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敬意:一种濒临灭绝的学生情感】 对母校的情感

【母校敬意:一种濒临灭绝的学生情感】 对母校的情感,第1张

  大学精神的没落,母校情感的淡薄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中潜在的不和谐因素  近日,暨南大学的学生论坛上有个题为“毕业了,你还会对母校有感情吗”的投票帖子,53人参与投票,有641%的学生表示会关心母校,仅有188%的学生表示会依恋母校。

与此同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相关调查(1146人参与)显示,众多大学毕业生谈起母校时感情淡薄,甚至认为自己与母校“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大学生对母校的感情为什么会如此淡漠一些学生表示,“现在的学校太功利,什么都和经济挂钩。高额学费的征收,只不过是一场强制性的交易,在这种压力下很难对学校有什么感情。”还有一些学生表示,“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上完课就走人,连基本的教学质量都很难保证。学生对老师也就没有什么情感可言,对学校更不用说。”

母校敬意,一个曾经温情脉脉的话题;大学,一个国人心目中曾经的圣地。而如今,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高收费把贫困生拒之门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大学教授学术造假频频出现⋯⋯

大学精神的没落,母校情感的淡薄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中潜在的不和谐因素。

学费上涨

在中央政府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引入成本分担机制是大学谋求经费来源多样化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经费需求的不断膨胀导致学费的不断上涨,高额的学费使很多贫困家庭“因教返贫”,由于无力承担导致子女被迫辍学,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严重不公平。

另一方面,高昂的学费使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值相应增加,要求享有种种权利,导致部分学生思想的“市场化”。由于市场化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原则,个别学生甚至认为自己与学校之间仅仅是一场金钱和文凭的交易而已,既然称之为“交易”,母校敬意也就无从谈起。

就业难

大学连年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率不断下降。从2002年以来,国家发布的高校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意味着每年至少有30%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试想,对于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学子们来说,如果大学四年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甚至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没有一个合适的社会角色和定位,对母校的敬意又从何而来呢

师资队伍质量下滑

这几年,一面是创造性人才的凤毛麟角,一面是教授、博导、院士人数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官做教授”的现象。时至今日,学术研究与教学仍然是大学的重心,一些高级教师虽有着令人尊敬的知识分子头衔,实际上却在科研、学科建设上难有建树,甚至出现一些假学术、假成果。这造成了“官重于学”的不良效应,败坏了学术研究的风气。

教授不上讲台的现象目前也较为普遍,这使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有可能造成大学使命感的淡漠。大学的学术要职仍然应当由通晓学术的研究者担任,让真正的学者、大师回到科研和讲堂上来,这样做才有利于树立尊师重教的风气,有利于淳化师德,沟通师生心灵,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旦形成,大学生浓浓的母校敬意也会油然心生。

课程设置商业化

大学几年,学生们本应该全身心沐浴在文化的海洋里,感受科学思想的熏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自我修养,但现在一些高校以市场的需要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一味地追求热门专业和课程,学校教育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

多年来,教育更多的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商业化、功利主义渗透到大学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年轻学子们考虑的不再是学识修养的和人格的完善,而是学好外语、计算机和专业技术,为了将来就业等现实的问题做最实际的打算。

有些高校也产生了重创收轻科研,重效益轻文化的倾向,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单纯地要求学生学好知识,用以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评价模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而不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其代价是扼杀了学生主体人格及其自由发展,这既没有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忽略了培养学生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呼唤感恩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在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对母校情感的淡薄使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弘扬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虽然以上种种造成了学生对母校敬意的淡漠,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对母校情感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感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应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但却日渐为当代大学生所遗忘。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人文教育,也是一种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感恩母校和社会的意识。通过传统的感恩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重塑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母校的培养、社会的关怀。

建设和谐社会不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会对母校、对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

灭绝人性的意思是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出处: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关于灭绝人性的句子:

1、在灭绝人性的时代,人性的最高表达方式只有毁灭自己。

2、你这灭绝人性的畜生,还有脸在这里叫无辜。

3、他犯下了灭绝人性的案子,天理难容。

4、我可不是灭绝人性的人,我一向都很善良。

5、日本在侵略中国的时候,灭绝人性,残杀无辜。

6、听说他杀害了寝室的朋友,太灭绝人性了。

7、灭绝人性的人迟早会遭受报应的。

8、我可不是灭绝人性,我只是消灭我的对手而已。

9、这种刑法灭绝人性,太过残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6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