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过程:人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手触摸等途径获得客观事物的色、声、气味、味道、软硬、冷热等个别属性的信息,这就是感觉当获得关于某一事物足够数量的个别属性的信息时,人就可以获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完整印象,这就是知觉这种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初级认识,就是感觉和知觉,简称为感知人们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在感知到客观事物的信息之后,要把这些信息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必要时再加以回忆,这种心理活动叫做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人们利用已有的感知信息和记忆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达到一定的理解,并由此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思维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作为一个主体,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决不会无动于衷,总要对认识对象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恐惧或愤怒等主观体验,这些表现为主观态度或体验的心理现象称为情绪或情感,这是心理过程的另一方面,也即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要采取行动,不论是积极地进取,或是消极地回避,总要对环境作出应答性活动人有意识地反作用于客观现实的活动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和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过程
三者的关系:知、情、意是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情感、意志随认识而产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说认识对情感的影响反过来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识过程,例如,对职业的热爱和成才的决心可以加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首先,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斗志旺盛,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比如,热爱学习的学生会很高兴的学习,不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每次考试也都能考高分,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即使家长严厉逼迫也不管用,缺乏主动积极的意志活动的参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控制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我们说“理智战胜情感”,也是指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靠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和抑制不合理智的情感。比如:小明考试时,强忍着肚子痛,完成了语文考试,是意志对情感直接控制的例子。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受情感左右,或者是一次失败就情绪低落,或者是难以控制不良情绪,导致背离理智的冲动行为。“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
意志和情绪过程有密切的联系。
(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意志力加以调节和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
一、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列宁说:“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若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行动也无从产生。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进程和方向。再次,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另外,在认识过程中常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认识过程中,一些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的人,学习和工作也缺乏成效,不能承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意志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首先,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斗志旺盛,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会含辛茹苦,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则会不思进取,对教育教学敷衍了事,最后可能不得不离开教育岗位。当前很多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音乐或练体操,孩子以一种“不乐意”的情绪被迫去学,缺乏主动积极的意志活动的参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控制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我们说“理智战胜情感”,也是指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靠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和抑制不合理智的情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念师友之情,挥泪斩马谡;一个得悉亲人遭遇不幸的演员强忍悲痛,按时登台表演,都是意志对情感直接控制的例子。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受情感左右,或者是一次失败就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或者是难以控制不良情绪,导致背离理智的冲动行为。
认识、意志的关系
心理学上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指的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这类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指的是人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本丛书已有《开发你的能力》和《锻炼你的意志》,去探索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奥秘,在本书中,我们一起来专门探索情感过程的奥秘。
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划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完全是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实际上,这三种心理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就说我们本书探索的情感过程吧,与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联系就非常密切。
首先,情感过程依赖于认识过程。没有认识就没有感情。人对于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事物,是不会有任何情感体验的。人们平时说的“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情感过程对人的认识活动,也有强大的作用。情感是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比如,一个喜欢数学的同学,就会比别人更多地钻研数学,上数学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自己主动找来许多数学题来做,从而可能使他的数学知识更丰富,对数学比别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有,人的情感对意志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或阻力。在朝鲜战场上,邱少云烈士之所以能够坚持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表现出坚强的意志,是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挚爱,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情感的动力作用。反过来,意志活动对人的情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评价阶段(即情感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的问题;三是决策阶段(即意志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存在(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由于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带有主体目的性的事实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行为关系是一种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事实关系以价值关系为导向,价值关系又以行为关系为导向,因此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情感以意志为导向;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意志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性。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目的虽然是主观的东西,但它却来源于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对于目的的选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也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在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步骤时,要审定客观形势,分析主观条件,回顾过去的经验,设想将来结果,拟定方案,编制计划,并开始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才能实现。可见,意志行动离不开认识过程,意志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人在进行各种认识活动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例如,观察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追忆的进行,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展开以及想象的形象化进程等,都需要意志的努力。认识活动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而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意志的支配。没有意志行动,不可能进行认识活动,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意志和认识有什么关系
----------------------------------------------------------------------------
(2004-10-18) 来源:浙江都市网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意志的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头脑里所固有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是人过去和现在的认识活动的产物。目的虽是主观的东西,它的来源却是客观世界。人的行动目的不可能凭空产生。人确立这种或那种目的,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需要。而需要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人对自身需求的认识而形成的。物质需要是人对物质性需求的反映,精神需要则是人对一定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反映。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就无从产生。
人的行动目的,也不是任意提出的,它受着客观规律的制约。从主观方面看,只有当人确信他的愿望和目的符合于客观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时,他才有决心采取此项愿望和目的;从客观方面看,也只有他的愿望和目的确实符合客观规律时,他的意志行动才能实际地得到实现。因此列宁说:“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
①只有人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认识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间的关系,才能提出和确立合理的目的。实现意志活动还需要有行动的手段。关于行动手段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通过认识活动而形成的。个体的认识愈是丰富和深入,他所积累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愈多,他在意志活动中对行动手段的采取和运用才愈是顺利和有效。在实现每一个具体的意志行动的时候,为了确立目的和选择手段,通常要审度客观的情势,分析现实的条件,回顾以往的经验,设想未来的后果,拟定种种方案,编制行动的计划,并对这一切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这就必须依赖感知、记忆、想象、思惟的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构成意志活动的理智成分。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活动。
另一方面,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影响。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随意识记的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实现、解决问题的思惟活动的展开等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其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一切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意志行动,都必须受意志过程的支配和调节。因此,没有意志,也不会有深入的、完全的认识活动。
你好,在心理学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是: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不相联系,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他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一个人对一个事物要有所知才能有所感,就是只有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认知后才能引起一定的情感,随着认知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随着变化。
在另一个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知过程。这种作用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它可以加强或提高认知过程的积极性,提高人们认知活动的效率,也可以降低认知过程的积极性,甚至起到阻碍的作用。
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一方面,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只有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有可能在进行意志活动时正确地确定自己的目标,选择实现的途径、方式、方法等。
在执行意志活动决定过程中,通常要通过认知活动来预见行动的进程,注意情况的变化。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认知过程。
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意志使人在认知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知更加深入。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完成复杂的认知活动。
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首先,人的情感对意志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积极愉快的情感可以提高人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消极不愉快的情感会降低人的活动积极性,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
其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感,不怕困难,在逆境中干出一番事业来。
相反,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他就会被消极的情感所左右,最终会是一事无成。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知道,人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人们所共有的心理过程。
但是,当这些过程具体表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时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的表现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
答案:(1)意志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关系:①意志过程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离开了认识过程,便不会产生意志;②认识过程离不开意志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人的认识能力发展,消极的意志品质会阻碍人的认识能力发展。(2)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②意志在情感过程中对情感起着控制作用,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难以制约情感过程中各种消极的、甚至有害的情感的产生,会影响到人全面丰富情感的培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