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戏描写作文300字

秦腔戏描写作文300字,第1张

1 描写秦腔的作文200子

小时候我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最深的要数秦腔戏了。

这是我接触最早的艺术形式。 一盏高挂的油灯闪着长长的火焰照在夜空中,秦腔人物或端坐对话或驰骋斗打,形象有趣、唱腔优美、生动传神,十分好看。

《杨家将》、《薛仁贵征东》是我印象最深的剧目。 我从小成为秦腔戏迷是受父辈的影响。

父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在村里称得上是一名小知识分子。他上街卖菜算起账来又快又准。

由于他爱看秦腔戏,所以能经常给我们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并从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的故事中演绎出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就是在这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

可以说,秦腔戏是我童年的校外课堂和欢快的乐园。 现在家乡的秦腔戏仍在演,演戏的是民间的艺术团体。

我到县城人民广场看了一场秦腔戏,节目是《武松打虎》和《薛仁贵征东》片段。一听到秦腔戏,一种久违了的亲切之感和愉悦心情油然而生。

现在的秦腔在造型上十分精美,镂空雕刻非常精细。武松的形象眉清目秀、英姿勃发。

老虎嘴大目圆、凶猛异常、花纹逼真。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表演时人物的嘴巴、眼睛都能随着情节的需要变化无穷,在柔和的灯光照耀下,逼真传神,栩栩如生! 艺人的表演十分精湛,一个人唱,乐团配乐伴奏,虽然是一台戏,但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的场面依然让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更令人叫绝的是一个演员可以演唱男女生末净旦丑各种腔调,使观众感到咫尺之间有千军万马,瞬间跨越历史长河,真可谓“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唱腔的地方特色十分浓厚。

以民间各派为主,吸收乾州碗碗腔的唱腔,形成浓郁的秦风秦韵。加上弦乐伴奏,悦耳动听,自成流派,深受人们的喜爱。

秦腔戏的艺术元素十分宽博。它是兼有戏曲各地艺术特色的综合艺术。

演出内容以说史见长,一本戏可以连续上演两个多月,每天秦腔戏剧情的悬念叫你非接着天天看下去不可,许多人干脆固定坐位天天到场。我想,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可能是受秦腔戏的启发而产生的吧!上世纪80年代秦腔戏大师任哲中改进了秦腔,使秦腔《三滴血》进京上映。

他们不断地创作新的剧本,使秦腔戏常演常新。除了保留传承的传统节目外,还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现代题材和寓言神话节目,像《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猪八戒背媳妇》、《鹤与龟》、《汉孝子黄香》、《红嫂》、《山娃与凤凰仙子》等等大受群众欢迎,而且演出时不拘泥于台词,与时俱进,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精神。

秦腔太斗任哲中他在剧本创作、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十分出色的才能和 ,为群众奉献了精彩的节目,使大家受到了精美艺术的享受,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2 我家乡的秦腔戏作文

我家乡的秦腔戏我的家乡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文化遗产众多。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势宏大、震撼人心的秦腔了。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流行于我国的西北陕西等地。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梆梆子”。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和秦腔结缘很早,小时候家的附近经常会有一个秦腔戏班来演唱秦腔,所以我看过许多次秦腔演出。刚开始我并不喜爱秦腔,可爷爷时常会带我去听秦腔。

我当时十分困惑:秦腔咿咿呀呀地,一句好半天拖拉着唱不完,一曲唱毕,我连大意都不知道。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梗着脖子吼,震耳欲聋地,听着就心烦意乱。

为什么爷爷还那么喜欢?所以每次看戏时我都会跑来跑去或者东张西望。直到一次,戏班子的演员又吼了起来,竟然激动地将麦克风甩到了一边,但他的声音却一样响遏行云,高亢嘹亮。

于是小小的我被震撼了。不只是为了那声音之大,而是我感受到了他周身因为对秦腔的热爱而迸发出的强烈火花。

那时,对秦腔的不解与偏见荡然无存。我突然明白了秦腔是多么值得人们去热爱的东西!它是一个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剧种,凝聚了无数代陕西人的热血与活力!从那以后,我渐渐了解并接纳了秦腔。

这个奔放的戏剧,坚守着与秦川大地相协调的格调,坚守着与秦砖汉瓦相匹配的古老,坚守着与陕西人相一致的厚重。秦腔属于并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无论时日如何变迁,这种唱腔终不会泯灭。

3 我家乡的秦腔戏作文

大秦之腔

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就是家乡那一片有名的业余秦腔演员。

那时候,我们家住的大院谁家有红白丧喜之事,一定会请爷爷奶奶去,因为他们的秦腔戏唱得攒劲,唱得嘹亮。那时,每当看完一场演出,我总会迫不及待地问奶奶:“为什么您的眼泪说出来就出来了?乐器的声音那么大,您的声音怎么那么响?”诸如此类的问题我问了很多,奶奶当时的回答我也记不大清了,但是,奶奶那响亮的唱腔还时常回荡在我耳边。

退休后,爷爷奶奶一起参加了当地有名的秦腔自乐班,唱戏很辛苦,需要经常在城乡四处奔波,但爷爷奶奶总是乐呵呵地毫无怨言。

爷爷去世后,奶奶便很少去唱戏了,只是每周在家中听听“秦之声”,偶尔还会对着爷爷和她自己一起唱戏的相片发呆。后来,我慢慢长大,终于听懂了秦人在吼秦腔时所表达出的情感。秦腔原本就来自于陕西民间,它所表达的不过是天下众生最普通的喜怒哀乐。秦腔的演唱时而使人感到肝肠寸断,时而使人感到荡气回肠,比如那令人悲愤哀叹的《窦娥冤》,还有那使人不由道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三娘教子》,再有那叫人心中畅快的《铡美案》……

现在,我听明白了秦腔中的喜悦和凄凉,也感受到了秦腔所表现出的秦人朴实、粗犷、勤劳、细腻的性格特点,我更知道了奶奶的表演为何那样受人欢迎,因为奶奶热爱秦腔,更热爱生活,她在唱戏时,已经完全和戏中人融为一体了。

这就是秦腔的魅力。俗话说得好:秦人、秦风、秦韵。秦腔以它特有的韵味演绎出陕西人的朴实、爽快、热情和豪迈。

我爱我的奶奶,我也爱秦腔,因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娃

4 秦腔的作文350字

我爱秦腔在中国西北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声如吼,让人振奋。

我是陕西人,从小就爱听秦腔戏,每次听到秦腔,都觉得很亲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我姥姥是个秦腔迷,她经常放着碟跟着电视里的人唱,还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带我去看戏。

受姥姥的影响,我看了秦腔《三滴血》,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这出戏讲了一个叫晋信书的县令,根据书上的传说故事滴血认亲来断案,让父子分离、姐弟失散。

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只信书本知识的糊涂官。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我们读书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我最喜欢看《铡美案》,里面的包拯是个大花脸,他不畏权势,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陈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龙附凤,抛弃妻子,忘恩负义的男人的代名词。

现在,我生活在兰州,在黄河之滨的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戏。从那里路过,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观看。

