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饼嫂”晒娃引群嘲,烧饼基因太强大,粉丝劝她放弃挣扎

德云社“饼嫂”晒娃引群嘲,烧饼基因太强大,粉丝劝她放弃挣扎,第1张

德云社烧饼(朱云峰)是郭德纲儿徒之一,追随师父多年,曾经的捣蛋小子如今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相声演员。

烧饼不仅事业有成,他的家庭和 情感 生活也颇为令人津津乐道。 烧饼妻子名叫郑胡昕,德云社人称“饼嫂”,是一位标准的大美女,两人的儿子“烧麦”也是可爱至极。

不同于传统相声演员,烧饼以及妻子都比较喜欢在网络上和粉丝们互动,他们非常乐于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点滴,经常晒出自己的照片。

3月8日,烧饼妻子再次晒照, 这次她发布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旧照,并和儿子“烧麦”做了对比。晒照同时,烧饼妻子还问道:“这么看还是有我的基因吧?”

熟悉德云社烧饼一家的粉丝们都知道,烧饼和妻子郑胡昕在2018年生下了儿子“烧麦”,这位小“烧麦”在外貌上像极了烧饼,这也是粉丝们非常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郑胡昕十分美貌,烧饼的颜值就略微差点意思,可他们的儿子“烧麦”似乎没有继承妈妈在容貌上的优点,反而和爸爸烧饼就像是复制粘贴一样。

所以,烧饼妻子郑胡昕这次晒出自己幼年时期照片和儿子“烧麦”进行对比,试图发现一些烧麦和自己相像的地方。

不过, 烧饼妻子并没有指出自己和儿子“烧麦”哪里相像,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或者假设,到底哪里像似乎留给了广大粉丝们去解答。

果不其然,烧饼妻子发布这条消息后,引来不少粉丝和围观群众进来评论, 可更多的人没有发现烧饼妻子和儿子到底哪里像,反而开起了玩笑。

他们有的说:“最像的就是年纪了吧,哈哈哈”,还有的说:“只有个子有点像”,更有甚者表示:“我来回看了十遍不止,对不起没看出来有何相同之处”。

由此可见,儿子“烧麦”在外貌上确实继承爸爸烧饼要多一些,一般情况来讲,男孩子都是像妈妈的地方多,但是“烧麦”却更像爸爸,不得不说,烧饼的基因的确强大。

而粉丝们看到烧饼妻子晒照对比,纷纷劝她还是趁早放弃挣扎。 意思就是“烧麦”太像爸爸了,您还是别再硬找相似之处了。

当然,粉丝们这么说也只是开开玩笑罢了,“烧麦”不论像爸爸多些还是像妈妈多些,都是很可爱的一位德云社小天使。

还有许多比较细心的粉丝发现了烧饼妻子和儿子“烧麦”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鼻子和脸型。如此看来,烧麦也不是完全没有继承妈妈的基因,只是继承得比较“低调”和“隐蔽”罢了。

如今,烧饼妻子怀上了二胎,“烧麦”的弟弟或者妹妹即将出生,据说这位小朋友还没有出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乳名“饼干”。

不知道烧饼的第二个孩子“饼干”会不会也和儿子“烧麦”一样继承他的基因呢?又或是妈妈郑胡昕扳回一城,让“饼干”更像自己呢?

最后,您认为烧饼妻子和儿子“烧麦”在长相上到底有没有相似之处?评论区谈谈您的看法吧。

晒娃的人心里缺少的是真正的私密性和对孩子的尊重。当人们过度分享孩子的生活、成就和瞬间时,他们可能忽视了孩子的隐私权和情感需求。他们可能将孩子视为一种社交资本,希望通过炫耀孩子的可爱和成就来获得关注和认可。然而,这样的行为可能会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和自主权,给他们带来压力和焦虑。家庭是一个相对私密的领域,孩子应该有权决定是否公开自己的生活。晒娃的人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人权利和隐私,而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当人们在社交媒体中“生活”时,如果不晒,就会丧失存在感。但少有人扪心自问:当我们在网络上“晒照片”“晒心情”“晒生活”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晒什么?是出于对关注的本能渴求,还是对获得感的一种炫耀……当晒成为一项必备神技,随之而来的变化悄然发生。

