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精神分裂或者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病的家属,生活过的怎么样? 

家里有精神分裂或者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病的家属,生活过的怎么样? ,第1张

笔者有个亲密的朋友也曾被检测患有精神分裂,所以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以下内容可以确保均为真实。

首先,精神疾病分好多种,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病、妄想型精神分裂病、双向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等;患有精神疾病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拿着菜刀到处追人砍人。精神疾病可以住院,也可以不住院。这一切都由家属决定。费用的话,只是开些镇定的药,每个月家属大概花不到一千块钱就可以解决。所以在经济方面,精神疾病实际上不会给家属造成很大的困扰。而且大多数精神疾病对社会没有明显的影响,只是认知方面不是很合主流。

但是,有个观点我不得不提。那就是精神分裂是很容易被误诊的。这一点是得到公认的。最后发现只是患者本身有点抑郁。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精神科医生诊断时太过武断,检测方式完全不负责任。因为就算患者被误诊了,医生也可以说是一过性症状。所以精神科医生自己本身就不会错。那么为什么医生会误诊患者呢?除了医生基本上没有漏洞可以担责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有的医生的思维跟不上时代了。

拿一个朋友的诊断说起,他被全班同学孤立,然后同学确实说他坏话,欺负的他非常狠。所以他很容易发脾气(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随后他家人带他去精神病医院。医生只是做个脑电波检测,做点心理测试题,随后问他的想法,他回答全班孤立他。随后就直接拍板说他精神分裂让他吃药。但是这完全经不起推敲。心理测试题就不说了,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脑电波也是不能看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的,这一点是公认的(有些医生自以为自己的方法正确)。但实际上有的内向的人就喜欢幻想,可能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脑电波频率,并不是与社会不融入。最后医生社会经验不足,不知道校园冷暴力。直接就误诊他。让他吃药,这一下镇定药吃下去,更显得他特殊了。直到他自己相信自己不是精神病,断了药,一切才正常。

综合来看,精神分裂的家属负担不是很重,且精神疾病的检测方式过于取决于医生的认知和主观。不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在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同时,仍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理解,这样才能帮助病人早日走向康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自我教育 ,学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这样更有利于去理解病人,正在承受的疾病痛苦。

二、接受情绪,让病人知道不管他们现阶段存在躁狂还是抑郁,都要学会陪在他身边,帮助他走出这段情绪。

三、学会倾听,真诚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并积极地正确引导,必要时把情况反馈给医生。

四、不要强求,不要说冷静下来或者高兴起来,这样会起反作用,应当陪伴他们一起做事情或慢慢转移注意力 转移环境。

五、情感障碍多是由多因素造成,包括基因、环境、大脑结构等,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简单地摆脱和抑制,尽量给些耐心和理解。六、不要过分强调吃药,他们对药物的抗拒,可能来源于疾病本身,也可能来源于药物副作用,家属应当正确引导,必要时请医生科学指导。七、鼓励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病情恢复,例如适当运动、放松训练、良好充足的睡眠。八、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情绪,而不要一味地提及病情,这样既了解病人的情绪状况,也让他们感觉生活不是孤立无援。

最近“某知名女星”的八卦新闻

霸占了各大APP,

有网友根据

她参加综艺时的表现

以及平时发表的言论,

推测她有“双相情感障碍”,

也就是躁郁症。

那么,到底什么是躁郁症,

它有哪些典型的表现呢?

下面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何为躁郁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躁郁症,全称躁狂抑郁症,也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情绪为主导症状的心理障碍,是以患者持续一段时间的心境低落或者心境高涨为主要症状的心理疾病。 躁郁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躁狂发作给人的感觉就是 患者被加满油、被充满电、被按下了快进键, 他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都会显著地加快、增多和高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高" : 思维奔逸、情感高涨和活动增多。

思维奔逸

表现为头脑转得快,脑子就像加了润滑油,思考问题很快,想法很多,有很多想法接踵而至,这些 想法或观点之间可能欠缺逻辑,患者感到语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 给人的印象是,说话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讲话内容浮浅。

