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自主学习 ,就是 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能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 创设和谐的师生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赞可夫曾说: 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作用。 创设和谐的师生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威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引导。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心情才能舒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与潜力才能得到张扬。
2关爱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可谓是 爱屋及乌 、 息屋及鹊 。因此,教师要真诚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要主动地、诚心地爱那些所谓的 差生 ,让美好的情感架起沟通师生的桥梁,这是以爱动其心、以情感其人,情感沟通,情绪共鸣。
3尊重学生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的爱只是他进步的外因,而自尊自强才是他进步的内因 。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侮辱或体罚学生。否则会给学生的自尊心带来强烈的刺激和伤害,师生关系难以和谐,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 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又依赖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
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和组合,赋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
2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
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知识就像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运用富于变化且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等,并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其呈现出来。
3教学设计力求新颖
教学设计从框架到细节,力求新颖,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黑白为多彩,充满趣味和美感,使学生感到新奇,从而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个人与集体》一课时,我让同学们采用表演的形式去学习,即让三个同学表演小品《三个和尚没水喝》,其余同学充当观众。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同学的表演比较成功且与课文的内容联系较紧密,三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种方式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使同学们深刻的理解了集体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演示课件、观看录像等,增强教学内容的感知性与趣味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 教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 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 终身学习 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 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学会 织网 、 捕鱼 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 鱼 。应教会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呢
1教会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预习,有充足时间让学生预习,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我的做法是:
(1)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同时要进行预习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2)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上课前印发给学生,或上课时利用投影出示给学生。(3)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认真阅读教材。这一步要求学生做到 读 划 标 。 读 ,即认真把学习内容通读一遍; 划 ,是指划出要点; 标 ,是指标明难点,通过一读一划一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明确了重难点,听课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教学,有利于充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教会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方式,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听课:
(1)仔细看。老师讲课时,学生要集中注意力,眼睛看老师,不低头纳闷,不左顾右盼;老师写时,眼睛看黑板,对知识要点、图形符号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读题、读课文时,眼睛看课本,看清题干,看清文意。只有看清楚,看准确,才能有的放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2)专心听。首先是认真听老师讲,听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分析、解答什么,也就是说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学生要特别注意老师在课的开头点列出了怎样的教学主题,在课的结尾小结出了哪些知识要点。其次,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答问、讲演,听师生对答问者的评析,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
(3)认真想。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对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先思考后解答,坚决克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听课弊病,努力做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老师没有做出答案之前,自己先做判断、下结论,然后再看与老师分析是否一致,仔细思考对错的原因,听老师解疑的步骤与方法。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中,其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方能交织在一起,这时教师略加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意开辞达,迸发出心灵智慧的火花。
(4)及时写。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准确记写课堂学习笔记的好习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包含着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难点的突破、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体会等重要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让学生写在各自专用的学科笔记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课外复习,又利于他们完善知识系统
3教会思考的方法
世界教科文组织给 文盲 下了一个全新的意义: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教师不要采用 告诉 的方式,要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的理解。当学生面临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当学生提出猜想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要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寻找猜想的证据,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或修正。陶行知先生说过: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只要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要勇敢地讲出来,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评判;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绝对不能不懂装懂。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指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可见,只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诱导、引导、指导,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Never, ever give up! 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一、导入: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success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
二、课前活动:
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2讨论:Why do a lot of people fail to achieve success at last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other steps to make one's dream come true besides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三、文化背景介绍:
根据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进行课文延伸拓展,给学生介绍英国和美国的公立学校,让学生们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校,并与国内的学校作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课文讲解:
1课文结构分析。让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分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以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提到了一些名人Winston Churchill, Estein, Edison, Abraham Lincoln,课前先让学生去查一查资料,了解一下这些人的成功经历,然后让同学在课堂上分享。
3重点语言点的讲解。
五、总结讨论:
文章中提到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主题探讨:
1 你如何理解: It's not how many times you fall down that matter It's how many times you get back up that make success!