他们有的唱腔悠扬,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着便装还是戏服,都一样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让人看着不想离开。虽然我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也喜欢流行的热歌劲舞,但我更喜欢秦腔,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因为他用脍炙人口,浅显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5 描写蒙古舞的作文300字

在我五岁时,我意外地接触到了舞蹈,并喜欢上跳舞,与它结下了不解缘。

我开始学习舞蹈了。

我第一次来到了舞蹈教室,见到我的师姐们漂亮的舞姿,我十分羡慕,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过他们。

一只巨大的“拦路虎”出现在我面前----基本功练习。刚开始的结果可想而知,我无论怎么努力也压不下去。看到和我一起来学习跳舞的小朋友都压下去了,难受得就像有无数个蚂蚁在心上爬着。我的汗流了出来,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我很想放弃,但转念一想,我不是梦寐以求的想学跳舞吗,不能这么快就放弃。我想到这,咬咬牙,又开始练习了。

回到家后,我站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终于,我压下去了!我高兴得在床上又蹦又跳。

由于我倔强的性格和认真的练习,我的基本功练得特别好。

一次,我们舞蹈班要参加一个比赛,老师让我领舞。我随着老师的节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了起来。

经过刻苦的练习,我已经学会了整个舞蹈。

到了比赛的那天,整个舞台的灯光都照在我身上,全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的怀里像揣着一只小兔,怦怦地跳个不停。我超常发挥,得了冠军。

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变得漂亮;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充满自信;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收获了成功。

6 关于黄梅戏和秦腔戏的作文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

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

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怀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爷上京赶考,大夫人就想乘机虐待二夫人。

老爷走后,大夫人将二夫人锁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面粉。时不时还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骂完后,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脚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唤。

大夫人的贴身丫环红莲是个好人,很可怜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后,便急匆匆地赶去看二夫人。

刚到门口,便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在磨房里诞生了。二夫人生了个男孩儿!为了防止大夫人祸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让红莲把小公子送走。

13年后,小公子继保长大了。薛老爷也当了官,准备接全家到京城。

大夫人在三更天时放火烧了磨房,好在红莲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来寻母的继保与二夫人相认,大夫人被薛家赶了出去。

5年过去了,继保高中状元。养父养母想与他相认,没想到,这继保只顾面子,不认人,把双亲害死,自己也遭到报应。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继保可能不会认养父养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负义的继保只顾自己的面子,什么别人回笑话,什么认了在朝庭上没有立足之地。

还不都是借口,认了,百姓肯定说他是个好官,不认,反而会遭到别人的斥责,说他是个不孝之子。养父养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怕他饿着,夜里冻着。

顿顿给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饱,觉得不好吃。

总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继保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别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别人好。

7 黄梅戏场面的描写作文300字

“呯!”发令枪响了。参赛队员们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向终点。啦啦队队长带领着各个班的同学呐喊加油。一会儿后便分出了高低,有的健步如飞,遥遥领先;有的稍逊一筹,但急起直追,有的虽然落后却毫不气馁,顽强拼搏,紧追不舍。比赛十分激烈,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参赛队员们全力以赴,争先恐后。“耶!”一轮结束了,一轮又开始了。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俨然胜券在握:“呵!你们等着看好戏吧!”那边的运动员生龙活虎,一会儿练跳高,一会儿又小跑,一旁的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加油鼓劲……

下一场比赛中有两个实力雄厚的“飞毛腿”,分别是来自我们班的“人中飞”戴柏杨和来自他班的一位校级冠军。比赛开始了,啦啦队队员们扯开嗓子喊“加油!!!加油!!!四(6)班必胜!!四(6)班必胜!!”才一会儿,两个对手便遥遥领先于普通赛手。他俩如两梭子弹,飞快地向终点“射”去。只见戴柏杨脸色铁青,眉头紧锁。嘴唇抿住,双手摆动,以迅雷之速冲向终点,而对方也毫不逊色,和我方僵持时间极长,不相上下,你超我一步,我快你两步。我从他俩的眼光中看见了一句话:胜利,我必须胜利!“快跑,成功就在眼前!加油,胜利就在终点!”啦啦队们又卖力地喊了起来。他们受到了鼓舞,精神倍增,以飞一般的速度奔向终点。两人你追我赶,谁也不愿甘拜下风。这时,戴柏杨突然加快速度,领先了一步,他纵身一跃,想借这个绝佳的机会一举夺冠。对方有些慌张,脚步慢了下来,戴柏杨趁势加快马鞭,夺得了第一,那位校级冠军顿时傻了眼,呆愣愣地站在那儿。戴柏杨一个潇洒地转身,快步跑回班。我们四(6)班的人马个个欢呼雀跃,乐不可支。

8 场面描写作文300字

同学们扫地的扫地,摆桌子的摆桌子,大家都忙开了。虽然天气有点冷,但是我们都不怕呢!扫地的同学很快就扫出了一堆堆垃圾。就该轮到 活了。我的任务是把垃圾清理出去,我发现垃圾很多,两个垃圾铲都装不完,可是如果分成两次倒的话,又太麻烦,怎么办呢?急得我象热锅上的蚂蚁,在那里团团转。突然,我灵机一动:有了!我找个大点的袋子,把垃圾都装进去,灰尘就扫到垃圾铲,就可以一次倒完垃圾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点难度,我不太习惯蹲下来做事,可现在要弯下腰来把垃圾捡到袋子里去,刚捡了一会,我就扶着腰哎哟哎哟地叫起来了,那狼狈的样子一定很让人发笑。

9 场景描写作文300字

宁静的夜晚,明亮的繁星,灿烂的火光,组成了草原人民特有的活动——篝火晚会。在长坑小学我们也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 很让人羡慕的篝火晚会! 大约6点多钟晚会开始。“啪”地一声聚光灯开起,主持人娓娓地说“在这夜色迷人的夜晚,我们欢聚一堂举行篝火晚会,大家喜欢不喜欢?”我们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喊“喜欢”。“今晚的晚会我们来拉歌比赛,先从梦幻可乐队开始。”我们班是梦幻可乐队。“梦幻可乐队,快快……”同学们开心地哟喝着,我们唱了自己编的《对面的同学看过来》:“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呵呵!梦幻可乐队厉害吧。”歌声刚落,其它班的同学都大吃一惊。接下来我们面带笑容兴致勃勃喊道:“雏鹰队,来一个,来一个雏鹰队……”。见他们犹豫不决,我们又喊“123,快快,12345,我们等得好辛苦,1234567,我们等得好焦急。”在我们一次次“逼迫”下他们终于开口唱了“风儿轻轻地吹……”他们唱完我们热烈在鼓掌。可雏鹰队又对我们喊“梦幻可乐队再来一个……”。“梦幻可乐队是最棒的,对不对,我们上。”听我们的队长这么一说,我们齐唰唰站起来,在同学的荧光棒挥舞中唱阿牛的《桃花朵朵开》“我在这儿等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我们还加上了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动作,引来了同学的阵阵掌声。我们唱完。马上对隔壁的小蝌蚪队对喊:“小蝌蚪队来一个…………”2分钟,3分钟过去了,他们迟迟不开口,我们便使出我们有杀手--“赖皮歌”。嘟着嘴巴说道“东瓜皮,西瓜皮,隔壁的同学耍赖皮!”“呵呵……”在欢声笑语中,我们跳了兔子舞,动听的音乐响起,同学们搭好肩,排好队,并喊起口号“左左右右,前后前前。” 啊!篝火晚会真有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使同学劳逸结合!好!

