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烘托人物什么情感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烘托人物什么情感,第1张

全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首先,我认为父亲的言行过于守旧,有点不大理解父亲。然后,父亲为我去买橘子,从父亲的穿着和动作中,我了解到了父亲生活的辛酸,后来父亲走了,又对我关怀备至,使我非常感动。几年后,我又回想起父亲的背影

难忘的一件事

 1 有一天下午,因为晚上有客人来,所以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来买菜,市场上人山人海,我们来到了路边一个卖菜的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一位老爷爷。

  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判。可那卖菜的人斤斤计较,怎么也不肯降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的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火火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钥匙不见了,怎么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这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摊子上了,丢了东西,谁会还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的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市场的方向奔去。

  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了,市场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那位老大爷还在那儿,眼睛向四处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上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他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钥匙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了头,不住的谢谢他,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望着眼前朴实的老大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愿老大爷一生平平安安!

  2人的一生是由无数的事情组成的,有令人兴奋的事情,有令人激动的事情,有令人伤心的事情。一个事情,时间虽不长,但令人难忘。

那是一个冬天,雪花如鹅毛般飘飞。清晨,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县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所有的广告单、宣传单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县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群清洁工忙碌着。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的出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着。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清除完之后,她又走到另一张纸的前面。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是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的想。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却并没有清除它。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走过去时,只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年老的清洁工一模一样:她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然后也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最后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席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队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1、诗人的感情:

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2、原诗: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4、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263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