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牛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饮牛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第1张

在中国文化中,描写牛的诗文很多。这些诗文主要赞扬牛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和勤奋、踏实的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饮牛歌》中写道“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意思是老牛一代又一代的为人类服务,世世代代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北宋名臣李纲在《病牛》中说“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意思是说牛但求为了众生都能够吃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鲁迅先生更直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我们今天的口头禅。牛也是很温顺、敦厚的动物。牛的脾性和气,不轻易动怒,所以在中国文人们的笔下,描写牛的诗句,大都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气息。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牛的诗句“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意思是你的牛群到来了,牛耳急急地摆动,有的跑下山坡,有的到河边喝水,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卧着,场景描写非常地形象、生动。南北朝的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将辽阔草原上的放牧场景描写得如诗如画。

1、陈亮的梅花 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愿望 答:具有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若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瘦弱有病。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两首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的《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任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在中国历史上,李纲是以一头残阳中的病牛卧在人们心中的。其实,这只是晚年李纲的形象。他年轻时才华横溢,雄心勃勃,简直就是一头倔强的公牛。但是,在主战派和投降派的较量上,在忠正之士与奸诈之臣的交锋中,在刚毅与软弱的争斗里,他一次次中剑,伤痕累累,卧在两宋的交界处,卧在风雨飘摇的大宋天宇下,他舔舐着淌血的伤口,一腔悲愤,满腹忧愁。 这样一个谋勇过人、秉性刚直的人,历史却跟他开玩笑,把他放在一个没落的时代,放在一伙奸诈的官僚里面,放在三四个昏庸皇帝之中,放在内忧外患的困境里,虽然“出将入相”,悲剧早已定格。 沿着时间的轨迹,我们看看李纲所遭受的一次次内伤。 大观二年,年轻的李纲参加贡生考试,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政和二年中进士,任镇江学府教授。三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秉性刚直的李纲,以言事忤权贵,被降职为员外郎。这是他的第一次中剑。这一次似乎是给他人生定调,此后他就一直生活在贬谪与升迁的交替中。 政和八年四月,被起用为太常少卿、国史编修。宣和元年六月,汴梁闹水灾,李纲为此上了《论水灾疏》,提出六条为民请命的意见,“朝廷恶其言”,把他贬为“监南剑州沙县管库”。他提出的意见,大部分是要求修水利、赈灾民之类的建议,只因其中要求朝廷“省烦费缮工役,花石纲运皆宜罢也” 触痛了当局。这是指宋徽宗贪图享乐,在东京建造规模宏大的“寿山艮岳”。地方官乘机勒索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许多正直的官员也提过意见,但朝廷不仅不听,反而对提意见者进行打击。李纲乘京师大水之机,为民请命,要求减轻给人民造成严重负担的“烦费缮工役”,停搞“花石纲运”。北宋朝廷因此恼怒了,把李纲贬到“远小处”的沙县当一名管库的小官。这是第二次中剑。 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下,京都汴梁被围困,徽钦二帝和满朝文武大臣,有的主降,有的主逃,朝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时李纲挺身而出,坚决主张抗金保京,一再上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二帝权衡再三,采纳了李纲的意见,并任命他为京城防御使之职。李纲身先士卒,带领将士浴血鏖战,终于击退金兵,取得了汴京保卫战的最后胜利。但是,投降仍然推行卖国政策,罢免李纲,以蔡懋代之。李纲被罢的消息一传出来,汴梁全城骚动,太学里的学生更是义愤填膺,太学生陈东带领几百同学到宣德门上书请愿。不久就聚集数万民众声援,责骂李邦彦,痛打宦官朱拱之。这就是著名的“太学风潮”。朝廷不得已,复任命李纲为沿书右丞,京城守军士气大振,宗望看形势不妙,引军北撤。但是,没有多久,金兵再次南下,汴梁沦陷,徽钦被掳,北宋灭亡。这是李纲第三次中剑。 第二年,南宋王朝建立,高宗即位,又起用李纲,拜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锐意改革,充实国库,整军北伐,但由于投降派的反对排挤,他在朝仅七十多天就被罢相,放逐鄂州。当时尚书右丞许翰觉得李纲忠义之臣,召来陈东,陈东说潜善、伯言等人不可任用,李纲不能罢官,被杀害。他又一次中了剑。 十几年中,李纲就是这样上上下下,忽升忽贬,最后流落到福州等地。晚年,有几样东西消解李纲的深愁重虑。一个是山水,一个是烈酒,释道理学可能也是消忧解愁的一个秘方,他时不时像陶潜那样,凝望悠然的山,或者像张志和那样,泛一叶扁舟,垂钓安慰。但消解是暂时的,而忧国才是他的永恒。山水也罢,释道也罢,烈酒也罢,终化不开他的忧国之痛,他至死也没有释然被金人侵占的半壁江山。中原沦陷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心底永远的愿望是叱退群议,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箭发敌酋难保,直至虏情慑,发来誓书,不再南下,年年修好,实现“会取八荒皆我室”的夙愿。可惜一腔壮志,心底谁知,唯有满襟泪。因为主战,贬谪江湖,只得呼酒买醉,做一武陵人。他想做一隐者,但毕竟不是,因此身处江湖,壮怀不已,旅愁如海,月夜难眠,只得在幻境中发出可怕的孤笑。 这个活着是大宋拳拳的臣子、死是大宋猎猎英魂的抗金英雄,既阻止不了北宋的灭亡,也雪洗不去靖康的耻辱。他改变不了宋朝的走势,宋朝却拿捏着他的命运。最终他成了一只病牛,卧在残阳中,反刍历史和人生。 李纲被排挤和贬抑,是小人得志,是奸者胜利,是大宋的不幸和屈辱。可是历史总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演绎这种悲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900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