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是本能,但是勇敢的表达出来,也是需要勇气的。有的人喜欢一个人,会默默的守在这个人身侧,不去拆穿,担心友谊的小船被推翻。
喜欢要大声的说出来喜欢一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闷在心里,不敢表达出来,这样是最为痛苦的。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喜欢那种快人快语的、大大咧咧的人。这种人往往没有自己的小心思,多数都是心里想什么就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了,和这样的人做朋友,整个身心都比较轻松、自在。
喜欢一个人没有错,错的是把这种喜欢长久的埋藏在心里,不去说出来,这样人家也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说不定已有的缘分,就是因为不敢说出来,就失之交臂。只有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这样别人才知道自己的心思,知道你喜欢什么,想得到什么。
喜欢一个人的本质人都是感性动物,喜欢一个人的本质也就是要付出真心,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这样人家会质疑你的本质,感觉你不是值得深交的。为人没有长性,又怎么能给他人足够的安全呢?
人都是以心交心,真心真意对待别人,别人也是有所感受的,会觉得你这个人比较真实,不做作。如果与人交心,时常存有侥幸心理,戏耍他人的话,这样你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个人,久而久之也就会失去做人的本质。投机取巧在待人接物方面,是一定要避讳的。
只有把真正的情感表露出来,别人才能感受到喜欢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一见钟情之后,就无所作为了,正所谓“日久见人心”,往往喜怒不表于色的人,才让人觉得恐慌,让人打心里会避而远之。
感情的表露也不要去刻意的做,只要是感情到了也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了,就比如我们伤心了,感觉心里比较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流下伤心的眼泪。期盼已久的事儿终于实现了,也就自然喜出望外,快乐、幸福的面容就展现出来了。
喜欢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技能,喜欢一个东西也会一心想要得到,然而得到之后就要更加珍爱。切莫不要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亲手摧毁。
意思是:用自己的需求去满足对方的要求,女人也是如此。
感情出现问题的原因
1、紧盯对方缺点不放
恋爱就像数学中的简答题而非选择题,遇到问题没有必要非要争个是非对错,而且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别忘了当初你们是相互吸引才彼此选择,如果你一味的盯着对方的缺点不放,必定会让双方在心理上产生隔阂。
2、缺乏有效沟通
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真诚沟通,如果恋爱当中你和对方产生了矛盾,两个人却憋在心理谁也不说,时间久了两个人就会彼此猜忌,降低彼此在对方心中的好感度和吸引力。
3、控制欲
恋爱当中如果一方控制欲比较强,尤其是对于那些大男子主义的男生,总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和行为,经常说教和责骂对方,对方在你身上享受不到尊重和温暖,恋爱当中自然就会出现感情问题。
4、占有欲
占有欲的根本原因是不信任、不自信,总是猜忌对方是否真心爱你,总是怀疑对方是否容易被勾引,想方设法断绝对方和异性朋友的往来,对方因为享受不到自由而产生感情问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点此查看定义)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 重 的 需 要
社 交 的 需 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生 理 的 需 要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①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②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包括:①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②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告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早期曾经从事动物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1940 年在美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灵长类优势品质和社会行为》一文。之后转入人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943 年出版了《人类动机的理论》, 1954 年出版《动机与人格》, 1962 年出版了《存在心理学导言》一书。马斯洛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
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所提出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家也把促成人们各种行为动机的欲望称为需要。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早期从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形成了最初的需要。人为了生存就要满足他的生理的需要。例如饿了就需要食物;冷了就需要衣服;累了就需要休息;为了传宗接代,就需要恋爱、婚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还必然产生社会需求。例如,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改善生存条件;通过人际交往,沟通信息,交流感情,相互协作。人的这些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反映在个体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日益进步,为了提高物质文化水平,逐步形成了高级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有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即需要,就必然去追求、去争取、去努力。因此,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所说:“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需要——这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需要激发人的积极性。”“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
