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

探寻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第1张

10月底,休假几天回老家,闲暇之余竟将《遇见未知的自己》阅读完了,用时3小时左右。阅读对内心的冲击却特别大。

阅读后根据感受马上写初稿,想着日后再阅读一遍再完善初稿。因为忙碌一直在推迟。今日再次修改补充更新,希望更多人早一些阅读到这本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章节结构

一、1-6章 真我状态 爱 喜悦 平和

二、7-12章 能量、潜意识

三、13-18章 身体--联结

四、19-24章 情绪--臣服

五、25-28章 思想--检视

六、29-30章 身份认同--觉察

七、31-36章 真我回归空性无极

这两年不太愿意读心灵类书籍,读多了有点乏!但还是想来“请教”久居盛名的心灵导师张德芬老师。

阅读序言,感受到张德芬老师由心而发的温暖关怀。但序言并不吸引我,还差点让我逃避,这一类如多数心理书籍序言一样,感到空洞虚无。

带着需求阅读,首先确定了和这本书的“初次见面”时间30分钟,提醒自己不能妄下判断,轻易放弃。

幸好坚持,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里觉醒真我,回归本源,做内心减法。

第一个问题“你是谁?”

似乎是张德芬老师此时,在问冒失的我 “你是谁?” “你来做什么?”,有些惶恐。

老人:你是谁?我是丽涓

老人:这只是你的名字,一个代号

我是一名医务人员

老人:如果你换了工作你是谁内容不就要改了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老人:这是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

我天生秀外慧中、情感细腻、简单善良

老人:这是你的身份认同

我是谁?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

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

每个人想要的东西都不同,健康、金钱、权力、快乐、容貌等等有了健康、金钱、权力、快乐之后怎样?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老人说:追求这些现象的背后,也不过五个字可以表达出来。

分别是:爱、喜悦、平和

对话到这里,内心的迷茫焦虑瞬间清晰了一部分,向外追寻健康、金钱、权力、快乐、容貌等等,回归的真我,就是为了爱、喜悦、平和。

爱、喜悦、和平是我们曾经拥有的,甚至是我们的本质,所以我们才如此热切地追寻它们。回想我们孩提时,对这个世界天然的喜悦和爱。

渐渐长大“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但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真我的爱、喜悦、平和,被角色、身份、思想、情绪、身体团团包围起来的,渐渐迷失。

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

能量

能量是什么?它真实存在吗?

能量是物质组成的最小成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量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运动。 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有特定频率的能量。

能量有吸引力具有同频共振,例如你和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一起,会觉得舒心。

能量通过同频传递,当一个人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他的身体,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

反之,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思想频率,能量会迅速流失,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

我们都拥有能量的源泉,但被各种情绪、思想、身份团团的包裹着,我们与生命的源头失去联结。

因此渴望不断地向外索求以获得能量,甚至争夺他人的能量。 通过控制他人、用权力凌驾于他人之上,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来证明自己的对的、好的。

拨开层层限制,看到内在真我喜悦、爱与平和,向内求索,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们本自具足。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我们一般人对身体的了解是有5%,身体的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自动活动。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

我们的思想总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当下。 当下是能量的源泉。

如何与身体联结呢?

最佳的方式就是静坐冥想。

除了静坐冥想,其他任何能让你专心致志、活在当下的运动,如慢跑、瑜伽、健走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重要的是运动当下的心态。

我们既不能不使用身体,也不能过度使用身体。书中举了两个因为忽视身体,跌落人生低估的例子。

一个是赫赫有名的激励演说家、培训大师,年轻时意气风发非常成功,思维爆炸,但完全和身体脱节,忽视身体的感受,最后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暂时退出战场。

一位是体坛健将,她与培训师不同,培训师是过度使用大脑忽略身体,她是过度使用身体把身体当工具,没有倾听身体的声音,伤害了身体。

每天花一部分注意力在自己身上, 跟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信息 。回归当下。

现在每个人都在面对的难题---情绪, 情绪也是一种能量 ,包括恐惧、悲伤、愤怒、快乐、安心等。

一些负面的情绪能量对当下的我们并没有好处,可是就是无法遏止。那么如何面对这些痛苦、焦虑、被欺骗等情绪呢?

