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精通诗、文、词、绘画、书法,可谓是全才、奇才,而且他的思想也很独特,用林语堂的话来说,“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观。”那么,苏轼这样混合人生观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就来浅显分析一下。
1、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苏轼出生了一个儒学家庭,父亲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对两个儿子课业要求十分严格。母亲则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从苏轼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识字并督促他阅读经史典籍。可以说苏轼的受过良好的家教,再加上聪慧好学,20出头便考上进士,并且还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等人赏识,得以跟当时最高领导宋仁宗见面,获得很高的评价“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苏轼用20几年到达常人一辈子都可能无法企及的高度。
这个阶段他是积极入世的,熙宁八年,任密州知州的苏轼在一次出游中写下了最可以代表他早年积极入世思想的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词情感豪迈,一个“狂”字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中描写了此次围猎的盛大景象,词人整装待发,全力以赴地追赶猎物;苏轼是这场盛大的聚会中的主角,他被万人追捧,借着酒酣,敞开襟怀,抒发理想,想要施展“射天狼”的抱负,抗击西夏和辽的侵袭。这种渴望报效国家并有一番政治作为的理想正是儒家积极入世、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
“参寥子”,即僧人道潜,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人推崇,是苏轼平生交谊甚深的一位方外友人。公元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后,寄赠他这首词。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苏轼《和子由送春》:"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塌两忘机。"
"约他年"三句:以东晋谢安的故事喻归隐之志。《晋书o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
"西州路"三句:据《晋书o谢安传》,太山人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过西州门病死之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此处是说自己要实现谢公之志,要参寥子不要像羊昙一样痛哭于西州路。
慈湖陈氏草堂,瀑流出两山间,落于堂后,如悬布崩雪,如风中絮,如群鹤舞。参寥子问主人乞此地养老,主人许之。东坡居士投名作供养主,龙丘子欲作库头。参寥不纳,云:“待汝一口吸尽此水,令汝作。”
此文是苏轼小品中的精粹。
慈湖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北,苏轼绍圣元年(1094)南迁过此,两位朋友参寥和龙丘子送他,同游陈氏草堂。全文对草堂的形制、布局、环境、变迁、人事……一律不涉笔墨,仅仅抓住“落于堂后”的瀑流进行刻画。“如悬布崩雪”,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有形有色又有声,颇为壮观。但这只是就物象设喻,一般人也还写得出。紧接着“如风中絮”,状那瀑流泻下溅起的水花泡沫,在风中飘散开去,设喻极为新鲜。这里读者当不会去追求物象间的形似,只能从“风中絮”的情景去体味瀑流飞溅的神韵,这便进入了意象,恐怕一般人很难写得来。再接着“如群鹤舞”,简直令人瞠目叹绝!怎么能“如群鹤舞”呢读者连求神似都不能应付了,需要驰骋你的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青山碧草,绿水红花,蓝天白鹤中,中垂瀑流,该是一幅多么绚烂而恬静的境界呀! 这种进入幻象的设喻,亏得苏轼能够创造。三层联喻,由物象而意象而幻象,愈翻愈奇,这是苏轼的杀手锏,也是本文的妙处所在。
接下来文脉忽然中断,另辟途径,记朋友间的谑语。参寥是位和尚,竟愿“乞此地养老”; 苏东坡愿意留下当一名佛家主管香火饮食的“供养主”; 龙丘子也不想离开,欲作一名管理财物的“库头”。这里只是叙述,不说为什么。待最后一笔,“参寥不纳,云:‘待汝一口吸尽此水,令汝作。’”猛然掉转头来,与瀑流相呼应,全文顿时揉为一体。原来,写朋友的玩笑话,依然是为了写瀑流,只不过是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果瀑流被“一口吸尽”了,陈氏草堂也就失去了它那引人着迷的丰采,谁还想久留在这里呢!
