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所作。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是一首乐府体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全诗淳朴素淡、情真意切,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
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
次联,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
“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 “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
尾联,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 关于女子做衣服诗句
2 关于做手工的诗句
关于女子做衣服诗句 1描写女性的衣服的诗词有哪些
1、《美女篇》——两汉曹植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译文: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2、《丽人行》——唐代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译文: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
3、《白纻辞三首·其一》——唐代李白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译文:女子漂亮的彩色丝制舞衣是用吴地出产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妆丽服,比今日的春光还要灿烂照人。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迷人,扬眉转袖之间,好像片片雪花在轻盈地飞舞。她的容貌真是倾国倾城,为世间所罕见。
4、《九歌·少司命》——先秦屈原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译文: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
5、《羽林郎》——两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译文:胡姬今年十五岁,正是美貌俏丽的年纪,独自守垆卖酒,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益显艳丽动人。内穿一件长襟衣衫,腰系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罩一件袖子宽大、绣着象征男妇合欢图案的短袄。头上戴着著名的蓝田所产美玉做的首饰,发簪两端挂着两串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一直下垂到耳后。
2赞美女人衣服诗句
1、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萝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4、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5、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6、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3描写女子衣服的古诗或古词有哪些
1 《定情诗》
年代: 魏晋 作者: 繁钦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2《桃源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3《杂曲歌辞·辽东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黄云盖地雪作山,
不惜黄金买衣服。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宁为草木乡中生,
有身不向辽东行。
4《古从军》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汉家逐单于,日没处河曲。浮云道旁起,行子车下宿。
枪城围鼓角,毡帐依山谷。马上悬壶浆,刀头分颊肉。
来时高堂上,父母亲结束。回面不见家,风吹破衣服。
金疮在肢节,相与拔箭镞。闻道西凉州,家家妇女哭。
5《投所知》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苦心知苦节,不容一毛发。炼金索坚贞,洗玉求明洁。
自惭所业微,功用如鸠拙。何殊嫫母颜,对彼寒塘月。
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辙。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
朝向公卿说,暮向公卿说。谁谓黄钟管,化为君子舌。
一说清嶰竹,二说变嶰谷。三说四说时,寒花拆寒木。
晔晔家道路,灿灿我衣服。岂直辉友朋,亦用慰骨肉。
一暖荷匹素,一饱荷升粟。而况大恩恩,此身报得足。
且将食檗劳,酬之作金刀。
4形容女子做衣服好的词语
红飞翠舞 霓裳羽衣 绮罗珠履 华裾鹤氅 缓带轻裘 衣香鬓影 气质如兰 落落大方 亭亭玉立
美观大方 美若天仙 锦衣绣袄 绿衣黄里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宝钗摇动坠金钿。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但将一枝,插著翠环丝发。
映秋波、艳云近睫。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弦索初调处。
花凝玉立东风暮,曾记江边丽人句。
有丽人、步依修竹,萧然态若游龙。
绡袂微皱水溶溶。
仙茎清瀣,净洗斜红。
劝我浮香桂酒,环佩暗解,声飞芳霭中。
袜罗微步,流水青苹。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5比喻女性衣服诗词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出自《玉台新咏》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秦观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
6描写古代女的衣服的句子
描写古代女子形象的语句
1 曹植笔下的洛神: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7关于古代女装的古诗描写
1、白居易《长恨歌》描写杨贵妃: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2、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阖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3、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4、>中描写罗敷: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5、曹植的>中有: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8求有关古代女子的衣着打扮的句子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2、《孔雀东南飞》——汉代佚名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译文: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艳丽美妙真是举世无双。
3、《陌上桑》——汉代佚名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译文: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4、《美女篇》——汉代曹植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译文: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5、《丽人行》——唐代杜甫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7a64e58685e5aeb931333431346439称身。
译文: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
关于做手工的诗句 1描写手工艺的诗句
1、织妇词
唐代:元稹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
2、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代: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3、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宋代:孙惟信
尘暗鹔鹴裘。针线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译文
灰尘蒙盖了雁羽做的衣裳,缝制它曾让你玉指多日繁忙。三十年过去犹如大梦一场,风流早成昔日往事,而今只能空对梅花叹息,眼下我已白发苍苍!
