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十一段),写夫妻话别,是小说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三十二至第六十一段),写探夫遇敌,是小说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六十二至第八十四段),写助夫杀敌,是小说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八十五段),写学夫卫国,是小说的尾声。写妇女们像丈夫一般,保家卫国。真实地反映了根据地的妇女,怎样由于战争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摆脱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女人低男人一头的思想,一步步地站到了社会斗争、民族斗争的行列里。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
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
小说通过对话、动作和典型的生活细节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水生嫂是小说的主人公,当她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时。
作者通过对她正在编苇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示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对丈夫赴前线抗战的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从而塑造了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妇女形象。
-荷花淀
读一本好的书籍相当于在知识的海洋里游走,让人豁然开朗,那么相关的 读后感 该如何写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关于《荷花淀》读后感优秀范文,以供参考。
关于《荷花淀》读后感优秀范文
在《荷花淀》轻柔的、乳白色的月光下,身体羸弱的革命知识分子孙犁,讲述的是一个极可怕的故事,一个轻生死的故事。临走时,水生最后交代女人的话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大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l。这是要女人去死。而女人也似乎坚决顺从。对他和对她来说,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并不是我的杜撰,小说的结尾,四个女人去找男人不果,返乡路上碰上了鬼子,她们想到的也是死: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对死亡的轻蔑,给这篇小说的人物,立下了一个巨大的标杆,后来者几乎无法超越。
因此,对家庭的抛弃,跟对死亡的蔑视,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关于《荷花淀》读后感优秀范文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孙犁小说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男人们参军才走几天,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便找借口去探望他们,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着深切真挚的爱。当然,她们又是乐观的。在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时,她们虽然最初“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她们“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女人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心跳,但却不胆怯,不手软,她们机智地将船往荷花淀里摇,并下定决心,“假如敌人追上了”,决不投降,“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了坚定沉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回村后,这些经受了战争洗礼的妇女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飞跃,她们很快也学会了射击,拿起了枪杆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荷花淀》读后感优秀范文
《荷花淀》是孙犁在抗日时期写的小说诗化的文章。孙犁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都是极具鲜明个性的存在。明明描写抗日战争,却甚少描述战势的硝烟,而多在描绘冀中白洋淀一带水乡农民的斗争生活。这一首清新优美的抒情诗令我尤为喜欢。
《荷花淀》突出描写了一个女性人物——水生嫂。
开篇描绘了夏夜里水生嫂在院中编白洋淀席的静谧场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晚的静,更突出了水生嫂的心灵手巧、勤劳等特征。“她像坐在一片洁白地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句话,运用了两处比喻,表现了水生嫂能干,也表现了水生嫂是一位普通的心灵纯洁的农村勤劳的妇女。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说明了水生嫂每天都会给水生留门,表现了水生夫妻关系的亲密。同时也为下文水生说明天去大部队埋下伏笔。在水生回来后,没有苛责,而是站起来要去端饭,也说明了夫妻俩的信任和恩爱。在后来听到水生要去大部队。“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侧面描写了水生嫂听到消息后,又惊又喜的心理。惊在水生明天就要去出生入死了,时间那么急,任务又那么重,水生嫂对水生的担心和心疼,喜在水生要为国家、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作为妻子也为他感到自豪。“你总是很积极的”同样也是这个意思。
在水生等青年人走后没几天,几个妇人便偷坐一只小船上,去找自己的丈夫。快到晌午,“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句话写了凉
风和水,用一阵风使周围的景都动了起来,生动形象地为下文女人们朝着愉快地事情想,变得快乐起来埋下伏笔。又“水面没有一只船”,说明有大事即将来临,之后,日本船只发现了她们,女人们想:假如敌人追上来,就跳进水里去死吧!表现了这群农村妇女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话,把荷花淀中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粉色荷花箭比作哨兵,哨兵是正义的象征,在这儿为下文遇到战士们及水生等人作了铺垫。
女人们在那儿之后,学会射击,学会配合子弟兵作战,与日寇作斗争,表现出她们是中华好儿女。《荷花淀》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勇敢机智的农村妇女形象,令我深深敬佩!