2 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你的看法如何
通过主题探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扬起自信的风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扬起自信的风帆》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B、了解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B、尽量避免自信的两大误区——自负与自卑
C、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B、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及树立自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能行”
故事导入:
小泽征尔是日本的名扬世界的指挥家。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故。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郑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土,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从权威而被淘汰了。小泽征尔终于获得大赛的桂冠。
教师提问: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我能行” 。“我能行”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在沙漠中看见的一片绿洲;“我能行”是一种胆量,是载着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显神威。
(一) 自信一族(板书)
思考:在众口一词的批评与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罗丹塑像”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罗丹相信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巴尔扎克是正确的;相信自己的艺术主张必将会被人们所接受。罗丹是十分自信的,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让我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一个成功者都应该坚信“我能行”。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
“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领域方面的,还可以是知识技能、特长方面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陈述“我能行”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对未建立起自信的同学要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我能行”。
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两位同学说说感受,在学生进行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自信的含义和自信的表现。
1、自信的含义:“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活动三:自信者的风采
展示多位自信者的风采,让学生感受自信带来的成功和精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人,而这一切,都是自信所赋予他们的。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活动四:请你来分析
材料一:马某从小学、中学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顺、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000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学,进入大学后,马某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就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提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种心理呈现出的就是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谁最大”的故事加深对自负的认识。
材料二:
进入大学不久,马某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培养起的自负和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马某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提问: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种心理就是自卑,分析出自卑的含义(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知识结构图:
自信 实事求是看待自己 成功
自负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 失败
自卑 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失 败
(展示两个神态迥异的卡通形象—蜗牛和青蛙,分别代表自卑和自负,使展示更加生动形象)
为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自卑、自负的心理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介绍马加爵事件:刚才所说的马某是真人真事,就是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中的主人公马加爵,马加爵在大学期间由于缺少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内心的自卑与自负发生了剧烈的碰撞,结果酿成了惨剧——在一次与同学打牌所发生的冲突中,他杀死了他的四位同学。2004年4月,昆明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为深化学生对自信、自负、自卑之间区别的认识,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告别自卑,超越自负。我设计了
活动五:情景剧场——在成功面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
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负的丙都得了90分,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别会有什么表现)。
3、分组讨论(约三分钟),同学们为表演的同学设计人物和语言。
4、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来猜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评一评哪一组表演的更形象。
课后小结
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确信,而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现在,同学们正处于一个注重个性张扬的青春阶段,都渴望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满自信心是必要的,但各种不适当的心理状态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我们告别自卑,超越自负,走向自信,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做未来生活的强者,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目标1: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自信的中国人;
目标2: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目标3: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看到自己进步与长处和增强信心与实力。
教学难点: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过程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子舆的人,上天赋予他很多缺陷:驼背、隆肩、脖筋朝天。朋友问他:“你讨厌自己的样子吗”他回答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自己呢!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变成一只公鸡,我就用它在清晨报晓;假如上天使 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打斑鸠烤了吃;假如上天使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精神变成马,我便乘着它周游世界。上天赋予我的一切,都可以充分使用,为什么要讨厌它呢”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丘吉尔七岁入学读书,直到中学毕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老师认为他低能、迟钝,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丘吉尔却对自己充满自信,他刻苦学习英文,又到印度从军,并利用那段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来他被任命为英国首相,率领英国人民参加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
思考:是什么激励丘吉尔走向成功
阅读书本盲人的故事
思考:这个盲人为什么能用自己的琴声唱响自信之歌呢
从看自己的缺点转到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最终获得自信。
故事中的盲人是这样获得自信的。
那我们自己又应该如何树立自信
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看到进步与长处
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成绩不仅仅指奖杯与鲜花。我们的一点点进步也是成绩。可以说我们的进步是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表现出来。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点滴进步
经常体会点点滴滴得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这样,我们就会自然产生一种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得感受,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迎接成功的未来。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在不同的环境里,优点显露的机会并不均等。所以,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长处。
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增强自信与实力
阅读课本
这位跨栏冠军为什么能在跨栏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在当推销员之初,为什么他没能获得成功 后来,为什么他成为了优秀的推销员
从课本跨栏冠军的事例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要想不断成功,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是怎么样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实力
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为此,我们要在回忆过去的成功经历中体验信心。同时,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
当然,在接受挑战中,我们也可能犯错误,会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如果我们相信爱迪生所说得那样“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那么,我们就能看淡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从容应对,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加速增强实力。
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
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做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自信更是一个民族应有的精神!
阅读课本,思考:
1、童第周是怎样表现中国人的自信的
2、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与国家有什么关系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探究四、说说我们自信的理由
以“我们有自信的理由”为题,
展开讨论,回顾历史、放眼今天,说出值得中国人自信和骄傲的史实。
从历史的角度
从今天的角度
在一次全校的演讲比赛中,三位同学在台下准备
小刚想,其他人怎么能和我比,冠军一定是我的!
