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关于男女择偶?

古诗词中关于男女择偶?,第1张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 ·王风 ·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ì),不知其期,曷(hé)至哉

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

鸡栖于桀(jié),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 · 郑风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 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ong炯)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i),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yue)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fén)镳镳(biāo),翟(dí)茀(fu)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u)濊濊(huo),鱣(zha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an)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e)。

采薇

小雅·鹿鸣之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mǐ)家靡室,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国风·邶风·汉 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国风·邶风·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拓展阅读

摘要:在《诗经》时代,人们推崇自由恋爱,认为爱情是一种热烈率真,纯朴真挚的情感,同时也强调爱情的忠贞专一。人们面对爱情的挫折时,要执着追求。在选择意中人时,男性多看重容貌,也关注性格与品性,女性则更看重男性的学识与作为。《诗经》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积极健康的爱情观是居于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制度和思想状况而产生的,对后世的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爱情观;原因;影响

The Concept of Love in The Book of Songs

Abstract: During the years from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people respect free love On the one side, in their mind, love was an emotion which was lively and frank, simple and sincere, on the other side, they also emphased the loyalty of love When faced with the frustrations of love, they should be persistent pursuit Choosing their own sweetheart, m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earanc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women prefect to educated men and successful men This kind of conception was refered to three reasons, they ar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social systems and state of mind at that time This kind of conception of love has an great effection for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social life

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love pomes, Concept of Love, reason, effection

爱情作为人类的美好情感之一,是文学作品中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从古至今,无数的文学作品歌之咏之。《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爱情的诗歌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可谓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爱情的滥觞之作。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观。

爱情观就是人们对待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对于《诗经》中的爱情观,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理想爱情的标准,二是面对爱情受挫时的态度,三是择偶标准。进而分析《诗经》时代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看法。在此基础上再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爱情观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诗经》中的爱情观剖析

1、理想爱情的标准

11自由大胆、热烈率真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现了一种对自由恋爱情的追求,大胆、热烈、率真。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够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对女性,没有后来封建社会时期的种种严格的束缚。《郑风·野有蔓草》就讲述了一个邂逅的爱情故事,“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在仲春之时,主人公邂逅了一名眉清目秀的女子,二者情投意合,一见钟情,最后“与子偕臧”。《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郑风·溱洧》则更是详细的描绘了阳春时节青年男女相会踏青的场面,这在当时是一种风俗,表明是允许自由恋爱的。

《召南·摽有梅》中则更是塑造了一个内心火热,期盼爱情的女子形象。“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快与我相会”,十分强烈的表达了女性在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这是何等的大胆与热烈,甚至在今天,也并非所有的女性都能够这样热烈,率真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郑风·褰裳》则向我们表现了一位怀着炽热感情的、大胆向意中人表白的豪放女性。“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直白坦率,热情奔放,把女性面对不解风情的意中人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12忠贞专一、生死相守

《诗经》中的爱情不仅仅追求自由恋爱,更强调爱情的忠贞专一、生死相守。这是《诗经》时代人们爱情观的一大特点。

《郑风·出其东门》表现了一位忠贞专一的男子。“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虽然“有女如云”但是“匪我思存”,只是因为自己只是专注于缟衣的意中人,表现了其对自己爱人忠贞不渝的真情,这在古代实属不易。

《邶风·击鼓》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的誓言流传千古。《王风·大车》中“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的誓言,令人感怀。由此可见,《诗经》向我们传达了对待爱情忠贞的态度,用情专一的精神,这是从古至今,在婚姻爱情中,人们所一直尊奉的准则。

13纯朴真挚、平等和谐

《诗经》中的爱情也是纯朴真挚的,很少带有功利色彩,基本都是是来自于人本身的真性情的流露,因而所追求的爱情也是平等而和谐的。

《卫风·木瓜》描述了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互赠礼物的场面。“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送我“木瓜”“木桃”、“木李”我将以“ 琼琚”、“琼瑶”、“琼玖”作为回报,而这“匪报也”,而是“永以为好也!”只是为了表达我对你的重视。虽然男女所送之物的实物价值有差别,但实际上在情感上是平等的,都是表达爱意的寄托,双方情投意合,这是多么纯朴真挚的情感!

