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如何感情真挚

写作文如何感情真挚,第1张

1 怎样写出情感真挚的作文

一、用心去生活

我手写我心,作文本是学生发表见解、宣泄感情的一个途径,那种一吐为快的感受应该让作文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可实际情形是,许多学生并不喜欢写作文,他们觉得在作文中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和校园这狭小的空间内,视野狭窄,阅历有限,生活积累不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生活的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的无米下锅,必须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察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对生活的经验和认知,从习以为常中发现令人感动的东西,从熟视无睹中发现生活的潜流。鲁迅的杂文名篇《灯下漫笔》,就是从换钱的小事中,看到了中国人从来就没争到人的价格这个大问题。只要用心去生活,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多份考究的目光,就不会没啥写,也就不会看见作文题就挠头,不知何处下笔了。另外,还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可以采用读书摘记、日记、每日一诗文、手抄报交流等形式和做法积累作文的材料,在读写中,训练我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多角度思考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是思维的产物,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自有其特殊的魅力。人云亦云,最容易落入俗套,因而也就无新意可言,更无动人之理。文章最忌随人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变换思维角度,调整思维方向,即多维立意,在写作中也会收到标新立异之效。俗话说,一树梅花万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同一事物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不同的美感。朱光潜先生说过:对于一棵古松,商人有商人的审美态度,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审美态度,艺术家有艺术家的审美态度。在写作中,多维思维比起逆向思维要么A、要么非A的思路来,也显得要稳妥得多。比如:写煤,可以写它的一身漆黑朴实无华,可以写它的发光发热无私奉献,也可以以物喻人,写其虽其貌不扬,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作文要想出新意,最好能摒弃一般人的思维角度,找到新的视角,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道人所未道。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流光溢彩,动人心弦。

三、形式上精雕细琢

一个平常的故事,让人编得波澜起伏;一个平常的道理,让人讲得入木三分;一处平常的景致,让人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一封平常的书信,让人抒写得有情有韵,感人至深这种叙写的成功,除了要具备深厚的生活积累,独特的思维角度之外,还需要具备谋篇布局上的巧妙构思以及锤炼语句之功力。一篇文章层次混乱、辞不达意、语言干枯,即使有再好的立意,也是很难打动人的。要把人或物表现得具体生动、形象逼真,首先就要构思巧妙,注意布局谋篇: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以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序;或先叙再议,或先议再叙,或边叙边议其次要注意用词精当,巧用修辞。词语选择精当,修辞用得贴切,会使文章文彩出众。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中对诚信的论述:要让我们的作文精彩动人,就必须在真和新上下功夫。真就是真情实感,新就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 实的自我,抒真切的感情,这是作文的灵魂。自话题作文诞生以来,题目中往往有这样的导语: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吗、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和看法等等。这些提示,其内涵都是指在作文中要表达真情实意,从自我角度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2 作文怎样表达真挚情感

前人读《古文观止》,有“三哭”的说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仁。”

为什么这三篇文章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呢?根本原因就是这三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最亲近的人和曾经引起他感情冲动的事,因此言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句句情深意切。能打动读者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就能广为流传。

打动读者的关键是文章表达的情感能引起读者共鸣。这就要求在文章中蕴含和流露真情。

我国明代思想家和批评家李贽就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童心”就是真情实感。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什么是艺术》中明确强调:“艺术家内心要有一个要求,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并指出:“艺术感染力的大小取决于下列三个条件:(1)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2)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3)艺术家的深挚程度如何……”。可见,带着真情实感去写作,把自己独特的感情传达给读者,是文章成功的根本。

2001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就对“好”和“较好”的作文分别提出了“感情真挚”和“感情真实”的要求。

3 作文怎样表达真挚情感

前人读《古文观止》,有“三哭”的说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仁。”

为什么这三篇文章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呢?根本原因就是这三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最亲近的人和曾经引起他感情冲动的事,因此言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句句情深意切。能打动读者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就能广为流传。

