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失望性情感隔离”吗

你经历过“失望性情感隔离”吗,第1张

你经历过“失望性情感隔离”吗

什么是“失望性情感隔离” 

在心理学中,和自己爸妈不亲的,被叫做:失望性情感隔离,表现就是和父母没有亲人的感觉,不想沟通,也不想有任何情感上的牵挂,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各过各的。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隔离机制,本质就是对于父母过于失望,因为早年间缺乏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很多情感诉求都没有得到回应,所以不再把父母当做情感依靠。

这类人在成年后会有很多心理问题。比如,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太容易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形成讨好型人格。

你是不是也这样:

1、即使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没有话说,经常性的也会有一种孤独感。

2、在外面碰到委屈也不会和父母说,对他们没有一点表达欲和分享欲 

3、有从小被冷落的经历或者从小就是一个小大人,从小就非常懂事,懂得照顾父母的需求,成为了父母情绪的容器

这些都是“失望性情感隔离”的表现

小时候,因为父母的冷漠,你不敢向他们提任何要求,你不敢像其他孩子一样在他们面前撒娇苦恼,因为你知道,无论你怎样做都不会得到任何的在乎和安慰。

他们关注的只有你的学习,好像只有好成绩才能得到他们的赞赏。直到你长大了,离开家里,他们开始向你要一些合理的回报,但实际上你不想和他们说一句话。

他们所有自以为是的付出都是自我感动,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支持、给予你温暖的陪伴。

他们要的只是道德绑架式的服从。常年没有回应的情感诉求,让你已经对父母失望透顶,你不再把他们当成情感依靠。你很窒息,于是把自己的情感隔离起来。

这个词跳入我的生活近一个月了,一个事情的处理我并不知道我是情感隔离的,被点破的时候我简直难以置信+难以接受!后来我反思了很久,似乎是明白了怎么回事。但是我并不知道我这么做,隔离了情感的背后我在保护什么呢?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啥是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是指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或遭受重大的情感创伤,再或者情感卷入很深、难以自拔和感到非常痛苦之后,采用忽视、压抑和隔离自己情感的方式减轻痛苦。人,就是因为有情有义才称之为人,可是这些情和义可能会带来焦虑,为了减轻焦虑带来的痛苦,我们才要去隔离,为了能更好的活着。

分为两种,一种是觉察不到自己的情感,另一种是觉察不到别人的情感,也就是缺乏共情能力。第二种,觉察不到别人的情感,缺乏共情能力。学了心理学有了一点点的意识后,有没有刻意去共情的时候呢?刻意的共情能不能不算情感隔离呢?这个问题很傻对吧,既然是刻意就不是真心的,我这么问的时候是在隔离情感还是隔离智商呢?

汤圆今天下午去找姐姐(我弟弟家孩子)玩,一直晚饭我去接她还不愿意回来,约定好再玩10分钟就跟我回家,我就坐在来等着她。到了十分钟,两个小孩还玩的起劲呢,被我一声一声的催着赶紧走。

“妈妈我还要再玩十分钟”

"不行,我们已经约定好了”

“就不嘛,那再玩5分钟”

“不行 ,约定好的事情不能改变”,我站在门口很不耐烦的看着她。

看到我坚决的态度,姐姐也不开心了,汤圆嘟着嘴巴磨磨唧唧的向我走来,走到一半转身回去要跟姐姐说点什么,姐姐一下把门关上了,汤圆显然被着突然的举动惊着了,停了一下下马上向我跑过来,我蹲下来接着她“没事宝贝,姐姐不想让你走有点难过,安静一会就好了”,本来没什么动静的她“哇”的一声哭出来了“我讨厌你,讨厌你,不要说话”,然后往我怀里猛地一趴,我差点向后倒在地上,我忍着心里的火气(本来等的就不耐烦了,现在想来可能是自己所谓的共情失败了比较恼火吧)“自己站好去穿鞋子”,她非要我抱着,“不抱,自己走”。

我觉察到她的情感了嘛?她没想到一向疼爱嫌让她的姐姐关了门,孩子的自恋思维会觉得是不是我让我姐姐不高兴了,心里很委屈的找妈妈要一个抱抱,我张嘴就是以共情的名义讲道理,把孩子那个自尊给捅破了,所以她说讨厌我,让我不要说话了。换位思考,你被好朋友关在门外了,正在伤心,听见旁边的人告诉你“她心情不好让她安静一会吧”,原来旁边有个人看到我被关在门外了,会不会觉得下不来台。当然,这是以我的视角来杜撰了孩子的心理,是我认为的事实。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我所谓的共情并不成功。刻意的共情,是做作,是典型的自恋行为。

其实,我只要把她抱在怀里,让她靠一会,比说千言万语都管用。

有些道理,好像听明白了,也只是好像,离得真正的明白,再到做到,还差得远呢。

反应慢的人是不是智商低

反应慢的人是不是智商低,脑子反应慢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情况,脑子反应慢和我们的智商有什么样的关系,很多人说反应慢的人是不是智商低,下面来看看相关的知识吧。

反应慢的人是不是智商低1

那可不一定哦!

