写的是春愁怨情。“斗损”,谓思量甚苦;“看承全近”,即特别看待极其亲近意。怨入双眉,思量甚苦,皆因春去无情。“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写的是怨态,情动于衷而形于表。“厌厌”,精神萎靡的样子,曾觌《南柯子》有“两两人初散,厌厌夜向阑”之句。因春去而心怨,因心怨而神形缱绻,读之令人动怀。

  末句“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是全词最堪回味处。心怨源于春逝,这里却说即使莺声和花香留住了,仍还是愁绪难遣。所为者何?东风不住!春去仅是引子,最伤心处,并非春天美景消逝,而是时间老去人老去——春天可以再来,人却难以再少!无言之伤,尽在其中矣。

另:历史上的金明池

'金明池'是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史和文物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金明池位于北宋东京外城西墙顺天门外路北,与路南的琼林苑相对,始凿于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目的是为了训练水军,后经北宋王朝的多次营建,池内各种设施逐渐完善,池的功能由训练水军慢慢为水上娱乐表演所取代,金明池随之成为一处规模巨大、布局完备、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

据宋人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四十七记载:'太平兴国元年,诏以卒三万五千凿池,以引金水河注之,有水心五殿,南有飞梁,引数百步,属琼林苑。每岁三月初,命神卫虎翼水军教舟揖,习水嬉。西有教场亭殿,亦或幸阅炮石壮弩。'太平兴国三年二月,宋太宗亲临工地视察凿池情况,赐名'金明池'。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说:'太宗于西郊凿金明池,中有台榭以阅水嬉。'这时的水战(嬉),类似实战表演,激烈壮观。宋人袁褧曾回忆道:'余少从家大夫观金明池水战,见船舫回旋,戈船飞虎,迎弄江涛,出没聚散,歘忽如神,令人汗下……。'当时北方人很少能看到实际水战,所以对金明池水战表演特别感兴趣,每逢开池,数以万计的游人前往金明池玩赏。

金明池开放之日,称为'开池',基本上定于每年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对庶民开放,其间游客如蚁,'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而每当皇帝幸池观看以龙舟为中心进行的争标比赛,则'游人倍增',这时游池活动达到高潮。至北宋末,金明池开池可谓空前绝后,《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中对此有生动描写:'……水戏呈毕,百戏乐船,并各鸣锣鼓,动乐旗舞,与水傀儡船分两壁退去。有小龙舟二十只,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船头有一军校,舞旗招引,乃虎翼指挥兵级也。又有虎头船十只,上有一锦衣人,执小旗立船头上,余皆著青短衣,长顶头巾,齐舞槕,乃百姓御在行人也。又有飞鱼船二只,彩画间金,最为精巧,上有杂彩戏衫五十余人,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小锣鼓铎铙之类。又有鳅鱼船二只,只容一人撑划,乃独木为之也。……诸小船竟诣奥屋,牵拽大龙舟出诣水殿,其小龙舟争先团转翔舞,迎导于前。其虎头船以绳索引龙舟。……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桨,宛若飞腾。至水殿,舣之一边。水殿前至仙桥,预以红旗插入水中,标识地分远近。所谓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槕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矣。'

最早的龙舟为宋初吴越王钱俶所献,船身长20余丈,龙头龙尾,中建楼台殿阁数重,又称'楼船'。神宗时为修理这艘已坏的楼船,在金明池北岸,开凿一处'大奥'及藏船之室。据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记载:'(神宗)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奥,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水入奥,引船当梁上,即车出奥水中,船乃笐于空中。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这种'大奥',解决了修船'在水中不可施工'的困难,是一大创造,应为世界上最早的船坞。此时,宋廷又在池西北岸开渠,引汴河水入池内,为金明池增加了新的水源。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导洛通汴成功(即引伊、洛河清水入汴河)。汴河清水注入金明池,从而避免了池内泥沙淤积之害及清淤之苦。