扣住瀑流主体,将旁枝末节删汰尽净,以便集中笔墨,这是本文取材方面的特色。先对瀑流作正面描绘,然后以人事作侧面烘托,有明有暗,若断实连,跌宕多姿,这是本文布局方面的特色。新奇的联喻,诙谐的笑语,景中含情,情中见景,又处处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这是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特色。不要忘记,全文只有七十七个字,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淳浓的诗情画意容纳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是语言的魔术师,洗练,明快,又有风趣。这实实在在是件精粹的艺术品。
1 文言文《八声甘州》翻译成三百字散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2 《八声甘州》全文内容宋 苏轼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此词作于元佑六年(1091)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两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所以,“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不是一般的咏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词、《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诗,着重渲染潮声和潮势,并不含有别种寓意。下面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西兴,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几度斜晖”,即多少次看到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呵!这里指与参寥多次同观潮景,颇堪纪念。“斜晖”,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傍晚时分,二则此景我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下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白首忘机”,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这几句,带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强烈的哲理色彩,读来令人感慨。
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杭的游赏活动。“春山”,一些较早的版本作“暮山”,或许别有所据,但从词境来看,不如“春山”为佳。前面写钱塘江时已用“斜晖”,此处再用“暮山”,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烟霏”正是春山风光,“暮山”,则要用“暝色暗淡”、“暮霭沉沉”之类的描写;此词作于元佑六年三月,恰为春季,特别叮咛“记取”当时春景,留作别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较吻合。
“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着,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云“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妙趣横生,传诵一时。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早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以后苏轼南迁岭海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世上是不多见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
结尾几句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进一步抒写二人的友情。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借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象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
此词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厚的情意,气势雄放,意境浑然。郑文焯《手披东坡乐府》说,此词“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这一评语正道出了本词的特色。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
3 求《八声甘州》译文及赏析八声甘州①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③,苒苒物华休④。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⑤,归思难收⑥。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⑦,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 ①八声甘州:一名《甘州》。
②潇潇:雨势急骤。 ③“是处”句:到处花叶凋零。
④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物华休:美好的景物消残。
⑤渺邈(miǎo):同“渺渺”,远貌。 ⑥归思:归家心情。
⑦颙望:凝望,呆望。颙(yóng):仰慕。
赏析:这是柳永写羁旅失意客中思家的代表作之一。上阕铺写深秋景象,“霜风”三句,以领字“渐”导引,表达出时间之推移并展开空间的层次和深度。
“长江水无语东流”更增无穷伤感,耐人寻味。下阕直抒乡愁。
