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控制个人情绪?

老师如何控制个人情绪?,第1张

作为老师可以做到不带个人情绪教育学生,但这个确实很难,因为学生不听话不完成作业,老师就会特别的着急,有可能生气不好就会有发脾气,所以老师应该想办法来调整自己!

1、老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情绪。

职场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采取何种心态面对,却是每个人自己所能掌握的。山不过来,我便过去。用这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心胸会顿然开阔。作为教师,当首先在心态上保持积极乐观,对于工作中的各种名利得失,既要重视,不能过于消极自甘落后,却又要在既成事实面前坦然面对,淡然处之。否则,过于看重必然会在情绪上有所表露反应

2.老师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心智发展与言行举止、情感道德等诸方面都有别于成年人,因此,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

学生的热爱老师的情绪也会感染教师,教师便会更加热爱教育工作,更加热爱学生,这样的师生情感交融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宽容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从此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3.老师应该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生做不到位或者屡犯屡错的情况也常有,甚至有的明知故犯或者带着挑衅的意图犯错,这就非常考量教师的心态和智慧了。如果教师按捺不住怒火,心浮气燥,热血上涌,冲动之下,容易发生有违师德的言行,并有进一步酿成师生冲突的危险。

平时,有的学生做的一些事情确实令老师生气,有时还会闹成僵局,这时最好先不要说话了,好好的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老师这个职业其实很辛苦也很难,教育学生本来是好事,但如果发脾气就不好了,所以需要双方互相理解吧!

教师控制情绪的方式有:用表情调节情绪、人际调节、环境调节、认知调节、回避引起情绪的问题。具体是

1、用表情调节情绪:有研究发现,愤怒和快乐的脸部肌肉使个体产生相应的体验,愤怒的表情可以带来愤怒的情绪体验,所以当我们烦恼时,用微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 。

2、人际调节: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的社会属性,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与朋友聊天、娱乐可以使人暂时忘记烦恼,而与曾今有过共同愉快经历的人则能引起当时愉快的感觉。

3、环境调节美丽的风景使人心情愉悦而肮脏的环境会使人烦躁。当情绪不好时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在完美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会得到放松。还可以去那些曾经开心过的地方,记忆会促使你想起愉快事情 。

4、认知调节人之所以有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每件事情不同的人观点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来改变我们的情绪。比如说在为了每件事儿烦躁时,可以对事情进行重新评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

5、回避引起情绪的问题:如果有些引起情绪的问题我们既不能改变自己的观点又不能解决,就可以选择逃避问题,先暂时避开问题不去想它待情绪稳定时再去解决问题,而且有时候问题的解决方案会在从事其他事情时不经意的想出来。

情绪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行为。当出现不好的情绪时,最好加以调节,使情绪不要给自己的生活及身体带来坏的影响。

扩展资料: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言语信息表达得更加明显或确定。

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看,表情交流比言语交流要早得多,如在前言语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惟一手段就是情绪。情绪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功能。它可以作为社会的黏合剂,使人们接近某些人。

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的阻隔剂,使人们远离某些人。如某人暴怒时,你可能会后退或碍于他的身份而压抑自已的消极情绪,不让它表露出来。由此可见,人所体验到的情绪,对其社会行为有重大影响。

-情绪

长期在毕业班执教的老师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不同寻常的感情,但是否淡漠则可能因人而异。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毕业班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老师面临着失去一批学生的情感的难度和失落感,也有可能是因为教师权力威信的下降,久而久之失去了与班级之间的好感度。此外,老师来来往往,很难再慢慢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短暂的时间内陷入深情的感情是相对困难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调适不良情绪时, 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 遗忘调控

  有的学生在消极情绪产生后, 老是郁积于心, 耿耿于怀, 放不开,丢不下。 结果, 只能使这种消极情感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 因此, 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感时, 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 不要老去想这件事。 因为你为这件事去悲伤、 难过、 叹息, 已经无助问题的解决, 反而会增加你思想的负担, 使你的身心受到压抑。 应当明智一点, 现实一点, 事情既已发生, 且无可挽回, 就应当果断地丢开它,忘却它。 如果这个场所老是引起你不愉快的回想, 那就应当设法避开这个场所, 以免“触景生情” , 如果眼前存在着一件可以唤起悲伤记忆的物件, 不妨把这个“纪念品” 收藏起来, 以免“触目惊心” , 如此等等。 这样, 就能使自己的思想暂时地离开这些不愉快的事情, 以求得对它的淡漠与遗忘, 从而缓解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侵扰, 避免由此所造成的身心损伤。

  二、 转移调控

  现代情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在发生情绪反应时, 人们头脑中往 往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 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灶。 因此, 当情绪激动起来时, 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发, 使自己有冷静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 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的方法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如咬住舌头强迫自己不讲话,数数等来缓解自己的情绪紧张。在余怒未息时, 可以用看**、 下棋、打球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 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三、 宣泄调控

  情绪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宣泄即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 当直接宣泄于己于人都不利时, 可用间接宣泄使情绪得到出路。 正因为这样, 当学生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并引起情绪激动时, 可以向老师汇报, 或向周围的同学、 亲友等倾诉, 并接受他们的劝慰和批评、 帮助。 这样, 通过情绪的充分表露和从外界得到的反馈信息, 可以调整引起消极情绪的认知过程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从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同样, 当与同学闹了矛盾时, 要勇敢地与对方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 以解开疙瘩, 消除误会。 万不得已, 在好朋友面前大哭一场, 诉说心中的委屈与痛苦, 心理压力也会减轻一些。