女汉子的养成
——评析《荷花淀》中的水生嫂
一七27号
对于“女汉子”一次的解释,网络中是这样解释的“是指那些自认或被大众认为性格言行与 男性 相似的女性,通常被认为是个性豪爽、不拘小节、不怕吃苦的一类女生”,而水生嫂的女汉子形成并不是一瞬间形成的,而是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慢慢养成,慢慢成长的。
地利,仿佛更多指“一方土养一方人”,在水生嫂生长的小村庄,有山,有水,因此造就了人们好水性,这也是成为抗战一员的重要因素。而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改革年代,使无知的人们被迫去变得勇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质朴原生态的生长环境、革命年代造就了水生嫂坚强、能干、稳重又好争的性格。其实不仅仅是水生嫂,几个同行的嫂子也一同在不知不觉中因自己从小磨练出来的坚韧、勇敢、不拘小节逃脱鬼子、成长。从一开始的因为不舍而结伴动身去找远行的丈夫,这里的她们,是无知的情感在驱动,但在被鬼子发现时,尽管内心非常慌张,但由于熟悉水性,有咬牙坚持的恒心和毅力,有不畏困难的勇敢,才出现了“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的精彩画面。
人和,说到“人”,便不得不回归水生嫂这个女性形象。在那个落后的时代,女人们的情感被紧紧和丈夫、家连接在一起,所以水生的个性,水生的家对革命的态度也是影响水生嫂成长的因素之一。水生年轻,对保卫祖国和家园有着一腔热血,所以他没有水生嫂的稳重、细心,这样的种种缺点和优点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水生嫂。或许是因为他不够稳重,所以因为爱,水生嫂觉得应该与他一同并肩作战,又或许是因为他的热情感染了水生嫂,促使无知的她在生活交谈中一点点地深入了解革命的目的以及意义。同时,如果没有水生家对革命的了解,没有这样一个开明、积极的家庭,也不会有对水生抗战的支持,更不会有水生嫂后来对参加革命事业的勇敢无畏。
天时,在我看来是那个综合“地利人和”的基奠,把水生嫂的成长迅速推向顶峰,把故事推向高潮的情节。与其说这是全篇的高潮,不如说这是全篇的转折更加贴切。从女人们仅仅是想低调地与思念的丈夫相见,再到不幸遭遇鬼子的追击,最后到原来这是水生和兄弟设下伏击鬼子的圈套。一波三折的遭遇,使水生嫂感受到生活在鬼子的控制下的惊险紧张,感受到水生抗日的意义,感受到真正的——战争。
正是因为这环环相扣因素,水生嫂才真正成长了。
B
孙犁的文学观与其代表作《荷花淀》
——郭文富 李子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较有成就的作家群之中,孙犁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作家。
我们说他有特点,一是说,他在文学创作生涯中,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那就是他是先有理论而后有创作的‘二是说,他的有成就的作品,多是以农村青年妇女为创作对象,又多是放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之中。而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他自己的风格。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孙犁的文学观做粗略的阐释。并通过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荷花淀》,对其文学观在实际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做以分析和概要的说明,以求批评指正。
一、孙犁的文学观
孙犁的小说和散文的声誉是很高的,而这些声誉多少有些掩盖了他在理论上的成绩。在他纯净优美的作品中,绝少说理的成分,然而,他的作品又都闪烁着他所倡导的文学理论的光华。
孙犁理论文字的写作虽不很多,但也积有了一部又 103篇( 1941年由编辑心得构成的《文艺学习》和 103篇文论),虽非企图构建一个理论体系,但对文学理论却颇有深刻的见地。
1937年冬,在冀中发表的《现实主义文论》、《鲁迅论》,标示着作者初上文学征途,即服膺于我国“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师承于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奠基者,是所谓的“渊源有自,追求先贤”。文中也清楚地体现出鲁迅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由于这种师承和影响,也由于 40余年的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实践,就形成并发展了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我们说,文学观上的现实主义,并不是指一些具体的创作手法,它的主要之点,是文学反映现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文学的思想内涵和文学的社会功用的看法。孙犁对现实主义的论述,所着重的是这些方面,并且具有独到的见地。
孙犁现实主义文学观的一个基本点是:强调文学必须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时代生活孕育和决定作家的作品,作家应与时代相结合,表现时代精神。
孙犁把社会实践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看作是文学的源泉和动力。他说:“群众的斗争和生活,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才是文艺的真正源泉。”“文艺的自然土壤,只能是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斗争。植根于这种土壤,文艺才能有饱满的生机。”他自己的文学创作就充分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文学观。他在回顾自己的文学道路时说:“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写作竟出乎意料地成为我后半生的主要职业。”“因为我有机会参加了抗日战争和土地改革,我才能写出一些反映这两个时期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
文学的反映生活,是渗透了作家的主观情绪和对生活的认识的。它要求作家的是,必须首先有对待生活的真实感情。孙犁把对文学作品的真诚与作家思想感情的真诚,向来是联系在一起看待的。这是孙犁突出的艺术要求,反映了他的人格特点。他提出,“创作的命脉在于真实”,“是生活的真实和作家意态的真实”。