〈桃花扇〉中的侯朝宗与李香君,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吗?

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

清初作家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描写的就是侯方域与秦淮名姬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侧面反映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背景。

侯方域,明朝归德府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李香君,原姓吴,江苏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

扩展资料

《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桃花扇

李香君宁死不屈的忠贞爱情是怎样的?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中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她色艺非凡,身为秦淮女子,却出污泥而不染,注重气节,很有政治远见。

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结合,很大程度是反映在她爱憎分明的性格上,《却奁》一出,歌颂了她鲜明的特点和刚烈性格。

但是,《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的不幸遭遇也就由此开始,她刚烈性格也愈来愈鲜明。田仰强娶,李香君拒绝媒婆守在楼上,血染桃花扇;福王选女,她不畏强暴,怒骂阮大铖。

如果说《守楼》这出戏主要表现李香君对爱情的坚贞,那么《骂筵》则说明她已经成为正义的化身来鞭挞邪恶。在李香君身上,坚贞爱情和疾恶如仇紧密相连,因而在她的经历中,爱情的不幸遭遇和国家覆亡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李香君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剧本通过她爱情故事的演绎,透视了当时社会现状,表明那个时代人们对故国的忠贞。当《桃花扇》公演后,这部戏立刻得到时人认可,街头巷尾,争先传抄。

《桃花扇》中女主角李香君是明末秦淮河畔一个有名歌女。她的美名正是由于她的爱国、刚正、高尚节操流传下来。

据传李香君的父亲原来是一位武官,也是东林党成员,后来家道败落,漂泊异乡。李香君8岁时,她被秦淮李贞丽收养为养女,改姓李,名李香,号香君,绰号“香扇坠儿”。

李香君是一个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的卖艺歌女,16岁时,她与从河南商丘避难而来的侯方域相识,一见倾心。后来,李香君以身相许,誓死白头偕老,侯方域送宫扇作为定情信物。

在结婚第一天,阮大铖为了讨好颇有政治声望的侯方域,竟然转经他人送来奁资。新娘李香君比丈夫侯方域还要看重名节,馈赠被退回了。

当时南明王朝在危难之中,侯方域出面劝说左良玉部敛迹安定。后来,在一系列突发情势下,使得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去投奔当时的名臣史可法。

后来,南明小朝廷建立,阮大铖利用权势逼迫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远行丈夫侯方域,不肯从命,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地,把斑斑血迹溅在侯方域送她的诗扇上。

目睹此景的一位友人深受感动,他把扇面上的血迹勾勒成朵朵桃花,成了一面“桃花扇”。

李香君托正直的友人苏昆生带着这把包含无限情意的扇子去寻找侯方域。后来,这对夫妻才在栖霞山白云庵不期而遇,他们感慨万千,也不再想重温旧梦了,便各自出家。

全剧中还穿插当时许多历史事件,使得这部剧不仅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忠贞,还歌颂了亡国时期爱国人士的英勇不屈的精神。可惜,男主人公侯方域后来因为耐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时期的乡试,被世人耻笑,也枉费了香君的苦心。

《桃花扇》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李香君尽管身为歌女却爱憎分明,在爱情上忠贞不二,为了维护自己人格尊严与爱情自由,是具有鲜明政治色彩和高尚品德的女子。

在《桃花扇》中《却奁》一场,当李香君得知妆奁乃阮大铖所送,目的是要拉拢侯方域时,她便毅然拔掉簪子,脱下裙衫,当着杨龙友的面将其扔在地上。

还有,在《拒媒》、《守楼》两场戏中,杨龙友要李香君嫁给马士英同伙田仰,她很坚决地说自己要等侯方域3年、10年甚至100年,并且她反问杨龙友:“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当杨龙友要强拉她下楼时,她竟以头撞地,宁死不辱。

在《骂筵》一场中,李香君置生死于不顾,当着马士英、阮大铖之面,痛骂他们的罪行。相比之下,侯方域虽然具有正义感,却较为软弱,在态度上摇摆不定,对与阮大铖的交纳,他竟然说“可怜”、“不可绝之太甚”。可见,李香君虽然是个小女子,但其人物性格比侯方域还要爱憎分明,其形象也高大了很多。

还有,

另一种结局是,李香君和侯方域两个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恹恹地死去。临死之前留下一句话:“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李香君是谁?她有什么故事?

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

169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视桃花图为至宝

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此扇之图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可为何李香君视为至宝呢?原来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媚香楼里的红姑娘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这媚香楼建得精巧别致,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媚香楼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轻时也是秦淮河边的红妓女,年长后用自己的积蓄建了这座媚香楼,收养了几个干女儿,以诗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颇有些名气。最给媚香楼撑脸面的就是李香君了。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被李大娘调教得样样精通,性情上也学了李大娘的豪爽侠气,着实逗人喜爱。要说李香君的长相,别有她的特点,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整个一个可人儿的模样,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还真合她的那种韵味呢。

诗画传情

媚香楼在秦淮河畔属于那种比较高级的妓楼,这种妓楼里的姑娘多是卖艺赔笑不卖身,李香君便是这种典型。因为李大娘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受干妈的影响,李香君小小年纪便颇善于辨识好坏忠奸,第一次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时,李香君才十六虚岁。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祖父侯执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亲侯恂做过户部尚书,都是刚直不阿的忠臣。侯方域自幼随家乡名士倪元路学习诗书,敏慧多才,长进极快,崇祯十六年,二十二岁的侯方域前来南京参加礼都会试。自恃才学俊秀,年少气盛的侯方域并不把应试当成一回事儿,来到灯红酒绿、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他不免要涉足一番风月场所。这天。经友人杨龙友的介绍,他慕名来到媚香楼,一睹“香扇坠”李香君的风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间,只见室内书画古玩陈设有致,别有一番清新气息,与一般青楼迥异。李香君娇笑盈盈地请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诗婢送来清茶果品,此时候方域又被正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型横幅吸引住了,这是一幅“寒江晓泛图”,寒雪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天苍苍,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种悠远淡泊的意境,画上还题有一首诗:

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画上没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问道:“此画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见他对画如此关注,略带羞涩地说:“是小女子涂鸦之作,不足为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姣小稚嫩的青楼女子,竟然作出这般神韵的诗画,真令人刮目相看。从这幅画开始,两人越谈越投机,彼此直引以为知己。临走前,侯方域索要了诗笔,作诗一首,送给李香君作为初次相见的礼物,诗云: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

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一种欣赏倾慕的情怀已在诗中表露出来,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的青楼玉女,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了爱河之中,缠绵难分。

重金资助

按当时的风尚,如果哪位客人中情于一个妓女,只要出资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式,再给妓院一笔重金,这个妓女就可以专门为这一位客人服务了,这套手续称为“梳拢”。梳拢所需资金,因梳拢对象名位高低而不同,象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宴会的级别自然要高,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才不至于失面子。如今侯方域是出来赶考的,身边当然没带太多的银子,有心想梳拢李香君,却又无能为力。