《陈风·东门之枌》中同样也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之后互赠礼物的场景。“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谷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在小伙子看来,姑娘像荆葵花一样美丽;在姑娘心目中,小伙子是她的希望和理想,送给他一束花椒以表达感情。这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赠送给意中人简简单单的花椒来表达情感,其实这正是当时朴素和谐的爱情观的一种表达,不重物质,重精神的观念。

《郑风·女曰鸡鸣》描绘了清晨夫妻二人的一个简单对话,寥寥数语就将家庭的温馨,浓浓的爱意表现的十分贴切,给人一种幸福之感。“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在清晨,妻子说鸡叫了,该起床了,丈夫说天色还早,妻子又说,“你快起床看看天色,启明星都亮了,”之后,丈夫起床,出门打猎,猎得野鸭和大雁,共享佳肴饮美酒,弹琴鼓瑟,互赠佩饰,和谐美好。这种纯朴真挚的爱情,在什么时代都令人羡慕。

2、对待爱情受挫的态度

爱情就像麻辣烫,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有理想的的爱情,必然有爱而不得的情况,就包括相思单恋、礼教父母的约束,和亲人远征的闺怨,乃至婚姻破裂。

21相思单恋之苦——执着追求

表达相思、倾诉单恋之苦,历来就是爱情诗的一大主题。《诗经》中表现相思之苦的诗歌却有一个特点——虽是相思不得,却不言弃,永远执着追求。这也是《诗经》爱情观的一个特点。

《周南·汉广》是典型的表现一个人单恋的诗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往复回环,深深的表达了男主人公对“游女”的可望不可即的相思之苦,表达出了一种纯洁的、真挚的爱恋。

《秦风·蒹葭》就属于一首表达男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相思与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不论道路“且长”、“且跻”还是“且右”,我都将去追求。这就表现出男主人公对自己心上人的一种执着追求与热烈情感。

22礼教、父母的约束——有所顾忌和勇于突破

在《诗经》的时代,周公之礼初具。男女交往在周代还有一定的自由度,但随着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男权强化,男女之防就逐渐变得严格了。父母媒妁之言虽然不像后来由儒家不断强化了的礼制那样严格,但是对于当时的婚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方面。这在《诗经》的爱情诗中也有反映。

《郑风·将仲子》就反映了一个女子因为害怕父母、兄长、邻人的闲话而不敢与心上人交往的心理。“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正表现的是女主人公迫于舆论的压力而所造成的两难境地,一种矛盾而又畏惧的心理。

《鄘风·柏舟》却表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面对世俗的压力,为了爱情,勇于抗诉。“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只因为女主人公的母亲不了解女儿的心意,阻碍了女儿和其心上人的结合,女主人公没有放弃与软弱,而是发出了“之死矢靡慝”的誓言和“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抗诉。

23亲人远征的闺怨——愁绪与温情

《诗经》时代,战争频繁,征人远役,音讯难通,而战争又会破坏很多东西,给人带来紧张与不安,在家的妻子就难免会有闺怨,思念远方的亲人,这是时代的产物,一直在整个古代社会,闺怨诗始终是爱情诗中的一大主流。

《王风·君子于役》就是一首描写妻子思念远征丈夫的诗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到了傍晚,家禽家畜都回家了,而丈夫却没有回来,进而联想到丈夫在外地的冷暖饥渴。情感真挚自然,流露出一种温情和思念。

《卫风·伯兮》表现了一位因思念愁绪满怀的女子形象。“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心上人不在身边,连梳妆都觉得没有意思,以至于后来因思念而头疼心痛。内心充满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幽怨柔婉。

24婚姻失败(弃妇诗)——女子的控诉与无助

古代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子负心,二三其德也是常有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形,《诗经》中所表现的,对女子来说有无助与控诉,也有对男子负心的谴责和声讨。

《卫风·氓》就全面的叙诉了一对男女有相恋结婚到男子负心,抛弃女子的全过程。女子并没有什么过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男子负心,女子对此表示了控诉,也对女性提出了劝诫,“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最终,“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毅然地离开了背信弃义的负心人。这表现出了《诗经》时代,面对婚姻失败,妇女的一种反抗精神。

《郑风·遵大路》则形象的表现了弃妇的无助。“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这是一位痴情女子再为挽救自己的婚姻爱情作最后的努力。在一条大路上,女子拉着男子的衣袖,哭泣着不要被抛弃,这是多么的无助!这同时也表明女子对男的的深情。

《诗经》中的弃妇诗有很多,包括《邶风·谷风》、《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等。这些诗一方面反映了女子的无助,另一方面也对无情无意的负心汉做出了批判。这也从反面说明,《诗经》时代,对待爱情的专一原则是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与认可的。

