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马靴阅读答案分析两只狼的形象

炖马靴阅读答案分析两只狼的形象,第1张

1 在最危急的时刻,公狼不畏生命的威胁守护在它身边,它感到到幸福

2 “他停下脚步,放下口中的猎物,凝视着家的方向,沉没地回应着母狼”--此处公狼的叫声平缓深沉,仿佛告诉伴侣自己平安,让它们放心

3 文中狼家族充满浓浓的亲情,在恶劣的环境中为生存而战,对亲人不离不弃,发散着爱的光辉

4 人类的情感比狼更丰富,但本文重点是在写狼,作者所处的角度不同,写狼与人类产生冲突,才能突出主题

    一,解读:《炖马靴》,短篇,作者迟子建。

      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内心滋生温柔的故事,尽管故事里包涵着战争,生死,惨烈与苍凉。作者把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甚至是大自然的生命都有机融合在了一起,让人感觉到一种天人合一的苍茫与原始。人与人的对立,人与动物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最终都在作品里得到溶解,言和。故事遥远简朴,讲述自然平实。

        作者有深厚的驾驭语言和故事节奏的能力。同时也带有鲜明的个人情感色彩,不难读出,这是一篇旖旎着情感微澜的小说作品。也许这是作者一贯的叙述风格,以前读过作者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也同样有这样的色彩意味。

      故事的主人公“父亲”,是一个在战争年代,从死人堆里爬出,而又平安活到和平年代的老军人。故事的配角,则是两个,一个是敌人,一个是瞎眼狼。“父亲”是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他同情被战争击伤的奄奄一息的敌人,也同情被陷入饥饿危机的动物~瞎眼狼。在上帝的眼里,世界万物都是平等的,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血液的流动,心脏的呼吸,饥饿的困扰,都是一样的。所以,主人公“父亲”是以上帝的眼睛来看待生命,看待这个世界的。这是一种大悲悯。现实的世界也许没有这样的人,但是小说故事里可以有。

        这篇小说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有关生命探讨的小说。“父亲”,敌人,瞎眼狼,三者都面临了生命的危机,但是最后,父亲和瞎眼狼和解了,相互协助,走出了危机,而父亲和敌人(其实说得也是人与人)也和解了,却没能走出危机。由此便也留下了困题,人与动物能够达成和解,而人与人的和解却何以困难重重,永远还会发生的仇恨,战争,欲望,永远善良的邪恶的人性,人与人,人与自己和解的出路在哪里?

        可以说,这个短篇虽然篇幅不长,包涵的寓意却博大深刻。讲述虽然朴实随意,但手法却炉火纯青,寓华彩于朴素平淡之中。一篇上乘之作。但就作者的思想刻度,仍有待挖掘和提升。作品虽然是故事,但已不仅仅是故事,它还是思想和感情。作品的感情色彩没有降低,但作品的思想艺术却有待打磨。作品进入了生命对生命的思考,却在思考中没能继续,对于永远会陷入生命危机的人类,我们的出路在哪里?这也正是这篇小说所要自己回答的,而这个问题却成了永远,甚至成了含糊不清的雾霭,就像四道岭上雪野迷蒙的夜晚和阴云困顿的白天。

        二,另一种解读:《炖马靴》其实也是一个报恩的故事。瞎眼狼对受过恩赐的人(主人公父亲)报恩的故事。在它受到饥饿威胁的时候,主人公帮助了它,而在主人公遭遇危难时刻它用自己的感恩方式回报了主人公。主人公宁愿帮助身陷困境的畜牲瞎眼狼,也不愿帮助对自己构成生命威胁的敌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作品所写其实就是人之常情。受恩+报恩的故事。战争只是一个背景。敌人是自己的对立面。

        整个作品其实就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而已,只是成功讲述了一个成功的故事而已,小说其实也就可以这么简单。写简单故事,书人之常情。

        作品写的算是成功。不过它并没有把人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困境更加有力度的展现出来,大概是因为限于篇幅的缘故吧!

 

迟子建

迟子建,女,汉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现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白雪乌鸦》《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越过云层的晴朗》《群山之巅》《候鸟的勇敢》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迟子建作品精华》(3卷)。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另有《迟子建文集》出版80多部单行本。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

迟子建的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还有一些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2019年9月23日,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中文名:迟子建

外文名:ChiZiji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

出生日期:1964年2月27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

主要成就: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

一次庄重文文学奖

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一次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树下》《晨钟响彻黄昏》《额尔古纳河右岸》《越过云层的晴朗》《伪满洲国》等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人物经历

1964年,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

1983年,迟子建开始写作,30多年来她已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出版80多部单行本。

1984年,迟子建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87年,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的她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现担任黑江龙省作家协会主席。

1990年底,迟子建到日本访问,一位日本老人问她:“你从满洲国来?”她当时有一种蒙羞的感觉,因为伪满洲国的历史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而那段历史对东北人民来讲,象征着苦难和屈辱。回国后,她决定创作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试图还原伪满时期底层社会的生活图景。

