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男,1963年出生,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现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
2017年12月27日,被授予第十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风云人物奖”。
曾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兼常务副所长、研究员,中航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飞机总设计师。
现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杨伟同志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成功的实践锻炼、出色的工作业绩,先后获部级一等功1次、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分别获得四川省、航空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国防工业“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光荣称号;2001年被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授予“航空报国科技尖兵”称号,同年被评为“国防工业劳动模范”; 12月获首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3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7年3月23日,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思·侯赛因授予杨伟“卓越之星”国家荣誉奖章。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7年12月27日,在第十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上被授予“风云人物奖”。
能够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许多的科研人员毕生的梦想,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代表着在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的荣誉,是终生称号。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现在位于世界的顶级水平,能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离不开无数航天科学家的努力,对于这些人才,我们国家都会进行奖励,对于那些贡献特别突出的高级人才,其奖励更加丰厚,比如,杨伟老师,就因为贡献突出,被评选为中科院院士。
1为我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
在1985年22岁的杨伟开始投入了我国战斗机的研发工作中,当时因为科技的落后,我国的战机研发水平和西方国家相差十几年,杨伟作为带头人攻克了战斗机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这一难题,使我国的战机研发水平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准,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这一难题的攻克,使得歼10战机研发成功,让我国的空军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歼20战机的研发成功
作为第五代战斗机歼20战机的研发成功使我国的军事实力再度登上了一个台阶,解决了我国没有隐形战机的问题,歼20战机可以使我国空军的战斗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更好的保卫我国的领空,歼20战机正式服役后,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研发第五代战斗力的国家,对国际上一些对我国存有不良企图的势力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杨伟作为歼20战机的总设计师,杨伟老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所以入选中科院院士实至名归。
杨伟老师作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院士是实至名归的,他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10号的总设计师是宋文骢 杨伟是10号双座型总设计师和20号总设计师
杨伟,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防务总设计师、歼10系列飞机首席专家,是我国航空科技领域优秀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是历经多个飞机研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我国新一代的飞机总设计师。杨伟1985年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26年来,他怀着航空报国的强烈愿望,勇于创新,在航空高科技研究和国家飞机项目研制工程实践中脱颖而出。先后担任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所长;歼10飞机副总设计师。他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成果1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
一、突破电传飞控系统等关键技术,为歼10飞机研制做出突出贡献
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是歼10飞机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是第三代战斗机的典型标志。参加工作后的十余年时间,他从设计员逐渐成长为引领该系统研制的****。他带领课题组的科技人员设计计算出十多种不同的方案,以全新的思路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对比分析,攻克了飞控系统余度配置、同步算法、电磁兼容等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施了全系统数字仿真和原理试验。
