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第1张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卷一《竹里馆》已介绍。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前,更确切地说当作于天宝九载(750)他母亲去世以前。当时他在京先后担任左补阙、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等职务,写了不少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二》收录,题名《渭城曲》,解题称:“《渭城》一名《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此歌亦名《阳关三叠》,是最为流行的送别歌曲。“元二”,姓元,排行第二,生平不详。“安西”,唐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今新疆库车)。

前两句写景。首句写渭城早晨的雨水打湿了轻扬的尘埃,空气很清新。“渭城”,原秦都城咸阳,汉武帝时改名渭城,故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王维将元二一直从长安送到渭城,可见两人情谊绵绵。次句写客舍周围的柳枝普遍长出嫩芽,由枯黄变为嫩绿了,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诗人特别提到“青青柳色”,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这也暗示着送客送到渭城,两人不得不就此分别。

后两句写话别。依依惜别之情,通过殷殷劝酒之声表现了出来,其中“更”字用得好,正如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所说:“用一个‘更’字,则此前之殷勤劝酒,此刻之留念不舍,此后之关切怀念,都体现了出来。所以,这一个字的容量是很大的。为什么如此殷勤、留念、关切呢?因为元二一出阳关,就再也没有像自己这样的知心朋友了,何况他还越走越远,要到安西呢?从此以后举目无亲,还是在故人面前多饮一杯吧。只这寥寥十四个字,就将好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抒写无余。言简意赅,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这首诗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写出了人们在送别时所普遍具有的情感,正如清人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一《摘句》所说:“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王摩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扬州慢·淮左名都》抒发了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诗如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如下: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扩展资料: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

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

——扬州慢·淮左名都

你好,欢迎能够回答你所提出问题的答案,《笑》里展现了三幅笑影:从图画里的安琪儿的微笑,联想起五年前的田野道旁看见的一个孩子的微笑,又联想起十年前在海边茅屋前看见的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影,体会了世间的美好。而当三幅笑影在作者的似梦似幻的想象中“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她将对于”爱“和”美“的呼唤转达给了我们。

作者所描写的“微笑”是以“爱”和“美”作基调的。她在带给我们“爱”的感受的同时也把我们引进“美”的境界。她怀着爱心与对“美”的向往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境界。

作者描绘着“微笑”,而我们仿佛能从字里行间看见作者本人的微笑。就在写作的同时,冰心曾这样表述过:“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前言或几十字,从头到尾读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气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冰心实现了自己所期望的人格的显示。即使只读过这仅仅有800字篇幅的《笑》,我们也能了解了作者纯真温柔的心灵。

《笑》的文字清丽典雅、空灵飘逸。在开始创作之路的时候,冰心已经表现出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她有较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她的散文语言既发挥了白话文自然流畅的长处,又不乏文言的韵味。祝你心想事成,健康快乐,幸福美满。请采纳,谢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全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翻译: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遍,不知张季鹰是否回来了。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请谁人去唤来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扩展资料: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表明了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

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

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游春图》 游春图这幅画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人在画中游的感情。

于尺幅之内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和流连其中、乐而忘返的游客。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广阔空间。青山叠翠,湖水融融,士人或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 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微波粼粼,桃杏绽开,绿草如茵,美不胜收。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这幅《游春图》画作,山水重着青绿色,山脚用泥金,山上小树直接以赭石 写干,树叶以水沈靛横点,大树多勾勒而成,松树不细写松针,直以苦绿沈点,人 物用粉点成后,加重色于其上,分出衣褶。画法虽显草率,且只用“勾”法而没有 “斫”、“皴”等画法,但青绿山水之体已初成,故后人多认为展子虔的绘画开唐 代李思训、李昭道“金碧山水” 一派。

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通篇使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意味深长。 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细腻。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

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

“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198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 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