4、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 咏绣障
唐代: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译文
黄昏余晖之下,厅堂前面鲜花娇美。一群可爱绣女,争拿笔上绣床写生。绣成美丽屏风,静静放进花园,逗得黄莺好奇,离开柳条飞来。
5、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译文
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
2关于手工干活的诗句
手工干活的诗句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3形容手工的句子
1、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者更早的绉纱,穿在身上照样也不褪色。
2、丝光棉,以这种原料制成的高品质针织面料,不仅完全保留了原棉优良的天然特性,而且具有丝一般的光泽。
3、灵芝工艺盆景,是一精美绝伦的天然艺术品,古色古香,朴素典雅。
4、丝织物的富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手感滑爽,穿着舒适,高雅华贵。
5、摸着它,轻轻的划过指尖,像微风,丝丝滑滑,阳光不经意的照在上面,显的高贵典雅。
6、灵心胜造物,妙手夺天工。
出自郭璞《葬书》
意思是:充满灵性的心思胜过造物主,人工巧妙的手艺胜过天然
7、我国的手工艺品中的苏绣精美绝伦,久负盛名。
4形容“手工”的句子有哪些
1船长手工能力出众,做的东西唯妙唯俏。
2我国的手工艺品中的苏绣精美绝伦,久负盛名。
3一遍又一遍地看手工作,来它二十来次,但每次都得从头开始,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4他独出心裁地制作了这件手工艺品。
5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工艺里拿着棍子赶着牛群到牧场。
6风息时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才是了手工夫。
7热心参加孩子的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表演会、手工作品展览会等。
8展览室里,陈列着同学们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
9技术教育是手工劳动的升华,它能把手工劳动的效率提高到最高程度。
10所有珠联璧合葡萄酒都是手工制作,精心细致。
11厨窗里的手工艺品十分精美,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12这件雕刻艺术品,手工精美,小巧玲珑,我想价钱一定很昂贵。
13展会上的手工艺品件件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
14我国的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15店里摆满了花花绿绿的玩具,听说都是一个民间艺人用手工做成的。
5形容“自己做的手工艺品”诗句有哪些
这个是釉色的描写:
雨过天气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这个是开窑的描写: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描写的句子:雨花石上那条纹大圆含小圆,大圈套小圈,像一只白孔雀绽开的美丽雀屏。 我拿着竹蛇仔细观察,它制作得十分精致,栩栩如生,它三角形的脑袋上长着一对黑溜溜的像绿豆一样大的。贝壳小鸟放在书桌上,头冲着窗外,眼睛似乎凝视着蓝天,翅膀蓬起,像展翅飞去。
微风拂过,风铃轻轻摇动,最忙碌的要数最下面的那只小蝴蝶,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翩翩起舞,两只大蝴蝶不时扇动翅膀,像在为小蝴蝶喝彩,那融洽的气氛,真像快乐的一家子。
6描写手工艺的诗句有哪些
1、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宋 杨无咎《柳梢青》
释义:做针线已经累了,散乱地拿着针。帘幔低垂,别有一番滋味。
2、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宋 李重元《忆王孙》
释义:夏天躺在竹床上,吃冰好的瓜凉滋滋的,慵懒地穿针引线,无梦长长的。
3、强拈针线解春愁,只是无情绪。——元 赵雍《玉耳坠金环》
释义:勉强自己拿起针线解导春愁,只是没什么情绪。
4、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唐 孟郊《古意》
释义:开始学针线,也并不是学习裁缝。用不是彩色的线,绣一朵白色芙蓉。
5、日理丝机,宵拈针线。——宋 陈德武《踏莎行》
释义:不管是白天夜晚,都在忙着做针线活。
6、针线曾劳玉指柔。——宋 孙惟信《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释义:这针线,曾经让玉手怎样的劳累过。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 孟郊《游子吟》
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8、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唐 孟郊《织妇辞》
织妇织出来的好布,自己身上穿的却是蓝色粗布。
9、跳出红炉,身无烧烙。水云游历非流落。——元 善住《谒金门·赠雕銮匠》
释义:出入红铁炉,身体完好。四处游历并非是流浪人。
10、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明 梅之焕《题李太白墓》
释义:李白墓前来来往往,在此作诗的不都是鲁班门前搬弄斧头,自不量力。
7形容手工艺的句子
形容手工艺的句子有以下十句。
1 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者更早的绉纱,穿在身上照样也不褪色。
2 这件小巧玲珑的工艺品花了他很多心血,做工看起来很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3 雪似柳絮,像鹅毛,纷纷飘落在小石桥上。看,小石桥犹如白玉雕出的工艺品,使人舍不得从上边踏过。
4 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品件件构思新奇,天衣无缝,人人看了都赞不绝口。
5 春节的文化庙会,各色传统手工艺品摆满店铺的柜台,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
6 潮汕工艺品是潮汕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就地取材制作出来,常常表现出它的独创性,令人拍案叫绝。
7 玲珑剔透的水晶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8 我国的手工艺品中的苏绣精美绝伦,久负盛名。
9 手工艺品由自然材料制成,能够无限量制作。此类产品实用、美观,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能传达文化内涵,富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传统性。
10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关于编织的诗句
关于编织的诗句 1 关于编织的诗词
隰桑
[春秋]诗经·小雅
隰桑有阿, 其叶有难。
既见君子, 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 其叶有沃。
既见君子, 方何不乐!
隰桑有阿, 其叶有幽。
既见君子, 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 遐不谓矣!
