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范成大上阕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鹧鸪天范成大上阕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第1张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

  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象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

  “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

  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鹧鸪天咏渔父表达的是自由自在的情感。

鹧鸪天(咏渔父)原文: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未肯归。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知。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作者:王质,(唐)绛州龙门人,字华卿。王通五世孙。少负志操,思立名于世。初专以讲学为事,躬耕养母,不求闻达。宪宗元和中登进士甲科。累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清廉方雅,为政有声,深为李吉甫、李德裕所器,事必咨决。无疾暴卒,谥定。

译文:

一只小船任凭它在水面飞驰,不管眼前的是非非。打到鱼儿是平常的事情,没有打到鱼儿不肯回家。看上去很慵懒,又有几分痴迷。这些快活无人能领会。世人只见华堂之上的灯火璀璨,却看不见水波平静月亮升起来的美好时刻。

本词主要写渔父驾着小船轻快地出船打鱼,眼前快活忘却了是非。波平月上的宁静美景,胜过那华堂之上的璀璨灯火。整首词语言通俗易懂,读来明白晓畅,词人通过吟咏渔父的生活,传达出内心渴望抛却名利,远离世俗纷争,返璞归真逍遥自在的情怀。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原文如下: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讲述的是作者偶遇佳人,并对佳人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伊始,两人的相遇便颇具浪漫色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在狭窄的道路上作者恰巧遇到华美的宫车从旁经过,一声令人肠断的呼唤从绣帘中传出。这便是两人的初遇,爱情不期而至,词人对佳人一见钟情。接着,词人借用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表现自己与佳人二人心意相通、两情相悦。借用李句,读来琅琅上口,又富有文采,以彩凤、灵犀自比,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两人的心意与情感,同时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上片叙事简单明了,又饱含情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明生动,使人读来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二人相遇的场景及沉溺于感情的画面。

  词的下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的相思及求而不得、盼而不得见的苦闷愁情。词人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无题》中的“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在利用前人智慧之时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金作屋,玉为笼”,亦化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却又赋予“金屋”新的寓意,以“金屋”“玉笼”来形容佳人住处的华美,从而进一步暗示佳人身为皇宫中人的身份,同时也暗示着两人的身份之别,这似乎又暗示着两人无法圆满的结局,为这段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佳人深居宫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次的相遇只能是一次短暂的邂逅。“车如流水马游龙”,引用李煜的词句,将“如”字改为“游”字,更显动态感。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奔驰而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条龙一样走动。两人很快就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从此相见无期。运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街景的热闹,而这种热闹又与词人此时落寞的心境形成了对比,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词人的失意与怅惘。最后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运用刘郎的典故,来表现两人今后再相会的渺茫与遥遥无期,从而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与怅惘的愁绪。词人改“一万重”为“几万重”,使这种愁绪与苦闷显得更加突出,也使词人的相思之情显得越发深重,情感更加鲜明、突出、沉重。

李清照南渡之后,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心绪落寞,乡情殷切,写一些怀乡词。 本词当为清照南渡后所作,表达了其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梧桐应恨夜来霜”中“恨”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梧桐写活,宕开一笔,别出远神,境界全出,更引起读者冥想遐思,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晚愁霜晨庭院中凄寒肃杀的景象及女主人一醉解千愁的浓重家国之思。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3hxAMuVDjHXVqeVISz-lD1V2FhyLQtIF9pKnewkrzist3ew6wDvbPbmYNlUyqr6sh-mi81t-nbyRwmh1V8TgUK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此词上片忆旧,下片感今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得意的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下片转把如今废置闲居、髀肉复生的情状委曲传出前后对照,感慨淋漓,而作者关注民族命运,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减损,这种精神也渗透在字里行间

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那时他正在家中闲居

一个老英雄,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心情的矛盾苦闷当然可以想见忽然有人在他跟前慷慨激昂地大谈功名事业,这位老英雄禁不住又慨叹又有点好笑了想起自己当年何尝不是如此满腔热血,以为天下事情容易得很,哪里知道并非如此呢!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投入山东忠义军耿京幕下任掌书记那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宋金两军战于江淮之间明年春,辛弃疾奉表归宋,目的是使忠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正式联系不料他完成任务北还时,在海州就听说叛徒张安国已暗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立即带了五十余骑,连夜奔袭金营,突入敌人营中,擒了张安国,日夜兼程南奔,将张安国押送到行在所,明正国法这一英勇果敢的行动,震惊了敌人,大大鼓舞了南方士气

上片追述的就是这一件事“壮岁”句说他在耿京幕下任职(他自己开头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伍,手下有两千人

“锦檐突骑”,也就是锦衣快马,属于侠士的打扮“渡江初”,指擒了张安国渡江南下

然后用色彩浓烈的笔墨描写擒拿叛徒的经过:

“汉箭朝飞金仆估”,自然是指远途奔袭敌人大抵在这次奔袭之中,弓箭(“金仆姑”是古代有名的箭,见《左传》)曾发挥过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进行艺术概括

至于“夜娖银胡”,却要费一些考证

胡是装箭的箭筒古代箭筒多用革制,它除了装箭之外,还另有一种用途,夜间可以探测远处的音响

唐人杜佑《通典》卷一五二《守拒法》说:“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

宋人《武经备要前集》卷六说法相同:“犹虑探听之不远,故又选耳聪少睡者,令卧地枕空胡鹿——必以野猪皮为之——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其中”胡禄、胡鹿、胡,写法不同,音义则一“娖”《集韵》:“谨也”是小心翼翼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可以释为戒备着“燕兵”自然指金兵燕本是战国七雄之一,据有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地方五代时属契丹,北宋时属辽,沦入异族已久所以决不是指宋兵由于辛弃疾远道奔袭,擒了叛徒,给金人以重大打击,金兵不得不加强探听,小心戒备(这两句若释为:“尽管敌人戒备森严,弃疾等仍能突袭成功”也未尝不可)“夜娖银胡”便是这个意思

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下片却是眼前情况,对比强烈“春风不染白髭须”,人已经老了但问题不在于老,而在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本来,自己有一套抗战计划,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过(现在他的文集中还存有《美芹十论》《九议》等,都是这一类建议,也就是所谓“平戎策”)却没有得到重视如今连自己都受到朝廷中某些人物的排挤,平戎策换来了种树的书(暗指自己废置家居)少年时候那种抱负,只落得一场可笑可叹的结果了

由于它是紧紧揉和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怀而写的,因此就与只是个人的叹老嗟卑不同正如陆游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是爱国者共同的悲慨

表达了陆游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

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4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