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也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因为本质上这算是某种图画,所以我个人觉得还算不错。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它的存在基于历史,也确定了现在。也是很多人都在认为一切都是在证明还活着象形文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先赠与后代的艺术。
东巴象形文字的起源是从东巴教初期,纳西先民才开始接受并使用的,形象属于一种古老的图画,主要用于书写东巴经典集,在民间少数也会有这样的文字出现,现在也是。(所以看到这种文字请不要惊讶,很正常)
这种文字看起来活灵活现。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写(画)远处的太阳和山脉,大地,水和农田在近处,根据个人喜好添加各种动物,还有一些其他题材:农耕、歌舞等人类活动场景也可以画,类型很广几乎全部简单的文字都可以用来形容。活灵活现、固定性等这都是东巴象形文字的魅力,很吸引眼球。
这种东巴象形文字的讲述,动物类尤为繁琐,几乎就是画出来形状和特征。与其说是实用的,不如说是装饰的。仍在学习或写作东巴的人,正怀着继承或保护的心情学习和传播。然而,东巴并不是出生地的少数民族语言,而是随处可见。它几乎在各个方面都融入了生活,政府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仍在进行。例如,大多数企业的牌匾将专门写在东巴,甚至在公共汽车牌照上。在日常生活中去当地的传统民居,贴上许多用东巴写的对联。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意义非凡的存在。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还是一种生活。代表了以前也代表了现在。体现了从前的悠然生活,也体现了现代的传统。
我一直对东巴文字十分兴趣,虽然我不是考古学家或者文字专家,也没想过以后可以在文字研究院作研究。但是东巴文作为古代象形文字的最早文字形态,至今都没有失传。这是很让人吸引的
东巴文发源于云南丽江,是纳西族人发明的。纳西族是在与缅甸边境接壤的中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生活在群山之中的少数民族。丽江美丽的地理环境孕育着这个神秘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叫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从原始形态向文明形态过渡中的自然宗教,它笃信万物有灵。东巴文正是因为有了这宗教而发展起来的,它作为纳西人宗教仪式的表达工具,逐渐演变成独特的文字形态。这种文字看起来宛如插图,东巴文中的每一图像符号都有它约定俗成的线条和笔法,形成有固定所指的概念,并具备了表示某字、某词的符号。目前已各有1400个符号,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它至今仍在使用,故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它脱胎于原始的图画文字。纳西语称“思究鲁究”,可直译为“木迹石迹”。它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看过东巴文字的人都会发现它们是刻印在木头或石头上的;二是“木石之痕迹”,也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也就是以画物像作为记载交流的工具。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
东巴经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所以有很多的国内外专家一直把东巴文字作为研究的对象。据说,30万纳西族人中,能够自由阅读写作东巴文字的人已是屈指可数。精通者不足10人
那么,能读懂东巴经的人也是更少,大多是八九十的老人。这是因为这样,丽江目前正进行大范围的文字教育。
在高耸入云的秀丽山峰——玉龙雪山的麓地,丽江地区中心地带有一家“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由于位于海拔2400米的高山,非常寒冷,纳西人们围坐在屋檐下燃烧的火塘前,专心致志地阅读、抄写“东巴经”。丽江的有些学校也在抓文字教育,孩子早早的学习接触东巴文字,受着东巴经的熏陶。他们跟着精通经书老前辈每天早早起来阅读,听说,住在山下的纳西人民天天能听到朗读东巴文字的声音。
无论如何,东巴文字之所以现在面临生存危机。约占人口九成的汉族的文化深深渗透到纳西族村落,这也加速了纳西族独特文化的衰退。在黄山完小,东巴文字教育之外的课程全部用汉语、汉字,校内到处挂着“请讲普通话”的牌子。
所以,东巴文字能至今保存下来,已经是不容易了。它是世界文字发展史的奇迹!
东巴经不仅仅是纳西先民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集纳西古典文学大成的宝库。东巴文学的出现,是纳西族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举。简言之,东巴文学是东巴教祭司--东巴用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编创,并记载于东巴经中的文学作品。这部分文学作品既有别于民间口传文学,也有别于纳西族用汉文创作的作家文学,属于独立的一个范畴。
东巴文学首先是早期口传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上古社会的民间口承文学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东巴文学的形成,尤其是作为口诵经形式存在的作品应早于唐宋,即上古时期原始宗教巫师达巴在仪式上诵念的各类祝咒经词,应为东巴文学的前身或雏形。而东巴教、东巴经、东巴文学的形成当是公元7世纪前后纳西族西迁并定居在丽江以后的事。东巴文学的定型、繁荣和大量书写传播,则是在10世纪前后的唐宋年间,元至明代中叶又不断有新的增补,其间经过了数百年乃至近千年漫长的历程。明清到晚近随着东巴教走向衰微,东巴文学未再产生有影响的新作而处于停滞状态。
从内容上看,东巴文学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涉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广泛而生动地展现了纳西先民狩猎、游牧、农耕、迁徙战争等古代生活风貌和历史画面。从形式上看,东巴文学既有较质朴简单的祝咒词、歌谣、谚语,又有洋洋大观的宏篇巨帙;既有古老奇谲的神话,又有想象丰富的故事传说;既有宏伟壮丽的史诗,又有婉转动人的叙事抒情长诗;除了大多数浪漫主义风格突出、宗教色彩浓厚的作品,还有讽刺小品式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们以神话为主体,构成了一条色彩缤纷的文学长河。从体裁上看,东巴文学是诗体文学,所有的作品都是由奇数音节的诗句组成,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等奇数诗句错落使用,长短相间,比较自由。其中以五、七言诗句为多,也有少数晚期作品用纯五言诗的形式写成;所有作品都由东巴在特定的仪式上用特定的乐调吟咏唱诵。从题材上看,东巴文学可分为东巴神话(包括创世神话、降妖伏魔神话、神族争战神话、爱情神话等)、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长诗、诗体故事、祭祀经诗、生产劳动歌、习俗长调等等。从历史分期和发展层次上看,东巴文学的早期作品主要是集中反映纳西先民对宇宙天地和人间万物形成的素朴看法,以及纳西先民与各种自然力和超自然力的斗争的东巴神话、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稍后期的作品主要是祭祀经诗、诗体故事、叙事抒情长诗、习俗长调等;再后则主要是一些现实性较强的讽喻性的短小篇什。从接受上看,东巴文学的诵唱有特定的场合,即在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上,故其文学接受是怡情悦性的文学欣赏和审美体验,与庄重肃穆的民族传统教育,真切虔诚的宗教思想说教、宗教情感的宣泄融为一体的群体性接受;从其影响上看,东巴文学因其独具的不朽的艺术魅力,无论对后世的民间长诗、传说故事、歌谣风谚的发展,抑或是对于后代的汉文作家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东巴文学在纳西族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东巴文学的主体构成是东巴经神话、东巴经史诗。其中创世史诗《崇搬图》(《创世纪》)和英雄史诗《东埃术埃》(《黑白之战》)与后期的叙事长诗《鲁般鲁绕》(《牧儿牧女迁徙记》)一起构成了东巴文学的三根鼎柱,在纳西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东巴经神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