打动读者的关键是文章表达的情感能引起读者共鸣。这就要求在文章中蕴含和流露真情。

我国明代思想家和批评家李贽就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童心”就是真情实感。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什么是艺术》中明确强调:“艺术家内心要有一个要求,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并指出:“艺术感染力的大小取决于下列三个条件:(1)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2)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3)艺术家的深挚程度如何……”。可见,带着真情实感去写作,把自己独特的感情传达给读者,是文章成功的根本。

2001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就对“好”和“较好”的作文分别提出了“感情真挚”和“感情真实”的要求。

4 考场作文如何做到“感情真挚”,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什么样的作文才体现出“感情真挚”呢? 一要富有生活气息,二要富于时代特色,三要充满青春朝气,四要独具个性色彩。

要做到以上四点,考生在按照作文题目要求确定“要我写什么”和“我可以写什么”之后,就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去精选素材,用合适的手法抒 挚的感情。 一、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

从生活中取材,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考生首先要善于观察、勤于留意周围生活的动情点、闪光点,即能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

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同学情等等。现实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高考作文正是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中学生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近年来,考场作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73139文远离生活,“寻找古典”,编造情节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考生误以为生活本身平淡无奇,家庭变故之类的才是生活“闪光点”“动情点”,于是不惜编造如父母“离婚”、“死亡”、“遭遇车祸”之类的假情节;有些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时空交错,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另外那些老掉牙的人们熟悉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不宜入文。

只有那些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富于时代特色,蕴藏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为人所认可。 回避生活、凭空杜撰,都不足取。

要做到“感情真挚”,首先就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生活,用心品味生活。如0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青春从40岁开始》,作者写平实人生写家事琐事,情趣盎然,意味无穷。

南师大郁炳隆教授说:“高中生写记叙文,应当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不要一下笔就是古人如何如何,大人物如何如何。

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 二、精心描画典型细节。

好的记叙文都是通过细腻真切的描写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充分、生动的抒发出来。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够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描写细节一定要逼真,这样,人物形象才能描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上面提及的《青春从40岁开始》,文中这位老妈的音容笑貌,所思所想,被女儿用传神的细节描写,浓淡相宜地点染出来,煞是好看。

有关谁该唱“新”歌的描写,相当机智,真“亏她想得出来”。一个好的细节,顶得上千言万语。

小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饱满真实可信,极富时代特色。高中生写记叙文,务必在描画典型细节方面下功夫。

三、巧妙运用“点染”手法。 叙述描写要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生活中有一些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寻常小事,因缺乏“新”意,缺少“典型”意义,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小事、琐事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时,就借助描写景物,酿造意境,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完全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就是“点染”手法。

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段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因其巧妙点染,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试想如果考生也来饱蘸深情的一两句“点染”,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然能博得高分。

四、力求抒写独到感悟。 虽然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不太丰富,但考生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感充分地坦露出来,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凸显出来,把高中生应有的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朝气尽情地展现出来,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

尤其要选择了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题材,因为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熔铸了个人切身体验和强烈情感。

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最深切的感情的流露和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5 如何是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抒发真挚的感情

《如何是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抒发真挚的感情》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的灵魂就是感情,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无感情的、空洞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何尝不是一件难事呢?1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小学生,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缺乏对生活的深切体悟,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很难流露出自己的深情所感。所以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见到抄袭的、仿作的,或是千篇一律的话语和事件,或是不痛不痒的平铺直叙,虽然也看到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创新的写作手法,却很难看到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学生习作大多是无病 ,毫无感情可言。

2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们语文教师的生活阅历要远远多于小学生,我们的写作技巧也比学生多出很多,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指导学生,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抒发内心情感,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21引导学生多阅读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为什么作文教学中会有“范文”这种教学方式呢?有时候,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学生局限于一个思维定势中无法摆脱,那么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范文,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让学生豁然开朗。

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就拿一些打动人心灵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产生共鸣,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感在内心中激荡,便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样他们会有一个动力,促使他们去表达,去抒发内心情感。这些文章可以是一些富有感情的名篇名作,也可以是同龄小学生的文章,还可以是班级内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抑或是教师的下水作文,总之,只要富有真情实感,可以引发学生共鸣,就可以拿来让学生阅读、体验。

