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宜法是什么职业

于宜法是什么职业,第1张

于宜法

于宜法,男,汉族,山东文登人,1953年出生,1972年1月入党,1974年9月至1977年8月在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洋系学习,1977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学位,研究员,原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2013年12月20日,教育部决定免去于宜法的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职务。

现任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思想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文名:于宜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文登

出生日期:1953年

职业:原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

毕业院校:山东海洋学院

代表作品:《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博士

人物简介

于宜法同志自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主讲过《海洋潮汐学》和《海洋调查与观测》等课程,编写《海洋潮汐学》讲义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潮波系统变化的机理及其作用研究》和国家软科学项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等十余项,在渤、黄、东海海区进行了海平面上升对潮波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发现海平面上升对海区分潮振幅和位相均有显著影响;首次在潮汐和余水位条件分布联合概率方法中考虑平均海平面线行升降趋势对算结果的影响;首次探讨了海平面变化对海洋工程水位的影响。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4年9月至1977年8月,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学习;

1977年8月至1984年10月,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助教;

1984年10月至1994年9月,青岛海洋大学科研处副科长、科长、副处长;

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秘书兼校办副主任;

1996年7月至1997年10月,青岛海洋大学校长助理;

1997年10月至1999年9月,青岛海洋大学副校长;

1999年9月起,青岛海洋大学(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研究领域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海洋潮汐和海平面领域的研究

学术成果及荣誉

曾撰写发表科学和管理论文30余篇,主编《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专著1部,参编《海洋知识经济》和《海洋管理概论》专著2部;与陈宗镛教授等合作完成的《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研究》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器测海面和沿岸地壳形变的研究》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沿岸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应用研究》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于宜法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始终保持一种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勤奋务实工作作风,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被国家自然基金委评为国家基金管理先进个人,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评为省高校优秀党员。

兼职

现兼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编委、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分会副理事长、山东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长。

高州一中现任校长是杜锡孟。

学校历史:

高州市第一中学原名德明中学,创办于1934年2月14日。是胡汉民、陈济棠等国民党元老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以中信源山先生芹坦州的族名——“德明”为校名创办的学校,先(1934年2月14日)在香港九龙创办香港德明中学,后(1937年11月13日)在高州创办分校。

1942年2月日本占领香港后,在日军的控制下,为方便殖民统治,日军将香港岛分成12区,九龙分成9区,新界分成7区,香港人民全面抵抗日本侵略。为求学校师生之安危,香港德明中学1942年3月校董会毅然决定内迁与高州分校合并,并逐步发展壮大。

名师杜锡孟:

杜锡孟,男,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高州一中校长兼党委书记。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高州市首批名校长;高州市第一、二、三届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茂名市优秀校长,2006年10月至12月参加“中英校长领导能力合作培训项目”学习并结业。

师资力量及荣誉:

一、师资力量

468名专任教师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4人,一级教师248人,2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3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外出学习培训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二、荣誉

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有94篇,其中有两篇获广东省吴汉良教育科学管理基金三等奖。

有四个CAI课件制作获2000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黄华奖的优秀奖,申报立项的国家级课题有14项,省级课题有13项。其中26项已通过结题验收,一项获省创新成果三等奖。

  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造就一批骨干教师。而能否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关键在于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就是一场戏的总导演,没有一位高水平的“导演”,实施素质教育,实行高效管理,办出特色学校都将是空话。作为一校之长,如何让自己在任期内带动全校教职工不断进步,让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真正使自己成为学校之魂呢

一、坚持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人格简言之即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以德取人、失德弃人,以德为重应是做人的根本。人格像花的芬芳、酒的醇香,掩不了,封不住,幽香四溢,令人回味悠长。一校之长,如果没有威信,说话没人听,指挥没人应,那就成了孤家寡人,就无法有效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而威信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的良好形象去赢得“一班人”的钦佩和信赖,这种非权力影响力所产生的作用,远比权力的作用要大得多。因此,校长必须要加强自身“德”之修养,以德感人,以形染人,增强自身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才能达到政令畅通、有效地组织管理的目的。一是在具体工作中,校长要摒弃官位意识,提高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增强创业的责任感;淡化管束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抛开功利意识。提倡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知人善任,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二是在平时生活上,要坚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工作在前,待遇在后;实干在前,荣誉在后。做到“四要”:即要管住自己的头,不该想的东西不要想。见钱不贪,见色不迷;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东西不要吃。否则就把原则吃掉了,嘴巴吃软了,形象吃丑了;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拿,不贪恋钱财;要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实践证明,能否赢得师生的拥戴,校长“德”行是首要的。校长若能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出表率。那就会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有什么样的校长。便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二、坚持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人是有感情的,对学校的管理要做到“情感先行”。校长不能单纯以行政手段来处理各种关系,而应对师生倾注满腔深厚的感情。通过情感交流,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相通。一是对教师要主动关心。校长是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的“班长”。要当好这个“头”,除了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而外。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下属、对教师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尽管校长事务繁忙。但是主动与下属、与教师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对教师的缺点既要提出善意的批评。又要对他们工作上的失误主动弥补。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关心他们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要真心真意、实心实意、诚心诚意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二是对教师要宽容大度。宽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度量。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品德。作为校长,更应该用博大的胸怀去宽容教师、学生及周围所有的人,从而营造出平静和安宁的情境。“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校长管理一所学校,不可能人人都说你好,说长道短总会有的。这就要求校长要胸怀豁达。多想别人的好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对抱怨或责难,都要能听得进,想得开。受得起委屈。吃得了亏,更要咽得下苦辣酸甜。宽容能力是校长必须具备的品格。三是对教师要注重激励。学校管理要重在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重激励。一位聪明的校长要善于经常适时、适度地表扬教师,做到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使其有温暖感;对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对优秀教师评先晋级、入党提干给予倾斜,使其有归属感。这些举手之劳,也许就可以给教师一个艳阳天。

三、坚持用民主的力量凝聚人心。校长的民主意识、学校的民主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使相同的教育资源展现出不同的办学效果。因此,实施民主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要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追求的价值取向,就是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校长要注意创设平台和时空,让教师广开言路。广开言路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强化教师的参与意识,激发教师的成就需要,彰显教师的价值,增强学校管理的亲和力。比如定期召开教代会,讨论、决策学校的大事、要事,听取并审议学校工作报告,收集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工作评估细则、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如果教师参与感被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就会增强。自然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使学校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化难为易。其次要切实推行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坚持和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校长廉洁自律,化解矛盾,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要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难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作为校务公开的突破口。一个学校只要真正做到了校务公开,就决不会矛盾重重、内耗不断。这样学校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您好,舒城中学副校长包括: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陈晓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30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