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抒发离别之恨、悲痛之意、思念之情,给远方的朋友以慰藉。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表现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自己的思念托之于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特色: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最能体现思念友人的句子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
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说说你对“孤蓬”的理解。
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2分析你喜爱的一组对偶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巧妙地写出了送别地点的景致特点。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浮云”比喻友人飘忽的心意,用“落日”比喻心中难舍之情。
尾联赏析:
“斑马”是指离群分别的马,诗的末尾不写诗人与友人的告别话,而只写“萧萧班马鸣”,连马都不愿分离,更何况是老朋友之间的分别呢!更衬托了与友人分手的难舍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客愁乡思之情(思念家乡与亲人)。这种感情主要体现在“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
前两句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暗”字有多重意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从暗中飞出。“暗”字,也绘出了笛声应是隐隐约约的,断断续续的,不欢快的。这就暗合了这首诗的情致。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加入了“散入春风”这一想象,说笛声借助了风力,使人无处不闻。这是作者的极度夸张。其中的“满”、“散”用得好。
李白诗中还有哪些首同样表现思乡情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中运用比喻写景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请描绘诗中的两联写景句
山随着平原野地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向一望无际的原野奔流而去。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变换生姿,如同海市蜃楼。
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艺术手法。
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月下飞天镜”运用比喻的修辞,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云生结海楼”运用比喻的修辞,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说说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的理解。
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送”写出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在诗中,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的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一层:(前四句)朋友的盛情与自己的郁闷之情形成对比。
第二层:(中间六句)在古人的幸运与自己的不幸的对比中,揭示内心悲愤的原因,
追问命运的坎坷与不公。
第三层:(后两句)痛定思痛,笑对人生。胸怀坦荡,放达人生,在人生的向往中结束。
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对仕途艰难的苦闷,对怀才不遇的悲愤,对实现理想的信念与执着
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比喻修辞。把仕途的艰难比喻为“冰塞川”和“雪满山”,生动形象的写出奸臣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惆怅和迷茫。
诗中分别引用了哪两个典故
一是传说吕尚未遇到文王时曾于渭水垂钓,后被重用。
二是传说伊尹受汤重用之前,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经过。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对命运的坎坷与不平的悲叹之后,笑对人生,表达了诗人博大坦荡的胸襟,放达的人生态度与坚定的信念,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是一首离别诗。全诗构思新颖,以写愁绪抒发愤懑开头,以写秋景点题,接着评
论古人,最后表示与黑暗现实决绝。格调慷慨悲凉,虽有无限哀伤苦闷,却并不消极无力,感情激昂奔放,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他那不甘沉沦、豁达乐观的精神,以及“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
抒写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表现愁思的深重的句子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挥洒出世幽愤的句子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是首五言古诗,用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内心独白方式,造出一种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
全诗突出写一个“独”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诗词鉴赏# 导语《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欢迎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此诗题作“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以一个猜测性的问句开篇,“谁家玉笛暗飞声”,那悠扬的笛声到底出自何人呢?诗人不言闻笛,而说笛声“暗飞”,便客体为主体,体现出笛声给人带来的触动之深切。一个“暗”字,下得十分精当,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也不知吹笛者为何人,只听得笛声暗送,使得他乡客子不免起了羁旅之愁。“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它无处不在。这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并随着春风散布了整个洛阳城,仿佛每个角落里都有笛声响起。这一“散”字,用得极妙,笛声只有“散入春风”,才能“满洛城”;“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即《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以表示依依别情。本来这乡愁是诗人自己所生的,他偏偏宕开一笔,推己及人,说所有听到此曲的人都会思乡,使得诗的境界显得阔大。李白这首小诗,描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依恋与思念,道出了所有人都会生发的情感,这才是它感人之处。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满”从“散”来,“散”从“飞”来,用字细甚。妙在“何人不起”四字,写得万方同感,百倍自伤。
黄叔灿《唐诗笺注》:“散入”二字妙,领得下二句起。通首总言笛声之动人。“何人不起故园情”,含着自己在内。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歌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词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客中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