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童年意象

散文阅读童年意象,第1张

  榆树,在我并不陌生,于幼时的我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植物。只是近些年来,在北京颇为鲜见,以至于那次在恭王府掠到了庞大的榆树的影子,我竟然惊诧不已,直到看清下边标识牌上的文字才敢确认,那真的是曾经那么熟悉的大榆树啊!

 尽管鲜见,却也能见,只不过常常是偶遇,便也因此多了一些他乡遇故知的惊喜和激动。记得也曾在龙潭湖公园里遇见过呢,不过也只是在地上看到了几片圆圆的榆钱,那足以使我欣喜莫名,急急拍照,生怕一阵风来就会把它刮跑了。

 而现在,因为地铁线路的增加,地铁口也多起来,再加上校址的变迁,我得以从新的出口出站,才有了不同以往的上班路线。

 眼前的风景变了,一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我眼睛更是不够使唤了,每天都会睁大双眸使劲张望。看着小草一点点从土里怯怯地探出头,看着柳梢一点点由浅灰变得嫩黄。后来又看到桃花盛开了,玉兰花也笑得灿烂了,等连海棠花都含苞欲放的时候,我诧异于更靠近河岸的那个又高又壮的大家伙却丝毫不动声色。它是何方神圣呢?光秃秃的枝干,灰色的表皮,没有特点,没有标志,倒是很有个性啊。

 直到有一天,它也开始有了动静:枝条上终于有了色彩,但相较于身边的桃红柳绿,它未免也太庄重了些,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可是,今天,当我再次走在护城河边得以在晴天白日仔细观望的时候,终于在它枝条上看到了那熟悉的一串串青白色的榆钱,才恍然明白它原来就是我那童年的故知啊。惊讶之余复生出几分惭愧之意!那曾经温暖了我的童年给我带来那么多欢乐的榆钱树啊!

 记得很清楚,老家村子里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榆树的影子,它的数量远远多于那些桃树杏树。近些年,老家种果园的人多起来,但依然不能撼动它在村子里的统治地位,那些树也就是在果园里才成气候。爷爷奶奶的院子里靠近门洞的墙根下就有一棵好高好粗的大榆树,小的时候听老人说过,榆树皮可以剥下来晒干了再碾成面,和着白面一起做面条吃。那种面条我到没吃过,捡了榆钱放在铁锅里用火烤倒是吃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味道不太记得了,现在却是觉得满口溢着清香呢。

 榆树,在春天的万千生物姹紫嫣红中实在是不起眼,但是,给我的温暖和感动却胜过无数。人是感情动物,何况敏感如吾之辈,尤爱怀旧,因为彼时彼物无不浸*着曾经的情感。看到榆树,想到家乡,想到童年的那些人,内心涌动起来的欢欣无可名状。

 也是在今天,好像第一次才发现,从车站通往小区大门口的胡同里竟然也有大榆树啊,左右两侧的枝干在高过屋檐处彼此穿插在一起了。我数了数,总共有十棵呢。真是不能原谅自己,这么久了,我怎么竟然一直视而不见呢?

 又开始想家了。记得春节回家时,清晨起来便听到鸟儿从院外榆树枝头传来的清脆的鸣叫。这个时节回去,小鸟栖息的枝头也一定是密密的榆钱了啊!

  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点篇一:散文的分类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或是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很有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其流变和分类如下:

 1古代散文

 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

 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3)唐宋散文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4)明代散文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5)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现代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其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风格多样。既有最本色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语言,也有最优美的经过精心锤炼,讲究文辞的语言。因此,散文语言非常值得也最适合学生的揣摩与学习。这是语文的思路,更是散文的思路。

 其二,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散文是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而不是解说文本中所涉及的对象的。散文确实有现实所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但散文是文学作品,它是作者个人化的言说产物,是作者眼中心中特殊情境中的独特的感觉,客观的外在对象不在散文阅读视野中。每个人心中眼中都有自己的“春天”,但是,阅读《春》一文,却需要感受朱自清心中的“江南的春”,这个典型的文人眼中的“春”有其纯真童趣的极为独到别致之处。

