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哪些

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哪些,第1张

节俭、客观、向上努力。根据查询小学语文资料得知,在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节俭、客观、向上努力,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语文是传播与发扬民族文化精髓的载体。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语文让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迷惘,特别是农村的师生,他们一直在艰难地成长着,体会着语文的快乐,更承受着语文教学的困境。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信,感恩生活,这是语文老师永恒的主题。

一、反思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师生眼中的快乐语文

随着苏教版教材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老师们欣慰地看到繁难的练习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运用型练习,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实用性。新版教材也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见,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这些是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语文基本技能。让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能说会道似乎远比繁杂的练习容易得多。这些简单的要求与小学生活泼的天性紧密相连,使语文变得多彩起来,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沉香救母》、《开天辟地》、《牛郎织女》等美丽传说与经典故事让小学生百读不厌,大大提高了他们阅读的兴趣,让语文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动画片的再现。而《桂花雨》、《姥姥的剪纸》则带领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体会着童年纯真的乐趣,感悟着成长中浓浓的亲情。

2教学中语文的困惑

语文的成长和师生的成长脱节严重,语文教学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教材与师生之间有着明显的距离。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仿写小诗、创意广告词,会申诉、辩论,能演讲。可是大多数语文老师还停留在过去反复练习的氛围中,何况老师的素质仍需提高,语文难教、难学就不奇怪了。有些题目语文老师未必能完成,学生更无从下笔。语文的写作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让师生无所适从。也许教材编写者的创意与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践中却缺少可操作性。就我所教的六年级来说,家乡的风味小吃、家乡的名人、家乡的特产,这些作文练习让师生都无从下笔。农村的学生视野比较窄,别说什么名人了,连什么是风味小吃也不清楚,这样,学生怎么下笔呢?语文中的这些难点一直困惑着师生,他们只能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着前进,在学习中成长。

二、呼唤构建自信与爱的语文

1充实自己,增强自信

教师不能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一潭死水,而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把语文教活,教出精彩,教出活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我觉得语文老师除了不断读书之外,还要多动笔,会写作,善写作,提高自己的素养,同时要关注现实,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电视里关注公益广告,在网络上搜索各种知识,使自己的谈吐有趣味性、知识性,做到信手拈来,皆为所用,对学生有所启发,这才是语文老师的风采。

2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删繁就简

小学阶段的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不能人为地拔高要求,增加语文教与学的难度。如在教学习作《家乡的风味小吃》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风味小吃,我启发学生先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吃的菜,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拿手的菜,然后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写清楚做菜的原料、做菜的过程、菜的色和味。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菜肴,将其评选为家乡的风味小吃。这样,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可写,也写得清楚明白。通过这些删繁就简,适当降低要求,转换形式达到目标的做法,学生开始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思考,而不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讲解。给予学生自信,是语文老师应该达成的主要情感目标。

3真情朗读,感动自己,感染学生,播撒爱的种子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语文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针对这点,我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为每篇课文设计了主题词。如《姥姥的剪纸》的主题词是亲情,教育学生珍惜亲情,感恩长辈的关爱,回报他们的期待。《草原》的主题词是团结,教育学生致力于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大家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多方面的主题词,如感恩、坚强、乐观、奉献等。我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同时抓住重点词“感恩”,告诉学生生活的天空不会永远是晴朗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怀着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霍金就是我们的榜样。之后,我还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与霍金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如桑兰、海伦·凯勒、贝多芬等。《爱之链》中的乔依的遭遇让学生懂得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这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领学生感受生活,感恩生活,微笑着面对一切,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主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字的朗读。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教师真情的朗读是情感教育的基石。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用自己真情的朗读引领学生欣赏文字的魅力,感受爱的教育。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一定能引领学生在语文中沐浴爱与自信的光辉,使我们与学生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使人性的光辉与语文教学渐行渐近。

(责编 莫彩凤)