他主持研制了飞控地面综合仿真模拟试验设施——铁鸟台,实现了大型复杂系统人在回路的半物理综合与验证。研制了歼10综合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和综合自动检测系统,创造性地提出全任务构型、多级配置、系列化发展的设计理念,实现了高逼真作战环境下的单机训练、联网协同作战以及对抗训练。
在杨伟和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曾经是第三代战机中最令人放心不下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最终得到了试飞员们的高度评价:“飞控系统表现很好,飞行品质均为一级!”杨伟开展了大量开拓性工作,表现出了他的优良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他坚忍不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二、我国飞机项目的新一代总设计师
面对艰巨而繁杂的多个重大项目研制任务,杨伟带领研制团队迎难而上,在磨砺中逐渐成长成熟,在探索中不断积累收获,构筑了大型复杂项目管理新模式,执掌的多型号研制也交出了圆满的答卷。
杨伟组织创建新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制管理平台。在设计师系统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柔性组织、实施设计流程再造、大量运用数字化设计等先进手段,以精益设计和敏捷管理为核心,构筑现代化的多项目管理新模式。
这些新创新的研制管理模式,促进了“枭龙”飞机主机厂所之间研制技术、研制设施和制造技术的协同运行,确保了研制全线高效率、高节奏地运行,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系列奇迹:由同一设计单位承担的两个不同的大型战机项目在同一年实现首飞,促进了不同项目、不同研制阶段的风险控制和有效管理。
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具有先进设计理念、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已经形成梯队,推动着我国航空工业科技持续创新、向前发展,并为中国航空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1全力推进歼10飞机试飞与设计定型
杨伟带领同志们提出了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法,使得歼十飞机定型试飞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于试飞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组织专项攻关,先后排除了上百个故障;同时通过对试飞数据的快速分析,探索进一步拓展试飞的有效方案。使歼10飞机的试飞打破了我国多项新机试飞史上的纪录。同时,开展多项优化设计工作,推进飞机设计定型,2004年4月这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战机实现了设计定型。
2歼10双座飞机总设计师
杨伟带领同志们进行了多轮的方案论证与优化,较好地解决了作战与训练需求的矛盾,攻克了总体布置、下视角、航电系统异步显示控制等多项技术难关,在短短9个月内跨越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随后又转入紧张的试验试制阶段,经过全线同志顽强拼搏,歼10双座型飞机按期顺利实现了首飞。
3“枭龙”/FC-1飞机总设计师
“枭龙”/FC-1 飞机是为满足国内及国际用户间不同的侧重及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重大举措。
作为“枭龙”/FC-1 飞机总设计师,杨伟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便主持完成了设计方案调整,全机总体分区协调,全机协调样机的改造,设备、管道、电缆的安装协调,结构、系统的重点试验等重大节点任务,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扬。
2001年9月“枭龙”/FC-1飞机冻结技术状态,转入详细设计阶段。由于此时歼10双座型飞机也正处在发图高峰,两型飞机发图给成都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杨伟的带领下,经过9 个多月的辛勤努力和顽强拼搏,成都所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战胜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事先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总计发图9万余A4。随后,试验设施组建和试验、试制工作相继完成。在冻结技术状态23个月后的2003年8月,“枭龙”/FC-1飞机实现了历史性首飞,其研制历程创造了我国的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
4 某新型战斗机等型号总设计师
杨伟同时主持某新型战斗机等型号研制,进行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作为总设计师,杨伟总是把握恰当,在最适宜的时刻为团队激励鼓劲。当研制过程中遇到技术台阶陡峭、研制时间紧迫、工作模式创新、管理平台创建等一系列困难时,杨伟说:“压力固然巨大,挑战固然严峻,但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战胜一个个困难,最终到达目标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深刻地体味成功带来的喜悦。无限风光在险峰——提升自身的高度,是需要经历磨砺的。”面对滚滚而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面对中国和世界航空强国之间的差距,作为航空工业的专家,杨伟十分关注未来航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高度重视后续发展和技术创新。他说,在国防科技工业的主战场上,我们只有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想从未来发展所想,行从现实实际而行。开拓新领域、占领制高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航空科技工作者的优秀楷模
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第一线的优秀代表,我国新一代歼击机电传飞控系统的开拓者,杨伟作风严谨、充满朝气、开拓创新、具有无私奉献和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作为多个飞机的总设计师,他统揽全局,身先士卒,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同,获得了多项成果和荣誉,并被上级领导誉为国家的宝贵财富。