经过北宋王朝的不断营建,金明池至北宋末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东京的一大胜景。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专用一卷对池的位置、大小、建筑布局及游池活动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描述。该书中说:'(金明)池在顺天门外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径七里许,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余步,有面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赐宴于此,往日旋以彩幄,政和间用土木工造成矣。又西去数百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在池之中心,四岸石甃向背,大殿中坐,各设御幄,朱漆明金龙床,河间云水戏龙屏风,不禁游人。……桥之南立棂星门,门里对立彩楼,每争标作乐,列妓女于其上。门相对街南有礴石甃砌高台,上有楼观,广百丈许,曰宝津楼。前至池门,阔百余丈,下阚仙桥水殿,车驾临幸观骑射百戏于此。池之东岸,临水近墙皆垂杨,两边皆彩棚幕次,临水假赁,观看争标。北去直至池后门,乃汴河西水门也。其池之西岸,亦无屋宇,游人稀少,多垂钓之士。……池岸正北对五殿,起大屋,盛大龙船,谓之′奥屋′。'可见,北宋晚期的金明池确是'风景出尘寰'的人间胜景。

靖康年间,随着东京被金人攻陷,金明池亦'毁于金兵',池内建筑破坏殆尽。但故池尚在。史载,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东京伪齐政权傀儡刘豫被金人废弃,且'囚于金明池'。只是北宋亡后,池已无人经营,加之金代常常'汴水断流'而失去水源,逐渐干涸,且为金元时代黄河泥沙多次淤积。况且,因遭兵燹所坏,致使'金明池断栋颓壁,望之萧然也'。最迟至明代后期,池已淤平,以至于在记述当时开封城市布局甚详的《如梦录》中,己不见其踪影。

作品简介《金明池·天阔云高》由僧挥创作,通常认为这是一首伤春之作,吟咏春愁闺怨,可能是词人未出家时所作。上阕抒写春愁,仅用“渐”、“犹”二字不着痕迹地道出孟春已逝、仲春已临的情景。又用“匆匆”、“旋”、“已”几词,将春景变化,稍纵即逝的过程及作者惜春、伤春之情表达出来。下阕描写闺怨,维妙维肖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对“忘了余香”者有所怨尤亦是爱多于恨。即便春被留住,愁闷仍在。春愁到这里也都化为“眼前愁闷”。全篇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基于作者的身份,还有观点认为该词某些语句有神学意味。

作品原文

金明池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时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作品注释

①金明池: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另作“夏云峰”,并题日:“伤春”。有人认为“伤春”之题可能并不太符合原作意,应是后人所加。

②溪横:溪水横在眼前。

③轻晕:指淡淡的光圈。

④朱门:红颜色的门。

⑤旋:很快的、不久。

⑥宵:夜。连宵:从白天到晚上。慵困:懒散困倦。宋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词:“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⑦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代无限春光。

⑧闲斗损:空对煞。损:甚,十分的意思。意谓终日双眉紧锁。

⑨乍:恰、正当。看承:特别看待。全近:非常亲近。全,副词,甚或很的意思。

⑩深深态:深深失望的样子。自许:自我有期许。

厌厌:通“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曾觌《南柯子》有“两两人初散,厌厌夜向阑”之句。

争知道:即怎知道。蓬莱:喻仙境,指与恋人相会处。

也则:依然。

作品译文

天宇广阔,白云高浮,清溪在前,流水去远,傍晚的太阳在寒冷的空气中蒙上一层轻晕。无人的台阶静悄悄地,杨花也逐渐稀少了。大红门关闭着,黄莺的叫声听去还很稚嫩。我后悔匆匆忙忙地就让清明节过去了,便赶紧去观赏余留下来的花朵,但也已经成了内心的憾恨。却又接连好几天天气都阴沉沉的,从白天到夜晚,人都感到懒洋洋的,十分倦困,等我再起来去看,大好春光都已完结了。

怨恨进入双眉,眉头总是紧蹙,只是白白地折磨自己。我忽然对这种情怀有所领悟,仔细想来,还十分亲切。人们深深地表示失望,无非是自己有所期求;懒懒地精神不振,必不好意思被人追问。你哪里知道只有幻梦里才有蓬莱仙境,等到把你留恋的一点余香都忘个干净,自然会时时传给你美好的音信。否则你即使能留得住黄莺和鲜花,只要东风不停,也依然会让你的眼前充满愁绪和烦闷。

作品鉴赏

通常认为这首词为伤春之作。惜春伤春是历代词的传统题材,留下的佳篇汗牛充栋,僧挥的这首《金明池》即为其一,被选编进《宋词三百首》。全词基调哀婉,上片主描景,下片主抒情,行文多有绮语;而作者又为僧人,词作别有一种情趣。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上片首句一气连用了三个境界开阔的短句,一反伤春词细腻入文的模式,起笔突崛。三个远景,如果只从单个分开细看,纯粹只显豪阔苍远的境界,于伤春主题并不切合,但一经组合排列,哀氛就透过词句四处弥漫,奠定了全词“伤”的基调。起笔突崛而又不显唐突、违拗,且自有新意,正是这首词入文的妙处。

