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和陈逗逗是情侣吗

牧童和陈逗逗是情侣吗,第1张

牧童和陈逗逗是情侣:

陈逗逗(真名:陈晓敏,2000年7月2日-),出生于安徽,快手直播平台主播,KSGIRLS成员。

2020年7月,随组合发布单曲《多彩视界》。

陈逗逗,快手直播平台主播,直播内容以娱乐为主,直播间ID,CDDhehehe。

2017年12月14日,发行单曲《记号》。

2018年3月9日,发行单曲《简单点》。4月20日,发行单曲《浪漫情节》。8月18日,发行单曲《说喜欢我》。

10月28日,发行单曲《和你在一起》。

12月10日,发行单曲《好嗨哦》。

2019年3月27日,《好嗨哦》DJ版发布 ,6月25日,发行单曲《眉清目秀》,7月2日,发行单曲《江湖少年》,10月16日,发行单曲《九妹》,12月5日,参加由黑龙江&快手网络联合举办的“快UP·向北方”融媒创新大会。

2020年1月18日,发行单曲《爱到冬至》,1月23日,参加由快手举办的快手大年夜活动。

 7月,随组合发布单曲《多彩视界》7月21日,发行单曲《寄云间》 ,7月27日,发行单曲《异性相吸》,8月25日,发行单曲《陪你到老》,12月10日,发行单曲《不悔》 。

2021年1月9日,发行专辑《白首画》 ,2月4日,参与快手联合央视打造的“牛人之夜”小年夜活动,2月5日,参与快手港股上市敲锣仪式,5月8日,发行单曲《明月长情》,6月1日,发行单曲《听说》。

这首诗的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前两句是牧童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的心态。

诗词诗人们连睡眠都是意境,浪漫又唯美!

半篙春水一蓑烟

抱月怀中枕斗眠。

一一宋·黄春伯·《绝句》

释义

在春水迷离的河边,生活着一个人,他如此普通,几乎无人在意他的存在。到了晚上,他怀抱着月亮、头枕着星星入睡,他的快乐却是如此与众不同。

原文

半篙春水一蓑烟,抱月怀中枕斗眠。说与时人休问我,英雄回首即神仙。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一宋·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

释义

郊野的小鸟窥见我已经醉了,小溪上的白云挽留我在此卧眠休息。

原文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一一元·陈孚·《江天暮雪》

释义

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只自在漂流,被厚厚云层笼罩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原文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蓑小。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

释义

在睡梦中好像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醒来后却什么也找不到,只有台阶上的梧桐叶沐浴在月光中。

原文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花一肩。月一肩。一炷炉香袅细烟。人和花月眠。

-清·赵我佩·《山渐青》

释义

月光飘洒下来,花影和月光一样披洒在身上。燃着的一炉香香气四溢,香烟细细袅娜。人伴着花月入眠。

原文

花一肩。月一肩。一炷炉香袅细烟。人和花月眠。暮云连。暮山连。一样销魂似去年。重来妆阁前。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一宋·朱淑真·《秋夜》

释义

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原文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一唐·吕洞宾·《牧童》

释义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释义

渔翁夜钓归来时已经是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原文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古诗牧童读后感

1。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 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 2。

牧童遥指杏花村———读《书道》随想 翻阅牧童先生的中华古典诗词集———《书道》,我发现了作者的追求和归宿。

牧童实名张卫军,与我同龄,他曾在部队服役,转业后先在中学任教,后调入行政单位任国家公务员。他热爱文学,爱好书法。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大公无私的国家公务员、很有发展前景的书法家。对于文学,他很有激情,也很浪漫。

然而对于古典诗词,没想到他也挥笔自然流畅,将远古与现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思考人生,感悟大自然,读起来亲切,过瘾。对于中国的古典诗词,我是个门外汉。

那种音韵和谐、意象高度洗练的体裁,在大唐时代已趋至完善,至于之后的写作者,我认为只是一种追忆性的抵达。作为现代人写古体诗词,牧童先生把自己生命中的风景用方块汉字整齐又宽泛地记录下来,对仗工整、韵脚合拍。

《书道》共收集作者旧体诗词30多首,诗的部分主要以七律为主:以内容看,则有黄河文化、李氏文化及现代文明等,它既是一面历史图像,也是一曲现实主义的颂歌。在第一首七律诗《黄河母亲》中,诗人以“古往今来流不尽,三皇叩母祝平安”结尾,一语道破了时代在前进,黄河“母亲”之伟大的现实,在七律《牧羊女的回想》中,诗人以“琼瑶牧女长空夜,玉女天堂细耳听”一句,将陇西文化广场牧羊女塑像,描写得活灵活现;词《沁园春·庆回归》一开始,作者以“香港回归,雪耻百年。

一夜报春,今宵花烛夜,星光灿烂”之描述,使人一下子体味到了中国所有人的心情;填词《清平乐·奔小康》中,作者最后以“今日良田到户,岂能不达小康”之句,替全国人民说出了心里话……真是千遍万遍读不够,古为今用写风流。 读牧童先生的《书道》,我觉得全部诗词的意境、情韵等均为上乘,他把古老经秋的美写得富有情趣,将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中,更加深了诗词的内涵,耐人咀嚼,如食橄榄。

当然,作为古体诗词,还有很多商榷之处,譬如对仗、平仄等的使用,严格的要求有不少地方是不那么恰当的,还有个别诗句,诗味并不浓,如白话组合……当然,这些都是美玉微瑕,不足以影响诗词的成功。 “子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张卫军取笔名为牧童,是因为他从小生长在西北农村,在村上放过羊。然而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在飞扬的红尘中返身古典,正是迎合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文章写到这里,我突破想起了唐代晚期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时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年,正当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桃李争艳。诗人随着扫暮的人群络绎于归,突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顺着牧童的指引,遥见杏花村中酒帘飘飞,一阵清香也随着斜风细雨飘来。

诗人逸兴湍飞,信口吟诗。今天,杏花村里飘荡的不仅是酒香,更有诗意浓浓的歌唱。

牧童先生的中华古。

2古诗《牧童》的朗读节奏

古诗《牧童》的朗读节奏: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1)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铺:铺开。

⑶横野:辽阔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饱饭:吃饱了饭。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赏析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3牧童在牛背上勤勉读书的唐诗词

1、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9、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1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1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1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13、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1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15、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16、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17、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18、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励志篇》

19、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20、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宋·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清·查为仁《莲坡诗话》

21、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2、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23、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

2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晋·左思《咏史》

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

26、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27、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28、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29、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

4《牧童》诗意

一、诗意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二、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三、作者

唐代诗人吕岩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二、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

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搜狗百科—牧童

5牧童的诗意简短

译文: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原文: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扩展资料: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

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牧童

6读了《牧童》这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85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