晒信息背后的 情感 需求

80后、90后是网络世界的“熟练工”,当他们步入生育年龄时,“晒娃”就成了最常见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不管关系远近,几乎所有微信好友的孩子成长都历历在目。”长春白领王乔说,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更新“晒娃”的信息,“习惯啦,为人父母的幸福能让人理解。”网友戏称,遇到长大后的朋友小孩,一定要说一句:“孩子,我是在朋友圈看着你长大的”。

“晒娃”其实是晒文化的最明显体现,不论是人还是物,或者是一些生活体验,与自己有关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晒的对象。吃饭先拍照、健身先拍照、旅行先拍照……然后轻击发送,然后期待着赞和评论,每过几分钟刷新一下看看是否有更新,对别人晒出来的信息进行评论或点赞,是一个标准的晒流程,赞越多、评论越多,心理满足感越强。

晒也确实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体会最为深刻的,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的晒信息。比如,前任恋人晒近况经常会带来五味杂陈。

“既想看,又不想看。”在北京一家公关公司做董秘的秦昊说,想看是因为想知道从前恋人的近况,不想看或许是因为“爱之深恨之切”。“如果她有一天晒了新男友,我心里会难受。”为了不受“煎熬”,秦昊屏蔽了她的信息,“但有时候还会点进去看看,忍不住。”

晒确实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即便相隔万里,我不说话,但我仍在默默地关注你。“通过晒出来的信息,我们相互理解,相互知晓,在关键时刻也能相互帮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生周广瑞说,他的好哥们散落在北京、郑州、香港……他对朋友的每一次晒信息都会认真对待。“点赞像是一声问候,评论像是嘘寒问暖。”

你晒我晒,褒贬不一

在社交媒体的瀑布信息流中,晒的信息占据相当份额,虽然许多人已习以为常,但受众还是给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即便他们自己也是某些晒行为的主角。

赞同者觉得,晒是自我本能在社交网络上的外化。在一些心理专家看来,被关注、被知晓是人们的一种 社会 化本能。社交网络出现前,人们以点对点联系为主,效率不高。“总不能买了新鞋子见一个人就说一次吧。”传播学者金振邦说,互联网让沟通从线性发展为网状,晒的效率成倍提升。

事情开始起变化。原来对特定人、特定对象的交流,演变为广泛的晒,有了社交软件背后庞大的“好友群”作为靠山,每个晒的主体都有一个潜在的庞大受众群体。一则信息在几小时之内就可以收获数百条评论,被上千人看到,降低了自我表达和寻求关注的门槛,人们的被关注心理得到更大满足,晒起来更加乐此不疲。

不少人也觉得晒行为打扰到了自己的生活,某种程度上也放大了一些人的不 健康 心理。一些学者认为,某种意义上,社交媒体已经呈现出许多公共空间的特征,在公共空间晒出不合时宜的信息,会被看做是对他人的一种打扰。

炫耀是最常见的、令人生厌的行为。“带有大大logo的手袋、方向盘上的车标以及刚刚上市的新款高档手机,是一些爱炫之人的最爱。”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熊图说,“他们好像每天不用工作,只需要消费和晒就好。从他们的信息里,我学到了很多奢侈品知识。”

与高调的炫耀相反,还有许多人在社交网络中保持着低调的沉默,遵循着不能逾越的潜规则,他们看别人多过晒自己。比如,在党政事业单位的社交网群中,领导们可不会频繁发布照片期待点赞,“‘晒’起来不太合适,不严肃。”一位厅级领导说。而他们的下属也通常会将自己发布的照片分组展示,领导通常会被“排除”在外。“不想给领导留下‘嘚瑟’的印象。”一位普通公务员说。