正在他犯难之时,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当时他一心急着办事,并没仔细考虑杨龙友为何送钱给他,只说日后一定还他。有了资本,梳拢仪式很顺利地办了下来,当夜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肩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李香君深察侯郎的真心挚意,从此便留他住在了媚香楼中。

赠给侯方域一个人情

一日,侯方域偶然想起杨龙友家中并不富裕,哪里来得那一笔重金资助自己呢?他与李香君说起此事,香君也觉得事出蹊跷,便让侯方域会问个明白。经过一番追问,终于弄清了原由,原来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拿出来的,而是阮大铖通过杨龙友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阮大铖是何等人物?他为什么要送钱给侯方域呢?事出自然有因。阮大铖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多年在朝中为官,此人阴险诡诈,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搅得朝中乌烟瘴气,明思宗崇祯元年诛杀了宦官魏忠贤,阮大铖作为逆贼同僚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到南京闲居。失位的阮大铖并不甘心就此埋没,他在南京广交江湖人士,暗中谋划,准备伺机东山再起。江南义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察觉了阮大铖的不轨之心,作了“留都防乱揭”对他的阴谋进行了揭露;阮大铖既恼怒又害怕,无奈此时手中无权,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只与马士英暗中往来。

侯方域与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因志同道合而结下了莫逆之交,阮大铖得知侯方域在南京城正缺钱用,马上打通关节,设法让杨龙友把钱送给了侯方域,为防止他拒绝,开始还让杨龙友暂瞒实情。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拉拢侯方域而缓和与陈贞慧等人的关系,使他们不与自己作对,自己则好为所欲为。

变卖首饰

侯方域了解真象后十分气愤,他素来痛恨阮大铖的人品和奸行,曾为陈贞慧等人的口诛笔伐拍手称快,如今不知不觉中竟用了阮大铖的钱,怎不让他恶心难忍呢!他决意立即把钱退还阮大铖,以断绝奸人的不良用心,可李香君一时间到哪里去筹这笔钱呢?李香君很快察觉了他的心事。当然极力支持他的想法,为了帮助他渡过难关。李香君变卖了几件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们那里借了些钱,总算凑够了数,交给侯郎。侯方域被香君的知情明理深深打动了,他紧拥着她娇小的身躯,感激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那些钱又经杨龙友之手退给了阮大铖,阮大铖见状,大感脸面丢尽,咬牙切齿地自语道:[老夫有意与他们攀交,这些小子们竟如此气傲,看老夫将来有朝一日,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侯方域抗清报国

时局果然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在—帮旧臣拥护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马士英成了执政大臣,随即启用阮大铖为兵部侍郎,继而又升为兵部尚书。

大权重握,阮大钺得意之极,马上着手清除异己,陈贞慧、吴应箕等转眼被捕下狱。侯方域得知消息后,知道黑手很快就会伸向自己,只有远走高飞,才可能逃脱此难。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的夜晚,媚香楼中昏暗的烛光映照着两个难舍难分的人儿,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侯方域几次想挪动脚步可都又停下来,怀里紧紧抱着李香君,眼中满是凄切。他叹了一口气,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天下伤心是别离,为何我们不能不分离!”

李香君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情郎道:“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况且人生离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结同心,虽然远隔干山万水,照样可以魂来梦往!”

李香君的一番话给了侯方域一份坚毅、一份力量,他终于挥泪离开了南京城,渡江北上,投奔到正督师扬州的史可法麾下。史可法是左光斗的门生,为人忠贞耿直,在扬州加紧操练兵马,准备抵挡清军的南下。侯方域被安排在史可法身边做文书工作,为抗清报国而效力,使侯方域壮志得酬。他与南京的李香君频频书信往来,倾诉相思,畅谈报负,彼此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李香君以死拒婚

自侯郎去后,李香君征得李大娘的同意,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天天凝视着那把订情的绢扇。明确表示要一心等候公子归来,有许多猎奇好艳的达官显贵偏偏不肯死心,纷纷上门打她的主意,无奈此女吃了秤砣铁了心,李香君以坚决的态度予以回绝,客人们只好望楼兴叹。

可是,不久又出了个难以对付的人,此人就是佥都御史田仰,他督运漕粮由扬州来到南京,为弘光皇朝帮了一个大忙,成了弘光帝器重的红人。马士英与阮大铖为弘光臣子举行盛大的酒筵为田仰接风洗尘。席间,田仰表示久闻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艳名,此行想顺便把她收为侍妾。这一下可让阮大铖逮住了机会,他早就想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了,可惜侯方域闻风远走,害得他无从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给田仰为妾,一方面讨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撕散了他们那对鸳鸯,聊泄心中积愤,岂不是一箭双雕!

第二天,阮大铖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媚香楼行聘,李香君毫无商量余地地一口拒绝,她说:“侯公子虽然飘泊在外,但总有回来的一天,以前我就拒绝了很多人的盛情,今天当然也不可能接受田大人的聘礼。”

谁知这里还在劝来推去,那边迎娶的花轿已经吹吹打打地来到了媚香楼下,这便是阮大铖订下的强娶之计。娶亲的队伍人多势众,李大娘阻拦不住,已直冲进楼里,大有不抬走人决不罢休的劲头。李香君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佯装答应下来。声言先回屋打扮,妆成立即上轿。娶亲的人在楼下客厅中坐等了好一阵子,猛听得楼外“_”地一声闷响,接着传来侍婢的惊呼:“不好了,**跳楼了!

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吓得不敢再纠缠,一声不吭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

血染桃花扇

李大娘与媚香楼的姐妹将李香君抬回屋中,又急忙打发人找医生。住在附近的杨龙友闻讯赶过来,院中已空寂无人,只有那把带血的绢扇孤零零地落在地上。杨龙友拾起绢扇,端视良久,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感慨嘘啼,一个奇妙的构思在他脑海中形成。进屋探视过昏迷不醒的李香君后,杨龙友带着绢扇离开媚香楼,回到自己家里,立刻在书房中坐下,取出一枝不曾用过的羊毫笔,就着扇面上的血迹稍作点染,血迹便成了一朵朵鲜艳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衬枝叶,一副灼灼动人的桃花图便完成了。杨龙友对扇沉吟良久,又在扇面上题下三个小字——桃花扇,准备等李香君伤愈后还给。

幸亏媚香楼不高,摔伤后的李香君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治,伤势总算痊愈了,这时田仰已离开南京,娶妾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征入宫中

然而阴险恶毒的阮大铖并不想就此放过她,弘光皇帝完全是昏庸无能之人,国难当头,不思治军理国,反而日夜沉醉在声色享乐之中。他嫌宫中歌姬所唱的歌内容单调乏味,阮大铖便大献殷勤,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再到秦淮河畔的歌楼妓院里挑选出色的歌妓,送入宫中给弘光帝取乐。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皇上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