仅供参考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强调的是对基础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的把握,如字音、字形等等。我国语文教学对这项目标的达成一直非常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针对生字学习,较为适用和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的就有:拼音识字法、字族识字法、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等。每一项创举都积聚了数位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实践证明,这些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虽不能说是做到了尽善尽美,但毕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再比如背诵,掌握了大意背诵法、关联词背诵法、押韵背诵法、分段背诵法等等,无一不凝结着教育工作着极大的心力。可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知识与能力这项目标的达成情况最令人满意,积累的经验也极为丰富,现阶段受重视的程度也最高。因此在该项目标的达成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运用已有优秀成果的同时,再积极探索创新,争取为该项目标的达成再添成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对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情况就不太令人满意了。建国初期启动的几套语文教材对该目标较为漠视。近年来虽然提倡的呼声渐高,但实际效果恐怕仍不尽如人意。

素质教育强调人对于方法的掌握,应“授渔”,而非“授鱼”。因此教学过程是多样进行的。学生领会教材内容是运用了哪种形式,哪几种方法日益成为教学科研的热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在普遍采用传统的教授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极少参与教学活动,或即使参加了也处于次要地位。这样一来,过程与方法的单一化、模式化就不可避免了。其后果教学效果差,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值。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扭转传统教学中的不好局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念的真正实行。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而不应该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展开过程中,教师可创设相关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活动。如针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段文章,教师可采用启发法去诱导学生领会大意,发现问题,思考字、词的运、上下文句子的衔接、表层意义和潜在意义的关系等等问题。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通过一系列相关训练,当面对新文章,思考已变为习惯时,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在学生心中了。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有趣,教学效果好,何乐而不为呢?

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则学生在学习中必然是自主的,应自主去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尽而去创造。传统教学思想甚至摒弃合作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相互合作是浪费时间,不会有多少实质性的收获。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观念。合作是有利于问题的提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有差异的,这样几个学生在一起合作探讨一个问题,就会有几种不同的提法,非常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拓展提升。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会得以锤炼,无形中培养了尊重、友爱等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个维度中一项要求较高的目标,同时它也是一个隐性显现的目标,制定时难以做到完全的量化和精准的要求,所用限定词往往有较大的意义活动空间。因此其本身在达成上就具有一定的先天难度,较难把握。达成效果的检测也无直接式较明显的手段、方式。但无可否认的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达成。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语文教学中一篇富有深刻感情内涵的课文被演绎的呆板平滞,繁琐的逻辑和“拼版式”的段落充斥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情感的挖掘较为肤浅,学生的学习情感更是极少被调动。现阶段语文教学成就之所以仍然不甚明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项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学是难以激起学生内心体验的,至于联系生活,回归生活等等更是难以实际了。如此一来,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就无从显现,语文教学就难以说是成功的。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下述几点应能为局面的改观起一点作用:

1、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教材的情感欲望。

现行小学阅读教材内容丰富,题材范围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情感等许多方面。它们都是作者情感上的产物,凝结着作者的思考和探索。但同时,一方面因为小学生生活积淀不够丰富,理解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教材的情感因素也多数隐藏在文章之中,需要挖掘才能赏析,才能引起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分析教材,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力求结合小学生实际对情感作出分类,如道德感因素、理智感因素、美感因素等。教师应针对不同情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学内容蕴含情感因素,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着自己的情感。

2、 情感产生在一定的情况下,要在教学中达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挖掘教材中蕴有的情感。进行情感教学,就必须还原、再现文章情感产生的具体情境,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激活学生想象力,既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在创造能力,可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情境的创造。但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明显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过多采取语言描述难免会产生单调感,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也可配合使用音乐法,图像法等,以具体可感的事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领会情感。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时期教育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紧紧抓住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均衡地予以落实,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真正的素质型人才。

语文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学生识字、写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阅读和写作更需要一点一点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所教学年段的总目标,还要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落实好教学目标。

一、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它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二、教师要制定好每个单元和课时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不同的内容构建单元,每个学期课本有八个单元。前五个单元都有不同的综合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个部分。

教师要根据单元的这一设计安排好课堂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单元目标成为课时目标的指导。课时目标要权衡所教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制定。单元和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要突出出来,课时之间的承上启下要做好,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的适当扩展。 

扩展资料: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973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