1993年,迟子建凭短篇小说《雾月牛栏》荣获“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迟子建在《收获》上发表了《向着白夜旅行》。

1996年,迟子建凭借《雾月牛栏》摘取了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奖。

1998年,34岁的迟子建,在故乡和塔河县委书记黄世君结婚。

2000年,迟子建去挪威访问,并以《清水洗尘》再获“鲁迅文学奖”。

2001年,迟子建在中俄边境的一个小村庄里遇见了一位老人,结合自己之前听到的新闻,决心创作《群山之巅》。

2004年,迟子建在报纸上看到鄂温克画家柳芭的故事,她来了灵感,决定动笔写这个民族的历史。她追寻驯鹿的足迹,找到笔下鄂温克女酋长原型,推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2005年,写成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2007年,迟子建凭借《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2009年,迟子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迟子建凭借《白雪乌鸦》获得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2015年1月8日,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群山之巅》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举行新书首发式。迟子建写作这部小说历时两年之久,呕心沥血,其间两度因剧烈眩晕而中断。

2016年,迟子建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迟子建小说新作《候鸟的勇敢》近日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12月13日在上海发布,迟子建《炖马靴》摘得短篇小说榜第一。

2019年12月6日,迟子建凭借作品《炖马靴》获得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短篇小说奖。

2020年1月15日,迟子建当选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母亲:李晓荣,五十年代漠河乡广播站广播员。

父亲:迟泽风,曾任黑龙江省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一九八五年冬季病逝。

丈夫:黄世君,原塔河县委书记,车祸去世。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文集作品

翻译作品

《秧歌》(小说集法文版)BleuDeChine出版社1998年《磨坊》(小说集法文版)BleuDeChine出版社2002年

《香坊》(小说集法文版)BleuDeChine出版社2004年

《满洲国物语》(长篇小说日文版上、下卷)日本河出书房新社2003年

《向着白夜旅行》(意大利文)小说集Pisani出版社2002年

《秧歌》(意大利文)小说集Pisani出版社2004年

《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英文版)小说集澳大利亚乔伊斯基金会出版2004年

《原野上的羊群》(英文版)小说集中国文学出版社“熊猫丛书”2005年

《踏着月光的行板》(意大利文)小说集pisani出版社2007年

短篇小说

部分篇目:

《那丢失的》(《北方文学》1985/1);《沉睡的大固其固》(《北方文学》1985/3);《旧土地》(《北方文学》1986/1);《没有月亮的抱月湾》(《小说林》1986/2);《在低洼处》(《小说林》1986/4);《白雪国里的香枕》(《作家》1987/3);《北国一片苍茫》(《青年文学》1987/8);《星期天》(《小说林》1988/3);《烟霞生卒年表》(《春风》1991/4);《五羊岭的万花筒》(《钟山》2010/2);《七十年代的四季歌》(《上海文学》2011年1期);《他们的指甲》(《作家》2012年5期)。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个作家能够放低姿态,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贴近被遗忘的角落和遗忘的群体,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悲悯精神。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黑土地小人物形象系列自成谱系。这些小人物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他们有不同的职业,有种地的、剃头的、弹棉花的、卖报纸的,也有清扫楼道的、唱丧歌的、刻墓碑的、为别人洗衣服的。这些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隐忍善良又软弱自负,既淳朴坚韧又安于现状。他们依靠着一种简单的理想生活着,生活中的一点不幸都能给他们以致命的打击。迟子建在作品中写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世俗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为他们书写立传。迟子建赞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乐观的品质,用宽恕之心来对待他们的自负、狭隘等弱点,用爱意抚慰他们生活的苦难和不幸,用温情批判他们人性恶的抬头。

艺术特色

自杀、他杀、病死、老死迟子建热衷于死亡叙事,这或许因为死亡是人性的自然(按弗洛伊德的术语叫“死本能”),是人的宿命,也是对人性的自然来说最大的神秘。从万物有灵的角度,人死之后灵魂才可以出窍,才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更好地表演来自大自然的神秘。迟子建喜欢在血缘关系问题上做文章,其原因也在于此。血缘亦是人性的自然,其中有诸多人所不能克服的神秘性存在。当然,血缘关系只有在与非血缘关系的对照中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显现。就《树下》而言,七斗被过继给姨妈,七斗的妈妈也有一个后妈,七斗的老公总是怀疑儿子并非亲生,等等,都属此一题材。此外,情欲,尤其是与亲情纠结在一起的**(姨父对七斗的强暴)、作为社会禁忌的情欲如婚外情(《逆行精灵》中的鹅颈女人),等等,这些自然性命题,也都是迟子建的小说中最重要也最常见的题材。作为这一切的升级版,情欲加血缘加仇杀,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也屡见不鲜,如《岸上的美奴》《晚安玫瑰》等。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首位)、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央视网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21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