这一招李香君着实无法抵挡,她一个青楼女子,哪里敢违抗圣上呢!宫门一入深似海,何时能再见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她好想托鱼雁捎封信给远方的情郎,让他回来见上自己一面,可此时战事正紧,交通全部断绝,书信根本无法送去。带着无限的眷念和遗憾,李香君进了皇宫,怀里紧紧抱着那把鲜血写成的桃花扇。

逃出皇宫

不久后,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了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

南京城破之时,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笼”,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乱,清兵烧杀抢掠,难民四处逃窜。李香君高一脚、低一脚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见到处火光冲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红。好不容易来到长板桥上,站在桥头,向媚香楼方向望去却发现媚香楼也已隐入一片火海之中。李香君心里一沉,脚下发软,一下子跌坐在桥面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正巧,这时当年为李香君教曲的师傅苏昆生路过长板桥,无意中发现了坐在地上发傻的李香君,连忙将她扶起,才知她已无处可去,便带着她随逃难的人流,奔往苏州。其实,这天夜里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里,他是在扬州兵败后脱身返回南京的。到达时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里焦急地挂牵着李香君的安危,火烧火燎地赶到秦淮河边,却看到媚香楼燃成一团烈焰,熟悉的人一个也没见着。他在媚香楼附近徘徊寻找了整整一夜,却没能见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实那时李香君就坐在离媚香楼仅有一箭之遥的长板桥上,无奈老天戏弄人,偏偏没让他俩相遇。

患上肺痨

李香君在苏昆生的照顾下来到苏州,由于一路颠波劳苦,精神上又极度悲伤,她已身染重病。苏州情况还比较平静,几经周折,李香君找到了昔日好友卞玉京。卞玉京原本也是秦淮名妓,与李香君交情甚好,两年前她迁居苏州,在虎丘的山塘置下一座清雅的小院。见到好友逃难至此,卞玉京热情收留了李香君在小院住下,并请来名医为她诊治。几经诊察,才知李香君患的是肺痨,这种病在当时是无药根治的,只能滋养调理,勉强延续着生命。

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着侯郎,她日夜捧着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忆着侯郎的音容笑貌,泪水浸透了衣襟。

李香君病逝

苏昆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见李香君痛不欲生,他等局势稍微平静一些,就返回南京打听侯方域的消息。经多方探问,证实了侯方域曾在南京寻找过李香君,了无结果之后,失望地回老家商丘去了。

苏昆生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苏州告诉了李香君,李香君倦卧病榻,一副憔悴虚弱的可怜模样。见此情景,苏昆生心中痛惜之极,自愿提出要北上商丘,为一对有情人传递消息。

在苏昆生北上不久,李香君开始咯血,病情一日重于一日,终于气息难继。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侯方域得到苏昆生送来的消息,立刻启程,赶往苏州。可惜,当他来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给他留下一片挚情,令他心伤欲绝。

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的故事概括一下??好像说候辜负了她?

故事

情窦初开

1639年,李香君刚满十六岁的时候,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像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可惜侯方域没有银子,无能为力。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梳拢仪式很顺利地办了下来。当夜侯方域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扇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

李香君深察侯郎的真心挚意,从此便留他住在了媚香楼中。但是,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阮大铖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想拉拢侯方域入僚。阮大铖本是明末戏曲家和文学家,人品却十分低下。侯方域尚自犹豫,但是李香君发飙了,劈手就把头上的发簪脱下来了,骂醒了侯方域。变卖了首饰,四下借钱,总算凑够了数,把钱扔还给了阮大铖。

香消玉殒

1645年,李香君在南京受尽苦难,后躲进栖霞山葆真庵,与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为尼。1645年秋,侯方域在栖霞山寻到李香君。经过商议,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以吴氏女子妾的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在这里,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与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宾,姐妹相称;与侯方域鱼水情深,琴瑟和谐。

从1645年到1652年这八年时间里,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适,也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美满的时期。可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侯方域去南京为香君求子、寻亲的时候,她经常担惊受怕的身份问题终于暴露了。公公侯恂知道李香君是秦淮歌伎的真实身份后,当即命令李香君滚出翡翠楼,后经人讲情,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她住到离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园——打鸡园。

那里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村落。而此时得知李香君已身怀有孕,引起婆母和常氏夫人的同情,二人一再向侯恂求情,侯恂才勉强答应派一个小丫头去那里服侍。侯方域回到归德后,即将李香君接回,住在翡翠楼上。因出身低贱,香君被赶到距城7公里的侯氏庄园居住。李香君因被歧视,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无奈患上肺痨而死,享年三十岁。

确实是侯方域辜负了李香君。

扩展资料:

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江苏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

参考资料:

李香君-

秦龙玄策的情感剧怎么样?

电视剧《龙器》中,最重要的故事就是龙器引发的巨大争议。十年间,几个大家族互相嫉妒,互相争夺,都是为了这样一个宝藏,甚至引发了很多感情纠葛。作为男主角,秦宣策的感情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关注。可以说《龙器》秦玄策的感情戏在这部戏里举足轻重。

秦玄策剧照

秦玄策的感情戏很复杂,因为他陷入了痛苦的三角恋。秦玄策的感情戏从本剧开头说起。秦玄策本来要和他心爱的女人陆结婚,但他们结婚那天发生了一场火灾,秦玄策从此失踪了。但事实上,他在失去记忆后被金氏家族收养为养子。这时,他已经忘记了刘雨涵,后者已经是他的妻子,并与金冉彦**共同生活了八年,这也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结婚的时候,刘雨涵找到了他们。

刘雨涵和秦杨希嫣在秦玄策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急于报仇,一个默默陪了他八年,无怨无悔。秦玄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这个,他陷入了三角恋,走不出来。他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不对的,做什么都会伤害到别人。所以这段时间秦玄策的感情很乱。直到那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心,选择了和刘雨涵在一起,秦玄策的感情戏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秦玄策为什么会失忆?

秦玄策是《龙器》这部戏里最重要的一个。他的人生很坎坷,秦玄策在家庭和爱情上都吃了很多苦。他在感情的漩涡中挣扎、旋转,终于走出了漩涡。秦宣泽的失忆在这部剧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电视剧刚刚播出,对于秦宣泽为何失忆的问题,很多观众还不知道答案。

秦玄策剧照

秦玄策为什么失忆的问题,要从他结婚那天的那场火说起。这场大火使秦玄策在秦的家中消失了,他的新婚妻子陆非常伤心。她开始为丈夫寻找凶手。在这场大火中,秦玄策不幸被一根柱子击中头部,随后因伤势过重失忆。这就是秦玄策失忆的原因。失忆后被秦家世交金氏所救。金家主不仅收他为干儿子,还想把女儿嫁给秦宣策。

所以这起纵火案的凶手才是导致秦玄策失忆的真凶。从表面上看,这起纵火案的凶手是另一个人,他和金家、卢家都有关系。但事实上,没有人能想到是花九爷做的,而花九爷就是秦玄策的亲生父亲。为了报复父亲的怪癖,九夜选择了纵火并杀死了父亲。当然,华之所以这样做,也与龙器有很大关系。因为秦玄策的祖父想把龙器送给他而不是华,华不满后选择了纵火。

