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怎么治疗

人格解体怎么治疗,第1张

迄今为止,人格解体的病因不明,没有哪种药对它是特效药。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疲劳可诱发或加重人格解体,证据是:⑴ 许多人格解体主诉,早期是过劳引起一过性人格解体发作,睡一觉就恢复;⑵频繁熬夜、入睡困难能诱发或加重人格解体;⑶睡眠充足时,刚起床的头几分钟人格解体减轻。 既然疲劳加重人格解体,所以加重脑负荷的因素也加重人格解体。例如,不愉快地专注某事、过度焦虑、恐惧、抑郁、强迫,都可诱发或加重人格解体。由这些负性情绪加重引起的人格解体,消除这些负性情绪,人格解体就能缓解,称为继发性人格解体;消除这些负性情绪,人格解体仍不缓解,则诊断为原发性人格解体,即人格解体障碍。 提高兴奋强度可能减轻人格解体,证据是有些病人⑴高强度锻炼后人格解体一过性好转;

目前在医学上,对于人格解体没有什么特别的药物。人格解体很多都是由于身体和精神过于劳累而引起,所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分焦虑、害怕,更不要抑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保持心情愉悦,这样人格解体就能够减轻。

区分人格解体中的情感解体与精神分裂症中的情感淡漠主要是看是否对自己情感淡漠感到痛苦。人格解体中的情感解体的临床特点是自觉丧失了情感而痛苦,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会爱他(她)们了,感到十分痛苦、伤心;精神分裂症中的情感淡漠为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对引起正常人极大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表现漠然,声调平淡,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

在我看来你的情况还没到情感解体的程度。但是你的心理还是有问题的,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心理障碍如不能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发展为精神疾病。

但是兄弟你不要担心,你能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这证明你只是轻度的心理障碍,只要及时的调整,是完全可以康复,找回生活得乐趣,祝你好运!

我也是这样的。可是周围的人不相信。医院的医生也鲜有治疗这种专门类疾病的能力。给你提个方法。1你可以试图去相信你的病是由于外界的攻击而非自己的错造成的。2在你做个选择之前,想一下这个选择是否与你上一个判断和选择是在那个范围内。3第三个是关于时间性的概念,你是否有那种你会随着周围的时间、人被迫进入某个时间节点或者被这种催促控制的感觉。4在与别人产生敌意时,比如对方的话攻击了你,比如骂你,你应该想一想何时你开始对自尊有过度的在意。这个是你吗?是否接触过扭曲认知的行为。比如我的这句话“这个是你吗?”是否有一个人曾经去立刻说“是你”这样的攻击行为。再如“序号化”,比如要被迫说“再一个”这样的话。这个是你吗?将对方的认知行为是不是转换了。比如一个人曾经对你有过批判性,毫无根据,然后的一段时间有人用强制性语言去扭曲了你。然后你的语言模式变成了同样的攻击性行为。在别人攻击你时,是不是你为此做出改变?是否接触过性质、评价类的词,数量、程度、级别类的词。这些背后的标准是对方灌输给你的吗?别人让你所接受的那些评价、内容、评价的模式是你吗?对方的那些攻击性是她的攻击性和她的行为而不是你。3你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有你的父母其中一方对你有过持续的误解和猥亵行为?类似于打击自尊、人格贬损这样的行为。4是否被迫为外界的环境和人感到愧疚、为其负责。如果是这样的,你可以尝试重新了解事物发生的过程。比如对这些人的了解。5是否感觉到接受某种信条、指令。6你的语言性格表达方式是不是被替代过。7你可以试图把上面的语言理解成帮助性行为而非要求性行为。8与其相信他人的美好不如相信自己的美好。9在接触了音乐、环境噪音时是否感觉到自己的一部分变成了其中的音乐、格式化、手机中的磁片振动或者歌词的内容。或者脑海中时常有一个教育者,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会感觉被迫按照别人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一部分分给别人。10接受邪恶和丑陋的存在,也接受好的存在。比如恶意竞争、不同性别的人之间的倾轧、他人的刻薄要求和模仿的行为等。11识别朋友敌人和对他人的“愧疚”以及他人的消极看法,并且远离这样的人和其输出的态度。12在感觉到他人的态度前,先认识和了解其本质。13如果感觉到被迫将注意力分给他人,可以想一想是什么使你对别人产生了这种。14在思维和表述过程中是否要被迫下判断,这个不是我的思维过程而是别人制造的思维和行为。15当别人对你产生敌意时,是否你将其视为友好的,当这种行为持续时是否伴随暗示和想让你认同她。16在相信别人面对你的态度是友好的之前请先延缓这个判断。17在你的核心人格中是否潜藏了你为了他人而付出的态度,这个是你始终扮演养育者的角色。你可以试着去观察这个过程,就是那个人是你吗?你是否以其替代性身份生存。你是不是始终养育了她。是否在你所接触的外界的人中,有人试图剥夺并影响那个人的存在。这个人与你有什么样的关联。18思考一下自己吸收别人负面的看法前,是否有一种曾经发生过,而后出现这种类似情况发生了的状况。在发生了这个状况之前,是否有人曾经使你产生了事情发生过或者模拟场景的误导。比如别人是把你当成沙盘游戏中的角色还是与你建立切实的关系。人格解体的实质是对环境他人的误解和过低的防御能力等造成的。实际上就是竞争行为模式的传播。你的疾病可能是由于你吸收了别人的不尊重、偏激、自私。这些人是希望你怀疑自己。你应该不轻易相信权威的教导、某种闭环型的价值标准以及表面特征。这些其实是他人的一部分。就是别人的问题解决不了想伤害你来达到某些目的。建议你可以先静下来,把缺点还给别人,不为别人解决问题。18在接受了外界的一种导向时不要去用这个当成是真理和信条或者持续接受这种判断。19你可以通过获取他人的说法来了解自己。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人以你不是你来掩盖真相或者让你持续这个过程长达数十年,你可以把这个当成是别人的问题和别人的。20接受真实的你,不要太过于相信权威。21外界的期望应许善意和表达很可能是出自不良意图,建议不去做选择。22如果感觉到了攻击性,那么这个大概是让你去证明,这个实际上并不是你。

Krishaber(1873)最早描述了这一症状。Dugas(1898)首次应用了人格解体这一术语。一般说来人格解体是指对自我和周围现实的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言。

对自我的不真实的感觉即指狭义的人格解体,它可单独产生,而对周围现实的这种感觉则又称非真实感。有些人格解体常是突然产生并带有昏厥感和面临灾难的惶恐紧张感。有些患者感到自己躯体和周围环境以及他本人产生一种似乎是不真实的疏远的感觉。

K.Jaspers则认为人格解体是丧失存在意识的一种临床表现。患者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丧失了一种“自我”的感觉。目前把人格解体看做是一个非特殊综合征,颞叶癫痫、中毒性精神病和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抑郁症等都可伴发人格解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14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