面对成绩和荣誉,杨伟谦虚地说:“飞机设计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和我的同事们构成了一个很好的团队,一个上万人的团队,大家互相协作支持,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作为总设计师,我所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成绩和荣誉应该属于大家。”
“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和同事们一起研制出更多更先进的战机,为壮军威、扬国威、强大祖国的国防、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杨伟,一个战斗在航空科研第一线的“拼命三郎”,一个能攻善战的出色指挥员,现代青年科技人员的优秀楷模,正用他一颗赤子之心,执着地追求着他航空报国的崇高理想,实践着“研制更多更先进战机”的神圣诺言。
总设计师杨伟
外表儒雅的“拼命三郎”
有了歼-10,研制更先进的战机就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宋文骢把接力棒传给了一位年轻人——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
与歼-20锐利霸气的外观不同,今年47岁的杨伟看起来更像一位儒雅的学者。不过,他骨子里却是一位“拼命三郎”。
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是一架战机由传统战机转变为数字操控战机的关键。杨伟正是我国新一代歼击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组织者和开拓者。
1998年,杨伟受命出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兼任飞行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从此,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担任我国新一代外贸型FC—1战机的总设计师,还要负责歼-10战机双座型的研发工作。如今,FC—1战机早已交付巴基斯坦军队,双座型歼-10也已翱翔在保卫祖国领空的第一线。
歼-20试飞成功后,当人们再次看到杨伟时,发现他与几年前相比,显得有些疲惫和憔悴,但更加稳重和自信了。
杨伟,男,生于1963年5月,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研究员。历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常务副所长,现任总设计师、所长。是我国某重大专项飞机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开拓者。担任国家某重点型号双座型飞机和枭龙/FC―1飞机总设计师。 杨伟多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曾获得四川省和航空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是四川省国防工业十大杰出青年,曾荣立重点型号飞机首飞一等功,是中国一航航空报国科技尖兵,被评为国防工业劳动模范,获首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称号,是2003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杨伟名(1922~1968)陕西户县人。12岁入村私塾读书,15岁父丧辍学,边耕田,边自学,借邻里亲友书籍,读完中学课程。1940年,18岁的杨伟名,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外当兵三年,后逃跑回家,继续务农。因家贫地薄,他虽终年在田里劳作,但仍然交付不起各类的苛捐杂税,常受官府和富豪欺压。在中共户县地下组织的教育帮助下,他认识到穷人要翻身只有闹革命的道理,逐渐关心天下大事,并开始写一些时评、杂感类的小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大打内战,搞得城乡鸡犬不宁。渴望能过上安稳日子的杨伟名把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1946年7月,他从报纸上看到闻一多先生因支持学生争民主、反内战活动而被国民党特务枪杀在昆明的消息,立即向西安的报社投稿,谴责国民党特务的卑劣罪行。1949年2月,经穆向林介绍,杨加入了中国***。1949年5月户县解放,被县人民政府派往罗什乡担任副乡长,积极投入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是年冬,组织调他到咸阳分区干部学校学习,因家庭缺少劳力、经济拮据,遂未去干校报到,自行离职脱党,回家劳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杨经历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农业互助合作等运动,亲身感受到农民翻身作主人的光荣,亲身感受到农业增产、物价稳定,再不为吃饭穿衣发愁的快乐,更加坚定地相信,只有中国***,才能将中国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195 7年,他重新申请加入中国***,得到批准后,担任他家所在的北街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文书兼会计。1958年夏成立人民公社,北街村高级社成了城关人民公社的一个大队,并改名为“七一”生产大队,他被社员选为大队会计,对建立和健全生产队、生产大队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陕西省农业厅的表彰。 1959年到1961年,由于“左”的错误影响,我国城乡发生了严重困难。陕西农村更是“人困、马乏、地薄”,人民生活很苦,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实际上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作为生产大队会计的杨伟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工作在农村,天天同农民的生产生活打交道,最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对农村各种实际问题也最有发言权。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同生产大队干部交换了意见,先后撰写了十多万字的文章、意见和建议,最后经过深思,又写了题为《当前形势怀感》的万言书,由杨伟名和大队党支部书记贾生财、大队长赵振离三个***员署名,于1962年5月10日,分别寄给中共户县城关公社党委、户县县委、咸阳地委、陕西省委、西北局和中共中央及有关负责同志。 