3、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爱情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分析《诗经》中择偶标准对于全面了解《诗经》中的爱情观也是十分必要的。

31男性的择偶标准

《诗经》中所反映出来的男性的择偶标准首先就是貌美温柔,其次也看中良好的品行修养。这可以从下面的诗句中看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白芽纯束,有女如玉。”(《召南·野有死鹿》)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彼美孟姜,德音不忘。”(《郑风·有女同车》)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发现,在男性的眼中,最关注的是“手”、“肤”、“领”、“齿”等容貌的美好。此外,再还注意到了“淑”“德音”等性格与品质。

32女性的择偶标准

《诗经》中女性的择偶标准和男性是有所不同的,女性虽然看中男性外在的威武雄壮,但是更关注的的是品性、学识和作为。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锨兮,赫兮喧兮。”(《卫风·淇奥》)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卫风·伯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上面这些诗句中并没有太多对男性外表的描写,而主要是“切磋琢磨”“为王前驱”和“青青子衿”等表现人的学识、品性的文字。这就可以看说女性的择偶标准不仅仅是威武雄壮,更关注的是人的学识与作为。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概括出《诗经》中所反映出的爱情观。在《诗经》时代,人们推崇自由恋爱,认为爱情是一种热烈率真,纯朴真挚的情感,同时也强调要对爱情忠贞专一,生死相守。当面对爱情的挫折时,也要执着追求,勇于突破。在选择意中人时,男性多看重容貌,同时也注意温柔的性格和美好的品性,女性则在关注男性外表的同时,更加看重其学识与作为。

二、《诗经》中爱情观产生的原因

爱情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对于《诗经》爱情观产生的原因分析也主要基于以上几个因素。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这个时期,礼教初设,但当时的礼教主要是对上层王公贵族的约束,而对普通民众并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并且,虽有礼教,却古风犹存,即原来原始社会群婚制、偶婚制在进入周代的一夫一妻制时,前两者在风俗中仍有所遗留,像上巳节,“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一方面是民俗遗留,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出于人口增长的目的所鼓励的。因而才有了《诗经》时代人们对爱情的大胆与热烈追求。

另外,“在早期社会中, 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本身不了解, 加上生活环境的艰苦, 人与人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很简单, 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处于相对单纯、质朴的阶段。”“由于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诗经》时代仍处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人们的思维仍带有初民式的纯朴简单”①, 因而人们对于爱情的表达也显得纯朴、自然、真挚,是一种人性之中真性情的流露。

《诗经》所记载的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农耕文明逐步向前发展,随着男子在生产活动中的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社会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高,因而男权也逐步加强。女性由于丧失经济地位,因而也逐步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沦为男性的附庸,另外加上完全从男权角度提出的礼教对女性的约束,因此《诗经》中当女性遭到玩弄、抛弃时,发出了强烈的抗诉。同时,这也说明对爱情忠贞不二是当时公认的道德品质之一。

三、《诗经》中爱情观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作为我国古代爱情诗的滥觞之作,其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不论是对社会风俗还是对文学的影响,无疑都是影响巨大的。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而言,《诗经》中所提出的对爱情的忠贞不二,生死相守,和勇于反抗礼教、勇于突破限制的观念以及择偶标准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元素影响巨大。像汉魏时期的《孔雀东南飞》、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无题诗、李清照的部分词作,乃至后来的《西厢记》、“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作品无不受其影响。甚至对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意义。

此外《诗经》中的爱情观,直率坦诚,活泼健康,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为后世一代一代的青年男女做出了榜样与标杆,甚至对于今日急功近利的青年男女,更是一种教导和感怀。仅从爱情观这一点来看《诗经》的影响和作用,作为六经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冬天》: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 象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 洋炉子”(煤没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 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在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 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 太高了,总还是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 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 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 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 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

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 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儿女》: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 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一条,说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 是不结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当时确吃了一惊,仿佛 梦醒一般,但是家里已是不由分说给娶了媳妇,又有甚么可说?现在是一个媳妇,跟 着来了五个孩子;两个肩头上,加上这么重一副担子,真不知怎样走才好,“命定” 是不用说了;从孩子们那一面说,他们该怎样长大,也正是可以忧虑的事。我是个彻 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自然“子孙崇拜”,“儿童本 位”的哲理或伦理,我也有些知道;既做着父亲,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知道是 不行的。

每天 。

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

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 责了,叱责了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 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 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