小强虽有点紧张,但不断地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会取得好成绩的。
小亮紧张得手都凉了,心想我声音小,胆子也小,肯定不行,我一定会弄砸的
(1)请你猜猜这三位同学谁会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并说明理由。
(2)结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
在当今社会,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即产生所谓的“病源体传染”现象,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课堂中蔓延。
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研究结果表明,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
1、寻求注意。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2、性别特征。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
3、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4、生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还有些学生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mbd)造成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更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掌握控制冲动的方法。
(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教学不当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2、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3、丧失威信
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
1.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
2.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
3.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
4.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
5.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
7.带有偏见,处事不公。
(三)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班级人数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有的研究发现,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另有研究发现,教室墙壁和家俱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内温度过高,则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不友善行为和冲突性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也较少。而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二、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
1.认真监控。
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
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三)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四)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需矫正的问题行为;
2.制定矫正目标;
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
4.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
5.以良好行为逐渐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从这一点看,心理辅导是从内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因而比较适合于调整较为复杂的问题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往,以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政治《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政治《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 生明白挫折伴随人的一生,有一个正常的面对挫折的心理,对挫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能力目标:知道在挫折面前的三种人,做一个在挫折面前坚强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面对挫折要有正确的态度,认真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尊、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让学生明白挫折伴随人的一生,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学习难点:在挫折面前做一个坚强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 生明白挫折伴随人的一生,有一个正常的面对挫折的心理,对挫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能力目标:知道在挫折面前的三种人,做一个在挫折面前坚强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面对挫折要有正确的态度,认真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尊、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让学生明白挫折伴随人的一生,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学习难点:在挫折面前做一个坚强的人。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完成同步训练的题。
四、预习检测
1、什么是挫折人们遭遇挫折后会产生哪些心理反应
2、造成挫折的原因(因素)有哪些
3、如何理解挫折与人生相伴
4、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会有哪些不同的态度(选择)导致哪些不同的结果P63
五、合作研讨
(一)自主学习“挫折与人生相伴”一目内容(60—62页)
1、阅读教材59页《国榷》的故事,思考:在写作的过程中,谈迁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可以完全避免吗
2、阅读教材第60页“邓亚萍的成长历程”并思考:
邓亚萍的成长历程很顺利吗她曾经遇到过哪些挫折……
3、归纳什么是挫折:
学生活动:你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你遭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归纳讨论: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4、为什么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5、谈谈自己遇到过哪些挫折(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
(二)自主学习“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一目内容(63—64)
1、阅读教材第63页“两个登山者的不同的态度及其不同的结果”并分析讨论:面对风暴的袭击,两个登山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其结果有什么不同
2、学生活动:填写教材64页并“说一说自己印象中 最深的一次受挫经历,回想一下当时的选择”
3小结:
构建知网
四、展示交流 合作研讨完成后,即可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五、归纳提升 总结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怎么办。
六、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截止6月21日,已导致69181人遇难,受伤374010,17397人失踪,导致四川人民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人因素 B、社会因素 C、家庭和学校因素 D、自然因素
2、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表明了( )
A、人生一般没有挫折 B、一般来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挫折
C、人生难免有挫折 D、人们总是能战胜挫折
3、“人生难免有挫折”,与此观点不同的是( )
A、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B、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C、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 D、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谁能够渐渐称心事事舒
A、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B、万事难遂人愿,做人不易,做好人更难 C、不要苛求生活,应该积极的创造生活 D、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常有的事,我们应该以 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5、茅以升说:“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你认为能攀上高峰的人( )
