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处理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处理,第1张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处理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处理,在很多家庭中,孩子被放在第一位,将现在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宝宝的情感认知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那么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处理呢?下面跟我一起来看下吧。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处理1

  一、宝宝为什么不听话

  1、身体成长迅速

 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2、自我意识发展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3、好奇心被制止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二、如何在60秒内处理好宝宝的情绪

  1、1-20秒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保持冷静先安顿好自己的心情,尽量保持冷静。如果实在不能控制,可以发作,但发作的方式很重要。如果你想大喊,千万别喊:“闭嘴!”你可以喊:“天哪!”这样你既发泄了自己的怒气,又不会令孩子觉得受了伤害和侮辱。

  2、21-40秒

 除了冷静地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还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开始蛮不讲理地吵闹,有时只是因为他觉得饿了。说什么你的语言要尽量简洁。孩子除了需要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他还得知道怎样做是对的。

 “我们一般都不画在墙上,而是画在纸上。”说完这些,你就该就此打住。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简单的话往往容易给他留下较深的印象,要懂得适可而止的效果。

  3、41-60秒

 要留教训并且管用。通常,你只要把孩子手里的巧克力拿走,同时告诉他:“今天不可以再吃巧克力了。”就能达到目的。强化效果儿童教育和心理专家们那里流传着做父母的8字箴言:始终如一,说到做到。

 别看孩子小,他们的思维方式可是很有逻辑性的,他们会认为“如果爸爸妈妈没有说到做到,那他们的话也就可以不听了”。所以,在规范孩子行为方面,你的规则可以很少,但一定要坚持贯彻到底。记住永远不要对孩子说威胁的话。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处理2

  为什么希望孩子听话

 在谈孩子为何不听话之前,我想先聊一下为何父母希望孩子听话,这里指的听话不是随意说的要孩子听话的情况。例如:孩子在玩刀,父母因为看到了这个意外,所以希望阻止他。

  我们今天谈论的状况是: 父母长期以严厉的态度或者失控的情绪行为,要求孩子在大部分时间内服从自己。例如:打骂使其就范等。

  要求孩子听话的第一个原因: 父母存在害怕被孩子抛弃的焦虑。这样的父母有可能是在童年的时候受过分离创伤,如果在某个时刻孩子没有听话,他们在当下就会形成一种被抛弃感。甚至还会认为此刻的不听话是孩子在预谋以后更大程度上的抛弃自己。

 有一次沙龙遇到一位家长,在她的描述中,她见不得孩子高兴,当她看到孩子开心的时候她会觉得很不爽,所以每当孩子考了好成绩开心的时候,她都会拉下脸来说有什么高兴的,隔壁家的孩子比你多1分。其实这类父母的表现包含着一种暗示:你不可以快乐,快乐的孩子会让有分离创伤的父母感觉到被抛弃。在他们的想象里,理想的亲子关系是一起吃苦,一起愁眉苦脸,而快乐是让双方分开的力量。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母亲拉着孩子走路,前面的路有两种状态,一边是平坦的,一边是坑坑洼洼的。这个时候机智的你应该可以猜到结果了,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去走那段不好走的路。而大部分母亲则会抱怨为何有平坦的路不走,回去又要刷鞋。这让母亲感觉到失控的同时,我们试图再往深的去看这个问题:其实孩子是在对自己进行训练,我们把这种训练叫做感觉统合训练,而这种能力,是今后学习和生活中都必备的能力。抛开这层不谈,冒险、挑战这些人类天性喜欢做的事情,确实是孩子每天最重要的活动和乐趣,而这些被家长禁止,显而易见是因为这些行为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收益,反而有可能给自己增加麻烦。

  要求孩子听话的第二个原因: 父母有着脆弱的自尊。这种情况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有的单位的领导自尊非常脆弱,他希望员工都听他的。而相反,自尊不是那么脆弱的领导则会更加喜欢那些不那么听话,而创造力更多一些的员工。