 其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

 根据散文理论研究成果,目前多数学者都强调散文的艺术理性成分,强调散文中的“情思”和“理趣”。散文重思想,但是,散文中的思想感受,是充满情感浸染的思想,而不是纯粹的理性的思考与论证。散文教学必须重视散文的这一鲜明的特征。关于这一点,在本课程中,我们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盛志武老师就两篇文本进行细致分析。

 一句话,无论从文本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类似上述的有关内容是教学不应该遗漏的。

  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点篇二: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散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看“字”

 用词精炼准确、鲜明生动。

 步骤:哪些字用得好。

 这些字的意义。

 用这些字的作用:

 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

 表情达意

 (一)看“词”

 1看是叠词、拟声词

 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

 形成语言的音乐美(音节和谐)

 2看是否用了仿词、双关、移就等

 3看用词是否富有色彩

 颜色、方言、褒贬、反语、口语。

 (二)看“句子”

 1从整句、散句,长段句的角度看

 2从修辞的角度看

 (四)看语言的风格

 常见散文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考卷试题举例:

 1.舒婷的《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以文章中加点两处语句为例,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6分)

 本文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横看成岭侧成峰”借用古人诗句诙谐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儿子脸上青春痘之多、之大;“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显出幽默诙谐的智慧。

 2.李存葆的《雪野里的精灵》: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3.张锐锋的《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

 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4.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1)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

 (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5.杨振声的《书房的窗子》: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

 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6.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19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7.(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

 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8.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效果:沈从

 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

  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点篇三:鲁迅先生的散文的特点

 郁达夫曾对鲁迅和周作人的散文的风格作了比较:“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其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和周作人两人的最丰富最伟大。”这些可以说明周作人的早期散文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诗的意象教学目标:

 (1)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2)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3)探究诗歌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方式:

1、自读品味法

 2、导读提升法

 3、讨论交流法

 4、读写结合法

  1、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灌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化了的)客观物象,如:景、物、人等:

  意象的种类

 ⑴直接意象

 ①单纯意象:独个,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②集合意象:意象群,共同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⑵间接意象

 ①比喻意象:诗人抓住与所表达情感、所抒写人或物具有某种相似点的物象,化抽象为具象,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一般是个别组合为群体,成为一首诗歌;或单独成为诗歌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隐去了本体的暗喻,为诗人所青睐。

 ②象征意象: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其特点,或者是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或者是做作临时赋予的象征意义。但一般是整体的,或者通篇围绕的。一般来说,使人往往隐去象征的本体,仅保留象征体,从而使诗歌更加的耐人寻味。

 ⑶意象的破解:诗人营造诗歌,一般比较含蓄,有时还会尽力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意念隐藏起来。而隐藏的主要办法就是采用比喻意象和象征意象。我们是否读懂一首诗歌,就要看是否找到了诗歌意象(显性的)所隐藏的本体。这个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诗歌密码的破解。一旦突破了作者有意设置的障眼法,读者会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我们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艺术品位,往往就要从意象入手,由表及里,深入诗歌的内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把握诗歌。

  2、意象的选择

 ⑴选取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

 ⑵选取内蕴丰富的意象

 ⑶选取新鲜的意象

  3、“意象突破法”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体会主要意象的表层意义和深刻内涵。

 第二步:抓住配合意象(次意象)或意象群,体会其辅助意味。

 第三步:扯出诗歌意脉,注意细节,把主意象放到意象群和诗歌整体意脉中去品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反复诵读,品味意象,鉴赏妙处,破解奥妙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体会诗歌所采用的意象的妙处。

  1、《蛇》:

 表达爱情的寂寞、苦闷,采用的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乌丝、月影、花朵。“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在作者笔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点——静静、没有言语;第二节托物言情,“蛇”“害着热烈的乡思”,其实隐喻的是自己热烈的“相思病”。日思而不得,乃寄托于梦,梦境像“绯红的花朵”,竟然也是这“蛇”衔来的`。“你”是抒情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形象,但两个重要的意象,却令人浮想联翩:浓郁的乌丝、绯红的花朵,这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月影”这个用作比喻的意象,主要突出了轻悄、柔美的特点。

  2、《预言》:

