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的技巧?如何断句?

朗诵诗的技巧?如何断句?,第1张

一、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1、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a)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b)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c)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

2、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a)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b)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3、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

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

4、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a)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b)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c)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d)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扩展资料

一、诗歌朗诵准备

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

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自信。

——诗歌朗诵

  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朗诵不仅可以增强对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感。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朗诵的实用技巧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朗诵的实用技巧指导

 朗诵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做到语音和语调的规范化,语音方面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音质自然,音量适中等,语调方面要求高低适度,强弱适中,快慢适宜等;流畅,做到声音连贯,不漏字,不落字,不改字,不颠倒,不重复等;有感情,做到感情充沛,节奏鲜明,恰当地传达作者的感情。

 在选取朗诵选材料时,我们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突出时代感。所选作品要富有时代气息,要能引起听者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2、注意场合。选材必须要考虑场合。中秋晚会,朗诵《月是故乡的圆》,庆祝教师节,朗诵《献给教师的花束》,效果定然不错。

 3、关注对象。对象不同,朗诵的作品也应该不同,不能对什么人都朗诵同一篇作品。不能给小学生朗诵《致橡树》,也不能对大学生朗诵《爸爸的老师》。

 4、考虑自身特点。选材还要顾及个人的特点,如气质、声音等。

 要想在朗诵时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过分紧张,张口结舌;过分懈怠,无精打采;追求技巧,忽视内容;缺少变化,色彩单一……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朗诵的效果。朗诵状态正确与否,是朗诵成败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什么是正确的朗诵状态呢

 1、信心百倍,积极主动;

 2、全神贯注,进入作品;

 3、动脑动心,有感而发;

 4、速看慢读,由己达人;

 5、全身松弛,用声自如。

 朗诵是在深入了解作品基础上的再创造,它的成功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表现技巧,如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

 1、停顿。朗诵中的停顿,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一般地说,停顿有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三种。语法停顿基本上是与段落、标点符号一致的,逻辑停顿是揭示思想逻辑或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作的停顿。在表示激动的感情时,可以延长或缩短语法停顿的时间。这种停顿也就是感情停顿。

 2、重音。重音是指朗诵时把句子中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力度、强度来体现。重音通常分成两类:

 ⑴ 语法重音。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音。它在句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如短句中的谓语,非领属性的定语,一般状语,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另外,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也往往重读。

 ⑵ 强调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重读的音,也称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它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语言环境、内容、感情、修辞等多种因素所支配,但语句中,对比性词语,比喻性词语,夸张性词语,表示肯定词语等通常读时强调重音。同一句话,着重点不同,强调重音也不同。强调重音在句子中,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个词及至整句话。强调重音的强度比语法重音更强些,以突出需要强调的部分。句中有强调重音后,语法重音就自然消失。

 3、语气。作品的思想感情诉诸词章文采,朗诵的思想感情诉诸声音气息。在朗诵中,总的色彩体现在基调中,具体色彩体现在语气中。语气的色彩并非朗诵者随心所欲地涂抹,它是语句内在的具体思想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这种显露就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比如──

 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的。语气色彩造成温和感,口腔松宽,气息深长。

 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的。语气色彩造成挤压感,口腔紧窄,气息猛塞(即流动猛,多阻塞)。

 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的。语气色彩造成迟滞感,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喜的感情一般是“气满声高”的。语气色彩造成跳跃感,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

 惧的感情一般是“气提声凝”的。语气色彩造成紧缩感,口腔像冰封,气息像倒流。

 欲的感情一般是“气多声放”的。语气色彩造成伸张感,口腔积极敝开,气息力求畅达。

 急的感情一般是“气短声促”的。语气色彩造成急迫感,口腔似弓弦,气息如穿梭,经纬速成。

 冷的感情一般是“气少声平”的。语气色彩造成冷寂感,口腔松懒,气息微弱。

 怒的感情一般是“气粗声重”的。语气色彩造成震动感,口腔如鼓,气息如椽。

 疑的感情一般是“气细声黏”的。语气色彩造成踯躅感,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

 4、节奏。节奏指的是朗诵全篇作品过程中所显示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的把握应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首先应该考虑层次、段落的区别和联系,并落实于语气的衔接和转换。其次考虑声音的力度和速度,还要考虑句子的停连和转换等等。朗诵时运用节奏应从具体作品、具体层次、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入手。