张德芬老师说: 臣服!

第一次听说臣服是张德芬老师的好朋友恒洋老师说的,当时就非常震撼,开始带着臣服的心对待很多事情,心悦诚服的向高人学习,获得觉醒成长。

今日听到的臣服是对情绪!我依然选择坚信!因为我是臣服的受益者。

臣服情绪。

例如臣服愤怒,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让这种能量自然地流露出来,不要压抑!

事实最大,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会受苦,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实。如果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墙,希望把它撞开,但头破血流、徒劳无功。

我们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可 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脑袋里的思想 ,它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

腐臭的食物你绝对不会放入口中,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每天你放了多少负面思想在自己脑袋里,还反复思考、琢磨它们?

我们生下来思想是一片空白的是谁把思想放入我们脑海中?

亲爱的,外面没用别人,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有些痛苦的情绪是你对事情的想法。

我们一起看看 ABC情绪理论:

A(事件)不变的事实,B(信念、想法)我们看待事件的想法,C(结果)导致的情绪结果。

同一件事情,不同人产生不同的想法,体会不同的情绪。

我们要学会检视自己的思想信念系统,随时关照自己的思想,并检验它的真实性,看看是否有其他积极视角。

回到最初“我是谁”的问题,若菱最后见的是一位高科技产业赫赫有名大佬,现在腰缠万贯、名利双收。曾经经历过丧妻和生意低谷的他说:我的事业、家庭、成就,都不是真正的我,老天爷可以在一瞬之间,把它们席卷一空。

外在的身份认同并不属于我,我们要建立觉察。彻底了解到你认同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属于你,就有可能从向外追逐的噩梦中醒来。向内觉察,破除身份认同。

这本书最后是回归空性,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合一的、空无的虚空。回到原始身份的空无--无极。

爱、喜悦、平和,都是真我的副产品,不是真我本身,它们是当你回归真我之后的自然状态。

我们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观照一切有意义和无意义的观念,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以故事形式讲述的心灵类书籍,非常容易读,意义深刻引人反省的书。

用若菱的故事串联向内寻找真我的过程,通过联结真我、积极能量、臣服情绪、观照身体、觉察空性等,打通我们与真我的通道。

阅读这本书后,我焦虑迷茫的心开始变得平静,有归属感,觉察到自己喜悦的事情。感受到对阅读书籍和书写文字的天然喜欢,令我雀跃。

接纳、不批判情绪,也开启了每日健走正念联结身体,内心更轻盈。

我爱我自己,我关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正在阅读的你,期待输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帮助你觉醒成长,悦读阅己,热爱生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该教也能教给孩子的功课就是生命情感智慧课,这也是对孩子来说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课。

在当下,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很容易产生畏难放弃的情绪。甚至有时候也包括我们自己。

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学习的意义。稍有一点目标的孩子,会为了一个眼前的利益或者一个短暂的欲望目标努力。孩子再大一点进了大学之后,产生了对人生的困惑和迷茫,会不断问自己:“我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当这个困惑无法得到答案的时候,他(她)就进入了一个烦恼的世界,他(她)不会懂得发自内心热爱一份事业,也不懂得怎么爱一个人。即使有不错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非常难以获得快乐感,时常陷入忧郁焦虑的境地,而且心理治疗和精神干预无法医治,这就是我们时下流行的“空心病”。这个病症在北大患病率为三到四成,而且不乏北大学习成绩中的佼佼者。

当一个人精神世界枯萎的时候,是无法体验获得幸福感的。而这门功课唯有我们能“教”给孩子。因为这门功课来源于生活体会和人生感悟。而我们中国人活在生命情感的血缘关系中,会有精神影响和传承。这就是我们传统的“家学”。而这样的“家学”最主要的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为人处事和实时谈吐的体现。而这些智慧来自于现实生活阅历的积累和人文经典大量的学习阅读。当我们真正在用心做这两方面的时候,我们的精神能量会非常丰沛,会滋养滋润孩子的精神世界,亦会正面影响到他(她)的成长,让他(她)更有机会获得那份珍贵的当下幸福感。

很多啊,

有自知之明的情感是理智的情感,

能清楚的认清现实的情感是理智的情感,

能看到未来的情感是理智的情感,

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情感是理智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36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