2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生活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语文源自于生活,作文更是生活中点滴积累的事件、情感、认知的集体表达。

学生欠缺的往往就是生活的经历、经验,和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热爱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尽情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的人和事出发,丰富写作的素材。

比如,涉及到写一次活动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观察这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每个人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活动中谁有什么样的表现,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涉及到写家乡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观察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体验家乡的风景美,感悟家乡的亲情,在写作时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想如实地抒发出来……只有细心地观察、体验,才能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更深刻地认知和体会,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23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杜绝“假大空”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在写作时他们会觉得没什么素材,所以,新闻上看来的、作文书上学来的各种事件就成了学生编造、虚构的对象,他们把这些事件虚构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由于不是亲生经历的,没有真实的体验,所以学生写起来十分虚假,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其实,小事未必不值得写。

很多情感和真理都是通过小事表现出来的,只要抓好了一件件的小事,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比如,父爱、母爱是小学生都经历过的作文题材,而要想把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深厚的爱表现出来,又入情入理,感人肺腑,却很难。

有一位学生却通过一件小事真实地写出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他写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农民工,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父亲穿了一件很不合身的泛黄的西服,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他回家以后很生气地问父亲为什么穿这样一件衣服。父亲惭愧地说,他想在家长会上穿得体面一些,正式一些,母亲接着说了一句,“你爸只有这一件西服,是像样的衣服。”

这篇文章仅仅通过父亲的一次家长会上的着装这件小事,便体现出了两个信息:父亲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父亲怕给儿子丢脸。父亲朴素的爱被小作者描写得入木三分,感人肺腑。

3 结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即使文辞优美,题材新颖,结构严谨,也难以让人感动。

从字面意义讲,“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

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忠于内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忠于内心,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6 怎么写作文才能有感情

得分点概述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应“表达真情实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作文创意加分的重要依据。

上述要求及规定,在各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得分点策略

(1) 实的情感。“真实”,主要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违背生活规律。鲁迅先生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只能是水。”只有写作者倾注了真情,文章才具有实感。

(2) 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的笔端涌动。

(3)抒真挚的感情。“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挚而又妥帖,不肤浅,更不夸饰、不矫情。感情的抒发要注意尺度和形式,既符合生活的真,更符合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4)求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要获得感人的效果,就必然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既可直抒胸臆,也可间接抒情(即寄情于人,附情于事,融情于景,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3失分会诊

(1)感情平淡乏味。这种作文主要是表现手法单一。如很多人常常是一叙到底,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精辟的议论、真挚热切的抒情,读来味同嚼蜡。

(2)感情虚假失真。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所以考场上很多同学都难以写出真情。不管话题多么宽泛,都必须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于是他们只好“为文造情”,致使虚情假意泛滥成灾。

(3)感情夸饰失度。有的同学对某事有着深刻强烈的情感体验,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现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感情夸饰失度、抒情矫揉造作等情况,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感情消极低沉。近年来,有的同学受一些“新事物、新概念”的影响,对反面事物大唱赞歌,或者以偏概全,一味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些情感写进作文中,即使再真挚、再强烈,它违背了积极健康的原则,又怎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呢?

4提升要诀

(1)突出词语的感 彩。我们的诸种情感,都可以借助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来,用褒义词来表达赞赏喜爱之情,用贬义词表达厌烦憎恶之意。此外,还可以褒词贬用或者贬词褒用,以赋予文静种独特的谐趣。

(2)发挥表达的传情功能。议论、抒情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抒发思想感情;采用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抒发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功效;而记叙则常常是抒情燃的基础。要表达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3)凸显句式的表情特性。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功效显著。从语气语调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式各有所长,能够充分展示不同的情感。再加上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倒装句和特殊句时时点缀,关键语句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这样一来,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各样情感体验都能精妙的再现。

(4)突出修辞的寓情特色。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等常用的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尤其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情意,抒写感受。