 需要强调的是,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

 1、面部表情。朗诵的体态语言最重要的是面部表情。眼睛最重要。朗诵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眼睛。一定要看着观众,一定要和观众交流,要让观众从眼睛里看出你的心。表现高兴时,眼睛明亮,目光亲切;表现失望时,目光呆滞暗淡,充满沮丧;表现愤怒时,双目圆睁,直视对方……眼睛一般是平视前方,有时也可以仰视(表示高大、傲慢)、俯视(表示沉思、羞愧)、斜视(表示轻蔑)、环视(表示询问)等。眉间、嘴、鼻和面部肌肉等活动,也有一定的表情达意作用。例如,双眉紧锁,表示困惑、痛苦;紧抿嘴唇,表示犹豫和隐秘;面部肌肉紧张,表示严肃;面部肌肉放松,表示兴奋等。面部表情一定要符合作品情感的变化。

 2、手势。朗诵中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避免呆板,增强可视性。

 3、身体动作。朗诵时身体姿势和动作也要随着作品适当变化。在台上朗诵,一般呈小丁字步自然站立,随着感情变化,有时挺立,有时前倾,有时左右晃动,有时甚至可由走动。

 朗诵主要靠有声语言,但体态语言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吸引、强化、印证等作用。但一定要做到适度、自然、协调、优美。

 最后谈谈朗诵中的配乐问题。有的作品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诵,确实能起到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的积极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提醒的是,所选择的音乐一定要与作品相吻合,同时要控制好音量,否则,将会弄巧成拙,影响朗诵效果。

 看完“关于朗诵的实用技巧指导”的人还看:

1 朗诵的技巧

2 关于朗诵的实用技巧

3 朗读的技巧

4 朗诵声音训练和技巧 朗读基本技巧训练

5 播音主持散文朗诵需要把握的一些技巧

6 关于朗诵的技巧

7 朗诵技巧和诗歌朗诵要求

你好!关于朗诵技巧一、什么是朗诵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二、朗诵前的准备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二)把握作品的内容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深入的理解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2.深刻。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3.丰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一)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1.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3.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二)重音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1.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①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②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三)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四)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3.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四、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五、技能训练训练内容朗诵的综合训练训练目标1熟悉朗诵的基本手段。2.把握作品的基调。3适当运用体态语及其他辅助手段提高朗诵水平。训练程序1.复习本节有关朗诵的基本知识。2模拟训练(1)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句调的处理: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我渴望自由,(→)(庄严)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我希望有一天(→平调)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2)重音练习——读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语法重音:①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③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一一读出下面语句中的强调重音: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3)朗读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这首诗的最后三段,注意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请听听吧,这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那里/时刻都会‖轰轰爆炸!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坎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

一、技巧:朗诵技巧无非就是注意把握稿件内容、确定情感基调。看下图:

1、轻重格式(该重点强调的重读,不需要强调的轻读)

2、停连(一句话和另一句话在一起,表达同一个意思时,需要这两句连起来读,中间声音可以略微停的感觉,但气息不能停)

3、情景再现(朗诵者要将自己融进作品,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角色,并将作品中描写的情景想象在自

(还有一些小的技巧,就不多赘述了)

二、如何让朗诵更能打动人:

1、深入了解作品内容,准确确定情感基调(比如:沉痛、哀伤、激昂、喜庆、柔情……等等)。

情感基调这部分最重要。

2、调动你身体所有能调动的部位,比如,眼睛要与观众交流,情到深处眯眼、闭眼、瞪大眼睛等等眼神辅助。

3、根据情感需要,尽情地调动身体的各部位,也就是表演动作(这些动作必须是情感所需调动出来的)

4、声音以及语言的变化,如果你的声音柔和,就选择舒缓细腻的文字;如果你的声音浑厚有力,那就选择有张力的文字。(声音特色还有很多种)