给亡妇

赏析:《给亡妇》是一篇悼念亡妻的抒情性散文,作者第一个字「谦」,是作者对亡妻武钟谦的爱称。作者与武钟谦于一九一七年结婚,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她不幸病逝于杨州家中。三年之后,作者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文章,尽情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悼亡之文自古就有,但像这样掣动人心的作品却也不多。李广田说朱自清是个「至情的人」,凡和他相处的人,「没有不为他的至情所感的」,「正由于他这样的至情,才产生他的至文」,《给亡妇》就是「至情表现」。他又说,那时每当教师教这篇文章,「总听到学生中间一片欷嘘声有多少女孩且已暗暗把眼睛揉搓得通组了」(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由此可见感人之深。

抒情之文最忌浮泛。显然,在《给亡妇》里,作者在表达自己哀悼之情时,既不是捶胸顿足,也不是抢天呼地,只是深情绵邈地细诉着亡妻生前的一切,回忆着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他忆起她的慈爱,四个孩子她都自己喂奶,一生病就「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她对孩子一点也不偏心,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都「一般儿爱」,也没有「养儿防老」的私念,「只拚命的爱去」,十二年中,她为孩子没有「一分一毫想着自己」,始终是「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病危时还牵肠挂肚地惦念着他们。

他忆起她的贤慧,她不但为丈夫吃苦,还为他分苦,她用自己首饰资助丈夫求学,她操持家务,从烧饭到洗衣,「什么都得干一两手」,甚至连坐月子也不肯休息,在逃难时,虽然带着一群孩子,还不忘丈夫一大箱捞什子书;他忆起她的温顺,她忍受婆家和娘家的气,没有一句埋怨的话,虽然吃苦不少,没过几天好日子,可从不对丈夫发脾气,「一句怨言也没有」,「就是怨命也没有过」,「有时丈夫迁怒于她,也只是「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他还忆起她的克己,虽然身体不好,「病也瞒着,「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到发现「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时,还丢不下孩子,舍不得花钱,不肯去休养,终于因此去世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就这样的绵远,这样的深沉!真是柔肠百结,梦寐难忘啊!

文艺作品总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吸引人打动人的,作品一但失去具体的描写,也就失却它的生命力。《给亡妇》所以感人,就因为作者写得具体,写得细致,从上述简要分析中不难看到这个特色。这里还可以补充一点,即作者在叙说亡妇种种好处时,常常抓住一些细致的表情动作,把好的品性显得更为突出鲜明,譬如说到她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爱护,作者写她「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当她病重回乡时,「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

又如写她温顺,当作者听到她常回娘家有点动气,连信都不给她写,可暑假回去见了面却看她「一脸笑」。再如写她对丈夫的体贴,因为知道丈夫怕听到别人生病,因此天天发烧却一直瞒着,「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都可以说是细端未节,但这些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却是十分有力地反映了她的为人。

作者说,自己和孩子平分了亡妻的「世界」,显而易见,在作品里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个「世界」的细致描摹反映她的生活史,让人们真切看到一个温柔敦厚、吃苦耐劳、贤慧善良的普通妇女形象,看到她那被养儿育女、操持家务、经济胁迫、家族冷遇、以及战争动乱等种种苦难折磨下,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作者千种柔情万缕哀思就如绢绢细流,倾注在那对亡妻生前种种情态的具体描述之中。因此透过它,我们不但体察到亡妻对对丈夫和儿女的感情至为深重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至情的人,同时也从中察见了作者对亡妻彻骨思念的内心世界,看到了另一个至情的人,受到了深深的感动。

摈雕琢,去藻饰是这篇作品的风格。古人云:「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哭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至诚的感情总是朴素的,自然的,《给亡妇》动人处也在这里。就以作者表述亡妻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那段文字来说,他从亡妻十二年来所经历的种种苦辛说到后来因病生离死别,其中没有用一个形容词,也没有什么特别安排的句式,一切均是平实而素朴的诉说,但那种深切的悼念,以及由悲哀的思忆而勾起的怨、恨、悔交杂着的情绪,又是何等诚摰动人!

你听:「在短短的十二年里,你操的心比人家多一辈子还多;谦,你那样身子怎么经得住!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的确,作者对亡妻的感激之情,只要如实写出就够了,在这里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这种感情是来自记忆的深处,是从心灵的深处缓缓地流泻出来的,老是那样朴实,那样自然,然而又是那样浓,那样醇。试问,读了之后,谁不为之动容?