这份向党的领导机关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当前形势怀感》,主要观点是: (一)提出“初期社会主义”论点。“有同志说,三座大山推倒,革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建设任务就完成了,从此以后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了。”“我的答复是否定的。”如果“要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可以的”,但只能是“初期的”。“由新民主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转化过程”,“我们过去所做的显然是拔苗助长,违反了客观规律”。 (二)提出用“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给“浑身捆着腰带,动弹不得”的国民经济“解带松腰”,“立即把计划经济的范围收缩到应有的限度,同时相应地扩大非计划经济的范围”。在发展非计划经济中,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兴大利中的小弊”,或者“利居其百,害仅其一也”。 (三)提出在“地权仍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分田到户”,实行“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单干”。这是“赋予生产队以‘家’的概念,调动社员爱社如家的积极性”,这个‘家’是蕴藏着社员幸福生活和充满美好未来的‘家’,是有广阔前途的”,“家富了,自己就富了”,“家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实是一回事”。 县以上各级党委收到三个中共党员署名的《当前形势怀感》 后,曾给予积极的评价。6月21日和28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分别在他们主办的内部刊物《宣教动态》上,以《三个***员来信》和《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意见》为题,详细摘要发表。7月28日,中央宣传部的《宣教动态》,又刊登了对三个***员的简史调查,称赞杨伟名爱学习,有一定文化水平。中共中央西北局办公厅、中共西安市委和咸阳地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去信或接见杨伟名,认为“来信提到许多重要问题,均有研究价值”,中央西北局还打算调杨到西北局研究室工作。然而,8月以后,由于毛泽东的批评,这封来信和信的作者,均受到了错误的批判。 同年8月6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点名批评了户县三个党员来信。针对信中“一叶知秋,异地皆然”的一句话语,毛泽东说:“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希望,户县城关公社写信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干希望。”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赵伯平一直认为“包产到户很可能是中国农民的创造”,因而对毛泽东的批评始终没有表态。毛泽东在会议结束时的一次讲话中问:“对户县三个党员来信回答了没有***员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无动于衷。”10月,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咸阳行署和中共户县县委的负责同志,四次找三个党员谈话,指出来信的“错误观点”;接着,中共陕西省委将《三个***员来信》,定性为“复辟资本主义的纲领”,在全省展开批判。杨伟名在被迫作检查时,仍然坚持:“说我提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单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我是不能同意的。”这种唯实不唯上的铮铮铁骨,难能可贵。 1962年12月1日,中共户县县委监察委员会鉴于杨伟名等三名党员“是向党的上级组织反映意见,没有实际行动”,经县委同意“党内不给纪律处分”。1963年1月,中共咸阳地委监察委员会和中共陕西省委监察委员会,先后同意户县县委监察委员会“不给纪律处分”的决定,但又定性为“严重的政治立场错误”。此后,杨、贾、赵三人均不再担任大队领导职务,杨回家参加生产劳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诬篾杨伟名“反党反社会主义”,对杨无休止地轮番批斗。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68年5月6日与妻子刘淑贞一起含冤身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1979年4月,中共户县县委为杨伟名平反昭雪。新编《户县志》和《陕西省农业合作简史》,都辑入了杨伟名等三个***员署名的《当前形势怀感》(又名《一叶知秋》)。为了弘扬杨伟名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精神,2002年,户县成立杨伟名思想研究会,编印了《杨伟名文存》,省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论文,盛赞杨对我国城乡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阶段性论述的远见卓识。 2002年7月,户县图书馆更名为杨伟名图书馆。 小的时候,杨伟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不论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得最好,而且一定要做成一件大事,要成就一番事业。凭着对这一信念的坚持,他一直保持着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兴趣也很广泛,喜欢航空知识,文体活动,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每件事他都非常投入地用心去学、去做。如今,他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总设计师,同时又担任某重点型号双座飞机和我国新一代外贸军机枭龙飞机的总设计师,主持下一代战斗机预先研究等重大项目,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
中国科学院。根据查询总设计师杨伟简介显示,总设计师杨伟在中国科学院办公。杨伟,1963年5月出生于北京,籍贯四川资中,飞机器设计与飞行控制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