对于高智商人群,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看法:

智商高的人一定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外来信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往往会在社会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最近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智商高的人反应慢,而智商低的人反而反应更快。

一时间,高智商人群的特点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高智商的人反应真的更慢,低智商的人真的更敏捷吗?

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是人类心理防御机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它主要表现为个体会倾向于把能够干扰自己,或者是引起自身不愉快情绪的情景从思维中隔离开来,以降低外界对内心活动的负面影响。

智商比较高的人一般拥有极高的专注度,他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废寝忘食沉浸其中,由于他们不想被外界干扰自己的思维,所以将外界的信息搁置一旁而优先处理自己思考的内容。

这样一来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反射弧变长”,当你对一个沉迷于书本的人打招呼时,他有可能很久之后才反应过来,这就是情感隔离的影响。

长期启动情感隔离机制的人,会呈现出“默然”的状态,即他们对一个刺激需要更长时间的反应,而看待事物也更为理性。

因此,那些高智商的人一般会给我们带来“高冷”的印象。

在他们的意识中,情感并非完全无用的东西,高智商的人也并非是“冷血动物”。

只是他们习惯于利用情感隔离来使自己的思维保持冷静,并尽可能用理性的角度分析身边所有发生的事情,因此他们在遭受巨大打击的同时不至于立马陷入负面情绪之中。

尽管这种特质令人难以理解,但是它确实是高智商人群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反应慢的人是不是智商低2

脑子转的慢怎么办

我觉得首先要培养你的观察力。你要仔细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不会说话就少说话,听别人是怎么说,看别人怎么做,久了也就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不会让人烦。脑子转的慢经常都会吃亏的,只要你记住这个教训下次不犯,长期锻炼,也没有人会说你笨。有时候不懂就要装懂,该沉默就沉默,这样很少有人能看穿你,就不会轻易利用你。

一、没有笨的人,只有不愿意改变的人;没有懒人,只有不愿做的人。

二、1、您没有对工作的进度展开自己的规划,导致你应变差,凡事都有提前的准备才会临危不惧。2、您多工作的思路没有方向,导致您反映和语言方面差;如果思路清晰,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您知道1+3=4的思路,就会知道2+2也=4,是吧?综上所述,需要改变和多工作负责是您目前急需要改变的。如果改变呢。其实很简单,我记得我的导师给我说过一句话“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进步”

应变能力差如何训练

首先,要正确的看待说话这件事情。不管是工作上、学习上,还是朋友之间、家人之间,说话的目的都是为了沟通:工作上沟通、情感上沟通、学习上的沟通。而会说话并不是话多,有些人话多,整体叽叽喳喳,反而人人讨厌。而有些人话少,时不时说出一些经典的话,大家会觉得这人很厉害的样子。所以,说话的目的并不是看说了多少,而是看有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次,要正确看待自己嘴笨不会说话这件事情。自己之所以嘴笨不会说话,并不是说明自己比别人差,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不要因为嘴笨不会说话就全面的否定自己。嘴笨不会说话往往是成长环境造成的,小时候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但是长大了成年了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负责。20岁以前,我们被父母被成长环境决定,但30岁以后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是由自己决定的。所以,20几岁的你,应该从此刻开始,积极的改变自己。

最后,来看看嘴笨不会说话怎么办。上面说到,嘴笨不会说话有两个原因:见识少、说的少。所以,我们要对症下药。首先,要建立自信,敢于去改变自己。可以多看书、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活动、多经历一些事情来增加自己的见识,知道的多了,和人说话时往往容易的多。而且,在一些活动、社交场合上也可以看看别人是自己说话的,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下次自己也可以学习一下别人。再次,说话的时候需要自己稍微思考一下,不要说

反应慢的人是不是智商低3

脑子笨、大脑反应慢,可以掌握一些富有创造力、超越常规的生活和学习技巧,这或许能让你的大脑更敏捷、更聪明。

1、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日常活动。换个方法进行已经成为习惯的日常活动,挑战大脑形成新的连接与路径。比如用非惯手刷牙、倒着走路、用不同的语言和自己说话等等。尽你所能换个方式做事!这么做能让大脑形成新的路径和连接。当你换个方式做事,大脑就需要重新学习技能,让一切更具挑战性。

2、冥想。许多研究表明冥想不只能减少压力、放松心情,还能强化大脑功能。冥想被证实能增加流向大脑的血液量,提高耐性、专注力和记忆。

3、做有氧运动。呼吸与注意广度(保持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关联。尝试潜泳或跑步,或者任何一种有氧运动都行。在运动过程中释放越多内啡肽,大脑就越活跃,你也会感觉越好。每天运动2次,早上起床及晚上临睡前分别做45分钟运动。同时可以在运动后进行冥想。

4、在大脑需要休息时入睡。计划每晚睡足7小时。当你疲倦时,大脑无法良好的运作。

5、多阅读。后天的教育、学习也是决定智商的主要因素。多读书是基础,可以是数学或物理相关书籍、可以是知识型的、可以是谋略型的、可以是为人处世的、可以是技能型的等等。在读书学习这件事上,建议练习一下“快速阅读”,帮助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实现有限时间无限阅读和学习。具体学习可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除了提高阅读效率以外,对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也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6、获取新体验。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会让大脑习惯成自然,运转迟缓,改变一贯的思考和做事模式,例如参观新地方或尝试新食物都是很好的体验。