秦宣策与冉的关系

秦玄策和金都是电视剧《龙器》中的人物。现在这部电视剧正在播出,所以剧中的一些人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本剧的一大亮点,本剧男主角秦玄策的情感戏更是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他不仅有一个新婚的妻子,还有一个深爱着他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秦。

金杨希嫣剧照

秦宣泽是秦家的后代。他手里有非常精湛的技艺,也非常聪明机智,所以在家族中很受欢迎。金是金家的掌上明珠。她年轻、漂亮、可爱、活泼。本来秦玄策和金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秦玄策受伤失忆后,就成了金家的养子,名字也改成了傻子。他在金家住了八年,冉陪伴了他八年。在这八年里,秦玄策和冉彼此产生了好感。严敬冉不仅没有厌倦犯傻,反而在感情上依赖他。

不过秦玄策的记忆恢复了,秦玄策的妻子也找到了。虽然秦玄策一开始很感激金家接纳他,也为痴情的金冉彦感到羞耻,但秦玄策还是回到了秦家,承担起了自己的义务。但此时,由龙族引发的争议仍未结束。当年秦家的那场大火也有了进展,冉的父亲也牵涉其中。最终,金的父亲去世,原本深爱着秦玄策的金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而秦玄策和金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

走自己的路名人事例精选:

1、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

2、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在人们的习惯印象当中,哥白尼是生前受迫害而不敢将学说发表,布鲁诺则因为捍卫学说被烧死,伽利略最终因为坚持自己的学说被终身监禁。

3、“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小时候曾因为把红看成绿被同伴嘲笑“绿眼猴”,但他没有顾忌别人的嘲讽,专心研究这一怪异现象,走自己的路,终于发现了隔代遗传的“色盲”。最后发明了不干胶,造福人类。

4、鲁迅为了叫醒中国人依然泛起医学,从事文学。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家”。

5、马云,当他想要创建阿里巴巴有些投资机构甚至还没听介绍,就直接马云请出去:要在中国做电商,疯了吧,马云足足被拒绝了37次。

2018年,马云在以色列发表演讲,他动情地说:“阿里成立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人相信我们可以成功。19年来,我们唯一做对的,就是永不放弃。”

6、李书福,20年前,李书福放着挣钱的摩托车厂不干,偷偷花了10亿研究汽车,差点就坐牢了。

所有人都嘲笑他是疯子,当时他几欲泪下,恳求国务院副总理: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2018年,吉利出资90亿美元,一举成为奔驰的最大股东。李书福站在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上,告诉所有人:我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秦淮八艳--风流女侠寇白门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

《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是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佣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几次交往后,白门对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礼,温柔亲切,所以在朱氏提出婚娶时便一口同意。是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这是当时的风俗。朱国弼为了显示威风和隆重,特派5千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门是一时的需要,数月后他那儇薄寡情便渐暴露,遂将寇氏丢一边,依旧走马于章台柳巷之间。

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尽室入京师,又被清廷软禁。朱氏欲将连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云:“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思忖后遂答允,寇白门短衣匹马带着婢女斗儿归返金陵。寇氏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2万银子将朱国弼赎释。

这时朱氏想重圆好梦,但被寇氏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

寇氏归金陵一,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后又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最后流落乐籍病死。当时文坛祭酒的东林领袖钱谦益作《寇白门》诗追悼曰:“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秦淮八艳--长斋绣佛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不由想到江南盛传的两句诗:“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席间吴又对卞赛的文才进行了探试,令吴不由倾倒,以后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渐深。

后来吴在长干里寓所得到卞的一书简,知道卞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因吴听到一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赛等。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赛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3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此时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顺治七年的一天,卞赛在钱谦家里看到了吴的《琴河感旧》四首诗,方知吴对她的思念。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终于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忆,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诗中道出了卞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卞赛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秦淮八艳--侠骨芳心顾横波

顾眉生即顾媚,是南京上元人,据《板桥杂记》载:“顾媚字眉生,又名眉,号横波,晚号善持君,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须,弓变纤小,腰肢轻亚。通文史,善画兰,追步马守真,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可见她不但有着仕女的娉婷娇姿,更具文才艺技。

著名文人余怀与顾眉情谊甚笃;后顾与刘芳约为夫妇,不久她背约嫁给了早已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定山作妾,刘因此而以身殉情。龚得顾媚甚宠爱,号曰“善特”,后以顾为亚妻,受为一品封典。龚时为清廷礼部尚书,在京师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客求龚诗书画时,皆由顾媚代笔,顾声名才气愈盛。顾氏曾多镒利用龚的政治地位,对抗清志士慷慨解囊。

1657年龚携顾媚重游金陵,寓秦淮河畔大油坊巷市隐园。有一天她向正在写诗的龚说,她在文德桥遇到了身著和尚衣服的阎尔梅,龚暗吃一惊,原来净本是沛县举人,清兵南下时他在徐州劝史可法率军北上山东阻击;这几年他到处鼓吹反清复明,为清廷追缉。正在讲着,阎尔梅逃进了市隐园中村堂,此时四周已被清军乌黑在顾媚机智的庇护下,终掩阎脱险。所以大才子袁枚赞之曰 :“礼贤爱士,侠内峻嶒”。

1664年深秋,顾媚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的龚府内病逝,吊丧的车辆有数百乘;连远在江南的阎尔梅、柳敬亭、余杯亦在安徽庐州为她开吊设祭。龚还在北京长棒寺为其建了妙光阁,并为之著有《白门柳传奇》流传于世。

秦淮八艳--风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是支持钱谦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这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6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是年其女年17岁,已嫁给无锡赵玉森编修之子。

秦淮八艳--秦淮暮色董小宛

董小宛(1624-1652)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金阊(今苏州)人,其父不务正业,母女生活贫困,使小宛沦为青楼歌妓。她聪慧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国色天香,是秦淮风尘女子中的一流人才,为“金陵八艳”之一。明崇祯十六年,嫁予冒襄冒辟疆为妾。

冒辟疆容貌俊美,风度潇洒,人称“美少年”,是复社中富于才气、风流倜傥的才子。

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阴谋弄权,惑乱朝纲时,冒辟疆曾联合一批有志之士结社金陵,伸张正义。当时有“四公子”之说,即陈贞慧、方密之、侯方域、冒辟疆。无奈终因势弱力薄,不但未成气候,还惨遭阉党摧折,冒辟疆虽幸免于难,但前途深受影响,只好寄情于山水声色之中。冒辟疆自崇祯十一年于夫子庙联名愤书《留都防乱公揭》,痛打阉党余孽阮大铖之后,更是名扬海内。

董小宛向慕冒公子才品,只是无缘相识。一日,媚香楼主李大娘聚得复社领袖张天如、陈定生、方密之、侯方域诸人雅会,名妓李香、卞玉京、寇白门等作陪,小宛也在其中。张天如久闻小宛芳名,一见而叹曰:“果然名不虚传。”酒酣之际,复社党人叹内忧外患,慷慨激昂,小宛同衷钦敬。众妓琴曲以解壮士之忧,轮至小宛,她半抱琵琶,弹了一曲《春江花月夜》,众人拍案称好。张天如见其艺才品俱高雅,就趁兴作媒,要把她与复社后起之秀的风流才子冒辟疆结成至好,众名士拍手称佳。见张先生等作媒,小宛心中暗喜。