情感高涨

患者感到心情愉快, 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自尊心膨胀或者夸大,感到很开心。 给他人的感觉是患者处于欢乐或幸福中,患者的情绪很有感染力,常常能带动周围的氛围和他人的情绪。

活动增多

患者感到 精力旺盛,兴趣广泛,闲不住,整天忙忙碌碌。 过度参与那些很可能产生痛苦后果的高风险活动中,比如无节制的购物、轻率的性行为、愚蠢的投资等。

注意力分散、缺乏理性、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也是躁狂发作的突出特点。

而抑郁发作,大家就比较了解了,是和躁狂发作相反的一种状态,给人的感觉是缺乏动力,就像电压不够导致电灯泡亮度不够的感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低”:思维迟缓、情感低落、活动减退。

近些年抑郁症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大家也都慢慢了解了,但是对于躁郁症,可能还是知之甚少。抑郁其实是情绪的极端负极,而躁狂便是情绪的极端正极,抑郁情绪下会极端悲伤、否定自己,躁狂情绪下便会极端肯定自己,觉得自己站在世界之巅。而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便是患者几乎不可控地在这两种极端中切换,中间可能会有正常状态。 就像在天堂、地狱与人间不可控制地停留体验一样。

乍一听,大家会觉得躁狂状态也挺好的。确实,据患者反应,当自己处于躁狂状态时,能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爽!比如, 一位来访者提及自己躁狂严重发作时,觉得自己是武则天,不是觉得自己像哦,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就是武则天,这时候,她肯定体会到了获得巨大成功后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掌控感。但是,当躁狂状态褪去,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羞耻感以及承受着躁狂状态时做出的不可控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很难弥补的后果。

躁郁症的发病机制

目前并不能完全确定具体的发病机制,较公认的说法是 “生物-心理-社会”共同影响, 即,一般认为患者具有比其他人更容易患某种疾病的生理素质基础,我们把这种素质称为易感因素,就像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容易患消化系统疾病一样。还需要有生活事件(社会因素)的刺激和患者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发病。

躁郁的发作往往有特定的生活事件诱因, 比如缺乏社会支持、得到研究生入学资格等。

心理因素方面,躁郁症患者存在消极的认知风格、外露的情绪特征。 这些心理因素就使得患者难以面对社会生活事件,引发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冲击患者的易感因素,最终导致发病。

虽然有研究佐证,患者并没有比普通人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歧视躁郁症人群的借口,因为无论是生物基础的易感因素,这一先天基因,还是患者自己的心理因素,这一基因加持环境塑造而成心理因素(患者容易悲观、绝望的负面认知,不是他们自己能控制的,可能是生活在经常被习惯式否定的环境下塑造而成的), 这都不是他们能够选择的,他们实际上是很无助的。

严重的躁郁症会有什么后果

躁狂与抑郁,并不是简单的开心与不开心,它们是偏离正常心境的心理障碍,严重的时候不可控,并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社交和工作。

比如抑郁严重的患者会觉得抬个手臂都好难;躁狂严重的患者根本不用睡觉,但是省下来的时间不是高效地生活和工作,而是把脑子飘在云端,甚至会让患者无法正常社交与工作,抑郁严重会觉得大家都不理解自己、感到被拒绝,主动脱离社交,进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躁郁症的治疗

目前最有效的是药物与心理干预一起治疗, 药物短时间内效果好,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容易复发,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重塑认知与信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需要时间长,一般至少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好转,所以药物与心理干预一起是目前最提倡的方案。

