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这篇课文中表达作者喜爱灯笼的句子有哪些?

灯笼这篇课文中表达作者喜爱灯笼的句子有哪些?,第1张

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1、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 很多美好的回忆;

3、灯笼能为夜行 人指路,温暖他人;

4、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境,激发爱国热情。

它所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对早年生活、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又有对国家社会的担当精神。作者表达得很曲折而有层次,大半篇幅抒写怀念之情,最后由从对过去的怀念转为对现实的感受。要从字里行间把握文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变化的层次。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1“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灯笼这篇文章

是吴伯箫的作品

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

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

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灯笼》 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灯笼”和“情感变化”为线索,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亲人故乡的怀念,最后,表明自己要做“抗日马前卒”的誓言。

  文章怎么把这些“事”和“情”组织在一起写?首先要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文章共十二段,概括每段内容,教参划分层次:第一段做为开篇谈“火”,为下文说“灯笼”做铺垫,;第二段至第十一段谈的是“灯笼”,全文主体;第十二段是结尾说“火”,“灯笼”不足以言其志,火把、探海灯和燎原烈火方能寄其情,卒章显志。

    二、三部分的划分,我认为值得商榷。对此,我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该把第十一和第十二段合起来做为结尾部分。理由如下:

      文章本身就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灯笼”,暗线为“情感变化”,它们互相交织,串联各种材料,而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此文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个人延及社会现实,最后抒壮烈之情,卒章显志。但是,这种豪情壮志、铮铮誓言,在十一段就已提及,“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借古喻今抒宏愿。十二段在此基础上,把作者的豪情显得更为高昂,“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这两段的内容紧密相连,拥有抵御外辱的坚定信念,充满爱国情怀。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31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