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赏析:这首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想要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
原文: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扩展资料: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
旅夜书怀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寄托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采用了比喻和衬托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答设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也可)
旅夜书怀尾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尾联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注释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旅夜书怀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颔联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用宏大广阔之景来反衬内心的孤寂。
颔联写远景,意象显得雄浑阔大,以乐景写哀情,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首联颔联意象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旅夜书怀尾联是什么尾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杜甫 《旅夜书怀 》全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
(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所描绘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3分)
(2)诗歌第三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4分)
(3)试分析尾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4.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
5.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6分
6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7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3分)作者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 寒冷的深秋景象
评分建议:意象2分,景物特征1分。
(2)(4分) “乡泪客中尽”,直接抒情,直接点明了乡思情深,也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凄苦。而“归帆天际看”则虚写家人盼望自己,把思乡之情写得更加真写感人。这两句虚实结合,极富表现力。
评分建议: “直接抒情”1分,虚写或虚实结合1分,分析各1分
(3)(3分)尾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评分建议:点出感情1分,分析一句1分
4.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点明名意象2分,赏析3分)
5.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
旅夜书怀尾联哪个字体现全诗感情基调尾联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果是尾联的话,应该是“一”,天地和沙鸥,一大一小的明显对比,静夜孤舟,自己宛如天地间一渺小的沙鸥,无所依存,表达出了漂泊的伤感。
旅夜书怀,诗人写的什么感情?感伤之情。
旅夜书怀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手法?: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对仗或对偶 描写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仗或对偶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问(有问无答) 议论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比喻 设问(有问有答) 抒情
整首诗应该可以说是比兴 由景色入笔 转入议论抒情 对仗这种修辞手法一般排在后面 因为太普遍也太简单了 大体分析一下 希望能帮到你
旅夜书怀 杜甫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旅夜书怀》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希望自己被破格重用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释义:
我奉劝天帝(这里是指朝庭)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作者采取对天公拟人化的方法,用“劝”与天公对话,强烈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有
救国救民的人才出现的希冀
一次交费,学会为止,不限制材料1对1教学!蛋糕_西点_面包
mhongqubakingcom广告
哪里学蛋糕_新手轻松学_烘趣蛋糕
一次交费,学会为止,不限制材料1对1教学!蛋糕_西点_面包
mhongquba
相关问题全部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希望自己被破格重用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希望改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己亥杂诗》中的第220首。这首诗最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一、厡诗:
己亥杂诗(第220首)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三、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四、《己亥杂诗》简介: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
71 浏览4495 2018-11-05
《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体会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急用!!!!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人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做一篇阅读理解题,学生们在通读文章后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常考题型:(1)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
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语 文 。 2005.1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6页,第Ⅱ卷6—12页,共12页;卷面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艄公 稍息 鞭鞘 韶华 年高德劭 B 湛蓝 栈道 暂时 信笺 皮开肉绽 C 殷红 绿茵 谙练 荫凉 寅吃卯粮 D 倜傥 惆怅 凋谢 啁啾 未雨绸缪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炼字 心律不齐 山呼海啸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B凋敝 扬长而去 水火不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发韧 唇枪舌剑 平心而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犄角 因噎废食 整齐划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农学家袁隆平之所以令世人_____,不仅仅是他拥有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还在于他那历经坎坷仍矢志不渝、功成名就仍奋斗不止的精神。②一个时期来,陈水扁一直在搞“法理台独”,对此,中央台办、国台办______发表了“517声明”。③流感在流行学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_______,涉及面广,一般流行三至四周后自然停止。④伊拉克总理阿拉维27日称,_______伊拉克目前的安全形势,明年一月的大选可能被迫推迟。A景仰 受权 蔓延 鉴于B敬仰 授权 漫延 鉴于 C敬仰 受权 漫延 基于 D景仰 授权 蔓延 基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孙必干,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已退休在家的他本可以颐养天年,但他临危受命,以花甲之年、带病之躯,又一次前往动荡不安的伊拉克,于枪炮声中艰难复馆。 B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 c截至7月18日,贵州省纳雍县山体垮塌灾害遇难人数已增至39人。专家认为,其余失踪人员生还的可能微乎其微。 D出了差错,被人纠正,理应感谢。无奈余先生师心自用,我行我素,这自然激起学术界的反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赵忠心教授直言道,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对一度出现的“洗脚作业”等作秀之举,以及其他家庭教育的简单化、模式化做法,尚未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B现在刮着一股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不多,他则是其中一个代表。 