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理还乱,是③离愁。
别是一番④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相见欢:词牌名,又名《秋夜月》、《上西楼》、《乌夜啼》等。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这里指自己被囚在深院,只能与清冷的秋天相对。
③是:代词,“这”的意思。“是离愁”即这种离愁。
④别是一番:另有一种。
解释默默无言,独自登上西楼,抬头看如钩的残月,寂寞的梧桐,庭院深深被秋色所笼罩。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是这无尽的离愁。一种难以诉说的滋味,久久徘徊在心头。
解析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写的,表达他亡国的哀思。词名是《相见欢》,写的却是离别愁。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活画出词人的凄婉神态,“无言”并非无话可说,而是无人可诉。“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西楼见月,可见夜色已深,则可知其人夜深不能入寝。而缺月如钩,不但渲染了环境的凄凉,而且对人不团圆,还有象征意义。
次句写月光笼罩下的梧桐。诗词中的梧桐,往往同雨合写,来表达离愁别恨或是环境的寂寞清冷。这句中“深”、“镇”、“清”等字眼,都是为渲染这种气氛。雨中梧桐和月下梧桐境界不同,艺术效果也不相同:前者着重在表现烦闷难耐的心情,“怎一个愁字了得”就是这种情绪;后者如本篇,偏重在表现愁绪幽长不尽,更能令人沉思,因而更能使人尝到离愁的种种滋味。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重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的“离愁”。离愁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要对它作具体的描写,确实非常困难。所以在诗词中,通常是从侧面来表现。而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在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之后,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别是”,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全词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恰当地表现了作者悲痛沉郁的感情。
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扩展资料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参考资料: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扩展资料:
词句注释: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一作“一种意味”、另作“别是一番”。别是,一作别有。
白话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参考资料: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意浅述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
相见欢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作者开头一句,开门见山的将愁绪直接表达於无言独上楼的情绪中,手法上与诗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紧紧的扣住西楼独处的人,月如勾,人独悴;织就一幅好不凄凉的景色。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简单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无言。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朝,也让整个情绪高张。让读者随之心情起舞。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为离愁的发酵,作弄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觉受在心里头酝酿著。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背后,却隐藏著作者极深的哀痛,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中,在离愁的煎熬下,痛极而无泪的感觉,后主只潇洒豁达的说出,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至於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就须读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原文: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注释1负却:犹辜负。2只合:只得,只当。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评解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词语浅意深,新颖自然。 诗词作品: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诗词作者: 清代 张惠言 诗词归类: 婉约、惜春、人生、哲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