患者应该如何自我解救,

作为患者家属能做些什么

就患者而言,患者应该首先 正确认识躁郁症并把它正常化。

正常与异常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极端,我们的生活是两者构成的连续体,不同个体处在这个连续体的某个点,人与人只是在这个连续体所处的位置不同,并没有本质区别。我们现在只是把自己放在了比较两端的位置,但是这没有关系,并不是说我们不好,不可爱,没有价值,只是这样的话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让我们不是很幸福。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可以更幸福更轻松呢? 首先,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过度,不私自停药,不然自己会遭受更大痛苦。如果有条件的话积极寻求心理干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自己在生活中也可以建立“躁狂与抑郁发作的监控表”。例如,将睡眠、性欲、对未来乐观、谈话多少等作为监控数据,10分制打分,当发现这些数据偏离正常时,可作为躁狂(打分过高)、抑郁发作(打分过低)的表现,及时调节。如何发现有躁狂发作迹象,就要避免进行那些有可能恶化病情的行动,如饮酒过多、熬夜、开始新恋情等。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不是自己内心真正需求的,只是躁狂的发作影响而已。另外,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也同样重要,研究表现,睡眠紊乱会导致躁狂发作。‍

就患者家属而言,最主要的就是接纳、支持。这里提到的接纳支持并不是像我们平常认为的,为患者的治疗付出了多少金钱与精力,而是真正接纳他,接纳现在的他,接纳有躁郁症的他,让他感觉到这样也没关系,这样的他也依旧可爱、有价值,而不是一心要改变他。 如果,家属对患者提出改变的需求,患者做不到快速改变,会给患者带来更大压力或者自责,这样更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甚至会慢慢脱离家属。

最后,希望大家能放下对躁郁症患者的偏见,从某种程度上讲, 理解与接纳才是躁郁症患者的特效药。如果有躁郁症的倾向也不要紧张,寻求帮助,科学治疗,终会痊愈。

双相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目前,双相障碍治疗仍以药物、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采取物理治疗、危机干预等措施。

双相障碍的治疗应坚持全程、综合、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原则。规范化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为真正回归社会提供有利条件。

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稳定并控制症状,巩固期达到完全缓解,维持并预防复发则让患者维持在缓解状态。尽管多数轻躁狂患者可在门诊治疗,但严重的躁狂发作需住院。

除了药物,心理疏导的需求也远未得到满足。

一是因为不了解或不接受疾病,双相障碍患者往往存在拒绝就诊的现象。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因缺乏自知力,尤其是在躁狂状态下,无法看到和理解自己的症状,否定自己生病。此外,由于病耻感,患者会害怕被歧视、疏远,而隐瞒病情,不敢就医。

二是双相障碍患者长期处于对复发、独处、及与配偶发生冲突的恐惧中,常常具有羞耻感、悲伤、对抚育子女和生活能力的自我怀疑、对发作的悔恨和自责感、过度敏感、孤独感、对伴侣痛苦的同情感、绝望感,以及对过去治疗不佳的挫败感。心理疏导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配合,给予患者细心的照料,帮助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态调整。

双相情感障碍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比抑郁症要严重。双相情感障碍症中的“双相”是代表两个情绪的极端,一个是极度自卑抑郁低落,一个是极度自信亢奋。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症的病患,他们会非常痛苦,当经历了极度自信的时刻,再回到极度自卑的时候,他们会非常迷失,自己的痛苦会加倍,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症患者会有自杀倾向。而作为他们的恋人或者家属也是非常痛苦的,没有比看着自己的亲人受苦而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更难受的事情。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极度痛苦。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在她抑郁的时候,倾诉欲很强,都是负面消息,他们听到任何话都会自动脑补成对他们不利的信息,非常的敏感和自我否定。当她抑郁的时候来找我,我的情绪也总是受到她的感染,没有办法开导她。我最担心的事情是她会伤害自己,她曾经因为听到楼下人在说话,就认为他们两个在嘲笑自己而跳楼。后来捡回一条命,但是落下了一瘸一拐的双腿。她每次独自出门,我和她的家人都非常担心她,总害怕她会再次寻短见。在她亢奋状态的时候,虽然不会伤害自己,但是会抑制不住自己消费,没钱借钱也要买。(二)、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极度矛盾。

面对亢奋时期的她,我很难做到不管不顾,她借钱的时候我也会借给她。但是当知道她只是去买了一个口红,一个包的时候,我又会非常后悔借给她钱。她的很多做法让我非常可怜她,又觉得是她自作自受没有必要再管她。你觉得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是怎样的呢?非常欢迎你到下面的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181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