  四、 升华调控

  升华是改变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 欲望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 它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宣泄, 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 对已、 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 当人遇到不公平之事时, 一味生气、 憋气, 或颓唐绝望, 都是无济于事的; 作出违反法律的报复行为更是下策, 因为这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正确的态度是有志气, 争口气, 将挫折变为动力, 做生活中的强者。 所谓“化悲痛为力量” 就是这个意思。

  五、 音乐调控

  情感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 音乐能通过物理和心理的两条途径对人发生影响。 音乐的物理作用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传入人体中, 和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作用。 美妙的音乐通过被人体吸收, 使人体的能量被激发起来, 从静态变为动态。 音乐的心理作用在于, 优美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 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 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 另外, 音乐对边缘系统、 脑干网状组织等同情绪的神经机构能发生直接作用。 由于每首乐曲的节奏、 速度、 音调等都不尽相同。 从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调控效果。

  六、 合理情绪疗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ibert ELLis) 在 20 世纪50 年代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 , 能有效地调节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合理情绪疗法认为, 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 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所引起的。 这一理论称为情绪困扰的 ABC 理论。 ABC 理论认为, 人们的信念体系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的、 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人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因此人们要消除心理障碍, 就要用合理的、 理性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有这样一个女同学, 曾经有一段时间, 她为自己长得胖而感到自卑, 总觉得走在有人的地方就觉得浑身上下不舒服, 好像别人的眼光也怪怪的。她逐渐开始逃避在公共场合出现的机会。 可是越逃避, 就越是自卑,不断恶性循环, 直到有一天她觉得自己已经无处可逃。 于是她开始深刻反省。 她对着镜子把自己公正客观地观察了一番, 发现了自己的不少优点: 第一, 虽然自己胖, 但由于天生一副大骨架, 个子高了, 自然就减少了横比例, 添了一份大方; 第二, 自己的脸长得还是挺端正的, 仔细修饰一下, 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第三, 退一步说, 这样反而可以促使自己多读些书, 培养内在修养。 把这 3 点反复强化, 她终于接受了一个流行观点: 属于自己的是独特的, 也是妙的。 她说有了 这些想法, 就可以坦率大方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她发现自己的心情变了, 世界的景色也变了, 看什么都觉得明媚, 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以上 6 种心理调节的方法, 可帮助和指导中学生更好地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培养积极的情绪, 消除消极的情绪,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的压力

许多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插图]确实,心理压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消极情感的一种反应,一方面,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由教师职业所引起潜在的病理性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如心率加快,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进入血液),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症状。另一方面,教师的压力会引起挫折感。来自工作方面的焦虑,对教师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教师所体验到的压力比其他职业的人高很多,主要有时间需要、办公室事务、与学生交往困难、对学生的控制和激励不当、课堂人数太多、经济压力、缺乏教育支持等。

2.教师的态度

教师与工作有关的态度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管理和教学质量。教师的态度是作为教师心理健康的职业维度而存在的,包括教师的工作满意感、士气和动机。

一是教师的工作满意感。影响工作满意的因素叫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晋升机会、工作挑战性、担负重要责任、受人赏识,这些因素不足会导致个体得不到满意的体验,但是不会导致对工作的不满意。影响工作不满意的因素叫保健因素,包括工资、工作条件、工作地位与安全、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不足会导致个体产生不满意。

二是教师的士气。教师士气是指个体的一种态度,决定于个体的目标,这一目标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但是很多时候个体对环境反应时是一种内隐的选择,这种选择受群体观念的影响。教师的士气与工作满意感相关,如较低的士气会让教师的工作满意感降低,工作满意感高的环境下教师的士气也高。

三是教师的动机。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同事间的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支持气氛,是工作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大多数的教师满意感来自工作中的成就感、成长或自尊的需要以及接纳感的满足。教师动机与其行为的倾向性程度有关,但是这种倾向性的程度,却是由个体所追求的满足需要的目标决定的。因此,教师的动机是在工作情境中想得到工作满意的期望,教师会趋向于采取能得到工作满意感的行为。

3.教师的信念

教师的信念决定了教师的行为。教师职业存在的众多冲突是教师压力与紧张的根源。当压力和紧张产生后,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会影响到压力和冲突的程度,以及教师本人对冲突的认知,从而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职业的态度;这些态度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教师身心健康的状态。教师的基本信念有4种,即教师的效能感、教师的归因风格、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以及教师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一是教师效能感。教师的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即使这些学生是学习困难或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的效能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监控水平、对待学生的态度、处理课堂行为问题的方式。教师的效能感信念与以下方面有密切关系:学生成就与动机、学生的自尊与亲社会态度、学习效力、对教育改革的适应、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教师压力、教师缺课等。

二是教师的归因风格。教师的归因风格对其教学活动及学生的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倾向于内归因的教师,将学生学业或行为的好坏归因于自身因素,这样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积极影响学生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倾向于外归因的教师,将学生的表现归因于环境的因素,认为是自己无法控制和把握的,这样的教师更可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闻不问,或者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指责,对学生的发展造成阻碍。

三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是教师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秩序的必要手段,但是持不同教育观念或者学生发展观的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手段是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控制方式又与教师的归因风格有密切相关。

4.教师的人格

诚如前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相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教师即使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的健康和稳定,这是教师的人格特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者是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求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在个人生活发生变化时,个体的人格特点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调整,这种调整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15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