 上个月有个叫浩然的小朋友来咨询,我了解到孩子的父亲是一个自尊心极度脆弱的公司高管,每次回到家还会要求老婆孩子服从自己的“管理”:大到买什么东西,小到座位的次序,今晚吃什么等等。母亲因为接受不了这种环境,和爸爸经常吵架,直接到后来离婚,现在一个人带着已经有些叛逆的浩然。在催眠回溯以及和他妈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很多次他们吵架,浩然都是一个劝架,哄着父母的状态,但是时间久了也就变得麻木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份礼物,是和我们平等的存在,我们应该试着用尊重的态度和他们相处。

 要求孩子听话的第三个原因:只不过在重复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模式,这里不得不的提到萨提亚的一个观点,她认为治疗一个人,其实是治疗一个家族,我们很多对待自己孩子的行为,都是当时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

  精神分析中有一句很残酷的话: 我们所有的行为不过是自己0-6岁行为的`强迫性重复。(当然这句话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毕竟是可以改变和克服的,但显然这个类型的家长并不想,或者并没有改变,最起码在教养方式上,所以说我们治疗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其实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现实中我们很多父母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很多应激反应中,还是可以看到家族的影子。

  如果孩子变成一个完全听话的孩子会发生什么?

 她压抑了自己的个体存在,可能一生都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父母,为了他人。之前遇到有个姑娘,她在潜意识中还没有离开父母,还在依赖父母。导致每次恋爱都会无疾而终,甚至不允许自己活得好,因为当一个人具有以父母为核心的特质,他们会觉得自己过得好是背叛了父母,尤其是情感方面。

 有一个例子,一位德国母亲让她的孩子画一条金鱼,但是孩子却画了一条蓝色的鱼,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批评他,反倒夸他有想象力。这要是在中国的家庭中发生,孩子可能免不了受到一顿责骂,好一点的父母多少也会说一句,金鱼应该是红色的哦。这种教育的方式,也体现出德国教育中的可贵因素,他们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象,也因为如此德国才出现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奖得主。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用“乖巧懂事”的框架,把他们束缚在父母编织的思想牢笼里。

 我们有的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无限顺从和听话,另一方面还要求孩子要有创造力和自主的能力。一颗参天大树不会长在荒漠里,必须要在足够的空间和营养的情况下,才能生长的更好。我们不要试图用本能来教育孩子,孩子除了是一个生理性的存在,需要你的保护,食物等等之外,他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获得尊重,爱,认同的需求,我们在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之前,先想一下自己的教养方式以及自己本身,配不配有这么一个孩子呢?

  孩子为何不听话?

 我们回归正题,孩子为何会不听话?我想给一个简明直接的答案:是因为他想成为他自己,想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别人活着。去年美国亚马逊年度最畅销图书《无声告白》的封面上写到: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实的自己。

 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他们会更加具有创造力,自主性,幸福感。无数名人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有一翻事业和创造,就不要在各种地方限制他。如果你禁止你孩子自己没事去树下发呆的时间,就不会有牛顿;如果你禁止你的孩子拆卸安装家里的物品,就不会有爱迪生……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敢于反抗权威,发现新事物,拓展新的路径和方法。之前有个家长和我说:我不希望孩子有什么大成就,当个小公务员就好,所以我可以让他听话一点。Excuse me?我差点以为我听错了,我们有什么权利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呢?每一个孩子都是完美的造物,有时候我不禁思考,我们废了多大力气才把他们弄成这个样子?

  父母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下一个我们,或者我们期望中他的样子,而是希望他成为他自己,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

 一个在童年时期就获得了自己主宰自己权利的人,他不会过一个多么糟糕的无法控制的青春期。而一个过好了青春期的人,也就不会出现波动太大的中年危机,所有的反抗其实都源于压迫。

 很多幼儿园老师会向家长们反应说孩子不听话,不听老师的指挥。该怎样教育孩子们,让他们乖乖听话呢?在此提醒,千万不要吓唬孩子,一方面会影响双方的感情,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们收到伤害。下面,就来看看该怎么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吧!

 一、孩子不听幼儿园老师指挥怎么办?