关于文学反映现实生活,孙犁有两点突出的见解。其一是要着力于表现时代精神;其二是要在创作中实现个人与时代的完满结合。他说,“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他的种种特点。因此,每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作家群,也都有他们特殊的标志。”这才决定了这些作家既不同于前,又有异于后的文学生涯。“反映这一时代(指抗日战争)人民精神风貌的作品,在我的创作中占绝大多数。”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我的“思想、感情,和我所处的时代,或人民对作者的要求,不会有任何不符拍节之处。”实现了“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忠诚于时代、忠诚于人民,其感情与时代和人民相通,创作与时代契合。又可看到,作家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反映时代的脉搏,并在作品中融进作者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真诚地“表现自我”,使作品“反过来作用于时代”。
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另一个,也是核心内容是:提倡为人生进步、幸福、健康、美好的文学艺术。主张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
孙犁一贯主张文学是为人生的,要求文学作品要具有一种理想的力量、人情与人性的力量、美与善的力量,也就是人道主义的精神。他说:文艺这个东西,应该是为人生的,应该使生活美好、进步、幸福。我们要提倡。“我们所追求的文学,它是给我们人民以前途、以希望的,它是要使我们的民族繁荣兴旺的,充满光明的”。他的创作实践和作品都有力的证明了他的理论不是空的。
文学的为人生,是以它特有的方式和魅力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文学作品不只要深刻地反映现实,还要“改善人类的道德观念”。文学艺术,“除去给人以美的感受外,”还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教育手段。”孙犁的作品从实践上对他的文学观做了深一层次的诠释。他的作品,向以诗意优美浓郁、情意深婉动人著称。这除了题材描写、语言等原因外,更深一层的是得力于作者在人物身上倾注的深情、对人物美好善良品质的发掘和由此而形成的崇高的生活境界与思想境界。孙犁说过,“即使是风景画吧,抒情诗吧,也应该是和现实生活现时斗争作者的思想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美,绝不是抽象的东西,也绝不是孤立的东西。必须在深刻反映现实并鲜明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美才能产生,才能有力量。”作者笔下的人物,,尤其是青年妇女,如:秀梅、水生嫂、浅花、吴召儿、春儿等,作者无不充满着感情,传神地描绘着她们心灵变化的历程,欣喜和感佩浸入其中。构建出一道由一系列具有美好心灵和丰富性格的农村妇女形象的人物画廊,展示了他的文学观的实践和成果。
综上所述,孙犁的文学观的基本内容,用一句“以为人生的热诚,真实深刻地反映 时代生活”可以概括。他的文学观虽非是独树一帜,但他有其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效果。而在创作中能完满成功地实践理论,又有其相当的难得之处。因此可以说,孙犁确实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文学家。
二、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
孙犁的理论修养是很高的,并且在创作中成功地实践了理论。我们仅以其代表作《荷花淀》为例,对其作品中反映出的“人情美”这一方面,做以简要分析,以窥其文学观与创作实践相统一之一斑。
《荷花淀》是孙犁 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是以轻松的笔调,通过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满腔热情的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同时,也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
人情美 ,并不是简单的人的情感的美 ,它是实践主体——人的生活的灿烂多姿的美 ,其表现在人与人的深厚交往 ,表现在个人对集体、个人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大公无私是一种人情美:“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人情美 ;见义勇为、肝胆相照是一种人情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是一种人情美。
孙犁在关于《荷花淀》的创作中谈到:“农民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是非常强烈的。他们面对的现实是:强敌压境 ,自己的生命 ,自己的家园 ,自己的妻子儿女 ,都没有保障 他们要求保家卫国 ,他们要求抗日……至于那些青年妇女 ,我已经屡次声言 ,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 ,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 ,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小说正是通过普普通通的农民对壮丽山川草木的迷恋钟爱之情的渲染 ,深挖了蕴含于他们心底的人情美 这才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之最深厚的社会根源。
本篇小说富有优美的人情味 ,其中开头的写景、夫妻对话、妇女们探夫,闪耀着人情美的光辉。
开头的写景: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淡淡的月光,朦胧的夜雾,修长的苇眉子,银白的白洋淀,守户编席的**,洁如雪的苇席,香飘万里的荷叶荷花香,作者之所以不厌其详地反复勾画白洋淀的湖光水色,风姿秀态,其目的正是为了抒发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勤奋劳动,创造了美好的家园的自豪情怀。人民对于经过他们祖祖辈辈改造,疏理,美化过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深情。这种辛勤的建设家乡,改造家乡的乡情乡爱,正是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