c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并使变奏曲这种艺术形式日臻成熟。 D恐怖行为,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由谁所为,都严重威胁着所有的信仰,威胁着所有国家的和平与发展。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11月10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启动了《‘大众汽车杯’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的评选 活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感动中国”候选人。 B研究、认识眼睛的种种构造与功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这对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c报告会结束了,但任长霞“我认为警察就是我的天职,为自己所执著追求的事业而献身,值!” 的铿锵话语仍响彻在中原大地上。 D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题为“水”的文章。二(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浓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7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A 新丰美酒都十千,咸阳少年多侠客。 B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C 人生得意须尽欢,奠使金樽空对月。 D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8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B “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思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 思想,二者结合,使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 文人化”的面貌。9 以下概括“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句子中,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句是 ( )A 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B 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 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C 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D 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的精神力量。10 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B 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 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 “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l~14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1于涂,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日:“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已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2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难,视如归。生而辱。不如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2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学干诸侯 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围困 C.及见之,又 倨:傲慢、放肆 D.范雎让之日 让:责备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1蔡泽乃西入秦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 ○1何为不可哉 ○2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 ○1生而辱。不如而荣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 ○1 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13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 )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涂 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 ○6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1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成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c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藉和条件的道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 108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3分) 译文:(2)名可法而身者,其次也。(3分) 译文:(3)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2分) 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 欧阳修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虚实结合”是本词显著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赏析这种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草堂的情思○1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校园。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2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颗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病、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里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3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的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结。“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的人生。 ④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⑤“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第一次通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阿,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老妻衣百结”,“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问,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摔的重量。“纨绔不饿,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⑥笔架山忆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郝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终生的契约。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⑦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18.结合全文,简要阐释第②段“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答:19.第⑤段作者读诗人的诗先是热泪直流,继而又说诗人“好迂”、“执迷不悟”,这岂不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答:20.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评价诗人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答: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章第①段的环境描写以动衬静,表现了诗人生前的潦倒、孤寂,与结尾前后照应。B.第②段划线句将李、杜进行比较,揭示出李、杜备有独特的诗风,含有贬李褒杜之意。c.作者将杜甫与屈原、诸葛亮、李白类比是因为他们都心怀社稷,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D.文章通过对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的赞扬,提醒人们不要见利忘义,要有爱国忧民的精神E.文章采用与诗人对话似的第二人称形式来写,感情流露更直接、更真挚。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22.请按要求排列下面四个短语的顺序。