晒出一个产业和未来

晒既可获得心理满足,也可作为赚钱的机会,许多人用各种方式将朋友圈的注意力变现,由晒衍生出的产业风生水起。

“网红经济”就是最典型的体现。用各种照片和信息来吸引大量人群关注,成为网络红人,形成固定的粉丝群,进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变为广告商最青睐的资源。“粉丝多的明星账号,一条广告的费用高达几万元。”上海一家4A广告公司项目主管魏帅说。

想要用晒来赚钱,过硬的技能是必需品。在著名的照片分享网站Instagram上,许多网络红人都有着固定追随者,他们或是有超出常人的照片拍摄技能,或是有令人羡慕的标准身材,或是有别人难以拥有的游历经验……

除了美景,晒健身也是一条容易形成效益的路径。在长春,几位 体育 学院的毕业生把微信朋友圈变成创业机会。“最开始只是在照片里晒自己的健身照,咨询的朋友很多,后来想何不成立一个网络咨询平台呢?”团队成员徐超说。

说干就干,他们定期将健身建议和视频上传到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网络提供一对一的健身服务。“我们还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数据定制健身教程视频。”这样的服务,让繁忙的上班族不用专门去健身房,一块泡沫软垫,就能完成一天运动量。“都是朋友间的传播,只要服务质量上去,不愁没人来。”

晒将注意力变成资源,但也有人想出“歪门邪道”。比如,用许多露骨的“性感”来迅速获得关注,再通过网络推手策划热点网络事件,以期迅速获得大量关注。这样粉丝上来了,再添加软性广告,推广价码就会迅速提升。“我们把这些行为叫做‘养号’,不值得提倡。”魏帅说。

然而,不管你喜不喜欢,晒时代已经到来。长期关注网络 社会 现象的心理专家周正说,人们在晒中不断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他人反应,不断矫正自己“不合时宜”的行为,期望达到更多的 社会 认可。这种新的 社会 互动方式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未来,还有待观察。

这个我只能按照自己的心理回答,晒吃晒喝我也有过,只是现在不晒了。

总结一下自己当初的心理:

第二,寻求一种存在感,日常生活太平凡,平凡到自己有时候都感觉不到自己还活着,没有波澜,没有能拿出来体现自己价值东西,这感觉很空虚,相反,有些人忙到喘不过气,甚至四分五裂都不够用,到处能感受到自己存在意义,也就不必再用什么证明了。比如,我现在就很少刻意晒什么,朋友圈里多了那种随意随心的东西,偶尔的一句话,一段有感文字,每天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心有所属了就不想证明了。

第三,不能排除还有一种就是把吃喝当成生活乐趣的,只不过我们无法理解ta的乐趣所在,看到发图就给ta贴了标签,以为是在故意“晒”,也就是说,我们的好多常态,都可能成为别人眼里的晒,我喜欢买鲜花回家插在花瓶里,每次心情看到盛放的花朵,闻到淡淡的香味,都会情不自禁的发图配文,对此我自己也曾想过,可能在不常有的人眼里,我就是在“晒”自己的小情调,他们不了解我这个过程是有多享受,所以说“晒”是个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理解的字。

一下子能够想到的就这么多了!

很多人的朋友圈,就是他们人际交往和生活的上限。

虚荣心作祟,有些你骂他(她)晒,他(她)还振振有词,说你羡慕妒忌恨,说人家不过是发的平常的生活状态罢了,在你心里怎么就成晒了。我朋友圈有一女的,整天各种大牌晒,各地度假。住的房子的背景说难听点,跟贫民窟似的,这种情况,要么就是买一堆假货,还有一种情况大家都懂得。还有些人,一年吃一次西餐,赶紧发个朋友圈。偶尔喝个星巴克,赶紧拍个照片。几年出去 旅游 一次,还是报的廉价团,走哪拍哪,恨不能一路直播。年初,晒支付宝的一大波人,看着都想笑,一年花掉一百多万的,我想问,你一年能挣多少啊?就那点智商,都把自己的营业额给暴漏了,还愚蠢的炫富。你见过那些年流水上亿的老板朋友圈晒财务报表的吗?要我说,就是小市民心理作祟,发财的都悄悄的了,啥屁事没干成的才整天虚张声势。偶尔加个班,赶紧发朋友圈,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卖命。做人,还是实在点吧。

