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偶成
张 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徙居衡阳(今湖南衡阳)。宋高宗时宰相张浚子,以荫补官,累官至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四库全书》收《南轩集》四十四卷,《全宋诗》录其诗八卷又二句。
诗题原作《立春日禊厅偶成》,现在的诗题显然为编者所拟,应当承认《立春偶成》显得更简洁、更明白、更符合通俗读物的要求。“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立春在阴历中的时间不固定,标志着冬天结束,春天开始。
首句写虽然还是阴历十二月份,也就是“岁晚”,但是已经立春,所以冰霜已经越来越少了。“律回”指立春。相传黄帝乐官伶伦截竹为十二根竹管,长短参差不齐,音节高低不同,以比拟一年十二个月。奇数六根竹管为阳,称六律,以配属于阳的春秋六个月份。偶数的六根竹管为阴,称六吕,以配属于阴的秋冬六个月份。因为立春前还属吕,立春后就属律了,所以说“律回”。
次句写草木感觉到了春回大地的信息,已经返青发芽了。“草木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很生动,且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此句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两句写到处生机勃勃,碧绿的水在东风的吹拂下泛着涟漪。“参差”指高低不齐,“绿参差”指碧绿的水泛着细波微浪。“绿”采用了词性活用的修辞手法,在这里用作具有形容词特点的名词,指绿色的波浪。东风解冻是立春后最明显的自然现象,在冬天看惯了结了冰的死气沉沉的河流,忽然见到碧波荡漾,自然会觉得格外美。
此诗好在通过冰霜、草木、风向、河流的变化,写出了春到人间,万象更新,生气蓬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的喜悦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生意满”三个字的潜在含义是十分丰富的,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立春日褉亭偶风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译文: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表达了作者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渴望。
诗词类
1、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唐 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贺知章的《咏柳》形象的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应为剪刀催”虽然没有《咏柳》如此有名,但“春风似剪刀”的比喻确实如出一辙的形象、有趣。
2、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唐 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代高骈的《对雪》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代白居易的《夜雪》有“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正如这首诗中“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写的一样,都是一夜忽迎雪后的美景。
3、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唐 王镃《立春》
古时候劳动人民每到立春时节,就要举行“打春牛”习俗,又称为“鞭春”。所谓的“春牛”,又称“土牛”,也就是这首诗中的“泥牛”,是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在立春前一天,百姓设坛祭祀,抽着彩鞭赶着“春牛”回到县衙门,县衙设好酒水以作供奉。老百姓则牵着“春牛”载歌载舞,祈求丰收。
立春日正午时分,县衙官员要手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代表来年丰收。
立春日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做春饼、生菜,称之为“春盘”,寓意着春天来了,即是诗中所说的“生菜挑来叶叶春”。
4、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唐 杜甫《立春》
古代时候立春日有做春饼、生菜的习俗,称之为“春盘”,寓意着春天来了,即是诗中所说的“春日春盘细生菜”。立春这天,漂泊无依的杜甫不禁感慨万千,春天来了,又漂泊了一年。
5、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唐 韦庄《立春》
青帝,据说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亦是古代帝王及宗庙所祭祀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这句诗中代表春天。春天来了才会有“暖风”,才会有“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jiǎn)绿杨丝”般红红绿绿的色彩。
6、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唐 卢仝 《人日立春》
人日,是指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北史·魏收传》引董勋答问礼俗曰:“(农历)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称之为“人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7、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北宋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这首词作于公元1099年,也就是苏轼在惠州被贬海南儋州后所作,是一首咏春词。虽然被贬,但作者秉承自己乐观的态度,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
这首诗中的“春牛”即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土牛,“春杖”则是鞭打土牛的鞭子,“春工”寓意春天,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所以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春幡”即指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小彩旗,标示春的到来,“春胜”则是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
8、
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北宋 黄庭坚《立春》
这一句“野老不知春”将一个远离尘世的诗人形象站露出来。王维有“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宜”诗句,相信每一个把自己当做“野老”的人才是真正的看透红尘的真隐士!
