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通过对秋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外思念家乡和对自己潦倒落寞的际遇倍感无奈的情怀。其间离愁别恨、亲情的无奈等廖凄凉的伤感情绪交织。全曲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清新,数词量的巧妙连用体现了言语的表达技巧。全篇情景交融,言短意长而感情真挚动人。其中将人生的失意亲情相融,更是独出心裁。
开头三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写诗人在雨夜借宿他乡,半夜三更听到外边风吹梧桐叶,雨打芭蕉声,不禁愁肠百结,夜不能寐。古人云,一叶而知秋。更何况梧桐在古典诗词中又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再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满目凄凉,更添愁思。所以这里雨滴梧桐的,渲染了因绵绵的乡思、悠悠的乡情所带给作者的无穷的愁苦和悲哀。
第四句“落灯花棋未收”,写归梦忽醒,回到了独宿客舍的现实情景。梦醒后,首先看到一盏残灯,由灯光看到凌乱的棋局,由棋局而想到自己的处境。化用宋代赵师秀的名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残棋未收,灯花已落,从侧面刻画思乡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神态。第五句“叹新丰孤馆人留”,联想到唐初大臣马周的遭遇。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这里暗示了诗人百无聊赖、备受冷落的情怀,抒发了对穷愁潦倒生活的不满。
最后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写雨夜梦醒,勾起作者无限的愁思。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时涌上心头,回想平生成败的经历,他仿佛看到和妻子在枕上喁喁细语的景象,看到双亲在家里为他担惊受怕的面容。作者心潮澎湃,再也不能入睡。这里诗人用了传统诗词中从对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双亲,而写二老为游子担心,于是使文意更加婉曲,读来令人回肠荡气,“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含无限愤慨,令人回味无穷。游子思乡之主题,在传统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而此曲把游子思绪刻画得细致入微,颇具典型意义。特别是开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耐人寻味:连用几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音调错落和谐,正好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说一声桐叶,一点芭蕉,即意味着一声秋意,一点愁思,而桐叶声声,蕉雨滴淅,则秋意无边,愁思无限的意蕴可以想见。曲中以最少的数词却能包涵着最大的容量,细腻真切地道出了作者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
全曲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动人。漂泊在外的游子,雨夜栖宿在旅馆,其心境该是何等凄凉。归家的好梦似是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都到心头。开头两句叠用数量词,如闻雨声嘀嗒,读来既抑扬顿挫,又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厚,以下的一切都是在雨声中展开的。本篇题为“夜雨”,实则写羁旅之愁苦。
水边垂柳赤栏桥,洞里神仙紫玉箫。东风吹断闲花草,碧云深春梦悄,久别来朱户萧条。半帘明月,一溪绛桃,万里黄鹤。——元代·李致远《双调水仙子 春怀》 双调水仙子 春怀 水边垂柳赤栏桥,洞里神仙紫玉箫。东风吹断闲花草,碧云深春梦悄,久别
来朱户萧条。半帘明月,一溪绛桃,万里黄鹤。
李致远,生平事迹不详。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未》。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李致远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代·朱熹《读书要三到》读书要三到
宋代 : 朱熹
展开阅读全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国小文言文 , 寓言 , 故事 , 学习哲理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唐代·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边塞生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两汉·佚名《江南》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古诗三百首 , 民歌 , 写景 , 写人爱情
原文
双调·水仙子·怨别离(凤凰台上月儿沉)
王爱山
凤凰台上月儿沉,一样相思两处心。今宵愁恨更比昨宵甚,对孤灯无意寝,泪和愁付与瑶琴。离恨向弦中诉,凄凉在指下吟,少一个知音!
注释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面的凤凰山上。相传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有凤凰翔集于山,因筑台,名之为凤凰台。
瑶琴:以美玉装饰的琴,喻琴的精美贵重。瑶:美玉。
赏析
“一样相思两处心”,把两颗同样真诚的心绾结在一起。然而,今晚上的离愁别恨,比起昨晚上来,却更加强烈。独对孤灯,睡意全无,只好操起瑶琴,噙着盈眶泪水和满腹凄凉,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别离之恨,全部倾泄在琴曲之中。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尽管琴曲凄切深沉,又有谁来理解这种相思的痛苦和惨烈?因为被主人公所刻骨思念的人儿仍在天之一涯。这就十分自然地过渡到最后的结句上:“少一个知音!”把人物的心理冲突推向了高潮,从而使读者和主人公一起沉浸在这种魂消肠断的浓烈悲剧氛围之中。
整篇小令情感强烈,意脉流贯,一气呵成,化用大诗人的名诗名句及其意境开头,中间酣畅地抒写“怨别离”的主题,最后则以千钧重锤一样的浩叹“少一个知音”结尾,深得乔吉“凤头、猪肚、豹尾”这种散曲创作法的神髓,即起得美丽,中间浩荡,结得又很响亮。
题解
这首曲子是王爱山《怨别离》十首之第九首,表现男女相思之情的痛苦与悲切。
双调·水仙子·怨别离(凤凰台上月儿沉)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①,三更归梦三更后②。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③。
枕上十年事④,江南二老忧⑤,都到心头。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一点芭蕉:是指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②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归梦:梦归故乡。
③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马周故事。
④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自己的辛酸遭遇。
⑤二老:父母。
赏析
赏析
〔赏析〕
漂泊在外的游子,雨夜栖宿在旅馆,其心境该是何等凄凉。归家的好梦似是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都到心头。开头两句叠用数量词,如闻雨声嘀嗒,读来既抑扬顿挫,又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厚,以下的一切都是在雨声中展开的。本篇题为“夜雨”,实则写羁旅之愁苦。
译文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全曲通过对秋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外思念家乡和对自己潦倒落寞的际遇倍感无奈的情怀。其间离愁别恨、亲情的无奈等廖凄凉的伤感情绪交织。全曲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清新,数词量的巧妙连用体现了言语的表达技巧。全篇情景交融,言短意长而感情真挚动人。其中将人生的失意亲情相融,更是独出心裁。
全曲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动人。漂泊在外的游子,雨夜栖宿在旅馆,其心境该是何等凄凉。归家的好梦似是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都到心头。开头两句叠用数量词,如闻雨声嘀嗒,读来既抑扬顿挫,又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厚,以下的一切都是在雨声中展开的。本篇题为“夜雨”,实则写羁旅之愁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