《给亡妇》是用书信体来写的。和朴素的风格相一致的,作品的结构铺排也是平实的。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是向亡妇概述几个儿女的情况,因为作者知道她心里第一惦念是他们,因此一开始便以此告慰她灰天之灵,第二段紧接上文,详细回叙她十二年中如何把生命耗尽在儿女身上的情形,极写她的母爱;第三段,写她为丈夫历经千辛万苦,极写她的情爱;第四段则写她如何因劳成疾终于死去的情由,总叙了她对丈夫和儿女的深厚的情。

从整个结构来看,作者是信笔写法,情节极为自然地伸展着,但伴随著作者的倾诉,作品中形成的感情层次,却是一层压一层,一层重一层,作者越写越细,越写越深,感情越来坏重,终于不可抑止地对着亡妻的新坟,并发出这样的呼告:「我们想告诉你,五个孩子都好,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让他们也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你!谦,好好儿放心睡罢,你。」

在最后一段描写上坟中,作者没有激情陈词,没有强烈动作,没有悲恸,没有眼泪,有的只是这种平静的轻声细语,然而在这平静的细诉中却是蕴含着何等沉痛那发自内心深处的几个「你」,一字比一未重,它把贯串通篇的情感,一下子提高到不可超越的高峰,真是一字一泪,令人不忍卒读。作者通过这种结构铺陈,把情与事交相揉合,不但精微地描画了亡妻生前种种情致,还深沉地表酪了自己不灭之情,给作品染上一层缠绵委婉的抒情色彩,既有波起词间的深意,又有意存篇外的含蓄。

《给亡妇》所以动人,归根结蒂还在作者对他所写的对象,有极为深刻的感受。他曾对朋友说,在自己生活中「唯一的慰藉」,「只有伴侣」(《残信》)。读朱自清作品不难发现,这个「伴侣」在他心灵有着极重的份量,「相从十余载,耿耿一心存」,不但写了许多诗悼念她,而且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篇什中,几乎篇篇写到他,《笑的历史》主要写她,《女儿》写到她,《择偶记》写到她,《冬天》也写到她。在《冬天》里,作者说,「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这可谓朝思暮想,深刻难忘了。在《给亡妇》里,作者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我之有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我培养的。」这确是「非其秒备赏之,不能道此句」了。是的,只有像作者那样亲身承受妻子恩情的人,只有像作者那样对生活有兼独特感受对自己妻子有至深感情的人,才能写出像《给亡妇》那样使人味之无穷、闻之动心的至情散文来。

朱自清的短篇小说《别》

以前只知道 朱自清先生文学创作在于散文和诗。最近收罗五四时期短篇小说,才知道先生还写过两篇短篇小说,分别是写于1921年5月5日的《别》和1923年的《笑的历史》。两篇小说都带有自叙传性质,写自己与武钟谦女士温情而又艰难的家庭婚姻生活。

《别》的创作方式是将朱自清与妻子的情感经历移植于人物“他”身上,重在展现“他”与妻子一年间由相聚到不得不因为100元的生活费而再次分别的情感波动,写得细腻感人。《笑的历史》则以武钟谦为原型,将其经历移植于第一人称人物“我”的身上,通过妻子“我”向丈夫“你”倾诉,来展现在旧式家庭中,“我”由爱笑到不敢笑到不愿笑以至于厌恶笑的情感历程,揭露旧家庭对人性的束缚和扭曲。小说结尾“我”说“几时让我再能像‘娘在时’那样随随便便,痛痛快快的笑一回呢?”让人怅然若失。

两篇小说虽然都有着散文抒情的笔调,但从其人物身份的虚构意识来看,的确不同于相同题材的散文《择偶记》、《给亡妇》、《冬天》、《背影》、《儿女》诸篇,而应属于小说创作。

小说《别》选择夫妻相聚时与分别前的两个时间片段,深入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着力表现夫妻情感的起伏变化:

小说一开始,“他”得到妻子与孩子要来的消息,考虑到自己生活的拮据,想他们来了之后“可麻烦哩!”,不由地感到焦躁。但在等他们到来的过程中,他“那藏在厌烦中的期待底情开始摇撼他柔弱的心了。”

妻子和孩子到来之后,“他”和妻子之间感到异样的陌生。作者深入到人物的感觉中去,写他们虽然相对无言,但感到电灯光也和往日不同,觉得他们是被陌生的“不安”和相聚的“欢乐”“力的漩涡”包围着,在不安和欢乐的沉默中交流。睡下以后,半夜的话,才终于消除了陌生感,只剩下“欢乐弥漫着他俩”,感情又恢复到“最近分别前的一秒时”的状态。