需要有下列特点:
1、任何需要都有明确的对象。或者表现为追求某一种东西的意念,或者表现为避开某一事物、停止某一活动的意念。
2、一般的需要有周期性,周而复始;比较复杂的需要虽然没有周期性,但在条件适合时,也可多次重新出现。
3、需要随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一般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物质到精神、单样到多样。
人的需要又表现为以下特征:
第一,对象性。人的需要不是空洞的,而是有目的、有对象的,而且也随着满足需要的对象的扩大而发展。人的需要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的东西,如衣、食、住、行,也包括精神的东西,如信仰、文化、艺术、体育;既包括个人生活和活动,例如,个人日常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活动,也包括参与社会生活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结果。例如,通过相互协作,带来物质成果,通过人际交往,沟通感情,带来愉悦和充实;既包括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开始某一活动的意念,也表现为想要避开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动的意念,这些意念的产生都是根据个人需要及其变化决定的。各种需要彼此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需要对象的不同。但无论是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必须有一定的外部物质条件才能满足。例如,居住需要房子,出门要有交通工具,娱乐要有场所……
第二,阶段性。人的需要是随着年龄、时期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说个体在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的特点也不同。例如,婴幼儿主要是生理需要,即需要吃、喝、睡;少年时代开始发展到对知识、安全的需要;到青年时期又发展到对恋爱、婚姻的需要;到成年时,又发展到对名誉、地位、尊重的需要等。
第三,社会制约性。人不仅有先天的生理需要,而且在社会实践中,在接受人类文化教育过程中,发展出许多社会性需要。这些社会需要受时代、历史的影响,又受阶级性的影响。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时期,人们需要的是温饱;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时期,人们需要的不仅是丰裕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开始需要高雅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的人需要也不一样,资产阶级需要的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工人阶级需要的是自由、民主、温饱和消灭剥削。由此可见,人的需要又具有社会性和历史与阶级的制约性。
第四,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需要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由于生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条件因素不同,每个人的需要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年龄不同的人、身体条件不同的人、社会地位不同的人、经济条件不同的人,都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有不同的需要。
现代西方普遍接受的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可以分为各种等级(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即抱负),反映不同的人的不同要求。此外双因素理论把马斯洛提出的前两种需要称为保健因素,后三种需要称为激励因素。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需要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直接满足和间接满足。前者是靠工作本身及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的,经营管理的职责在于:在组织、计划、协调等各项管理活动中寻求满足职工需要的各种方法,使职工对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有自豪感,以致产生高峰体验。间接满足是职务外的满足,是在工作后获得的,如工资、奖励、食堂、托儿所、俱乐部等。具体内容如下表
类 别 直接的满足 间接的满足
生理需要 工作环境 工资、奖励、津贴、福利
安全需要 操作及心理安全 经济安全、保健待遇
社交需要 社交、归属 金钱、地位、头衔
尊重需要 成长欲、地位欲 社会尊敬与赞赏
抱负需要 成就感 专家的荣誉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经过许多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需要差异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条件的不同,需要的重点是不同的(简化为三种模式)。这种重点的不同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事实上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在心里存在需要概念以后,更多的是要对个体详细了解、因人而异。
需要在人的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和动力的源泉和基础。人有了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才会产生行动的积极性;正是个体的这种和那种需要,才促使人们、推动人们去从事这项或那项的活动,去完成这项或那项的任务。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所说:人们“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人的各种需要,去促使人们追求各种目标,并进行积极的活动,去实现这些目标,以满足需要。人对某一方面事物需要越强烈,他的积极性就越高,动力就越大。因此,需要总是带有动力性、积极性的,而且需要的水平也总是在不断提高的。
需要总是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增加,需要又总是推动人们去不断地努力,去不断地奋斗。