在朋友圈晒吃喝玩乐,可能有个人原因吧。

一、比如刷存在感,想告诉朋友圈自己在干嘛。

二、想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记录自己的吃喝玩乐,跟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悦。

三、还有一种可能是炫富心理吧,晒自己的消费,比如有人晒吃的, 美食 配文是朋友圈先吃。

由于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现在长大后发现婴儿时候的我没有一张相片,能看到的自己最小的一张照片估计是两三岁时拍的唯一一张黑白照片

后来就到了读小学四五年级陆续的有一两张

张,到后来初中的

再到现在的

晒朋友圈,只是想能够留住此刻的记忆,许多年以后翻出来看,原来…………

我只在朋友圈晒我自己做的饭

我个人比较喜欢在朋友圈晒旅行的照片,还有遇见环境比较清幽特别的餐厅清吧之类的也会在朋友圈发表一下……并非觉得心里缺什么就越想晒什么,纯粹就是想跟朋友圈里的大伙分享一下。因为不是每个地方每个人都去过的。而且我自己也特别喜欢看一些朋友在朋友圈晒旅行的照片,每次看见就鼓励自己努力赚钱,这样就可以攒钱去这些地方旅行了。所以我一直觉得看旅行照片对我是一种励志……

最后送上蓝月谷和玉龙雪山一角……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晒娃狂魔,把朋友圈当作了自己娃的个人相册,每天上传不停,我就是晒娃大军当中的一员。所以我非常理解那些在朋友圈中晒女儿照片的人。

自己当了妈妈,以后不愿意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时期,当孩子有什么进步,或者是有什么有趣的瞬间,做妈的总是想要为孩子记录下来并且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我孩子可爱的一面,并且真心喜欢我的孩子,看到别人晒娃的时候,我也会积极点赞。

但是朋友圈也算是一个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喜欢晒娃的心情,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如果频繁刷屏,难免会让人感到厌烦,不当妈的人很难理解你的想法和行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孩子,晒娃可以,但是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对别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否则很容易遭人嫌弃。

想要晒女儿的照片,也要懂得保护女儿的隐私,不要上传孩子不穿衣服的照片,更不要上传孩子洗澡和游泳的视频,否则被有心人或者是恋童癖的人看到,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再晒娃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自主意识,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看孩子是否愿意让你把她发到社交平台上。

虽然那些喜欢晒娃的人总是宣称不喜欢我可以屏蔽,但是这会影响到两个人之间的友情,也会让人觉得你很自私,只有约束好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举止,懂得适可而止的晒娃,才能让别人更好的接受,也能让别人更加认可你的宝宝。如果实在舍不得宝宝的相片,可以专门建立一个私密相册,只有自己可以看到,既能给孩子留一个纪念,又不会让人感到厌烦。

说起晒娃,相信很多网友都会了解到。晒娃最初是因为韩国的某些萌娃才普遍传播开来,比如权律二、宋民国等。这两个萌娃的表清包广泛使用于中国,相信网友们对他们长大后也抱有期待。在朋友圈一些宝妈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小宝宝,忍不住要发一个朋友圈来展示一番。

 

于是把孩子晒到朋友圈里,成为了宝妈们日常的一大乐趣。孩子的日常饮食,衣服鞋子,甚至睡觉都要拍一下发到朋友圈,再配上精美的文字衬托自己美丽的宝宝。看到朋友圈里的热心网友夸赞自己的宝宝长得漂亮等,内心也会感到十分优越。

 

我觉得晒娃这件事并没有错,因为他记录下了宝宝的美好瞬间,有利于长大后让孩子观看,小时候有多么顽皮捣蛋,活泼爱笑。对于新宝妈来说,孩子的每一次经历都是第一次,包括自己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他们也是想要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并没有错。

 

其实晒娃并不可怕,但如果孩子的信息暴露在外,可能会对宝宝有不利隐患。晒娃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每天晒好几条,还把孩子拉屎撒尿,不穿衣服等照片晒到网上,会让网友感到厌烦不适,这也是众多宝马要注意的一点。好了介绍到这里,望采纳。

朋友圈晒娃的人和不晒娃的人,到底哪种更佳?