5、语言要有变化,一首诗当中有那么几句是重点强调,但其余内容也得抑扬顿挫,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需要在朗诵前先了解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性格以及他的故事,还有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

一个优秀的朗诵作品需要兼顾的层面很多,如果只是单纯在台上朗诵,做到以上几点,并游刃有余就不错了。如果是朗诵艺术表演,要求就非常高了。

此外,平日多读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体裁的作品,这几类作品非常容易调动我们情感,激发我们的情绪。

尤其是童话,因为,童话里一般会出现几个人物角色,这就需要我们调动几个角色的情绪,分别去演绎几个人物角色的特点与内心活动。

最后,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环境,观察一草一木,用心去感受一片叶子落下来时的韵律……

这样才能培养你细腻的情感,才有利于拿到朗诵作品时,抓住作品中的情感基调。

好了,很多细节方面就不多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最后多张口读。

诗歌朗诵应注意哪些问题?

诗歌朗诵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轻快型

《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如我们今天学习的《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诗歌朗诵应注意什么一,最重要的是声音对诗歌的表现——如诗歌的意境和声音的抒发有没有相得益彰。(感受)

四,台风,这点是朗诵的外在了,就是说舞台艺术是表演者的行为,表演者在台上的表情,仪态等等都关系到整体(视觉感染力)

五,声音技巧,如气息问题,如声音发挥等等。。。这个呢,需要有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方能体现的好些(基本功)六,评委印象,比如礼貌了,互动感了等等

步伐轻盈,节奏要慢,面带微笑,行礼

首先,绝对要落落大方无论你最后朗诵的怎样,只要你自信满满,举手投足间不要紧张得扭扭捏捏,坚持到表演结束,那么所有人都只会送给你掌声

其次才是礼节

上台介绍自己和自己要朗诵的诗篇时要先向所有观众问好,下台时要鞠躬致谢,并用语言表示出来

最后就是自己的朗诵水平了

这个经过练习也是可以提高的先熟悉自己的诗歌,最好能背诵然后去体味诗的内容与内涵,以便自己在朗诵时掌握好情感,朗诵时语句的抑扬顿挫与音量的控制是表达情感的手段,需多加练习最后是普通话水平,语音标准,吐字清晰是基本功

上台前将衣服整理一下

如果是多人合诵就要事先调好队形

上台时径直走像麦克风

对台下观众望一下

接下来就举起稿子有感情的读

切记:多人合诵稿子必须人手一张,在台上若传来传去观众印象极坏

读完后就对观众微笑下径直走到幕后

最标准的礼仪了在朗读时是文章内容而定活泼一点的也可以加上动作

诗歌朗诵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诗歌朗诵首先要体会诗的感情,要用普通话,咬字吐音要清晰,不要太快,读到急促处可快一些。总的来说要抑扬顿挫,即根据诗歌的内容声音该低就低,该高就高,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把诗歌里的各种情感要表达出来,要能抓住人的心。

诗歌朗诵时应注意什么诗歌朗诵注意事项

上下台(道具音乐之准备与收拾)

手势(自然,灵活,俐落,干脆,大方)

肢体(身体的摆动与走位)

表情(丰富,喜怒哀乐之表达)

声音(大声,嘹亮,立体有变化,不需太高以致破嗓)

咬字(清晰,注音符号四声要区分,尤其是第三声)

语调(配合内容高低起伏,形成对比,可适时停顿,拉长,造成戏剧效果)

衬底音乐(配合诗的内容与气氛,可以自备乐器伴奏,如铃鼓,小提琴,三角铁等,或准备录音带与CD,请事前提供与告知,音量不可盖过朗诵)

服装(配合诗稿内容,可携带便服更换)

10诗稿内容(可准备相关的布景,道具,如书,椅子,看板,布条,盆栽,花束等,但以不影响环境卫生清洁为原则)

11题材(具有时代性,配合年纪与个人经验,生活化,具些许的戏剧效果更佳,可自己撰写现代诗稿或挑选他人作品)