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
蚕赋
[战国]荀况
有物于此,亻蠡亻蠡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食。臣愚不识,请占之亚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欤?屡化而不寿者欤?善壮而拙老者欤?有父母而无牝牡者欤?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蚕。
采桑度
[南北朝]乐府诗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
姿容应春媚,粉黛不加饰。
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
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
语欢稍养蚕,一头养百塸。
奈当黑瘦尽,桑叶常不周。
春月采桑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
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伪蚕化为茧,烂漫不成丝。
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为。
赠王肃
[南北朝]谢氏
本为箔上蚕,
今作机上丝。
得络逐胜去,
颇忆缠绵时。
蚕丝歌
[南朝宋]鲍令辉
柔桑感阳风,阿娜婴兰妇。
垂条付绿叶,委体看女手。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
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素丝非常质,屈折成绮罗。
敢辞机杼劳,但恐花色多。
陌上桑
[南朝梁]吴均
袅袅陌上桑,
荫陌复垂塘。
长条映白日,
细叶隐鹂黄。
蚕饥妾复思,
拭泪且提筐。
故人宁知此,
离恨煎人肠。
采 桑
[南朝梁]吴均
贱妾思不堪,
采桑渭城南。
带减连枝绣,
发乱凤凰簪。
花舞衣长薄,
蛾飞爱绿潭。
无由报君信,
流涕向春蚕。
2 形容编织的诗词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 呕呕轧轧,织成春恨,留着待郎归。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 织成一段,回文锦字,将去寄呈伊。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娇红嫩绿春明媚。 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 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六张机,雕花铺锦半离披,兰房别有留春计。 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 无端翦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
八张机,纤纤玉手住无时,蜀江濯尽春波媚。 香遗囊麝,花房绣被,归去意迟迟。
九张机,一心长在百花枝,百花共作红堆被。 都将春色,藏头裹面,不怕睡多时。
3 形容织布的诗词有哪些
1,《织妇词》唐代:元稹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白话文释义: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2,《织妇辞》唐代: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白话文释义: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3,《夜夜曲》南北朝:沈约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白话文释义: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4,《上山采蘼芜》两汉:佚名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白话文释义:新人很会织黄绢,你却能够织白素。黄绢日织只一匹,白素五丈更有余。黄绢白素来相比,我的新人不如你。
5,《杂诗七首》魏晋:曹植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白话文释义:西北的地方有个会纺织的妇女,放置处的丝带色彩缤纷。
4 形容手工的句子
1、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者更早的绉纱,穿在身上照样也不褪色。
2、丝光棉,以这种原料制成的高品质针织面料,不仅完全保留了原棉优良的天然特性,而且具有丝一般的光泽。
3、灵芝工艺盆景,是一精美绝伦的天然艺术品,古色古香,朴素典雅。
4、丝织物的富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手感滑爽,穿着舒适,高雅华贵。
5、摸着它,轻轻的划过指尖,像微风,丝丝滑滑,阳光不经意的照在上面,显的高贵典雅。
6、灵心胜造物,妙手夺天工。
出自郭璞《葬书》
意思是:充满灵性的心思胜过造物主,人工巧妙的手艺胜过天然
7、我国的手工艺品中的苏绣精美绝伦,久负盛名。
1、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4、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5、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6、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7、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8、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9、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10、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陆游《金错刀行》
11、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12、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13、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14、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1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1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7、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18、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朱曦颜《一萼红·盆梅》
19、闺中红日奈何长。——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20、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1、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22、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23、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2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26、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27、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2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9、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30、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3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2、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33、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34、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3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6、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37、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3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39、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0、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韩翃 出自:《寒食》
“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朱熹 出自:《春日》
“五月榴花照眼明”作者:朱熹 出自:《题榴花》
白居易<浪淘沙>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这首诗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曲项:弯曲的脖子。 ②拨清波:划水。
解说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有七岁。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唐)骆宾王
原文:
鹅、鹅、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敕勒歌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回答者: 魔王总统 - 初入江湖 二级 10-23 18:28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晕,谁会因为那点分,给你这么麻烦的查?
又不是几个?
“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韩翃 出自:《寒食》
“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朱熹 出自:《春日》
“五月榴花照眼明”作者:朱熹 出自:《题榴花》
游子吟唐乐府·孟郊
白居易<浪淘沙>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
赞美母爱的诗句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
母爱(诗)
文章来源:《圣洁的母爱》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
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用颗颗爱心缩放全面的繁荣
关怀母亲也是你我的升华净化
替母亲试干眼泪共赏绚丽的恢弘!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哀哀父母 恩同父母 恩逾慈母 父母恩勤 孟母三迁 贵 升堂拜母
衣食父母 再生父母 曾母投杼 重生父母
参考资料: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编辑词条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摸
登岳阳楼
关键词: 杜甫,登岳阳楼 作者: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赏析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现在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江雪
关键词: 柳宗元,江雪 作者: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游子吟
关键词: 孟郊,游子吟 作者: 孟 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5、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
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http://wwwpshicic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