 表达对爱神光临的如梦如幻的激动,以及对爱神无语而去的失落。采用的主要意象是“你”——年轻的神。配合意象丰富多彩。年轻的神,从诗歌中看,是作者理想的爱的化身,她的光临令人激动不已,她的消失又令人无比怅然,恍然若失。作者追求艺术的“镜花水月”,本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爱神光临,是一种感觉,作者的倾诉充满激情,是一种梦幻中的细致无比的诉说,这种细致接近于写实的仔细描摹;在恍然如真的甜蜜中,爱神的消逝竟然又如此的无情和决绝,恰如“镜花水月”,荡然无存,只留下“我”的孤独的咏叹和徘徊。本诗的意象,大都选择自然之物,无俗世之物,组成了充满美感的意境,精致、纯正、自然,塑造的真似神仙洞府、人间天堂。这很好地配合对心中爱神的情感抒发。其中,许多句子诗境纯粹,令人心旌动摇,美感顿生,下举几例:

 第一节: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比喻、对比,以情驭景。但关键是所选择的意象本身的轻灵安静的特质,为后面的抒情营造了绝佳的环境。一方面显示了“你”的足音的轻盈,甚至胜过“林叶和夜风私语”,胜过“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你的足音的敏感——爱神使然也!第三节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比喻,渲染,情景交融。这一节写我对“你”的热情诉说。第一句说明爱恋的时间长,情感蓄积之久。火光映衬我的低低的自己的歌,我们看到了青春热情中的深沉;歌声以火光来比拟,主要突出了沉郁又高扬的特征。交织着喜悦与沉郁,这正是爱神附身的真实表现。

 第六节: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比喻,对比,以景衬情。最后一节的这几句,表达的是失落之绪。这又是一处对比——我的热情和激动,你“不听”,两个“竟”字流露了“我”极度的失落与惆怅。后两句,甚至,你的足音消失,都上如此的静穆!黄昏的背景,更增添了我的失落的强度和悲情的色彩。

  3、《窗》:

 写失去爱情之后的感触,表现一种纯情与无奈。与前一首相比,诗意更加的凝练,情感更加的深沉,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咀嚼与悲慨。从意象选择看,作者选用的主意象是两扇“窗”,前后两部分的对比的描摹,把看似如轻烟一般,实则浓重难敌的失落、哀愁,表现得含蓄哀婉。从营造意象的手法上看,最重要的是意象对比。首先是内在的对比。第一部分,“你的窗”的灿烂与无情强烈对比,你的阳光灿烂,反衬了我的失落焦急;“静夜星空”,给你“无忧的睡眠”,我给的却是无望的,而且只能上默默的徘徊!尤其让人不忍推想的是,夜空带给你的还有“我的怀想”——虽然,也许你并不在意!其次是相互的对比。窗的对比,这是显性的。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我的窗,开想黑夜,开向无言的夜空。这里没有人声,一切都如此平静,但蕴涵其中的意韵,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另外,配合主意象的次意象,也是十分和谐地增强着情感的强度。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如:第二部分,“晚风”,既如故人,却又只是“幽咽”,而且只是在“屋上”,配合的是“我”这个“故人”,呜咽在心头。除了这些,本诗谴词尤其精美。请仔细体会“如一个陌生客”和“如故人”中的两个“如”字,咀嚼起深意。

  4、《你的名字》:

 这是一首构思奇绝的爱情诗。奇在何处?一奇:奇行至痴。从唤,到写,到画,到梦,到最后的刻,真是痴情人做痴情事!二奇:奇想至痴。这是最大的亮点。名字刻于生命树,跟着树长大。三奇:奇言至痴。最后一句。七个“轻”排列在一起,完全打破语言常规,甚至有些疯癫之象,却表达了不可穷尽的痴情!从意象营造看,主意象是“你的名字”,作者不仅使之化无形为有形有声,甚至还赋予它以生命,不同寻常!

  5、《神女峰》:

 最大的价值在于表达一种全新的爱情观。神女峰,可以从传说当中去理解,是忠贞爱情的表现;但作者似乎从这里又品出了别样的意味——妇女的生命价值,是否只在这对男性的依赖上?点睛之笔在最后两句。还可以参考舒婷的另外两首爱情诗《致橡树》《双桅船》。致橡树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78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