12诗稿以背诵为佳,这样才能运用手部动作辅助演出

13诗歌朗诵类似独角戏的个人演出,要能掌握舞台剧的特色

诗歌朗诵比赛都要注意哪些细节咬字清晰,节奏感要强,普通话标准,富有感情,台风要好,要很好的了解台下观众的心态和眼神,做了这几点也差不多了

诗歌朗诵有哪些注意事项?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轻快型

《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如我们今天学习的《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诗歌朗诵问题这个问题就好比是大合唱中,领唱也要跟着大合唱一样,所以领颂的也要大合的,这样才能显出齐心,才能表露大合颂的意思,也就是集体朗诵的意思。

写诗歌应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题,可以围绕题目写的故事而做,或者是由一系列的历史来写(例如写建党九十周年类的诗歌)但是要记得分行,要写的有意义让人读起来能够感觉到你写时的感受,或者说是让读这首诗歌的人能够知道你所要表达的感情,(也就是说有点小感觉)。

这是小女子的经验所感,希望有所帮助。

散文诗朗诵应注意哪些语音准确饱满、抑扬顿挫是最基本的。充分体会散文思想基础上做到诵读以思带读;准确把握散文结构的基础上做到诵读张弛有致。而最关键的还是对情感的驾驭和表达。淡淡的感伤需要舒缓以引人联想,满腔的激愤要恸声以使人共鸣,不禁的喜悦要忘我来与人分享,片刻的凝思要轻抑以把别人带入冥想。总之,要把作者注入文章中的情感思想充分的再现给别人,悉心揣摩,反复尝试是必不可少的。

散文的朗读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不过可以有一些基本的技巧,就是在读之前了解文章的整体思想,然后把自己当作作者,用语言把文章表达出来!

一定要避免"我只是读文章"的误区起初会有表达障碍感,不过慢慢练习就会好起来了!

  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诗歌朗诵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朗诵技巧一

 1 选材: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朗诵风格来选定。一般情况来说,主题欢快和豪迈的材料不如悲伤的材料感染人,除非你的朗诵功底很棒。能把高兴的材料朗诵得深入人心的人,一般都是有实力的人;

 2 感情:感情要真挚,假装的感情容易被评委看出来。如果不能打动自己,那明显也很难打动别人,一般来说,当朗诵情感悲伤的材料时,朗诵者能读出眼泪那就基本成功了。动作:有的人习惯在朗诵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动作,以此感染观众,但是有的人不习惯。这里切记,如果要加动作,那么动作不宜过多,干净利落最好。如果不加动作,那就站好,做到站如松,背一定要挺拔,被别人传递一种自信和正气;

 3 眼神交流:上台之后注意和评委有一个面带笑容的对视,不要太僵硬了,因为将心比心,评为一般都欣赏能够和自己互动的选手。如果不够自信大胆,就不要有这一步,可以选择看着舞台中后方的局部区域,这样目光也不至于涣散;

 4 创新:不要辅助表演抢了诵读的风头,另外,所加的创新内容要与诵读的主题相关,不然会显得突兀和不得体;

 5 停顿:这是一个体现朗诵水平的基本功,一篇材料一般是通过停顿来体现情感波动的,断句要合理,停顿要干脆,情感起伏要明显;

 6 表情:这很好理解,到了一篇材料的悲伤部分,我们不可能还挂着笑容吧,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在诉说别人的伤感,然后可以带着激励观众的情绪挂着淡淡的微笑,但此刻你的眼神流露的是悲伤,所以,当不能用朗诵技巧感染别人的时候,就用表情是告诉他你在抒发什么情绪;

 7 脱稿:上台就不应该带稿子,因为到时候你会看到别人也没有带稿子,你不要去钻牛角尖说央视春晚的朗诵是带了稿件和文件夹的,换位思考,试想评委会更加认可脱稿的还是带稿上场的;

 8 上台:上台时要斜着头看着观众上场,同时面带浅浅的微笑,做到有礼有节;

 9 普通话:如果普通话水平不过关,那只能临时抱佛脚,把所朗读材料的每一个字音标出来,用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本材料的内容,其实普通话是一个硬伤,如果这块有问题,那参赛心态就要调整好,重在参与嘛;