一年后,由于妻子生产需要100元的生活支出,他不得不让妻子再次回去。当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忽然一噤,象被针刺了那里,掩着面坐下哭了。”接她回去的人来了后,她“像触着闪电似的”“撑不住要哭了。”妻子打理好行李后,安慰我,为我准备好明天的饭食,并嘱咐“我走后,你别伤心!晚上早些睡,躺下总的自己将被盖上——着了凉谁问你呢?”——夫妻之情,何其切切!此时,房子里的一切都异样了,这种别离前的异样光景仿佛一种强力“逼迫”着他和妻子,内心特别痛楚。看到屋内的床空了,想到明日的分别,自是让人内心痛楚异常。妻子很快从梦中哭醒,一夜难眠,微睁着眼睛,一点一点地等着那个时间的来临。——分别愁绪,何其凄凄!

我们不禁想到,下次相聚时,是否又会如小说开始时,夫妻相互感到陌生和不安呢?小说让人为大时代的颠簸中,夫妻的美好情感而感动,也为个体生命的情感遭际而侧颜。

可以说,朱自清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细微的情感反应,予以细腻地表现,把夫妻相聚到分别的情感,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正因如此,陈炜谟说:“他这篇《别》如他的诗一样,初看起来似乎平淡,但仔细咀嚼,就像吃橄榄一样,觉得有味了。他的悲哀,虽是天鹅绒样的悲哀,但在这世界人类没有绝灭以前,如雁冰先生所说,总不会灭掉的。”

小说的缺点是语言时时让人感到生涩,没有他后来散文语言的流利。所以作者后来说:“《别》的用字造句,那样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读着真怪不好受的。”(朱自清《〈背影〉序》)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每个人的择偶标准是不同的,但男女择偶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共同性。

男子择偶定向和他在生理、心理上所占的优势相关。男子与女子不同的性差优势,造成他的自强和自立心理,使他们在考虑婚姻时,在潜意识里把女子放于附属地位。他们觉得自己有把握创造身外之物,认为女子只要吸引我就行,并不注重女子的社会条件,所以,男子往往愿与迷醉自己的女子恋爱。女子形体方面的吸引力在男性择偶中尤为重要,男子更多使用性吸引标准,常把女子的形体魅力放在第一位。

男子择偶另一特点,是把女性的优美性情放在十分重要地位,都希望自己的爱人温柔贤惠。因为男子认为,女子的天然性情是婚姻的生活现实性和感情稳定性的基础,是缔结良缘的可靠保证,他们认为贤惠温柔不仅是男子的感情需要,更重要的是生活的需要。

美貌本来是天生的,但许多男子把爱情与美貌连在一起,从而使某些女子滋长了盲目的骄傲。于是美貌有时与轻浮浅薄相伴而生,染上世俗的恶习。因此,真正成熟的男子,他的择偶常把女性的内在美放在至关重要地位。

女子的择偶定向明显不同于男子,两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首先是由于性差的不同造成她们的依赖性,把婚姻生活作为一种“托附”,要求对方要有坚实的依靠感。其次,男子的情欲尤具冲动性与不稳定性,这对家庭的稳定产生不利因素。这样,男子的思想道德对女子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择偶时她们很慎重,都希望有忠诚的爱人与安定宁静的家庭,女子择偶常从婚姻及未来的角度考虑,衡量双方的关系比较现实,多数女子不能离开成家立业这一恋爱目的来设想对男子的爱,对两性间的感情度要求甚严,喜欢的并不当作爱情,择偶侧重男子的内在美--思想、道德、生活能力,温存体贴,也较注重男方的社会条件。 求爱是缔结良缘的枢纽,新颖别致的求爱,会给爱情生添上美妙的色彩。求爱有两种形式:

(1)直露式求爱。毫无隐蔽、直接向对方表白爱。由于时局特殊,列宁就是以这种方式向克鲁普斯卡娅求爱,他在信中写道:“请你做我的妻子好吗?”爱情具有隐曲性,为避免“直露”的生硬,应巧妙用智慧,使其新颖别致,制造“悬念”,让对方惊喜交集。马克思就是选择了明快而又机智的求爱方式:一次约会中,马克思面露愁苦地说:“我爱上一个姑娘,准备结婚,不知她同意不?”燕妮大惊:“你有女朋友了?”“是的,认识很久了,这里有她的照片。”燕妮颤抖地打开他递给的小木匣,惊呆了--原来里面放着一面镜子,“照片”就是她自己了,她欣喜万分地扑向马克思。马克思作了绝顶聪明的试探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深挚感情。只有在恋人主观上具备了稳操胜券的条件下,才能用这种方式。