 1、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

 如果孩子的倾听能力不佳,就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与听话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逐步树立认真学习的意识。(孩子上幼儿园报兴趣班好吗)

 2、奖励孩子入园积极表现

 如果孩子有入园焦虑,家长不应该批评,而是提醒孩子讲述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令他(她)开心的事情,对于他(她)的积极表现要表扬,并且给予他 (她)期待的奖励,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美好印象,并且记忆深刻。 只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学习意识,培养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教师产生依恋情感,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就一定能听从老师指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鼓励孩子参与同伴游戏

 当幼儿随家长留在幼儿园之后,应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同伴游戏,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并且表扬同伴的积极表现,让孩子模仿学习。家长还可以适当地发发感慨:“幼儿园里真好,环境优美,老师亲切,同伴可爱,玩具丰富,比家里好玩多了!”让幼儿意识到幼儿园的好处,对幼儿教师产生依恋情感,与小伙伴友好相处,逐渐喜欢幼儿园。

 二、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吓唬他们

 1、吓唬孩子,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压

 孩子容易活在恐惧中,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像我小弟那种情况,做噩梦,睡不稳,其实都是被“吓唬”造成的。

 2、经常被吓唬的孩子性格会比较悲观

 凡事容易想到最坏的一面。比如,妈妈今天下班晚回来了一会,提前没打电话通知。孩子就会想,妈妈是不是出了意外?她怎么还没回来?吓唬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悲观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3、孩子会失去探索和创造能力

 变得谨慎、孤僻、胆小,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强和独立。(怎么教宝宝和他人分享)

 4、会让孩子学会撒谎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比较聪明,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诸如,如果你吓唬他说:“你再哭,妖怪就会把你吃掉。”孩子会根本不相信你说的话,他会问:“妖怪在哪里?妖怪什么时候来吃我?”。孩子知道你是在撒谎,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撒谎。

 5、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

 比如,你吓唬孩子“警察来了”,实际上,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警察是干什么的,你在吓唬孩子的时候装出的那副“凶相”,让他感觉到警察很可怕,他是被你那种表情吓到,从而对警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会认为警察是凶恶的,是专门抓小孩的坏人。这样,不利于孩子培养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和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孩子的心智和情感上都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所以他们的思考方式往往是比较片面的,他们关注的是眼前的具体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一个抽象的道理,他们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此外,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即过分使用指责、批评和惩罚等方法来让孩子听话。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是在让孩子遵从,但实际上却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并且让他们对父母的话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更加倔强。

那么,如何让孩子听从父母的话呢?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才能对家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自然也更容易听从父母的话。

其次,我们需要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具体的例子和情境来说明我们的观点。孩子比较容易被事实和例证所说服,因此我们应该把抽象的原则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出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育的方式来让孩子明白我们的观点。启发式教育是一种引导式的、启发性的教育方式,其核心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理解和解决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家庭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等途径,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孩子往往是模仿家长的行为和语言,因此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总之,让孩子听从父母的话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耐心。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心智和情感上的特点,从而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来引导他们,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采用具体的例子和情境来说明观点,启发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提供正确的引导和示范等多种途径,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接受和遵守我们的意愿。

原因:

1 情绪因素:孩子可能处于情绪激动或不稳定的状态,这会影响他们对道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2 注意力问题:孩子可能在其他事物上分散了注意力,无法集中听取你的道理。

3 年龄和发展阶段: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还不具备完全理解和接受抽象概念的能力。

4 沟通方式:有时候,我们的沟通方式可能不适合孩子的理解和接受。可能需要使用更简单、具体和互动的方式来传达道理。

5 自主性和反抗心理:孩子可能正在探索自己的独立性和权力,并试图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选择,这可能导致他们对道理的抵触。

对于这些情况,以下是一些建议:

- 建立情感连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 使用互动和生动的方式:通过故事、游戏或实际体验来传达道理,使其更具体和有趣。

- 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使用适合他们理解能力的语言和概念。

-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确保他们了解后果和奖励。

- 倾听孩子的意见:给予孩子发表意见和选择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权力感和自主性。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个性化的方法。有时候,即使我们讲了道理,孩子可能仍然不听,但坚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耐心地引导和支持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关键。

孩子不听道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成长。在幼儿阶段,他们往往会更加注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去理解别人的需要。而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会更加关注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他们所认为的那些重要的事情。在这个阶段,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进行沟通会更有效。

2 认知差异:成人在解决问题和考虑事情时,常常会采用逻辑思维和严密的证明,但孩子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孩子可能会通过情感和直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与成人的理性思维不同。所以要尝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观点和想法。

3 沟通方式不当:直接说教或指责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会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和被理解。建议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和被尊重的感觉。例如,可以试着询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有说话的机会,从而增加孩子对话的参与度。同时,也要尝试多角度去看待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4 行为模式不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影响深远。如果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为出现了不正确的模式,那么孩子就会模仿这种模式,这会导致他们在行为模式方面出现问题。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听话,那么就必须以自己为榜样,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总之,孩子不听道理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去沟通和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家长的问题:我们孩子的耳朵越来越“不灵”了,叫他做事情总要叫上好几遍才有反应,吃饭、睡觉总是拖拖拉拉的,搞得我很恼火。该怎样治治这个“不听话”的毛病?