 10 模仿意识:如果你所诵读的内容正好网上有著名主播的诵读版本,一定要去找来看看,学学别人是怎么把握情感和断句的。

诗歌朗诵技巧二

 用气技巧主要包括气音、抽气、喷口、托气、笑语、颤音六种,以下分别说明。

 一气音

 这是指渲染言语中感叹、赞叹、悲叹、惊叹、咏叹等有关“叹”的色彩的一种修饰用气。它可以增强紧张等特殊情境中的气氛。运用气音的方法是:吸气时放慢速度,加强深度,吐字时,除实音外,可伴随一定的气音、虚音,将气很舒展地呼出。如—— “我死了,化作老山上白云悠悠,死,也搂着祖国的山峰不肯放手!”如果用气音来读,效果就非常生动。

 二抽气

 这是指渲染言语骤然紧张的气氛,表现人物异常激动心情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抽气的方法是:吸气时有意识地吸出声来,要使听众有一种气息很重、很强的感觉。如—— 不幸的人啊!你爱凡兰蒂(抽气)——爱那个该死家族的女儿! 这里运用抽气技巧,就是要充分体现基度山对那“该死的家族”的痛恨,显现他那如汹涌波涛似的激动心情。又如——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说:(抽气)“窃书不能算偷……(抽气)窃书!……(抽气)读书人的事,(抽气)能算偷吗” 这里几次使用抽气方法,是为了将孔乙己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来;另外也可表现孔乙己由于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以致被摧残糟蹋成了一个弱不禁风、气息虚浅的病鬼模样。

 三喷口

 这是指言语者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而需要突然爆发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喷口的方法是:先将口腔里的气息蓄足,而后忽然很有力量地喷射而出。运用喷口技巧可大大加强言语的力度,强化感情色彩。

 如: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中写出陆游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这里的停顿之后吸足气(∧吸气符号),然后有力地喷出“不见”二字,喷泄出悲愤的感情。

 四托气

 这是指在言语过程中,极力控制某种情感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托气的方法是:在吸气时,有意识将气息控制住,然后慢慢用气息将言语托出。如—— 部队集合了。妇女们打开竹篮,分赠着礼物。孩子们爬上大炮,把红叶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无数的彩纸条和成串的花纸缠成了花束。阿妈妮们、孩子们、姑娘们,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昨天晚上,战士们告诉他们说不要哭。里干部们也告诉说,为了不使志愿军难过,让他们不要哭(托气)。他们很听话(托气),他们真的制止住了,(托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托气)统统没有哭。

 朗诵到后面几处就需用托气技巧:少吸气,控制住,以较均匀的不多的气息慢慢将后面言语托出,音量不要大,略感有些憋气。这样利用托气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渲染出气氛,更好地体现出朝鲜人民以极大力量控制着自己对志愿军的随时将要爆发的惜别之情。

 五笑语

 这是指带有弹动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笑语的方法是:口腔、喉、胸要放松,小腹膈肌来弹动,气息直射打软腭,随之发出“哈”“哼”“嘿”等笑语,以表示快乐或讥讽、嘲笑、鄙视、蔑视等。如——

 啊,1976年,万众欢呼的10月!爆竹声声相连,锣鼓阵阵相接……(带笑)不是国庆的国庆啊,不是过节的过节。

 后两句用带笑的语调念出,有助于渲染欢乐的情绪。又如——

 (笑)哈哈哈,这是何等可卑可笑!何等的不自量力!何等的枉费心机!

 这是表达蔑视鄙视的感情,发“哈”时,应让人们听到对敌人犀利的嘲笑声。

 六颤音

 这是指带有颤抖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颤音的方法是:吸气有如在抖气,呼气同样要颤栗,小腹软腭部位都痉挛。这种用气的方法可表现异常激动,十分悲痛、委屈、难过等心情。这种颤抖声是在有真挚感受的基础上内在感情的真实流露。如:

 过了一大会儿,我们才轻轻走近梁三喜的坟前,只见玉秀把头伏在坟上,周身颤栗着,在无声悲泣……

 “小韩,你……(颤音)哭吧,哭出声来……”我呜咽着说,“那样,你会好受些……”

