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娄山关第一句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怀

忆秦娥 娄山关第一句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怀,第1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此词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遵义会议以后,英勇的红军好像又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前进,穿插于敌人之间,生龙活虎,处处主动,国民党妄想凭借天险阻止我红军前进的企图又一次成为泡影这里没有对激战过程进行描写,而是形象地勾画迈步跨越的雄姿,表达红军再次越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娄山关地势险要,周围山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中间是九曲回肠的公路这种地势,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红军是一往无前的,『雄关』虽像铁一般牢不可破,不可逾越,但我红军如今迈开大步又重新跨越过去了『而今』和以往相比较,大不相同革命前进的道路漫长,征途上艰难险阻重重,以前错误的领导虽然使革命和红军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只要确立一条正确的革命路线,就是从头做起,重新再来,也一定能取得胜利所以,这两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情感基调:本词上阕的感情基调是沉郁壮烈,下阕激昂高亢。整首词苍凉沉雄,富有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诗词原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品简介:《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毛主席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通过对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描写,反映出遵义会议后英雄红军的顽强勇猛、视险如夷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雄姿。

内容:上阕:写红军在战斗中的情景。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基调是阴沉抑郁的。写出的是娄山关进军途中时抑郁的情景。

下阕:写战斗后红军娄山关的情景。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

写出了跨越娄山关的豪气万丈情以及迎接新征程的精神准备。

全文内容:

忆秦娥·娄山关   

现代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chen] 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白话翻译: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声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忆秦娥·娄山关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背的娄山上,是从贵州进入四川的要道,这首诗表现了毛主席的此时的心情,一月十九日红军离开遵义,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和第四方面军会合,因为敌人在哪里集结重兵,我军便改变计划,重新向遵义进军,当时贵州军阀王家烈调一个师扼守娄山关,想阻止我军前进。二月里,我军到达娄山关,我三军团第十三十二团和十一十团就在娄山关河板桥之间与敌发生激战,,打败了敌人的一个师,打下娄山关,乘胜重占遵义。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抓换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当时的复杂心情,和胜利后信心满满的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坚定了胜利的信心,和决不屈服的***员的意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94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