“想佳人”这几句,叹已之飘泊,以悬想对方之思我比较,相思没有落空,感情缠绵悱恻。思妇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几至神魂错乱。
此种盼望丈夫归来入痴入迷的执著,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4 八声甘州 柳永阅读答案 反应诗分人什么情感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来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请分析一下。
2下片中,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分析一下。
答案:
1 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氛围。
2①抒发了词人的羁旅之悲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②在抒情方式上,词人直抒胸臆,巧妙的是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
5 求《八声甘州》译文及赏析八声甘州① 柳永 潇潇暮雨洒江②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楼处红衰绿减③苒苒物华休④惟江水语东流 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⑤归思难收⑥叹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妆楼颙望⑦误几、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恁凝愁 注释: ①八声甘州:名《甘州》 ②潇潇:雨势急骤 ③处句:处花叶凋零 ④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光消逝物华休:美景物消残 ⑤渺邈(miǎo):同渺渺远貌 ⑥归思:归家情 ⑦颙望:凝望呆望颙(yóng):仰慕 赏析:柳永写羁旅失意客思家代表作阕铺写深秋景象霜风三句领字渐导引表达间推移并展空间层深度江水语东流更增穷伤耐寻味阕直抒乡愁想佳几句叹已飘泊悬想思我比较相思没落空情缠绵悱恻思妇几别船误认丈夫几至神魂错乱种盼望丈夫归入痴入迷执著具特殊染力表现力。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衰败、凄清。
(2分)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2分)小题1:①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②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
(3分)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1分)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
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2分) 小题1:由“潇潇暮雨”“清秋”“霜风” “残照”可知景象的特点是衰败、凄清。
再谈景物描写的作用。小题1:先答出下片描写的三个画面,再答出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最后回答出情感,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7 求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苏轼)全文翻译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
1 与参寥子书全文翻译
苏轼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度过了他坎坷的一生。
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谏官何正臣、舒■、李定等牵强附会,以“讽刺新法”、“讪谤朝廷”等罪名将苏轼逮捕入狱。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被贬到黄州,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这就是苏轼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故他曾悲愤地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但是,政治上的失意,仕途中的挫折,最终并未使他就此沉沦下去。虽然他也违心地表示过自己不再赋诗著文,可是在压抑中产生的强烈的创作 一旦“冲坏藩墙”、“则文思如泉涌”,“仍复衮衮多言”(《答秦太虚书》)一发不可收抬。
悲愤出诗人,“秀句出寒饿,身穷诗乃亨!”(《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在贬官黄州的五年中,苏轼写下了大量作品,黄州时期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特别是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的技巧和风格,都标志着苏轼步入了自己的成熟期。
故他曾自豪地说: “日近新阕甚多,篇篇皆奇”(《与陈季常书》), “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书》)。可见黄州词在苏轼的文学生涯里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值得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苏轼的黄州词中,反映他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思想及其人生态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苏轼来到黄州,首先遇到的是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匿”(《东坡八首·叙》)“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答秦太虚书》)。仅管“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