此时冒辟疆正在南京应试。试罢与陈定生、方密之等到李香处小酌,席间提及张天如之言,又把小宛夸了一通。冒公子最闻小宛雅洁,早有采芳之心,便急与众友至钓鱼巷去寻芳。不想被羞辱了一顿,无以相见。回到媚香楼,李香问他为何不快,方密之言及详情。刚从杨龙友处回来的侯方域忙予解释。原来小宛一直等冒公子来会,不料乌衣巷爵爷朱统锐附庸风雅,前日在卞玉京处与杨龙友等酒会,派人传董小宛陪客,小宛不在家,回来又不肯去,鸨母苦劝方迟迟到宴,朱爵爷有意难为她。小宛刚直,顶撞起来,掀了酒席。朱统锐深恨她,要害她至死。杨龙友通了消息,小宛已到吴江避祸去了。走前留信一封,请李香向冒公子致意,约到苏州一会。

冒辟疆去时,不想在扬州路上得衡阳来书,父亲蒙冤下狱,性命不保。他当即进京,多方活动,得见皇上,一篇奏章震动朝廷,父亲冤伸出狱。待他辗转回南京,已过三年了。期间,小宛被恶少窦赫窥见,软硬相逼,要与之行*。小宛拒不接纳。窦纠集流氓天天来闹,使小宛难有安宁。年复一年,公子杳无音讯,小宛又守志不接客,家资殆尽,债务日多,加之窦等纠缠,无法在苏州生存,只得借出游为名四处奔走,躲债避祸,苦不堪言,又得了重病。后来冒辟疆好不容易找到她时,人已奄奄一息。待诉苦叙情之后,冒公子又得往南京应秋试。小宛只好一路送至镇江,自己则返苏州暂住。众地痞和债主见她归来,蜂拥而至,小宛受辱不过,几次寻死而被救起。又听窦赫要来抢人,只好星夜买船往南京寻冒辟疆,在船上,小宛失足落水,幸被人救起。为此,她还写了诗:“事急投君险遭凶,此生难期与君逢。肠虽已断情未断,生不相从死相从。红颜自古嗟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几经周折,才在东林党魁钱谦益处得见冒辟疆。刚好苏州来信,说债主天天逼债,如小宛不回苏州还钱,要火烧董家。两人无奈,四处求告。冒辟疆的把兄弟刘太守仗义,先带小宛回苏州,待冒辟疆筹款后,还债赎人。

小宛回到苏州后,不久便被窦赫抢去。秦淮姐妹及复社才子愤怒不过,请当时的南明朝廷尚书钱谦益到苏州见知府,才救出小宛并还清债务。这时冒公子也回到南京,筹金往苏州为小宛脱了妓籍,接到如皋家中成婚。劫后余生,苦尽甘来,为此小宛写下了《洞房花烛夜和冒辟疆》的诗,以述慨叹:“一从复社喜知名,梦绕肠回欲识荆。花前醉晤盟连理,劫后余生了夙因。”

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还算和谐。冒母马恭人、冒妻苏元芳喜欢小宛,而小宛也恭敬顺从有加,服侍起来比婢女还要用心。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双坐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小宛初进冒家,仿钟繇帖,学曹娥碑,每日虽写字几千,却不错字,也不漏字。小宛还曾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栖,小宛喜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常随月色升沉而移几挪榻。半夜回室,仍要推窗排牖,使月光徘徊于枕簟间。月亮西去,她又卷帘掀栊,倚窗长望,恋恋不舍矣。她还常常反复吟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一次,与冒辟疆一同赏菊,冒辟疆咏道:“玉手移栽霜露经,一丛浅淡一丛深。数此却无卿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小宛和道:“小锄秋圃试移来,篱畔庭菊手自栽。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夫唱妇随,琴瑟友之,为世人所称道。冒辟疆曾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与小宛共同生活的9年中享尽了。这清福自然少不了静坐香阁,细品名香。冒最欣赏一种内质坚致而纹理横向的沉香“横隔沉”,小宛则珍爱“女儿香”,他们还蓄有不少的“蓬莱香”。辟疆曾从江南觅得一种味比芳兰的“生黄香”。一次,他拿了“生黄香”给广东朋友黎遂球鉴赏,黎叹为观止。小宛还用从内府获得的西洋香方子制作过百枚香丸。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宣德炉内焚燃沉香,静参鼻观,仿佛进入了蕊珠众香深处,飘飘然也,欣欣然也。

传说小宛还热衷于食谱研究,看到谁家有奇异风味,便去访求。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董肉”。另外,小宛还善作糖点,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为原料制成酥糖,再切成方块。此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称“董糖”,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称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称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当地的名特产。好事者甚至将董小宛与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王小余列为我国古代的十大名厨。

从此两人畅爱,着实快活了一阵子。之后,李自成进京,清兵入主中原,挥师南下。冒董二人逃至盐城,冒得恶病,小宛精心服侍,待病好转,天下已由明变清。二人返如皋,不为官而隐居。对待这段生活,小宛有诗云:“病眼看花愁已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也似知人意,柳处时时弄好音。”

清宫有四大疑案之说,第一则为顺治出家。据说顺治出家就是为了董鄂妃董小宛。又说冒辟疆因顺治从他手中夺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绝。但疑案毕竟是疑案,真实的情况是,小宛从16岁嫁给冒辟疆时,顺治才两岁,直到27岁去世,一直未曾离开过冒。顺治也未曾出家,董鄂妃是内大臣鄂朔的女儿。董小宛是久劳成疾,重病而死的。死后荟集有《奁艳》一书。冒辟疆作有《影梅庵忆语》,记载小宛始末及其行事,睿艳动人。

秦淮八艳--风流女侠寇白门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

《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是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佣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几次交往后,白门对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礼,温柔亲切,所以在朱氏提出婚娶时便一口同意。是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这是当时的风俗。朱国弼为了显示威风和隆重,特派5千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门是一时的需要,数月后他那儇薄寡情便渐暴露,遂将寇氏丢一边,依旧走马于章台柳巷之间。

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尽室入京师,又被清廷软禁。朱氏欲将连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云:“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思忖后遂答允,寇白门短衣匹马带着婢女斗儿归返金陵。寇氏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2万银子将朱国弼赎释。

这时朱氏想重圆好梦,但被寇氏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

寇氏归金陵一,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后又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最后流落乐籍病死。当时文坛祭酒的东林领袖钱谦益作《寇白门》诗追悼曰:“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秦淮八艳--长斋绣佛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不由想到江南盛传的两句诗:“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席间吴又对卞赛的文才进行了探试,令吴不由倾倒,以后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渐深。

后来吴在长干里寓所得到卞的一书简,知道卞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因吴听到一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赛等。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赛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3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此时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顺治七年的一天,卞赛在钱谦家里看到了吴的《琴河感旧》四首诗,方知吴对她的思念。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终于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忆,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诗中道出了卞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卞赛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秦淮八艳--侠骨芳心顾横波