 玉秀闻声缓缓从坟上爬起来:“指导员,没……(颤音)没啥,俺觉得在屋里闷……(颤音)得慌……”她抬起袖子擦了擦泪莹莹的脸,“没啥,俺和婆婆快回家了,俺……(颤音)俺想起来坟上看看……”

 第一次颤音,要表现指导员呜咽时的言语,要强化强忍着的激动情感,在叫出“小韩”后,在向里抽气时,腹肌与横膈膜紧张地颤动起来,发出有节奏短促的颤音;然后呼气时与上相同,使呼气声也发出颤抖声。当气没有呼尽时,突然刹住,屏住不呼也不吸,稍停,然后用剩余气息发“你”,随即感到气息不够,再颤抖着吸气,再说出:“哭吧,哭出声来吧。”这种颤音是双方极力控制着自己万分悲痛的心情,每句话都是在饮泣中进行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这种技巧时,既要注意情感的表达,也要注意言语的清晰度。不能只听到颤抖,而听不到声音。

诗歌朗诵技巧三

 1,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形之于声及于听众是老一辈播音艺术家提出并遵循的创作之路。那么,朗诵同样也要遵循这条正确的道路。首先,对文章进行感受,确定重点、基调,把握句子和字词的语气,对其所特有的韵律进行认识,然后,确定一个初步的朗诵方案,待试着朗诵之后再对其方案作进一步调整;

 2,有了具体感受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形之于声的工作了。每个人的情感阈限不同,对同一文字作品的感受不同,有的强烈,有的一般。但共同要做的是就是“形之于声”,要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朗诵的难也就在于此。所以,朗诵的形式美更为重要。难以想象一位诗人的朗诵是个什么样子,也正是为什么当诗人完成一篇大作之后,总是盼望寻找一位艺术家做自己大作的代言人的缘故。因为,只有拥有了形式美,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所接受所感动,才有了完美的“包装”。

 3,有的高校的朗诵教材,对朗诵的形式技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设计出了语句、字词的表现方式,诸如:上山类、下山类、波峰类等等。这中技巧对于朗诵初学者有帮助,使之能够快速入门。但入门之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摆脱技巧的束缚和创新,在前人的基础上如何形成新的东西等等。文无定法,何况朗诵。因此,朗诵之技巧犹如青砖,抛砖才能引玉,技能的掌握运用和表现形式的推陈出新才是我们的真正课课题。

 4,朗诵,特别是古诗词的朗诵比较难,难点之一,是否遵循汉语拼音方案当然,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在有的时候,处理个别字、词的时候,如果遵循字调到位,势必无法表达出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比如:寒山:《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如果,在地热个“杳”字和第二个“啾”字处理上还是遵循“字调到位”的话,根本无法表达出作者的当时感受和所描述的意境。这就需要在字尾处变化。

 5,再来看看诗歌朗诵当中的“出字”。出字乃字的头领,虽然,艺术院校的教科书上要求有“喷口”、“力度”、“弹性”,但还是不够,不全面。上述技巧用在某种诗歌朗诵上还可以,但是,一用在“凝重型”、“激昂型”等诗歌朗诵的时候,其表现力就收到影响。因此,需要朗诵者勇于创新。不妨在出字上做做文章,将声母作协夸张处理。这样,表现力不但增强,而且,更加加强了感染力。

  看完“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的人还看:

1 朗诵的技巧

2 朗诵技巧和诗歌朗诵要求

3 朗诵的技巧

4 朗读的技巧有哪些

5 关于朗读的技巧有哪些

 朗读和朗诵是不同的。这里着重以朗诵为主,但只要区分开朗读与朗诵的不同点,部分朗诵技巧也是适用于朗读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朗诵技巧及注意事项,欢迎借鉴参考。

 朗读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语调

 语调指朗读语句时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句子的末尾。语调的变化是有感而发的,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语气就用不同的语调来表现。朗读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平直调 、高升调 、降抑调 、曲折调。

 2、停连(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朗诵时声音的顿歇。

 朗诵时,有时是生理需要,有时是句子结构需要,有时是感情表达的需要,恰当的停顿可以给考官理解文章、加深印象的余地,使语意表达清楚,语言富有生命力,并传达出丰富细腻的感情。