然某平生未尝作活计……,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子由有七女,债负山积,贱累皆在渠处,未知何日到此!见寓僧舍,布衣蔬食,随僧一飧,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
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廪禄相绝,恐年截问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与章子厚参政书》)。黄州的气候也是极为恶劣的,他在《寒食雨二首》中描绘大雨之中,“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与章子厚参政书》),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苏轼当时穷愁潦倒的生活与心境。
其次,他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文字狱,差点落到“几至重辟(杀头)夥的地步,这在苏轼心灵上更添上了沉重的阴影。他在与好友的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
……自喜渐渐不为人识。”(《答李端叔书》)透露出忧谗畏讥的心理。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平生亲识,亦断往还”(《与参寥子书》)。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送沈逵赴广南》)更高度地概括出其艰难的处境。
那么,苏轼面对如此恶劣的境遇,所持的是如何的态度呢?请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乎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据《全宋词》)这首词写于作者去沙湖道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原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可见作者是以一个胸怀坦荡的诗人对这件小事的独特感受来表达自己履危如夷,坦荡开朗,乐观自信的襟怀和生活态度的,因而这首词寓意深邃,耐人寻味。
词中所写的狂风暴雨正是作者在政治生活中遭受的“暴风雨”,寒风料峭正是作者所面对的严酷现实,他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面前无所畏惧,依然逍遥自得,安之若泰。在作者看来即使自己一生都没予“烟雨”之中,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怕,他敢于以旷达的胸襟去迎接任何打击。
结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动景象,更是诗人以坚定乐观的信念和旷达的态度对待厄运的生动反映。正如前人所云。
“此足徵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 “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手批东坡乐府》郑文焯)。
同样表现苏轼这种对前途、未来充满了乐观信心和积极进取的思想的,又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遵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自发唱黄鸡。”
同样地是怎样对待自发、暮年,苏轼这首词同自居易的《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思想内容,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请看自居易的《醉歌》: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前者是一种壮心不已。
“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而爽朗,后者则是一种悲伤暮年的衰老情绪,消沉而颓废。可见苏轼在失意中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多么难得和可贵! 苏轼何以能够在政治逆境中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呢?我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老庄的超脱达观、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对苏轼的影响。
当然,老庄思想对苏轼的影响并非始于贬居黄州时期,它可以追溯到苏轼的少年时代。 《宋史·苏轼传》记载:“比冠,博通经史,属文目数千言……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
2 文言文翻译曾子固(固)性格骄矜自负,常常显得很傲慢。元丰年中,他担任中书舍人,因有事到都堂报告。当时章子厚(惇)任门下侍郎,对他说:“刚读了舍人你写的《贺明堂礼成表》,你真是天下奇才啊。”曾巩一点没有谦让,但又问道:“比起班固的《典引》来怎么样?”章子厚没答话了。他对同事说:“我说不要招惹他了。”因为他自悔失言。
徐德占(禧)虽然和曾子固同是江西人,但因生得晚,未及相交。曾子固有一段时间流落在外地任职十几年,等他回到朝廷时,徐德占已经快速提拔为御史中丞了。按规定,中丞一官是不能出外拜见人的,而且曾子固也没有来拜访他。徐德占因曾子固是前辈,想结识他,于是乘朝中高官相聚之时,非常恭敬地迎接他。曾子固退后一步站住,问道:“你是谁?”徐德占于是做了自我介绍。曾子固说:“你就是徐禧吗?“然后点点头就走了。
先进:前辈。《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朱熹 集注:“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