7 如何是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抒发真挚的感情

《如何是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抒发真挚的感情》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的灵魂就是感情,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无感情的、空洞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何尝不是一件难事呢?1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小学生,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缺乏对生活的深切体悟,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很难流露出自己的深情所感。所以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见到抄袭的、仿作的,或是千篇一律的话语和事件,或是不痛不痒的平铺直叙,虽然也看到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创新的写作手法,却很难看到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学生习作大多是无病 ,毫无感情可言。

2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们语文教师的生活阅历要远远多于小学生,我们的写作技巧也比学生多出很多,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指导学生,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抒发内心情感,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21引导学生多阅读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为什么作文教学中会有“范文”这种教学方式呢?有时候,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学生局限于一个思维定势中无法摆脱,那么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范文,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让学生豁然开朗。

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就拿一些打动人心灵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产生共鸣,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感在内心中激荡,便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样他们会有一个动力,促使他们去表达,去抒发内心情感。这些文章可以是一些富有感情的名篇名作,也可以是同龄小学生的文章,还可以是班级内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抑或是教师的下水作文,总之,只要富有真情实感,可以引发学生共鸣,就可以拿来让学生阅读、体验。

2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生活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语文源自于生活,作文更是生活中点滴积累的事件、情感、认知的集体表达。

学生欠缺的往往就是生活的经历、经验,和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热爱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尽情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的人和事出发,丰富写作的素材。

比如,涉及到写一次活动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观察这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每个人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活动中谁有什么样的表现,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涉及到写家乡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观察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体验家乡的风景美,感悟家乡的亲情,在写作时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想如实地抒发出来……只有细心地观察、体验,才能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更深刻地认知和体会,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23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杜绝“假大空”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在写作时他们会觉得没什么素材,所以,新闻上看来的、作文书上学来的各种事件就成了学生编造、虚构的对象,他们把这些事件虚构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由于不是亲生经历的,没有真实的体验,所以学生写起来十分虚假,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其实,小事未必不值得写。

很多情感和真理都是通过小事表现出来的,只要抓好了一件件的小事,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比如,父爱、母爱是小学生都经历过的作文题材,而要想把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深厚的爱表现出来,又入情入理,感人肺腑,却很难。

有一位学生却通过一件小事真实地写出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他写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农民工,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父亲穿了一件很不合身的泛黄的西服,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他回家以后很生气地问父亲为什么穿这样一件衣服。父亲惭愧地说,他想在家长会上穿得体面一些,正式一些,母亲接着说了一句,“你爸只有这一件西服,是像样的衣服。”

这篇文章仅仅通过父亲的一次家长会上的着装这件小事,便体现出了两个信息:父亲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父亲怕给儿子丢脸。父亲朴素的爱被小作者描写得入木三分,感人肺腑。

3 结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即使文辞优美,题材新颖,结构严谨,也难以让人感动。

从字面意义讲,“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

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忠于内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忠于内心,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立意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主题,而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的意见或中心的思想。因此,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旨)。

作文的立意,就是说通过你的文章要告诉读者什么——抒发某种情感,或是阐述某种思想。立意,通俗一点可理解为写作目的或常说的中心思想。

散文如同细绢,文笔细腻,情丝绵密。如同写意画,需要穿插其中的或深沉或细微的情感来支撑整体的基调。对于文章所需的议论,多穿插于表面的行文中,鲁迅朱自清的散文惯如此,有些作家文风素雅,不善直抒胸臆,多隐于写意状物中,尤其沈从文汪曾祺的散文中(如《淡淡秋光》)。对于题材的表现,应该在富有深刻理解或感情基础上赋予精准的描写或感情充沛的刻画,以此来打动读者。不要出现大段苍白的描写或议论。抽象的感受与具体的描写如同串珠与丝线紧密有序的结合。当然,情感的真实动人最重要,其次是必要的文笔与知识储备使其行文流畅,内涵丰富。立意就是对情感与事物的定义与写作中的两者完整结合。

  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文)。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是指文章的立意,即作者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立意要正确