夫妻话别和妇女们探夫这两个场面,从人物的表情、对话中揭示了人物的人情美。
夫妻话别场面: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 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在嘴里吮了一下。”“手指震动了一下”乃至“划破”,这一细节分外逼真地反映了参军一事在水生嫂心中如晴天霹雳,非同小可。她对丈夫出征显然是没有思想准备的,感情上一时难于转过弯来,依恋不舍之情难于割断。说明她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味的“圣女”,而是有丰富柔情的年轻的妻子。可另一方面,水生嫂虽然一时难于接受丈夫参军的现实,但她毕竟是一位贤惠明智的劳动妇女,并未大吵大叫地阻拦丈夫正义行动而是习惯地把划破的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不声不响地听丈夫说报名参军的经过,把内心矛盾尽量解决在自己心中,不增加亲人的负担,听了丈夫说他“第一个举手报名,”她低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既反映了她对丈夫的举动又赞赏又“怨恨”的含糊态度,又反映了她在理智上肯定,在感情上否定的矛盾心理,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开明取代了狭隘,由此闪现了水生嫂顾大局、识大体的人情美,这是合情合理的。有水生嫂这样顾全大局,识大体的人情美的妻子,水生抗日还能有后顾之忧吗?这也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的根源之一。
妇女们探夫场面:
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到水生家里来”,议论要去探望她们参军的丈夫。明明因为自己思念丈夫,却转弯抹角说:“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明明是自己想去探望丈夫却说什么“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好看头啊!”这些话十分真实地突出了 40年代的农村青年妇女,因受传统封建观念的束缚,耻于公开说思念丈夫的社会心理,迫使他们编出如此天真可笑的瞎话,为探夫制造了堂而皇之的“理由”,说明她们的思夫之情该有多么强烈,多么痴迷!这种真情实感和善良愿望以及毫无矫情虚假之意,正体现了妇女们的人情美。有着这样人情美的妇女们,她们一定能同丈夫一样参军抗日,把日本帝国主义从自己的家园中赶出去。
正是因为白洋淀人民有这样的人情美,所以妇女们的参军抗日以及她们的慷慨奉献才显得真实可信,这正是陷日寇于灭顶之灾的最深厚的社会根源。
从以上对《荷花淀》的简要分析看,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体现的也是较充分的。首先,它体现了时代的精神——民族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消灭侵略者的时代精神;其次,在作品中,实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完美结合”——亲人的安危与抗战、小家与大国的思想碰撞,最后得以统一,完美地结合于时代精神;第三、体现着为人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创作倾向成功地融进人物形象上,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强烈的理想力量、人情与人性的力量、美与善的力量。
孙犁在评论《红楼梦》时说:“作者用了多大的热情,写了那么多可爱的人物。这些人物可爱,并不因为她们是女孩子,而在于作者赋予她们的可爱的性格。”“众多的善良的人物性格和高尚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读了以后,,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爱。”对《红楼梦》的评价,也是为自己立下了艺术目标。我们可以说,孙犁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了这一目标,因为他笔下的人物除此之外,还具有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气息。
语短意无穷,美在含蓄中——谈谈《荷花淀》中水生女人的对话美
作者:湖南省安…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站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05-11-24
孙梨的代表作《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农村青年的故事,它反映了冀北人民的战斗生活。它写战争,却没有战争的血腥味和恐怖感,通篇洋溢着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富有和谐柔媚秀雅含蓄之美,读起来如同咀嚼一首优美动人的散文诗,给人一种温柔、轻松、心旷神怡的美感。正是这些闪光美点,使得《荷花淀》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独放异彩的一朵奇葩。
在作品中,作者运用含蓄深沉的语意,清新明丽的文字,贴切传神、通俗、精湛而又典型化的人物对话,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的美。尤其是“夫妻话别”一场中水生女人对话的含蓄美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水生从区上很晚才回来。女人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这看似平淡的一句问话,语意中却有着忧虑、关切、责备和自豪等丰富的内含。当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很值得仔细地咀嚼,反复地品味。“你总是……”其口气本来是在爱意中表示不满,表现了女人对丈夫的依恋的感情。“总是”一词,看似平常,其蕴藉却十分丰富。因为它熔铸进了女人十分丰富、细腻的感情活动。“总是……”什么呢?“很积极的”。从这个后续短语“很积极的”来看,女人又确乎在称赞丈夫,她为丈夫“第一个举手报了名”而感到自豪。这就是说,女人是在用不满的口气表示满意的心情。她没有因依恋丈夫而拖他的后腿,而是称赞他的积极,含蓄地表示对丈夫行动的支持。这种又嗔又爱,又舍又恋的含蓄深沉的复杂情感,这种识大体、明大义的崇高品质,不是通过讲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这样的一句很简单的日常用语来表现的。