(4分) ①又有波澜 ②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③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④玄武湖的水是白的A.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B.突出玄武湖与西湖的差别: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不超过50个字。三个朋友郊游,迎面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是画家,他们对这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说的话。(1)木材商说:(2)植物学家说:(3)画家说:24.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优美的冲刺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实现了中国人百米跑道上飞天一样的梦想。某校园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完美跨越,圆百年飞翔梦”,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2分) 上联:完美跨越,圆百年飞翔梦下联:七、(60分)7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屈原的生命是白色的,白得高洁,传颂千年;岳飞的生命是红色的,红得悲壮,流芳百世海子在铿锵的铁轨声中,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句号,他为生命涂上一抹惟美的蓝色的忧郁;梵高那被阳光燃烧了的《向日葵》,有着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他为生命的调色板上注入炫目的金黄。 生如夏花之绚丽,如秋叶之静美,我们的生命真是美丽,美丽的生命给了我们多样的色彩。请以“生命的色彩”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山西省太原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答案第1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C2D(A词一辞,B融~容,C韧——轫)3A(“景仰”指景慕仰慕,比喻对人的品德、业绩钦佩追随,不一定亲聆教诲;“敬仰”指敬重仰慕,多指有师承关系。“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授权”指把权力给别人或机构代为执行。“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多作贬义,“漫延”指水满而向四周扩散。“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4B(“连篇累牍”形容文字冗长累赘,此处显然用错了对象。)5D(A滥用介词“对”;B表意不明;C主谓搭配不当,“一生”不能“创作”。)6C(A书名号应改为引号;B冒号应改为逗号;D去掉第一个后引号内的句号,后引号外加逗号。)二、(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7C(引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是人生得意须及时行乐的思想。)8D(“尚武”与“轻儒”是一正一反地对举关系,共同使唐诗呈现一种“非文人化”的局面)9B(A、C、D均不符合最准确、全面的要求)10C(文中只是说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不能规范和束缚任侠精神,不能就此推断任侠精神是从这三种意识形态中发展起来的。)三、(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1.B(“困”是“使……困窘”之意。)12.C(A中“乃”分别是连词“于是”和副词“竟然”;B中“何”分别是代词“什么”和副词“为什么”;D中“因”分别是连词“于是”和介词“用”)13.B((1)“蔡泽路上被抢劫”一句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3)是范雎的行为)14.A(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第Ⅱ卷四、(共3小题,共18分)15.(1)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3分。关键词:宣言、相、宁) (2)功名可让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这是次等。(3分。关键词:名、法、其) (3)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2分。关键词:困、恶)16.答案要点:虚实的内涵(2分),二者是如何结合的(2分)效果怎样(2分)。 ’ (1)上片游子所见之景残梅、细柳、春水等以及游子的离情为实写;下片设想闺中妻子对游子的思念为虚写。 (2)全词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借梅残、柳细、风暖、草熏、春水这些易触动游子离愁的意象,寓离情之深之长。 (3)全词化虚为实,以虚衬实,深化了离愁,扩大了词的境界,情深意远,含蓄蕴藉。17.(1)人至察则无徒。 (2)宁移自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3)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分)五、(共4小题,共18分)18.杜甫的诗笔饱蘸了爱,写尽了对万方多难的家国的忧思,以苦难深重的人民的同情。他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以及负载苦难的坚毅是后来的诗人难以企及的。(要点:从诗人和后来诗人两个角度作答,各2分)19并不矛盾(1分)“好迂”、“执迷不悟\'是贬词褒用,指诗人虽为一介书生,衣食无着,遭遇人生种种挫折与灾难,却仍然执着于同情、关爱天下苦难的人民,为国家的前途担忧。(3分)20作者高度评价了杜甫的诗作及人格。他的现实主义诗作写尽了对山河家国的忧思和人民的苦难,博大而深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诗人的人生却充满了跋涉的艰难,他执着于咀嚼时代的苦难,心系社稷,一生为时代而歌唱,无愧于“诗圣”的称号。作者情系草堂,表达了对诗人的赞誉、景仰与深沉的缅怀。(对作品的评价及人格的评价各2分,作者的情感2分)2lB、D(B项显然没有贬李褒杜之意。D项“提醒人们不要见利忘义”是妄加判断)六、(共3小题,共12分)22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4分)23(1)这株巨松用来做家具,真是太好了! (2)这株巨松大约500年的历史了,并且多次遭过雷击。 (3)这株巨松的外形非常独特!(6分)24.略。(平仄、押韵不限)(2分)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刘微老师的这节课让听众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学生的发言有一定深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刘老师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记得: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
将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精彩的是,刘老师运用填空的形式提取孩子们对于诗人、诗题及有关背景知识信息这样做,即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如何加工信息,还为进一步读、悟古诗做了情感铺垫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让孩子们自选表现送别意思的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这个环节是孩子们体验诗意,体验学法的实践过程,有教有放
思维很重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比较有效的,语文课在帮助孩子们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大有作为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训练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老师要求孩子们读课文时,非常注意图文对应,诗与图对应,内容与图对应,说话、表演与图对应;听他人读书,与自己手指到的图上画面内容都是对应的,对应中,孩子们读、想、说、做、演融为一体,张开想象的翅膀,悄悄地内化语言文字的内涵,吸收营养
人们信奉的“把一切知识教给孩子”,暴露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了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刘老师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课标》指出:“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小学生自主探究实施策略的研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要提高效率,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式的整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探索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的策略采用师生对话(引导探究),生生对话(合作探究),生与文本对话(自主探究),安排充足对话交流过程,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如果老师进一步提示,在结尾与《别董大》一诗区别时尽量不要太近,《别董大》描述了诗人鼓舞友人对前途充满信心,表现了诗人乐观开朗的胸怀《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点明送行的地点,季节,细雨似乎为友人拂尘,嫩绿的柳条正好在送别时折枝相赠,烘托出一种送行的气氛后两句直接描写送行的场面,抒发了对老朋友未来担忧之情,一种离情笼罩全诗在对比朗读时应该先理解诗意然后朗读读第二首时也应该从第一首的意境中跳出来在读,体验送别诗的情感,不仅有依依惜别之情,还可以分为豪情、衷情、感情等,更妙即使时最好的演员也不能同时饰演悲剧和喜剧我的评课无异于抛砖引玉,用意在于求教各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