(2)暗示式求爱。在不少情况下,恋人很难揣摩对方的心思,为了避免尴尬常采取试探性方式,转弯抹角、间接婉转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暗示式求爱。如:向所爱的人赠送“勿忘我”、“红豆”。生活中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暗示来求爱,如一个女子的求爱信是这样写的:“听说你那边有许多红豆,你能给我捎一些来吗?盼着你的回音。”红豆是爱情信物,这女子要的并非红豆,而是红豆所代表的爱情。她婉转地表达了爱,同时试探着对方的感情。

写求爱信是一种很好的求爱途径。要使求爱成功,写求爱信应注意三个问题:

(1)称呼不能过于亲昵,最好是直呼名字。

(2)要含蓄,含蓄的求爱,符合爱情的隐曲性,即有美感又易被人接受。

(3)要真诚。只有情真意切才会打动人心,若无真挚,华丽的词句只是个谎言。求爱成功,双双便甜蜜地进入初恋期。初恋是爱情旅途的第一站,其成功与否影响着以后的爱情生活。 初恋是美妙而又珍贵的,它一般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

一是迷醉期。这是被倾慕对象的形象,言行、品格、才能等肉体与精神的魅力深深吸引而迷醉的阶段。此时,会出现一种被对象所吸引的近乎幻觉性的思念情绪,对方的形象时时在脑海中萦绕,并产生综合效应。心灵战栗恐慌、幻觉、羞涩、急盼等情绪重叠着占据身心,使其陷入强烈而又无理智的恍惚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亲近欲与冲动。二是怀疑期。因为被恋人迷醉,拼命地在对方面前显示自我,向她(他)进言,以微妙的眼神和动作来示意,引起对方注意。但他(她)对我有意吗?看得起我吗?对他(她)的爱的可能性疑虑不止。一方稍有不慎或可疑举动,都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与烦恼。这其实是过敏性思维所致,往往自寻烦恼。三是非我期。当终于知道对方也在爱着自己的时候,就进入了“非我”期。相见时,很是激动,情感体验强烈,常举止失控,声音颤抖、脸色紧张,没有以前那种“镇静自若”的形象,不像平时的“我”了,故称“非我”。这阶段时间虽短,但很重要,在此可判断出爱的深度与强烈性。

四是美化期。这时,恋者在心里总是把对方融为一体,你我不分了。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穿戴等活动,常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举一动首先会想到:“她(他)会喜欢吗?”以对方的苦为苦,乐为乐。对恋人的一切进行感情升华的审美效应,产生美化感:会不同程度地把对方理想化,恋人常常依照对方的价值尺度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

在初恋各个时期,双方的感情活动强烈,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

第一,单纯性,初恋是第一次向异性敞开爱,感情往往单一,纯真,只求与所爱的对象接触、谈心,在一起就满足了,很少考虑感情之外的社会因素。爱情显得不很成熟。第二,强烈性。初恋是爱情积聚的爆发,常出现强烈的亲近欲与排山倒海的行为驱力。对爱情勇往直前地追求,但也因爱而排除正常情感与思维,出现异常行为。第三,持久性。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情感经历,单纯专一,对心灵有强烈的震撼,因而,初恋对人的情感影响是旷日持久的,人们长存着初恋的感情记忆,并影响以后对爱情的认识与评价。许多人婚姻的不幸,都与初恋的失败分不开。 爱情并非一帆风顺,遭受挫折是常见的事。在恋爱挫折心理中,尤以单相思、失恋为甚。

单相思即单恋,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和热爱为特点的畸形恋爱,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还要一味追求。单相思往往会出现关注、亲物、幻想、错觉等心理倾向。单恋分无感单恋和有感单恋。无感单恋,是对方并不知道你在爱他(她)。常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爱对方却又觉得高不可攀,只好把感情深藏在心中,自我折磨着。对于无感单恋者,若是条件相当,不妨大胆地向对方表白你的爱,不必后怕,也可创造条件接触对方,从中试探对方,也许对方会有意于你。可怕的是有感单恋,即对方明知你爱他(她),而他(她)根本不爱你。你把满腔的热情和爱奉献给对方,遭到回绝,但你仍一往情深。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抑郁,很是痛苦。失恋是指恋爱对象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当事人的巨大挫折。失恋是一种独特的挫折。它失去了对方的爱,而这种爱是其他感情不能代替的。失恋会产生孤独感、虚无感及对爱的绝望感等心理体验。若没及时摆脱失恋的挫折,易导致自杀、报复或抑郁。但更多的人会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焦虑与冷漠。抑郁持续过长,不仅影响生活,工作,甚至会出现精神病。