 停连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停连是口语表达的歇息与延伸 ,非语气中断。处理好朗读中的停连,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义表达更准确,而且也便于朗读者及时调节气息。停连不仅是作品内容表达的需要,也是朗读者生理上的需求。

 停连主要有语法停连、逻辑停连、情感停连三种类型。

 3、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读、朗诵时对某个字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有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两种。

 (1)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要根据考生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

 (2)语法重音则相对比较固定些,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主语、动词和形容词前的状语,以及名词前面的定语等都是需要重读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句话中有多处需要重读时,按定语、状语、补语的顺序来依次稍微降低重读的语调。

 4、语气

 语气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和态度的声音。在朗读、朗诵时,如果能注意语调升降的变化,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更能够更加细致。

 5、节奏

 节奏是在朗读、朗诵传达一定的感情时所显示的快慢、抑扬的声音形式。节奏使朗读、朗诵富有生机,更具魅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节奏主要有紧张的、舒缓的、低沉的、轻快的等几种类型,朗读、朗诵时要与情境和体裁相联系,节奏在一篇作品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在把握了具体作品中的基调后便容易判断了。在具体朗读、朗诵时,节奏要鲜明,并根据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则用轻快的节奏,该沉重则用沉稳、稍慢的节奏。

 6、吐字

 吐字是朗读、朗诵时按照标准的普通话的标准来发音。要克服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弱点,注意吐字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这一点可以在平常的绕口令练习中得到锻炼。

 7、呼吸

 呼吸是朗读、朗诵的关键。在进行朗读、朗诵时呼吸要均匀,既能使朗读、朗诵的声音有力、洪亮,也能使紧张、怯场的情绪得到缓解。可通过朗读前深呼吸作自我心理暗示,给自己增加自信。

 朗读、朗诵同时要注意的还有以下问题:

 1、选材选取

 (1)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感人的,但又不是太大的作品,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感染受众。

 (2)选择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作品,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难以构成形象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自己难于找到朗读、朗诵的感情基调,最好选择自己有过一定生活经验的题材,便于自己领悟、理解和产生共鸣。

 (3)针对朗读,事先应选一篇500、600字的作品(根据具体的文体具体选择),有限,不宜太长,太短则难以淋漓尽致地传达感情。

 (4)针对朗诵,则应最起码做到脱稿,背诵一篇3~5分钟的作品。熟练的背诵可以让自己更好地领悟所选择作品的情感更有自信地表现自己,灵活自如地用自己的声音征服受众的耳朵。

 2、主旨把握

 (1)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背景和情感基调,透彻理解其内涵进而进入情境,把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以至于不歪曲作品的创作本意。

 (2)找到所选作品的情感最高亢、激昂的部分,并加以细心琢磨和感受,争取把高潮重点用恰当的语调强调出来,给受众以震撼力。

 3、语言表达

 (1)使用标准普通话。

 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别,要注意清除生字、生词等障碍,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要正确,做到“不结巴、不重复”,掌握咬准字音等普通话基本常识,使自己的朗读、朗诵优美动听。

 (2)声音要抑扬顿挫,不做作。

 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根据所选作品的情感表达需要加重地读某些词、句,舒缓地读某些词、句,更不能一直像“呐喊”一样地喊出来。

 (3)读出感情、诵出形象。

 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对作品本身感情色彩的深入和形象的把握,切忌“平铺直叙”,语言“干巴呆板”,而要善于“绘声绘色”地描绘和抒情。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心中有形象、心中有波澜,富于想象、联想,并且敢于强调、敢于表现。

 (4)控制感情、把握高潮。

 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作品本身表达出来的感情和高潮的把握,并注意防止感情传达用声过高、过强,以及高潮把握过高、过浓。要注意在“读”或者“诵”中调整气息、节奏,防止无感情依托的高声、喊叫。高潮的把握要注意生动之处。要善于挖掘设计和感受制高点,这样才能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

 除此之外,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还要注意身态语言,即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的运用,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言语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作用,但要注意运用的原则,要有协调性、自然性与一致性,切忌语言过少而进行大幅度的动作表现。

 4、练习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6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