7、学习新技能。学习新东西除了能帮助大脑学习,还可能帮助大脑形成以前无法做到的连接。学习新技能,尝试你从未做过的其它事,均可能以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方式帮助到大脑。其中学习另一种语言也是帮助大脑形成新路径的好方法。

恋爱过程中有许多心理学效应,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吊桥效应:在恋爱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方的某些特质而产生好感或爱意,但同时也会因为对方的不确定性而感到不安。这种不安会导致人们表现出过度的关注和关心,从而表现出一些刻意的行为,比如过分关注对方的行踪、微信回复是否及时等。这种行为会让对方感到压力和不舒服,甚至会导致关系的恶化。

霍桑效应:在恋爱过程中,人们会因为对方的关注和关心而感到满足和快乐,从而表现出更好的自己。这种满足感会让人们表现出更加真实的自我,同时也会增强人们的吸引力和可爱度。但如果这种关注和关心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变成一种负担,让人们感到不舒服和压力。

情感隔离效应:在恋爱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都倾注在对方身上,希望对方也能同样关注和满足自己。这种过度依赖会让人们失去自我,变得盲目和顺从。如果这种情感隔离持续过久,就会让人们失去自我,变得无法独立生活。

曝光效应:在恋爱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和有魅力。这种美好的感觉会让人们表现出更多的爱意和关心,从而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和可爱度。但过度的曝光也会让人们感到疲惫和不安,从而影响关系的质量。

互惠效应:在恋爱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方的付出而感到感激和满足。这种感激和满足会让人们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从而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和可爱度。但如果只是一方单方面的付出,就会让人们感到不平衡和失落。

这些心理学效应在恋爱过程中会相互作用,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因此,在恋爱过程中,人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和期望,遵循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以建立稳定和幸福的关系。

觉得自己是有点心里障碍的人,该怎么处理感情问题?可以直接分手。当你无法处理人际关系时,你会心情不好,但与此同时,你也可以说,当你意识到自己有问题时,这也是改变的开始。大学毕业后,他们彼此有联系,但他们与自己没有联系。昨天我看到一个名词叫“情感隔离”,意思是它就像透过玻璃斗篷看自己的世界。生活或多或少就是其中描述的那种感觉。当我想去看心理医生时,我的男朋友阻止了我。

他以为我没病。但我也是一个男人。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很多人都知道a的问题,但很多人更喜欢欺骗自己,假装自己是正常人,变得更沮丧、更严重,不愿意承认自己可能生病。这种情况下的人通常有社会障碍。如果他们决定爱上你,那意味着他们信任你就像信任他们的父母一样。你有没有希望被你的爱人无条件地信任过?他们喜欢,有口才,热情,活泼,健谈,能说会道,等等。

他们给人“大脑分裂”的感觉,但他们没有精神分裂症。事实上,他们患有一种叫做双向情感障碍的疾病。以上两种情况反复出现,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一般只有了解这些具体问题,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对策,请不要把学心理学的人当成“算命人”和“占卜人”。你可以加入一个更“神秘”的迷宫。和你最好的朋友约个时间喝咖啡和吃甜点。

甜点会让人感到快乐。晚上去看一部有趣的**,尽量充实时间,否则负面情绪会卷土重来。有一天,我心底的情绪终于崩溃了。我坐在宿舍里大声喊叫。我没有停止室友的建议。大约一个小时后,我哭得很累,停下来告诉你整个故事。心理咨询师调整干预措施,积极配合自己,消除症状。基于此,它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德勒的幸福不能固定在别人身上,也不可靠。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中磊。其实就像你说的,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那是你的优势,与人交往你能更懂得对方的需求。对方也会感觉你特别的体谅人。

但是过于多愁善感确实会带来很多的困扰,而且对于看电视剧一到情绪起伏比较大的地方就看不下去这种情况,其实是属于一种情感隔离的状态。

实际上对于较敏感细腻的人来说,出现这种情感隔离的情况倒也正常。

通过你对没看那几段而总会失眠和食不下咽的表述。也体现出你要求完美的一部分,是存在一定的强迫思维的。不完成这件事就会觉得焦虑,感觉不完整,有负罪感。

然后总是担心完不成,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本身就带着焦虑情绪的。越是这样越没有办法安安静静的看进去,一看到情绪起伏大的地方,小心脏就越受不了。然后就容易中断,也就形成恶性循环了。

情感隔离是一种与儿时家庭经历有关的心理障碍,但并不一定只会在原生家庭里出现。如果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各种负面影响或遭受了心理创伤,也有可能出现情感隔离的症状。例如,有些人可能因为自闭、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而出现情感隔离症状,同样会出现情感隔离的征兆。因此,情感隔离并不局限于家庭环境,也可能与自身心理状态有关,包括不良的情感体验、人际关系等。如果出现情感隔离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25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