问:我也在朋友圈晒娃,一般1-3张图,一大段文字,说说某个细节,某个育儿观点,或者,某段搞笑,每周1-3次节奏。对,我就是从不发多图,很多时候图都是文不对题的。

然后我发现两种人,一种是9张图,视频,一天n多的高频,晒自己娃很可爱。少文字。

另外一种,从来不发,因为各种原因。

我的问题是,到底哪种人,更爱自己的孩子?或者说,哪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或者,没有半毛钱关系?

答:

看完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这是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朋友圈晒娃的人和不晒娃的人,到底谁更爱孩子?第二个问题是,在朋友圈晒娃对孩子有帮助吗?第三个问题,怎么在朋友圈晒孩子更好?这第三个问题啊,是根据她前面的语言表述得出来的。

首先,再聊所有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朋友圈晒娃这个事情。一晃,微信都已经出来八年了。其实最开始几年,可能很多人把微信的朋友圈就当成自己日记本一样的,在那里发信息。有一段时间,朋友之间相互嫌弃,觉得我不关心你这些信息,你一天发那么多信息干嘛?

于是开始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开始慢慢的不发朋友圈了,还有一种情况呢,是说我发朋友圈是为了我老了之后看,关你什么事儿啊,不是给你看的,于是我继续按我的方式发。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我需要让朋友知道我的状况,可能我有孩子,我觉得特别可爱,我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扬,我也希望得到大家的点赞,于是不管别人愿不愿意看,反正我发出来。其他的什么微商广告刷屏,心灵鸡汤刷屏,这些就不说了,和我们晒娃是两回事儿。

说完了发朋友圈晒娃,就来聊聊第一个爱孩子的问题。你是爱不爱孩子和你在朋友圈晒不晒孩子完全是两回事,你可能特别喜欢孩子一天都围着孩子转,为她操了很多的心,但是你不一定发朋友圈。有可能你平时跟孩子互动特别少但是为了体现你是跟孩子有互动的,彰显自己的父爱或者母爱,于是发朋友圈炫耀一下。当然一定有,妈妈是自己特别喜欢,于是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之情,一定要分享朋友圈。

但是总的来说你发不发朋友圈,跟你爱不爱孩子是不冲突的。

第二个问题,朋友圈晒娃对孩子有帮助吗?

不知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有个朋友觉得自己发朋友圈,孩子根本就不看自己的微信,对孩子能有什么帮助呢?

但是如果从纪念角度来说,朋友圈还是有帮助的,我们开始说过有的朋友把朋友圈当做自己记录事情的地方,那么孩子的小淘气孩子可爱的瞬间你都把它记录下来了,每个人的记忆时间是有限的,可能很多小事情随着时间你就淡忘了,但是等上几年你在无意中翻看朋友圈,你就会发现啊,原来孩子小时候还有这么多淘气又可爱的瞬间。

但是朋友圈毕竟是个软件,它现在存在不代表过十年20年它这个软件还是存在,所以我这里有几个记录孩子事情的方法可以给爸爸妈妈们。

1用专门的记事本记录下孩子,让你心疼可爱,淘气各种瞬间,这样孩子长大了也可以和他一起分享他成长的经历。

2每年给孩子做一个相册书保留起来,这样看见相片你也可以回忆起事情,孩子也可以有更生动的体验,以后孩子大了有朋友在家里面来玩耍,也可以给别人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者等我们做父母的老了,也可以翻一翻这些照片。相册书在哪里坐?当然是在某宝啦。

3如果家长自己有写日记或者做某些记录的习惯,就可以部分孩子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都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回顾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找自己某件往事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发现很多已经遗忘了的孩子的事情。