9、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 南宋 陆游《立春日》
这首《立春日》恬静的风格中透着淡淡的愁苦,作者年华已高,青春不在,面对着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春天,仍也免不了自我感伤。
10、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南宋 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陆游一辈子都想上战场杀敌,可一辈子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反而在官场中浮浮沉沉一辈子。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被外放镇江认通判,之后又经历改任隆兴通判、免职还乡、重新起用,在1169年在故乡接到任命被派往夔州做通判,因久病体弱直至1170年五月出发,十月抵达任所。
这首词便是1171年陆游在夔州任上立春之时所作。“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充满了心酸苦楚。
11、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张栻《立春偶成》
翻译:年终时候春回大地,冰霜渐渐减少,春天到来草木是最先知晓。
12、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于谦《立春日感怀》
翻译: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13、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翻译: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14、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翻译: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15、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张来《春日》
翻译:残雪同冰棱一同悄悄的融化化作水滴,柳梢偷偷的发芽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16、
彩胜飘春上鬓蓬,倚栏一笑问东风。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
——宋朝施枢《立春·彩胜飘春上鬓蓬》
这是一首极有朝代感,又很有节日气氛,人间气息欢快的立春诗。
在宋朝,立春是这个重大的节日,男女头上都会带着彩带彩旗和标志立春的吉祥饰品,人人如此,在春风里,锦带飘飘,风流美丽。踏青登高,倚栏张望,笑语不绝。
17、
一度春来一度新,夕阳花坞净无尘。负暄孤坐松根石,细看横枝间绿筠。
——宋朝·释绍嵩《韵吴伯庸竹间梅花十绝·一度春来一度新》
立春之美,在于万象更新,是万木出芽,欣欣向荣的季节。宋朝的和尚有文化的也多,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了一种清贫的生活,但同时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
18、
东风来从几万里,雪拥江梅未放花。忽见土牛惊换岁,始知春色到天涯。
——宋朝王庭珪《窜居夜郎雪中杜门数日不出忽郡中送春(傅校春下有牛字)来始知今日立春》
虽然夜郎到现在没有定论,但一般都认为是在四川或者贵州一带的山区。他是被流放到这里,因为遇到雪,所以滞留几日。忽然接到了郡中送来的福字,而且福字下有牛。他这才发现,原来是立春到了。
19、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
——元朝王冕《立春日》
王冕是元朝草根画家和诗人,但是他的诗画可不草根,那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在现实中炉火纯青的运用。
20、
才见春归春又来,春风如旧鬓毛衰。梅花未放天机泄,萱草先将地脉回。渐老光阴逢世难,经年怀抱欲谁开。孤云渺渺亲庭远,长日斑衣羡老莱。
——明朝王守仁《立春二首·其一》
春天去得不远,它又回来了。怎么理解才见春归春又来?因为农历十月也叫小春,才过了两个月,就是立春了,春天自然是没有走远,转头就回来了。这是古人热爱春天的表现,但凡能够和春天沾边的,绝对不错过。
21、
春来了。孤根矫树花开早。花开早。水村山郭,嫩红晴晓。陇头何处鳞鸿香。一枝欲寄行人少。行人少。大江南岸,北风低草。
——《忆秦娥·春来了》宋朝·黎廷瑞
春来了,古代的“了”是用“鸟”的音,是一种笃定和确定,是一种宣告和完成。春天终于回来了。那嶙峋的梅花,孤根老树,开在最早的春天呀。
这里诗人用了顶针格的手法,表达了春天回来的激动连绵的心情。
22、
彩胜飘春上鬓蓬,倚栏一笑问东风。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
——宋朝施枢《立春·彩胜飘春上鬓蓬》
这是一首极有朝代感,又很有节日气氛,人间气息欢快的立春诗。
在宋朝,立春是这个重大的节日,男女头上都会带着彩带彩旗和标志立春的吉祥饰品,人人如此,在春风里,锦带飘飘,风流美丽。踏青登高,倚栏张望,笑语不绝。
23、
一度春来一度新,夕阳花坞净无尘。负暄孤坐松根石,细看横枝间绿筠。
——宋朝·释绍嵩《韵吴伯庸竹间梅花十绝·一度春来一度新》
立春之美,在于万象更新,是万木出芽,欣欣向荣的季节。宋朝的和尚有文化的也多,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了一种清贫的生活,但同时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
24、
东风来从几万里,雪拥江梅未放花。忽见土牛惊换岁,始知春色到天涯。
——宋朝王庭珪《窜居夜郎雪中杜门数日不出忽郡中送春(傅校春下有牛字)来始知今日立春》
虽然夜郎到现在没有定论,但一般都认为是在四川或者贵州一带的山区。他是被流放到这里,因为遇到雪,所以滞留几日。忽然接到了郡中送来的福字,而且福字下有牛。他这才发现,原来是立春到了。
25、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
——元朝王冕《立春日》
王冕是元朝草根画家和诗人,但是他的诗画可不草根,那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在现实中炉火纯青的运用。
他说,冬至我就知道,春天是从地底开始回归,但是只有到了立春,你才会看到春天的浩大。
26、
才见春归春又来,春风如旧鬓毛衰。梅花未放天机泄,萱草先将地脉回。渐老光阴逢世难,经年怀抱欲谁开。孤云渺渺亲庭远,长日斑衣羡老莱。
——明朝王守仁《立春二首·其一》
春天去得不远,它又回来了。怎么理解才见春归春又来?因为农历十月也叫小春,才过了两个月,就是立春了,春天自然是没有走远,转头就回来了。这是古人热爱春天的表现,但凡能够和春天沾边的,绝对不错过。
27、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唐 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贺知章的《咏柳》形象的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应为剪刀催”虽然没有《咏柳》如此有名,但“春风似剪刀”的比喻确实如出一辙的形象、有趣。
28、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唐 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代高骈的《对雪》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代白居易的《夜雪》有“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正如这首诗中“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写的一样,都是一夜忽迎雪后的美景。
29、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唐 王镃《立春》
古时候劳动人民每到立春时节,就要举行“打春牛”习俗,又称为“鞭春”。所谓的“春牛”,又称“土牛”,也就是这首诗中的“泥牛”,是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在立春前一天,百姓设坛祭祀,抽着彩鞭赶着“春牛”回到县衙门,县衙设好酒水以作供奉。
老百姓则牵着“春牛”载歌载舞,祈求丰收。立春日正午时分,县衙官员要手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代表来年丰收。
30、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唐 杜甫《立春》
古代时候立春日有做春饼、生菜的习俗,称之为“春盘”,寓意着春天来了,即是诗中所说的“春日春盘细生菜”。立春这天,漂泊无依的杜甫不禁感慨万千,春天来了,又漂泊了一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