孩子“不听话”,原因有三:

1.没听到;

2.专注于自己的事,“听而不闻”;

3.不愿意执行“命令”,故意装作没听到。

可以试试以下招数:

1.改变说话时的姿势和距离。尽可能地靠近孩子,叫他的名字并保持目光接触。

2.调整说话的语气。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下达简单而又明确的命令。

3.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比如“你再玩5分钟就要收起来了”,让孩子心里有准备。

4.必要时用某种方法来支持您的命令。比如孩子拖延执行命令时给予一定的“惩罚”,或取消某种权利等。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俗话说:七、八嫌。这时的孩子好奇心强,事事都想自己做主,去试一试,逆反心理也在逐渐增强,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从如下着手:

一、冷静对待,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让他独自在一个屋子里呆一会,不要急于去说服他,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在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二、适当体验,有时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来是不正确的,这时,大人不妨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可以让他尝试,当他碰壁时,在给他讲道理,他也会乐意接受。

三、交流沟通,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的指责,要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四、及时鼓励,鼓励对任何一个调皮的孩子都是良药,当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就要鼓励表扬,给他信心,他就会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的强化,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

五、榜样作用,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从小听话的故事,让孩子说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也可以用孩子身边听话的孩子做榜样,引导孩子效仿故事中的人物和身边的孩子,做个懂道理的孩子。

怎样教育孩子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 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二、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间花不少,效果却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写了一排,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方法太“死”,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三、“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要注重的问题:

小儿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学龄前期,这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如口头语言、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性也在该期初步形成,所以,不能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及心理护理。早期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体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智育: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在学龄前期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待到成人后即使花费很大的精力,也达不到正常人的口语水平。我们要从培养儿童智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几方面做准备,而不能以识多少字,学了几册算术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

德育:是指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来有三种因素,即对品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善良、诚实等。儿童的模仿性强,社会上许多事情都会不知不觉影响他们,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绝不是仅靠说教、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美育:是指对儿童的审美教育。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某些艺术形式就是将这些美的内容加以提炼、升华的结果。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进行某些创造。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所以,艺术形式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易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如歌曲、乐曲、舞蹈、诗歌、美工、文学作品等都是对儿童知识经验少,理解和欣赏水平低,生理上还不成熟所以只能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的作品。

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的行为、语言对培养儿童的美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和家庭环境的美化、成人的举止、行为、服饰都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在心理护理上应注意心理特征。此时的儿童抽象思维已经产生,能够对抽象的数概念有所认识;创造想象也已出现,个别儿童还能画出很新颖的画面,编出有情趣的小故事。因此,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都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让儿童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的陶冶,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使其心理在一种健康、向上、友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在心理护理上,要十分注意方法,对儿童切忌采用粗暴简单的训斥,这样容易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也不能采用迁就、纵容的方法,这样就会使儿童产生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心理,采用正面引导,循循善诱的方法,如通过劳动培养儿童勤劳、助人为乐的品德,让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劳动后的愉快及帮助他人后的快乐。在儿童的心理护理上还应注意顺其自然,要和儿童教育、儿童保健紧密地结合起来。护理得当,可使儿童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不听话 爸妈3步骤打破恶性循环

「孩子精力充沛、经常不顾危险跑来跑去,外出吃饭也没办法好好坐着,」,上述这些状况可能是每个家长都碰过的问题,临床心理师表示,当孩子不听话时,应先确定有没有可能是照顾者与孩子间的 不足,或者存在大脑发展,可能是基因问题。