第三个问题,怎么在朋友圈更好的晒娃?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喜爱这个是不用多说的,可是你的喜爱不代表要在朋友圈刷屏,这样子会让你的朋友在看朋友圈的时候觉得很无奈。因为你喜欢自己的孩子,看自己的孩子怎么都是乖巧可爱的,不代表朋友们什么时候看朋友圈都想看到。

所以最好控制在一天,只刷一条孩子的信息在朋友圈,并且最好是对进行说明,如果能有一些搞笑的或者是一些经验之类的传达给朋友们,会让朋友们觉得很有用处的,他们会更开心。因为朋友圈毕竟不是一个私密的圈子,是一个面向所有朋友的圈子,那么当你在这个里面发东西的时候就得考虑到看这些照片的朋友的心情。

很高兴能够帮大家解答问题,希望大家多多提问。

宠爱孩子,亲子时光的快乐溢于言表,自然禁不住要通过各种渠道晒出来与人分享,因此很多宝妈宝爸成了“晒娃狂魔”,恨不得将孩子的一举一动全部记录下来,但是晒到社交平台上的照片或视频一般都会精心的挑选,必要的还要P图调亮度,企图呈现出孩子最美好的一面,然而也有家长晒娃不走平常路,显得特立独行。

韩国妈妈晒女儿千张“丑照”,却收获百万粉丝,网友:丑萌丑萌的

韩国有位宝妈,自从生了女儿,她就全心全意在家照料孩子,陪伴女儿的时光里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身为妈妈忍不住晒娃,随手拍下的照片随手上传网络,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宝妈的社交平台上也已经累计发布了女儿的上千张“丑照”,

与其它宝妈晒娃的做法不同,在这位韩国妈妈的网上发布平台里,清一色的是自家女儿丑萌丑萌的照片。而这些女儿的丑照,但却意外地让这位宝妈收获了百万粉丝。

宝宝睡觉时挤压变形的小脸蛋、葛优躺在沙发上露出圆滚滚的肚皮、狂啃零食眯成缝的眼睛、扶靠在床边时各种妖娆的姿势、喝完水被滴湿透的衣裳、玩耍时各种搞怪的表情,还有学着大人称体重、带娃、做运动的照片,或安静乖巧,或动如脱兔,能吃又能睡,捣蛋调皮亦是在行,画面极具生活气息、不做作。

带娃的心酸不易伴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很多网友都被这个有着圆脸蛋、胖嘟嘟身材的小姑娘迅速圈粉了,直呼:丑萌丑萌的,骗人生女儿系列。

为何韩国妈妈晒女儿丑照能获得大众喜爱呢?

自媒体时代,公众掌握了更大的发言权,可以借助已有的渠道在网上快速的分享生活的乐事、趣事、奇闻逸事,晒娃已成为很多家长的日常行为,但是晒娃千篇一律,无非是孩子的美照,而韩国妈妈晒出的是女儿的“丑照”,来自真实的生活,不摆拍,不遮掩,没有刻意雕琢,反映了生活的常态,体现出孩子呆萌、可爱、憨憨的特点,就像晒娃界的一股新力量,符合人们自嘲、调侃的生活态度,因此能够引起共情。

家长在晒娃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

很多家长晒娃完全没有顾虑,看到好玩的立刻上传到网络,有时候孩子不穿衣服、洗澡时露出的隐私部位直接被曝光,儿时不知羞臊也没所谓,但长大后若看到自己小时候这样的照片会很尴尬。与此同时,有些人就喜欢借此大做文章,可能因此炮轰家长的做法欠妥,影响彼此的心情,还污化网络空间。

2注意把握好晒娃的度

对孩子的喜爱恨不得全部显露出来,有些家长一天就在朋友圈数次晒娃,刷屏式分享引人反感。孩子是宝妈宝爸爱的延续,自然有某种特殊的情感,因此孩子的点滴在父母眼里看来很可爱,很值得纪念,但是旁人并非就能有同样的体会,娃晒多了可能会影响个人交际。

3展现活泼天真,不宜一丑百丑

虽说反其道而行的“晒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博人一笑,但是一味的曝光孩子的丑照,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家长晒娃时尽量展现孩子活泼软萌的一面,谨慎丑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9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