需要在人的个性心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为了满足需要,个人必须通过认识过程解决一定的问题,完成一定的任务。需要在人的个性心理活动中往往又以情绪表现出来。凡是能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产生肯定的情绪;凡是不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产生否定的情绪。情绪反映了人的需要是否满足的标志,与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则不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和注意。需要对人的意志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个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会促使人们去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适应这种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意志和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正确的、符合道德规范的需要,会培养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情绪和良好的意志;不正确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需要会导致不良的个性、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意志品质
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经历过前面那种状态的吧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之前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老人,看到一群年轻人在吃鱼。他就跑过去问说,你们为什么要吃这条鱼呢 有一个年轻人说,因为我爱鱼。
老人接着说,因为你爱鱼,你就要把这条鱼从河里抓上来,然后吃掉这条鱼吗 年轻人回答,因为它很美味啊。老人接着说,你不是爱鱼,你只是爱你自己。你看,我爱鱼,所以我吃掉了鱼,鱼很美味,卡住了我的需求点。
我们变成在爱情中呢 很多人说,我爱你,但我爱你的大前提下埋藏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你需要对方足够关注你,足够理解你,甚至于你们反问,如果我不爱你,我为什么会需要你呢 我需要别人不行吗
这个核心点在于,我只要爱一个人,我必然是需要一个人的,如果我不需要你,那我也就不爱你了。这是大部分人的爱情观,且看上去没什么可以反驳的点。但也就是这样,这样的爱情也同样埋着许许多多的雷区。因为一个举动,就能牵扯到不在乎。
你在我需要的时候,没有给予满足,这跟我爱你这三个字不符。我们对于我爱你三个字放了太多的期待,紧接着我们的失望就不断的来了最后爱没了,需求停止了,人也痛苦了。
所以我觉得,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这种感觉更像是,我们在以两个人的幸福为前提,只有两个人幸福了,才能满足一个人的幸福。
当然这种感觉,一定会有的。因为我们得到过了。我们刚在一起的时候,你的任何需求点,都会被满足。久而久之,这些需求点就变成了一个坑一个坑一样的存在,往后的日子里,想要维持爱情,就必然要一个一个坑去填。
可人啊,压根没办法保持对同一个人,或者物件有着高度的关注度。当两个人的荷尔蒙逐渐下降的时候,你的需求点就无法被满足了。
这个时候,矛盾点就不断的爆发了,也是之前的每一个需求点,一个一个的爆发了。最后,我们开始觉得,遇到的每个人似乎都一样,每一段恋爱似乎都有些共同之处,令人疲乏了。如果你到这里,就开始对爱情失望了,那么别着急。
我们来看成熟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呢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你要先明确的看见对方,明确对方是一个独立个体,然后问问自己,是不是单纯需要ta这个人,最后才是我爱你。
这更像是一种独立个体与独立个体之间的碰撞。你们彼此就像两条平行线,有各自的空间,事业,但你们又可以随时相交,彼此交流,彼此了解。
弗洛伊德也写过这样的话: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的、真诚地和有纪律性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里也永远不能得到满足。
只有当你真正独立的时候,你才可以独立的去看待对方,独立的去爱对方。
所以前者是盲目的去爱人,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人,这更像是一种情感勒索。所以你想要的是对方这个人,还是对方给你的需求呢每个人的人生,并不只有爱情和婚姻,还有亲情、事业、友情、梦想、责任等等很多很多事情。
所有的事情,组成了一个鲜活的人生。
而,爱情和婚姻,真的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可能只是想放空一下自己,甚至可能会玩会儿游戏,看会儿小说。
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另一半上。而爱情的激情褪去,进入稳固的伴侣之爱以后,其实两个人又回到了各自的人生主线上,主要精力还是需要放在自己的人生大厦的构建上。激情降低的时候,还要求对方的100%关注,是不是强人所难了呢
有人说了,我就是想要这样的爱情,因为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他,为什么他不可以 我是不是要问问你,如果你的生活里都是在围绕着他,你不觉得可怕吗
一旦他背叛了你,或者对自己的硬伤有所隐藏,你的生活就坍塌了,这中间的风险,你是不是要思考一下呢 你把自己的人生压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否会是一件孤注一掷的事情呢
另外,他没有给你100%的爱,就是不爱你吗 他没有一下班就来找你,就是不爱你吗 他没有每晚下班找你聊天,就是不爱你吗 他没有及时在你孤单的时候出现,就是不爱你吗 他没有全部按照你的要求改造自己,就是不爱你吗
他没有给你100%的爱,你就生气,说,我不要吗 这就像你想要100块人民币的爱,他给了你5块欧元,你嫌他给的少而且嫌他给的币种不对。
于是你生气,你说他不爱你,你说只有100块的人民币才是真爱,不是真爱你宁可不要。
最后,在你爱的储器罐里没有存下多少钱。可我们为什么不能正视激情就是会消失,爱情就是会平淡这回事呢 我们能不能也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人生主线上,不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呢
没人能一直像爱情初期的激情之爱那样对待你,如果你执着于100%的爱,那只有激情之爱能满足你,可惜,那只存在于你们在一起的初期。
激情之爱是必然要消失的。
当伴侣期来临,如果你还执着于激情之爱,那么你只会每天生活在欲求不满里,每天被自己的情绪所支配。我说过,伴侣之爱的初期,你们之间的感情其实是零,你们需要一起来构建感情的大厦。
而这个大厦上的一砖一瓦,就是通过彼此之间的付出来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如果,不是100%的爱,我们就不要,那么又何日才能构建成身后的感情大厦呢如果,一年两年下来,你们的感情大厦,依然只是茅草屋,你们经得起未来的大风大浪吗
很多姐妹做过这样的事,男友来晚了不行,买的东西不合心意不行,生日礼物太便宜不行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他的付出,把对方每一次的付出,都给自己的爱情储蓄罐里,投入一枚爱的钱币。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样我们的感情大厦,总有建成的一天,对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