君便是徐禧耶:徐禧,即徐德占,德占是字。按古代礼节,名是未成年时用,字为成人所用,所以称字为尊重(把对方当成人看),如果不是师长或平辈至亲,呼名就是失礼。曾巩虽然是前辈,但与徐德占并无交往和渊源,因此,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显出了曾巩的傲慢。
3 曾子固性矜汰文言文翻译 曾子固性矜汰,多于傲忽曾巩性格骄矜自负,很多时候非常高傲,元丰年间是中书舍人,因有事向都堂大人禀告,当时章子厚是门下侍郎,就跟曾巩说,之前看见你的《贺明堂礼成表》真是天下奇才,曾巩没有推辞也没有退让,却又回问了一句,和班固的《典引》比怎么样,章子厚没有回答。
章子厚就跟同班的官员说,我就说不要撩拨他,自己后悔问曾巩话。徐德占虽然和曾巩都是江西人,然而年纪小没有和曾巩有交往,曾巩在此期间在地方上任职十多年,等到回到朝廷上时,德占已经是御史中丞了,根据当时的法律,中丞是不出门迎接来访人员,德占因为考虑到曾巩是比自己先考上进士,又想见识一下曾巩,就出去接见刚好碰到,很恭敬的迎接曾巩,曾巩却笔直的站着说,你是什么人,德占就自报家门。
4 求八年级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一课文言文翻译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5 贾似道织促经文言文翻译贾似道织促经,这个文词较浅近,也不必求甚解了吧,以下供参考: 《促织经》二卷。
[宋]贾似道编;[明]周履靖续编。贾似道,字师宪,理宗时拜右丞相,权倾朝野,大小朝政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
元兵南侵,被郑虎臣执杀。《促织经》二卷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论蟋蟀的书,中分论赋、论形、论色、论胜、论养、论斗、论病诸章,系统描写了蟋蟀的种类、形态、斗法、养法,大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
也不乏虚妄之语。有《夷门广牍》本。
促织经卷之上 论赋 促织论 论曰:天下之物,有见爱于人者,君子必不弃焉。何也?天之生物不齐,而人之所好亦异也。
好非外铄,吾性之情发也。情发而好物焉,殆有可好之实存于中矣。
否则匪好也,岂其性之真哉?况促织之为物也,暖则在郊,寒则附人,若有识其时者。拂其首则尾应之,拂其尾则首应之,似有解人意者。
甚至合类额颃,以决胜负,而英猛之态甚可观也。岂常物之微者若是班乎?此君子之所以取而爱之者,不为诬也。
愚尝论之:天下有不容尽之物,君子有独好之理。独促织曰莎鸡。
曰络纬,曰蛩,曰蟋蟀,曰寒虫之不一其名。或在壁,或在户,或在宇,或入床下,因时而有感。
夫一物之微,而能察乎阴阳动静之宜,备手战斗攻取之义,是能超于物者也甚矣!促织之可取也远矣!盖自唐帝以来。以迄于今,于凡王孙公子,至于庶人、富足、豪杰,无不雅爱珍重之也。
又尝考其实矣,每至秋冬,生于草土、垒石之内,诸虫变化。隔年遗种于土中,及其时至方生之时,小能化大也,大亦能化小也。
若夫白露渐旺,寒露渐绝,出于草土者,其身则软;生于砖石者。其体则刚;生于浅草,瘠土、砖石、深坑、向阳之地者,其性必劣。
赤黄,其色也。大抵物之可取者,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
赤小黑大,可当乎对敌之勇;而黄大白小,难免夫侵凌之亏。愚又原夫入色之虫:赤**者,更生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者为首也。
黑白色者,生之头尖、项紧、脚瘦、腿薄者,何足论哉!或有花麻头、水红花牙、青灰项、白肋翅、阔翼、单尾、秃须、歪线额、弯尾、翘翅、龟背、虾脊、促织身相螳螂状、土狗形、蝴蝶头、尖夹翅,此数者,叉皆为虫之异象者也。紫头偏有勇有敌;艳色定虚华无情。
则是铜头有准,却是枣核牙长,色样俱佳,未尝不勇;伤残独腿,及于欠足之虫,总为不全,却有可观之处者也。惟有四病,若犯其一,切不可托之,何也?仰头,一也;卷须,二也;练牙,三也;踢腿,四也。
若两尾高低,曾经有失;两尾垂萎,并是老朽者也,其亡也可立而待。若有热之倦怠。
与夫冷之伤惶者,又且不可缓其调养之法也。使调养之法缓,情性之欲拂,则物之救死,而且恐不赡矣,何暇勇于战斗,期于克捷,而能超乎群物者哉?故曰:君子之于爱物也,知所爱。
知所爱,则知所养也。知所养,则何患乎物之不善哉!是为论。
蟋蟀论 序属三秋,时维七月,禀受肃杀之气,化为促织之虫。述其奥妙之玄机,乃作今时之赌赛。
千般调养,皆遵昔日之规模;数句言辞,可教后来之子弟。盆须用古,器必要精。
如遇天炎,常把窝儿水浴;若交秋冷,速将盆底泥填。下盆须食白花草,则泥泻出;然后必飧黄米饭,可长精神。
食不宜多,休要缺水。嚼牙狭食,暂喂带血蚊虫;内热慵鸣,聊食豆芽尖叶。
落胎粪结,必吃虾婆;失脚头昏,川芎茶浴。如若咬伤,速用童便、蚯蚓粪调和,点其疮口,禁齿,须将牵草用苍蝇头血染成,如是良医。
敌疲体与水,斗处切傍饥。游栅沿墙,藏之暗所。
隔盆鸣叫,速使相离。每至未申,便当下食;但临子丑,且听呼雌。
浑身好似一团花,红铃难托;遍体却如三段锦,白肋无成。腿长有胜无输,身狭少赢多败。
头粗难壮,何人与我敢争锋?牙细翅宽,必定知他难受口。麻头、秀项、销金翅,名播他乡;虾脊、蛾身、橄榄形,声扬别郡。
尾短终无力,牙长必有功。看来有妙必藏,莫与他人频睹矣。
黑白多输,青黄多胜。狭长有失,匾阔迷痴。
尾焦便可弃之,毋为后悔;铃脱休寻争斗,免使嗟吁。是虫也,白露旺生,寒露渐绝。
草土中则软,砖石内则刚。背阴必娇,向阳必劣。
深砖厚石,其色青黄;浅草薄泥,其颜黑白。若爱其才,必相其色。
得之于心,用之于手。虽以微虫,慎匆轻视。
然赌赛有千般之变化,调理有万种之功夫。未尽片言,再词于后。
又论 蟋蟀者,秋虫也,名促织,亦名孙旺,虎丘人曰趱织者。昔日无名氏曾作《育养蟋蟀调理方》一篇,子弟一生所爱其物,亦作《论生化之原》,相虫儿之风鉴,故作是言也。
夫促织者,草土中虫之变化,或隔数年,放子于土中,生小化大。白露旺生,寒露暂绝。
草土中必嫩,砖石中必刚。浅草薄土,其色黑白;厚砖深坑,其色赤黄。
背阴必娇,向阳必劣。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黄不如青。
赤小黑大可对,黄大白小是亏。赤**者,更生得头大、项肥、腿长、身阔者,皆可观也;黑白更若头尖、项细、脚小、体轻,皆不中也。
既爱其才,必相其色。作诗一首,断句三思。
形相绝好者,可胜言哉!其余歹者,皆不足观也。 月夜闻虫赋 太虚君幽居味道,莫知物移岁改。
优游多暇,谩观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久怀,不。