“你总是很积极的”。虽表明女人实际上是对丈夫行动的支持,但还是含有那种剪不断情丝的女人所特有的不满口气。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因而就更恨鬼子,现在丈夫要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决不会阻拦。但她毕竟是个女人。丈夫这一去说不定是生离死别,因而在水生进一步作解释,力求将思想工作做透时,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你走,我不拦你”,这就是当抗日风暴来到时,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对民族对国家所作的切实回答,这个回答表现了女人在党的教育下不断觉醒的意识和时代的灵魂。“家里怎么办?”说明女人在深明大义的同时,想到丈夫走后家里的担子问题,感到难处,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摆出家庭困难,这是一种女人潜意识的本能。当水生进一步做了工作之后,女人鼻子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而是勇敢地挑起了这副担子,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女人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业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女人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这句话表明她决心挑起家庭的重担,可以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有血有肉有思维的农村女人对丈夫唯一的嘱咐:希望丈夫到部队以后记着这一家子人,记住妻子的一颗心——人分离了,心永远不分离!这句话虽然有着感情上的矛盾,但这不仅没有损害人物的形象,反而更实实在在表现了水生女人特有的含蓄的精神世界。因为她在国家、民族利益和家庭利益发生矛盾时,舍小家,为大家,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毅然支持丈夫抗敌卫国的爱国行动。
当水生从别人家里回来的时候,女人还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来嘱咐自己。丈夫的嘱咐句句在理,女人轻轻地连答两次“嗯”。这两个“嗯”字一诺千金,颇有份量,意味着她要挑起丈夫留下的生活、生产、进步、识字等重担。但真挚多情的女人并未满足于丈夫这些勉励的话,最后耐不住了便反问道:“还有什么?”待丈夫说出了那句最要紧的话后,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表面上看是丈夫嘱咐妻子,但实际上是妻子对即将出征的丈夫表白自己的忠贞。这是儿女情长吗?是的!这种儿女情长是正常的,它体现了女人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感情。因为丈夫是去打仗,真要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是难于想象的,所以她才流下了眼泪。这眼泪表现了女人的意志软弱吗?不是的,而是反映出妻子的决心——她是流着眼泪答应了丈夫的要求。自古英雄有泪不轻弹,水生女人的泪也是不轻弹的。只有在这敌人进行大扫荡,形势异常紧张,不论丈夫或自己,都有牺牲的可能。所以他们的分离,既是生离,也可能是死别的时候,她才流泪答应。两个“嗯”字,一个流泪答应,传神地表现出女人此时复杂的思绪,饱含了多少韵味,蕴含了多少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在这含蓄而富有深意的话语里,既有应允,赞许,也有决心、刚烈,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品质,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农村妇女,那种可杀不可辱,为党和革命的事业贡献一切的高贵品质,尽在其中了。
女人在丈夫临别之际,既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将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伟大的感情自然地统一在朴素的语言中。这简短的几句话,无不语短意长,字字千钧,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像和创造空白,从而获得一种无限的含蓄的美感享受。
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扩展资料
作者在第一部分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写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于妇女,刻画得尤其深刻、细致。当时斗争形势很紧张,丈夫这么晚才回来,脸色神情也异常,女人立刻觉察到了,担心出了什么事。
她看到只有自己的丈夫水生回来,其他六个人都没有回来,所以第一句话就问:“他们几个呢?”水生没有直接把参军的事说出来,而是简单地回答:“还在区上。”留下缓冲的余地,然后就问他的父亲和儿子小华。当他知道父亲已经睡下了,才放了心,准备先给妻子做工作,然后再去做父亲的工作。
之后通过细节写出女人细腻的感情活动。水生一露面,她就觉察到有异常的情况发生。她问丈夫,回答又不得要领,有点吞吞吐吐,这就更加引起女人的疑心,她就继续追问,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当水生回答:“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心里活动,实际上却是含蓄地描写了。既写出女人非常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听丈夫讲话,才不留心手里的苇眉子;又写出丈夫参军的消息,在女人内心所引起的震动。
但女人是识大体的,她克制住自己对丈夫依恋的感情,不让这种感情过分流露出来,所以毫不声张,作品写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样细腻的感情活动,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细节,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是刚听到丈夫参军的消息时的直接反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