A、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放弃目标 B、向困难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C、尽了努力,但仍解决不了,就随它去吧 D、善于把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6、有的人可以克服挫折而功成名就,有的人却在挫折面前倒下。这告诉我们( )
A、挫折可以使人变得坚强 B、挫折普遍存在,是难以克服的
C、挫折可以使人变得懦弱 D、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就不同
7孙中山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说 明 A人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挫折 B勇敢的人不会遇到挫折C伟大的人物才会总遇到挫折D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8、“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间没有无曲折的路”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 社会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在曲折中前进
②人的一生都是生活在苦难之中
③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
④人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七、收获平台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二框 挫折面前也从容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能力。
能力目标: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挫折具有两面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挫折具有两面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学习难点: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完成同步训练的题。
四 预习检测
★1、挫折的双刃剑作用(挫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
★2、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3、自我疏导的方法p69
五 合作研讨
(一)自主学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目内容(65—66页)
1、 学生活动:材料分析 《死里逃生的驴子》
一天,农夫的驴子 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农夫没办法将驴子救出,只得找了几个人帮忙铲土把驴子埋掉。一开始,驴子悲哀地鸣叫着,但很快就没有了声音。农夫过去一看,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每一铲土下去,驴子都迅速地把它抖掉,并且都垫到了脚下。很快,驴子便跑出了枯井。请 问:听了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教材65页小丹面对挫折的态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3、66页美国总统的挫折记录,能够说明了什么道理
4、每人奉献一个通过 战胜挫折获得的智慧,存入班级的智慧栏里,供大家分享、学习(教材66页)
(二)、自主学习“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一目内容(67—70页)
1、学生活动:
①主题:当我遇到挫折时,我会………
②活动内容:把你们认为能战胜挫折的好方法写下来,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③活动要求:四人一小组,推选出一名作记录员,一名发言并作传递员
④说说你眼中的强者,如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是如何战胜挫折的
2、结古68—69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人们战胜困难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3、自我疏导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4阅读教材69-70页几则材料并分析,他们运用了自我疏导的哪一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自我疏导的方法吗请你说一说。
5、教师小结:
构建知网
六、展示交流 合作研讨完成后,即可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挫折是人生的大课堂,有志者能够在这个大课堂里受到教育,得到磨砺,成为生活的强者,是挫折变为动力,变失败为成功。所以说挫折对造就人生有着( )
A、积极作用 B、积累作用 C、阻碍作用 D消极作用
2、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了雷电的奥秘;爱迪生战胜了一千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灯丝材料;贝多芬战胜了无数次挫折,发明了电话,无数这样的实例告诉我们,要成就任何事业必须( )
A、保持乐观的心境 B、善于调节 情绪
C、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 D、具备开拓进取、部位挫折的精神
3、 一个人遇到挫折后,可以约要好的同学去郊游,通过欣赏自然的风光,是自己的情绪得到调节。在战胜挫折方面,这属于( )
A、自我疏导法 B、逃匿躲避法 C、积累经验法 D请求帮助法
4、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是( )
A、找他人帮忙 B、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全身心的去探索、去创作
C、任其自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D、努力自责,球的他人谅解
5、迈克尔乔丹从小就把打篮球当做一生的梦想。乔丹刚上高中时,教练认为他个头不高,拒绝他加入球队。乔丹将愤怒与沮丧一股脑发泄在训练场上。经过勤奋与努力,他以精湛的球艺征服了教练,如愿以偿的成为球队的一员,这说明( )
A、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自我疏导 B、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C、遭遇挫折 时不及时调节情绪,就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勇气 D、遇到挫折时不用调节情绪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 待挫折我们要善于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如( )
A、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B、冷静分析,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C、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D、尽量避开他
二、材料题
7有这样一则故事: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想一想: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8(2010福建福州模拟)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央电视台组织了“重走长征路”活 动,并接受全国各地中学生报名。活动组织者对参加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①有良好的身体素质;②有一定的 历史知识;③对活动的目的有正确的认识;④……
下列是小明为参加这次活动准备的 几个问题,请你回答。
“重走长征路”困难重重。小明向活动组织者建议增加一条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应该增加什么要求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9有一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大学的七位高考单科状元,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 好经验,虽然他们的回答 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惊人地相似,即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都有一个专门收集错题的本子,用这个本子,他们把平时在作业或是考试中做错的题抄下来,在做错的地方用红笔做上醒目的记号 ,并加以更正,还写下造成错误的原因和今后应注意的重点。起先,他们的错题比较多,但后来却越来越少,有 时候甚至连一星期也碰不上一道错题。
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10(2010重庆模拟,15)情景一:某中学一位女生在数学考试时,因有一道大题解不出来,一怒之下,便把试卷塞进裤兜里,离开了考场。
情景二:某班同学小王在期模拟试时,把本属于自己强项的物理考砸了,他难过地掉下了眼泪。试卷发下来以后,他冷静地分析了考砸的原因,认真地把试卷重做了一遍。为了加深理解,他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出错的题目和错误的原因,使这次失败的记录成为他鞭策自己进步的动力。
(1)你是如何评价以上两 位同学的表现的
(2)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将会 怎么做呢为什么
八、收获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