“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这是近景,与首句远近结合,成一画境。首句奠定了词意的气氛基调,但并不能判断句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季节,这第二句作者点明了是暮春时节。“闲阶静,杨花少,朱门掩”,是目之所及的视觉感受,莺声嫩则为听觉感受,这几个“冷色调”意象的有机叠砌,予人幽深、凄切的感觉。然而,作者并未让这些意象营造的感觉如滔滔江水一放到底,一览无遗,而是且放且收,“莺声犹嫩”,一个“犹”字,恰如其分地把前头的表达“收”了起来。但不是单为了收而收,是为了接下去能更好地放。虽然莺声“犹”嫩,但也不能再“嫩”很长日子了。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此句既是前面景的描绘后的情的流露,也是“莺声犹嫩”收了之后的续放。时光易流,一过了清明,各种各样的花儿,就都陆续委地凋谢了,丛中和枝头只疏疏落落地留了一点儿残英。到这时,莺声已老,不再嫩了;可见“犹”得短暂、无奈。“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这句是接前句的深延。几天前还有若有若无的遗留的花儿,可忽忽几日,稍没注意,一下子就只剩满目绿肥,些许瘦红也难觅了。

上片主描景,景中时也露情,下片主抒情,全为伤春心事。“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写的是春愁怨情。怨入双眉,思量甚苦,皆因春去无情。“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写的是怨态,情动于衷而形于表。因春去而心怨,因心怨而神形缱绻。“深深态”两句是女子自怜自爱、自怨自艾的情态,大有美人惜春迟暮之感。“深深态”和“厌厌意”二词运用对比,将女子愁绪满怀的怨态和因春去精神萎靡的无力之状形象描写出来,读之令人感同身受,心怀大动。

末句“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是全词最堪回味处。心怨源于春逝,这里却说即使莺声和花香留住了,仍还是愁绪难遣。原来春去仅是引子,最伤心处,并非春天美景消逝,而是时间老去人老去——春天可以再来,人却难以再少。无言之伤,尽在其中矣。

此首伤春之词,却出自诗僧笔下,可见其性情坦荡,不拘礼法。上片阶静门掩,美人春睡。杨花渐少,莺声犹嫩,正是暮春景象。睡起方识春色已阑,幽恨遂油然而生。下片因惜眷而自怜,因伤春而厌厌。这首词把年轻女子的多情与娇羞写得十分动人,她有些慵懒,有些感伤,有些哀怨,也有些甜蜜。一个感情真挚、热烈而又羞涩矜持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

有观点认为下阕以“怨入双眉闲斗损”句过片,承上阕末意,也补足了人对春光去尽的反映。一“闲”字、一“损”字,暗暗透露作者对这种伤春怨情的保留态度。以下渐渐转出真意:先用“乍品得”二句过渡,语极委婉。这两句真像耐心布道者的口吻。“深深态”二句,又忽作狮子吼,将悔憾怨恨种种情怀之实质一语道破:自我期许太多,就难免不深深作态;羞于向人吐露,才必定会恹恹不振。“怎知道”以下又如佛手指点迷津。从正反两面说去:想闻得好“音信”,关键在于“忘了余香”,不必有所留恋,这是从正面说;若总想“留得莺花”,执迷不悟,那只会招来“愁闷”,自堕苦海,这是从反面说。禅理而能入词,又说得如此有诗趣、理趣,实属不易。

作者简介

仲殊(僧挥),生卒年不详。僧人。俗姓张,名挥,法名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举进士,游荡不羁,几为其妻毒毙。乃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与苏轼交好。崇宁中自缢卒。能文,善乐府。其词有一种出家人的清逸,语言奇丽、和婉。有《宝月集》,不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一卷,共四十六首;《全宋词补辑》又新补二十二首。