小孩内心自责、内就的情绪会累积、恶化

佳里奇美医院复健科临床心理师唐愉君表示,没有小孩不喜欢被爱,所以也没有小孩是故意和你作对,虽然小朋友外表可能看似不在乎,但心里却在乎每次被责备后的情绪。每当自责、内疚、羞愧等等的成份慢慢累积起来,就容易自信下降,形成不好的自我感觉,继而恶化、延伸出更多「不听话」的行为。

打破恶性循环就从教养开始

很多时候,照顾者透过威胁和处罚来让孩子配合,但长远来看并非如此。家长希望让恐惧、处罚和发飙成为孩子顺从的动机吗?其实有更好的方法,在管教小孩前,可先思考以下3个步骤:

1、先了解自己的「需要」

家长想让孩子学到甚么,孩子学不到时家长会有甚么情绪,那是甚么原因让家长想要孩子非学不可,背后是否有不同的压力在。

2、了解孩子的「需要」,不是「想要」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和想要做出这种行为,会发现孩子正试图表达他的想法。

3、双赢的结果

当孩子闹脾气时,对孩子说教不是适合教导的时机,因为孩子情绪已经盖过理性思考和接纳意见,所以当下可以先同理孩子,让孩子冷静后再了解状况与讨论,尽量让孩子参与一起整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父母培养同理心能降低亲子冲突

唐愉君临床心理师表示,父母可以同理心了解孩子内心、稳定情绪。目前已有医院、机构等开办亲职团体,让照顾者思考与练习,遇到状况时便能自然而快速的评估并作回应,降低亲子互动的冲突,加强情感连结,培养小孩的同理心、洞察力和道德感,养成良好行为。(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34641 关键字:大脑发展, 基因, 同理心, 亲子冲突, 亲职团体, 唐愉君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聪明懂事学习又好,但事实上,这样的"完美小孩"根本不存再。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面对的是: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情绪化,经常用哭闹解决问题;对你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让他干什么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对着干;无时无刻不在挑战你的权威、考验你的耐心、消磨你的精力……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忍耐力好的家长还会选择和孩子讲道理,但是往往会忍不住内心的怒火,轻则吼叫,重则打骂。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自己也越来越控住不住脾气。天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妈妈,抱怨:"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为啥不听话?

其实,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反应他们内心真实的 情感 和需求,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是无理取闹。而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不听话",你的第一反应非常重要。你选择理解还是无视、选择倾听还是吼叫、选择对抗还是和解,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 想要打破恶性循环,就要做出改变,想要改变孩子,先从理解孩子开始。

你的关心不够

很多孩子从学校回来后,最反感的一个问题就是:作业写好了吗?

因为这让孩子感觉,妈妈一点都不关心我在学校里过得是否快乐,也不想知道学校里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事,她只关心我的作业和成绩。

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是说:能不能多给我一些关心? 亲密的亲子关系,是所有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关键。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洪兰老师所说:"要想孩子听你的话,一定要和孩子建立好关系。"

爱是放肆

有很多妈妈说,有一个魔咒叫做"妈在,娃就特别作"。记得有个家长反映过一件事情:上个月老师来家里家访,说她的女儿在幼儿园里的表现非常好,不仅能自己穿衣服、吃完饭、收拾玩具,还能帮助其他的小朋友。

她感觉非常地诧异,因为女儿在家完全就是个"磨人精",根本不是老师说的乖巧样子。于是她问女儿:你在学校表现地那么好,为什么在家就不能好好听话呢?

女儿说:"因为那样特别累呀。"是啊,做一个"乖孩子"其实是很累的。

就像大人们上了一天的班,伪装了一天的自己,回到家也想甩掉鞋子,摊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也想叫一份垃圾食品外卖,来好好犒劳自己。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有时候也想在家里"放飞自我",偶尔坏坏规矩,释放一下情绪,和妈妈撒撒娇、使使坏呢?