6 把《与朱元思书》这篇文言文翻译成中文而且加上生动的语言,写成一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净尽,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着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的泠泠之声;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的叫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7 文言文出处和译文《石林诗话》 卷上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
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
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淮中。既入见,先帝问:“卿前以匹马入蜀,所携独琴、鹤,廉者固如是乎?”公顿首谢。
故其诗有云“马寻旧路如归去,龟放长淮不再来”者,自纪其实也。 刘贡父天资滑稽,不能自禁,遇可谐诨,虽公卿不避。
与王荆公素厚,荆公后当国,亦屡谑之,虽每为绝倒,然意终不能平也。元丰末,为东京转运使,贬衡州监酒,虽坐他累,议者或谓尝以时相姓名为戏恶之也。
元佑初,起知襄州。淳于髡墓在境内,尝以诗题云:“微言动相国,大笑绝冠缨。
流转有余智,滑稽全姓名。师儒空稷下,衡盖尽南荆。
赘婿不为辱,旅坟知客卿。”又有续谢师厚善谑诗云:“善谑知君意,何伤卫武公。”
盖记前事,且以自解云。 晏元献公留守南郡,王君玉时已为馆阁校勘,公特请于朝,以为府签判,朝廷不得已,使带馆职从公。
外官带馆职,自君玉始。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诗胜日,未尝辄废也。
尝遇中秋阴晦,斋厨夙为备,公适无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寝矣。”君玉亟为诗以入,曰:“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
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治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
前辈风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风月亦自如人意也。 欧阳文忠公记梅圣俞《河豚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谓河豚出于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
今浙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常州江阴最先得。方出时,一尾至直千钱,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预以金啖渔人未易致。
二月后,日益多,一尾才百钱耳。柳絮时,人已不食,谓之斑子,或言其腹中生虫,故恶之,而江西人始得食。
盖河豚出于海,初与潮俱上,至春深,其类稍流入于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
姑苏州学之南,积水弥数顷,旁有一小山,高下曲折相望,盖钱氏时广陵王所做。既积土山,因以其地潴水,今瑞光寺即其宅,而此其别圃也。
庆历间,苏子美谪废,以四十千得之为居。旁水作亭,曰沧浪,欧阳文忠公诗所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者也。
子美既死,其后不能保,遂屡易主,今为章仆射子厚家所有。广其故址为大阁,又为堂山上,亭北跨水复有山,名洞山,章氏并得之。
既除地,发其下,皆嵌空大石,又得千余株,亦广陵时所藏,益以增累其隙,两山相对,遂为一时雄观。土地盖为所归也。
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
而字字细考之,若经檃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尝与叶致远诸人和头字韵诗,往返数四,其末篇有云:“名誉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
以谷口对壶头,其精切如此。后数日,复取本追改云:“岂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
至今集中两本并存。 蔡天启云:“荆公每称老杜「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之句,以为用意高妙,五字之模楷。
他日公作诗,得「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杜语,以为得意,然不能举全篇。”余顷尝以语薛肇明,肇明后被旨编公集,求之,终莫得。
或云,公但得此一联,未尝成章也。 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
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
“波漂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
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而学之者往往遂失于快直,倾囷倒廪,无复余地。
然公诗好处岂专在此?如《崇微公主手痕诗》:“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此自是两段大议论,而抑扬曲折,发见于七字之中,婉丽雄胜,字字不失相对,虽“昆体”之工者,亦未易比。
言意所会,要当如是,乃为至到。 许昌西湖与子城密相附,缘城而下,可策杖往来,不涉城市。
云是曲环作镇时,取土筑城,因以其地道潩水潴之。略广百余亩,中为横堤。
初但有其东之半耳,其西广于东增倍,而水不甚深。宋莒公为守时,因起黄河春夫浚治之,始与西相通,则其诗所谓“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者也。
其后韩持国作大亭水中,取其诗名之曰展江。然水面虽阔,西边终易堙塞,数十年来,公厨规利者,遂涸以为田,岁人才得三百斛,以佐酿酒,而水无几矣。
余为守时,复以还旧,稍益开浚,渺然?嬗薪ぁ\旃Ô姼幸黄أ性疲骸赶蛲砼f滩都浸月,遇寒新水便生烟。”尤风流有味,而世不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