僧挥(生卒年不详),字师利,俗姓张氏,名挥,仲殊其法号,故又称僧挥,安州(今湖北省安陆县)人。尝举进士;因游荡不羁,几被妻子毒死,遂弃家为僧,寄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崇宁中,自缢而死。与苏轼交游唱酬。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中说:“苏州仲殊师利和尚,能文,善词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予曰:‘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云:“崇宁中,忽上堂辞众,是夕闭方丈门自缢死。及火化,舍利五色,不可胜计。”仲殊词集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得三十首为《宝月集》一卷,刊入《宋金元人词》第一册中。

愁倚阑令

北宋:晏几道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

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

红笺纸、小砑吴绫。

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柳梢青

南宋:黄简

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嶂层层。

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寒食临川道中

南宋:陆游

百卉千花了不存,堕溪飞絮看无痕。

家人自作清明节,老子来穿绿暗村。

日落啼鸦随野祭,雨馀荒蔓上颓垣。

道边醉饱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渡江云三犯

南宋:吴文英

西湖清明

羞经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

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风入松

南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

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谢池春

北宋:李之仪

残寒销尽,

疏雨过,

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

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

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

仍晚昼,

著人滋味,

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

空只恁、

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

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

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

人未偶。

且将此恨,

分付庭前柳。

笛家弄

北宋:柳永

花发西园,草薰南陌,

韶光明媚,乍晴轻暖清明后。

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

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

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怀,尽成感旧。

别久。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庐,

画阁春风,十千沽酒。

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

空遗恨,望仙乡,一饷消凝,泪沾襟袖。

别滁

北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清明,

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迹且如常日醉,

莫教弦管作离声。

浣溪沙

北宋:晏几道

二月和风到碧城,

万条千缕绿相迎。

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

歌楼妍曲借枝名。

晚秋霜霰莫无情。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

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

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蝶恋花

北宋:欧阳修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廉海燕双飞去。

满恨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水龙吟

北宋:秦观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金明池(天阔云高)

南宋:僧仲殊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

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的,已成幽恨。

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愁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

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

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馀香,时传音信。

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蝶恋花

北宋:晏几道

欲减罗衣寒未去,

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残杏枝头花几许,红恨清明雨。

尽日沉香烟一缕,

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清平乐

北宋:晏几道

波纹碧皱,

曲水清明后。

折得疏梅香满袖,

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

金钗换酒消愁。

柳影深深细路,

花梢小小层楼。

破阵子

北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玉楼春

北宋: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

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间斜月两眉愁,

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

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为不牵情,

万转千回思想过。

木兰花

北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意。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螟。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青门引

北宋: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

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

隔墙送过秋千影。

柳梢青

南宋:黄简

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嶂层层。

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寒食临川道中

南宋:陆游

百卉千花了不存,堕溪飞絮看无痕。

家人自作清明节,老子来穿绿暗村。

日落啼鸦随野祭,雨馀荒蔓上颓垣。

道边醉饱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渡江云三犯

南宋:吴文英

西湖清明

羞经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

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风入松

南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

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满江红

南宋:辛弃疾

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慢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念奴娇

南宋:辛弃疾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剗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浣溪沙

南宋:朱淑真

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

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

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南歌子

宋代:苏轼

日薄花房绽,

风和麦浪轻,

夜来微雨洗郊垌,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意思:即使能留得住黄莺和鲜花,只要东风不停,也依然会让你的眼前充满愁绪和烦闷。

出自宋代仲殊的《金明池·天阔云高》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译文:

天宇广阔,白云高浮,清溪在前,流水去远,傍晚的太阳在寒冷的空气中蒙上一层轻晕。

无人的台阶静悄悄地,杨花也逐渐稀少了。大红门关闭着,黄莺的叫声听去还很稚嫩。

我后悔匆匆忙忙地就让清明节过去了,便赶紧去观赏余留下来的花朵,但也已经成了内心的憾恨。

却又接连好几天天气都阴沉沉的,从白天到夜晚,人都感到懒洋洋的,十分倦困,等我再起来去看,大好春光都已完结了。

怨恨进入双眉,眉头总是紧蹙,只是白白地折磨自己。

我忽然对这种情怀有所领悟,仔细想来,还十分亲切。

人们深深地表示失望,无非是自己有所期求;懒懒地精神不振,必不好意思被人追问。

你哪里知道只有幻梦里才有蓬莱仙境,等到把你留恋的一点余香都忘个干净,自然会时时传给你美好的音信。

否则你即使能留得住黄莺和鲜花,只要东风不停,也依然会让你的眼前充满愁绪和烦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29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