也许你会想问:那就这么纵容娃,养成坏习惯怎么办?有一个教育的黄金法则,叫做:先满足,再引导。 当孩子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 情感 的需求得到回应时,内心的小情绪自然而然就放下了。 这时候再和孩子讲道理、讲什么是好习惯、讲什么叫"适可而止",孩子才更能听得进去。

"爱是放肆。"这句话放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只有当孩子对一个环境、对一个人特别信任、特别依恋、特别有安全感时,他才敢放心地"造作",这是一种 情感 的本能。所以,偶尔也原谅一下孩子的"不听话"吧,谁叫孩子和你亲呢?你不满足他、不能包容他,还有谁可以呢?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真的想要一个百分百听话的乖孩子吗?"一个百分百听话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他永远不能有自己的主见 ,永远都必须包容别人的脾气,永远不能说不 。 一个百分百听话的孩子,意味着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一张"便利贴"。别人有什么需求都可以使唤他去做,即使他心里不愿意,也难以开口说"不"。一个百分百听话的孩子,意味着长大后很可能养成一种"低自尊人格",常常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不那么乖",也挺好的。

孩子不听话该怎样教育

 孩子不听话该怎样教育,孩子的成长受环境影响很很大,宝宝的智力程度体现在这些方面,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时候开始学会某项技能的,要学会挖掘孩子的兴趣所在,以下是孩子不听话该怎样教育方法。

孩子不听话该怎样教育1

  孩子不听话该怎样教育

 过了1岁半以后,宝宝就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的时期。过去老实听话的宝宝,逐渐开始变得任性,经常说“不要”,这在父母看来,很难让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

 “反抗”一词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宝宝并不是毫无道理地抵抗,其实他们是在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这些主张得以实现,对于宝宝“自我”的确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细观察这种状态下宝宝的举动就可以明白,这是宝宝有了自我主张的表现。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四五岁宝宝,在这种情况下会说:“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帮忙。”等等,将自己的主张正确地传达给对方。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还相当贫乏的2岁宝宝只会说“不要”和“自己做”,很难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父母,而被误以为是在“反抗”、“任性”。

 所以,宝宝这个时期的反抗表现,是宝宝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爸爸妈妈们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动手尝试各种事物。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满足这一时期宝宝心理上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各个方面的能力。

 人们在形容与孩子有关的东西时,通常用到词都是“可爱”,即便是喜欢破坏的孩子,也会被家长善意地称作“顽皮”、“淘气”,然而在英国,人们却用“可怕”来形容两岁的孩子。如今,“terribletwos”(可怕的两岁)更是已经成为英文中一个固定的说法。

 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他们在这时开始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非常难缠,喜欢作对,万事都有叛逆倾向。因此,也有幼教专家把此阶段称为“人生第一青春期”,泛指一岁半到3岁之间。

 2岁之前,孩子处于生理快速成长期,学习吃喝拉撒,爬坐立走,听音说话,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长的意愿合拍。2岁左右以后,孩子会进入情感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具有独立做出选择的冲动。然而,限于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用语言表达,只能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他们经常会反抗大人的决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节非要往人群里扎;家长变着花样做吃的,孩子却不领情,该不吃还不吃。

 对此,专家表示,孩子在2岁左右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他们必经的发育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正确疏导,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2岁时,特别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强制要求孩子“不准干什么”和“必须干什么”,而是要给他们一些选择机会。“比如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不要简单地命令他们吃苹果,而是将香蕉、苹果、橘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摆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自行选择。”假如他们选苹果后又变卦了,家长也别急,因为这是孩子在学习如何做抉择。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进行“条件”交换。专家举例说,如果孩子在大风天非要出门,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时,家长就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答应带你出门了,你是不是也该答应我们戴上帽子啊?”给予孩子尊重,也教会他们尊重别人,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家长要学会让步。专家建议父母们,如果孩子的行为与父母意愿不一致,但孩子也不会因此而遭遇危险、疾病等,最好能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没必要强加干涉。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反抗表现是“正常”的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1、拒绝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调;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会感觉,孩子是和故意他们对着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孩子不听话该怎样教育2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喜欢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

 而面对这种状况,家长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并要做到尽量避免两极教育误区。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外界教育来正确引导孩子,但有的家长却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1、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采取了强硬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却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2、放任自流。某些家长面对难管的孩子,在几度交锋而无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的言行、想法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到真的出了问题,才发现为时已晚。

 3、要下放权利给孩子。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之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少说这种话,内心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不会接受这命令式的口吻。

 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尽量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

 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叛逆期的孩子,是否能教好,妈妈要学一学了。如果跟孩子来硬的,会使得孩子更加的叛逆。所以,注意教育的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946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