立意的正确是从两个角度来说明的:一是思想内容正确,能客观公正、准确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客观);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做到“切题”(主观)。当前的社会是一个追求时尚和个性的社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大多想“标新立异”,无论是高考还是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有立意“剑走偏锋”的现象,表现为观点片面、不准确,和命题意图相悖。具体表现在有些学生只注重形式,连自己也不知道表达什么主题;个别学生借考试之机表达对学校、家长、老师、社会的不满,批判现行高考制度;有的学生调侃他人,侮辱阅卷老师。诸如此类的立意,让人一看就大跌眼镜,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作文的意图是展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及其对真善美的追求的,若学生思想意识有问题,即使写作功底再扎实,其主题也必然是错误的。正如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一再强调的:“作文只要踏入禁区就不及格。”可见,同学们平时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注重立意训练,坚决避免庸俗错误的立意出现。

二、立意要做到新颖、深刻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就是强调立意要新颖,即郑板桥认为文章的主题要像“二月花”一样新颖夺目,不落窠臼。立意新颖是说文章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就是说要写别人没见过的事,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强调文章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透过生活的现象,“以小见大”,揭示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本质问题。其实只要我们平常注意思想修养和关心时事政治,思想有高度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自然立意不一般了。平时仔细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特别是那些以前没发生过的事,并经常做观察笔记,随手记下来,这样在作文时才有新鲜的材料和新颖立意。立意贵在创新,新颖别致的立意是吸引人的关键。

立意深刻指的就是确立的中心思想认识能够揭示事情或问题的本质、实质。这是对立意的较高的要求。立意深刻,写出的文章才具有说服力,才经得起读者反复阅读、欣赏,才能感染、教育人。它不仅是高考发展等级中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体现。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意思的掌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这里的“开掘要深”,就是强调洞隐烛幽,深入开掘,力求挖掘出事物的本质属性。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新颖深刻呢?同学们平时既要多加强肯定立意训练,又要加强否定立意训练;既要用联系的眼光去立意,更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去立意;既要横向拓展,更要纵向挖掘;既顺向立意,又逆向立意。

三、立意要独特

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同学们在平时立意时,要努力开启思维,精心思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立意训练,这样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形成独特立意。

如写“在雨的世界里”,写作角度非常灵活自由。按照一般思维,学生可以把目光聚焦到雨上,写“下雨了,丝丝缕缕,飘飘洒洒……”但如果仅停留在描雨的画面上,没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审美思辨,那样文章会显得浅薄和乏味,让读者产生一种审美疲劳,但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领悟自然的感悟,则文章会灵动深刻,富有感染力。因此,若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应积极打破思维定势,有意阔宽思维空间,变一元立意为多元立意,变直观思维为立体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像这个题目,就应该紧紧把握“在雨的世界里”的内涵,使自己思路开阔,文思泉涌。例如,可以把自然中的“在雨的世界里”现象和人生、社会中的“在雨的世界里”契合,深度挖掘二者的共性和相似点;可以结合大自然天人合一、宜人细雨、绿草如茵的和谐美来写,呼唤人类要尊重客观规律,凡事不可刻意强求;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从古今中外那些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中悟出人在挫折困难面前要学会坚强,勇敢面对挫折的道理,可以结合陶渊明、苏轼等熟悉的文学形象,从他们为人处世的豁达与超然中悟出一种轻松、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可以写特大洪水灾害突然而至时,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爱心帮扶,在水的世界里,“水”不但没有形成水灾,反而在“爱的世界”里变得更坚强和美丽。当然,考生也可独辟蹊径,反弹琵琶,以逆向思维写洪灾来了,很难见草色青青、天人合一的反常现象,以此引起世人对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的行为的反思与警醒……

总之,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及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四、立意要集中

王愿坚说:“在许多革命前辈的斗争生活中,有的片断可以完整、充分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特征,可是在有的片断里,人物精神的美却只是一闪即过;这一闪虽然短,但却光辉得耀眼,令人心惊目眩,蕴蓄着无限激情和使人深思的思想力量。”在立意时,要精心选择一个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力争做到“一滴水看世界,一瓣花说人情”,这样才能展示学生不平凡的洞察挖掘力,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因此,平时要高度重视立意训练,力求意高文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20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