单相思、失恋的痛苦是深沉而剧烈的,它给工作、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正确对待单相思与失恋,彻底摆脱由此带来的痛苦,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认识。爱情是很重要的,但它毕竟不是生活的一切,人生更重要的是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失恋并不意味人生的失败或幸福的毁灭,何况还有以后的感情生活及别的追求,同时,也要知道,有恋爱必有失恋、也有单相思,你只是单恋者、失恋者中的一员,不必加大自己的不幸,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会找到称心的恋人。倒是应趁此反省一番遭挫折的缘由,并从中获得启迪。

(2)适当宣泄。若把单相思、失恋的痛苦、忧伤闷在心中,势必引起不良后果,找你的朋友、家人宣泄你心中的怨恨、不满、苦恼,朋友,家人的安慰会淡化对方在你心中的地位。

(3)自我安慰。一种是“酸葡萄”型。即“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否定对方的好处,尽力寻找对方的缺点,以冷却心中的热情,如“她长得并不好看”等等方式来获得心里的平衡。另一是“甜柠檬”型。把境况的好处扩大化,以求得安慰。如“还好没和她恋爱,否则现在会……”。

(4)积极转移。一是环境转移,尽可能离你痴心所爱的人远一点,眼不见为好,空间距离的变大会使感情淡忘。21岁的恩格斯失恋了,他就去登阿尔卑斯山,向大山诉说痛苦,很快就达到心理的平衡。二是感情转移,对方不爱你,就别在为对方而痛苦了,把感情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如转到工作,帮助别人上。但失恋者切忌马上恋爱别的对象,因为失恋时,很急于摆脱痛苦,此时渴求感情寄托,往往感情用事,很可能导致不当的选择,而造成另一次爱情的失败。

(5)力求升华。把时间,精力放到事业、学业上,力求用事业、学业的成功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心理的快慰,促使感情升华,其实,升华也是一种转移,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转移。 许多女孩子都有诸如此类的经历,一个男人开始对自己表示好感,并且关系似乎在不断深入,但总是到了一定程度便无法前进,甚至莫名搁浅,无疾而终。 如果当事人性格懦弱,这段关系便永远成为了历史悬案,如果当事人喜欢清楚,打破砂锅问到底,男人多半也是一脸无辜,说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话,依然不知所云。

其实这在很多时候都不是女孩子的错,而是男人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善良的女孩子很容易成为了男人心理波动期最无辜的牺牲品。

下面从心理层面剖析这些只想暧昧的男人的心理,希望能够给女孩子们一些帮助。

原理阐述: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变态心理学,是研究隐意识和潜意识的方面。

在变态心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原理,几乎可以贯穿于各个派系之中,这便是,动作起源于想象,而不是意志。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把两只手插起来,然后很认真的想象两只手无法分开,这时你把两只手向两边拉,但你会发现自己的手就像被粘住一样,根本不想做出抽离动作,如果你用很大力气完成抽离动作,心理也会觉得不畅快。

专想暧昧的男人其实就是这样的心理,他们多半在自己的世界里感情受挫,所以不由自主的开始美好恋情的想象,在很凑巧的时间遇到了你,便开始在你的身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成分,表现出一副要和你发生感情的姿态。其实这是他们潜意识的渴望,可能真实的对象并不是你,但在你身上他却可以轻易得到想象力的满足。

然而当关系进展到了一定程度,男人最初的想象力几乎用尽,他们便明白过来,此时意志开始发挥作用,他们便抽身离去。其实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多半的感情是心理上的假象和错觉,可能他们自己也并不十分明白为什么突然间对你失去感觉,所以纵然追问,也是弄不清所以然。你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做了男人想象力的牺牲品。

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

赏析:

1、运用比喻手法。

2、写出月色美丽。

3、表达作者对月夜景色的喜爱,和愉快的心情。

描写了一副画的内容,又由此展开联想,写出画很美,自己的喜爱。

扩展资料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其次,览胜记游散文。《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即是将对自然风情的描写和人文景观的刻画紧密融合在一起。

其三,书怀抒情散文。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散文有《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即兴书怀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声》《荷塘月色》《择偶记》《飞》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167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