顾眉生即顾媚,是南京上元人,据《板桥杂记》载:“顾媚字眉生,又名眉,号横波,晚号善持君,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须,弓变纤小,腰肢轻亚。通文史,善画兰,追步马守真,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可见她不但有着仕女的娉婷娇姿,更具文才艺技。

著名文人余怀与顾眉情谊甚笃;后顾与刘芳约为夫妇,不久她背约嫁给了早已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定山作妾,刘因此而以身殉情。龚得顾媚甚宠爱,号曰“善特”,后以顾为亚妻,受为一品封典。龚时为清廷礼部尚书,在京师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客求龚诗书画时,皆由顾媚代笔,顾声名才气愈盛。顾氏曾多镒利用龚的政治地位,对抗清志士慷慨解囊。

1657年龚携顾媚重游金陵,寓秦淮河畔大油坊巷市隐园。有一天她向正在写诗的龚说,她在文德桥遇到了身著和尚衣服的阎尔梅,龚暗吃一惊,原来净本是沛县举人,清兵南下时他在徐州劝史可法率军北上山东阻击;这几年他到处鼓吹反清复明,为清廷追缉。正在讲着,阎尔梅逃进了市隐园中村堂,此时四周已被清军乌黑在顾媚机智的庇护下,终掩阎脱险。所以大才子袁枚赞之曰 :“礼贤爱士,侠内峻嶒”。

1664年深秋,顾媚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的龚府内病逝,吊丧的车辆有数百乘;连远在江南的阎尔梅、柳敬亭、余杯亦在安徽庐州为她开吊设祭。龚还在北京长棒寺为其建了妙光阁,并为之著有《白门柳传奇》流传于世。

秦淮八艳--风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是支持钱谦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这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6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是年其女年17岁,已嫁给无锡赵玉森编修之子。

秦淮八艳--秦淮暮色董小宛

董小宛(1624-1652)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金阊(今苏州)人,其父不务正业,母女生活贫困,使小宛沦为青楼歌妓。她聪慧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国色天香,是秦淮风尘女子中的一流人才,为“金陵八艳”之一。明崇祯十六年,嫁予冒襄冒辟疆为妾。

冒辟疆容貌俊美,风度潇洒,人称“美少年”,是复社中富于才气、风流倜傥的才子。

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阴谋弄权,惑乱朝纲时,冒辟疆曾联合一批有志之士结社金陵,伸张正义。当时有“四公子”之说,即陈贞慧、方密之、侯方域、冒辟疆。无奈终因势弱力薄,不但未成气候,还惨遭阉党摧折,冒辟疆虽幸免于难,但前途深受影响,只好寄情于山水声色之中。冒辟疆自崇祯十一年于夫子庙联名愤书《留都防乱公揭》,痛打阉党余孽阮大铖之后,更是名扬海内。

董小宛向慕冒公子才品,只是无缘相识。一日,媚香楼主李大娘聚得复社领袖张天如、陈定生、方密之、侯方域诸人雅会,名妓李香、卞玉京、寇白门等作陪,小宛也在其中。张天如久闻小宛芳名,一见而叹曰:“果然名不虚传。”酒酣之际,复社党人叹内忧外患,慷慨激昂,小宛同衷钦敬。众妓琴曲以解壮士之忧,轮至小宛,她半抱琵琶,弹了一曲《春江花月夜》,众人拍案称好。张天如见其艺才品俱高雅,就趁兴作媒,要把她与复社后起之秀的风流才子冒辟疆结成至好,众名士拍手称佳。见张先生等作媒,小宛心中暗喜。

此时冒辟疆正在南京应试。试罢与陈定生、方密之等到李香处小酌,席间提及张天如之言,又把小宛夸了一通。冒公子最闻小宛雅洁,早有采芳之心,便急与众友至钓鱼巷去寻芳。不想被羞辱了一顿,无以相见。回到媚香楼,李香问他为何不快,方密之言及详情。刚从杨龙友处回来的侯方域忙予解释。原来小宛一直等冒公子来会,不料乌衣巷爵爷朱统锐附庸风雅,前日在卞玉京处与杨龙友等酒会,派人传董小宛陪客,小宛不在家,回来又不肯去,鸨母苦劝方迟迟到宴,朱爵爷有意难为她。小宛刚直,顶撞起来,掀了酒席。朱统锐深恨她,要害她至死。

秦淮八大美女之一的李,虽然没有陈圆圆、刘那么有名,但她对爱情的忠贞却是秦淮八大美女中难得的一个。她开始暗恋侯方域,但她用了半辈子的时间等待这份暗恋。

我认识李的时候,她十六岁,那时李还在热恋中。见到侯方域后,一见钟情,但侯方域囊中羞涩,没有多余的钱去梳理。然而,在朋友杨龙友的帮助下,得以梳理,而也给了李一个信物——一把扇子,而李则留在了大厦。

但侯方域得罪了阮方成,他没有答应阮方成加入现在的幕僚,于是侯方域被阮方成排挤出朝廷,被迫投靠史可法。李并没有和一起逃走,而是关上门,在自己的闺房里等着她的后郎回来。但是总有人想着她。弘光王朝的田阳一直惦记着李,想娶她为妻,但李坚决不从。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她撞上了婚礼前的栏杆,血溅到了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当参加婚礼的一方看到李的强硬态度时,她带着大门走了回去。

但是阮方成怎么能让侯方域的情人离开呢?他在李受伤后,假借欲看歌舞之名,强行将她带入宫中。宫里的李只能看着范,想着事情。然而,在1644年,事情有了转机。清军从南方进攻扬州,逼近南京,弘光逃走了。没过多久南京就被攻破了,李也趁乱逃出了皇宫。当李逃到长坂桥时,她遇到了她以前的师父苏昆生,她被师父带到了苏州。当时,担心李有危险,于是他潜入城中寻找李。然而,由于难民太多,侯方域没有找到他的爱人。

当李的局势稳定后,他跑到栖霞山的保真寺,在那里他与前秦淮姐姐卞玉静一起。但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终于找到了李,把李带回了家乡。李没有告诉侯家人她的真实身份,因为她知道,一旦她的身份被人知道,她和侯郎都会挨打。侯的家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就让她住进了西苑的玉楼。事实上,侯方域早在家乡就有婚姻,但那是他父母指定的,侯方域别无选择。然而,李与原配妻子并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和睦相处。

毕竟的父亲知道了李的真实身份,所以他不得不把李赶出了玉楼。好在李平时人缘好,很多人替她求情,所以她才得以住在离城十五里的侯市代草院三三五四。而此时正怀着李爱情的结晶,勉强同意送一个小女孩到那里服侍李。

侯方域回家后,欢迎他心爱的人回到玉楼,但他的父亲表示强烈不满。侯方域只好带她去住在离市区七公里的侯氏庄园。但侯父的一系列举动打击了李。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情绪低落。她很快患上了肺结核,不久就去世了。

李用了半辈子的时间等待爱情,但现实的残酷给了她一个打击。爱情不仅仅是她和侯方域之间的事。她忽略了家人的存在,她注定不会和侯方域白头偕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18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