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对4-5岁幼儿在情绪目标方面有什么要求?

指南对4-5岁幼儿在情绪目标方面有什么要求?,第1张

一、健康  (一)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幼儿教育五大领域(语言)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颜色,并能说出名称;

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

(2)情感目标

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3)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

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

(4)创造目标

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面画满;

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能较准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的象征意义;

认识常见的固有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情感目标

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3)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图形组合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会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初步有目的地设色、配色;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围绕主题安排画面,能表现出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按意愿作画。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认识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空间关系;

增强配色意识,提高对颜色变化的辨析能力;

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表现不同效果的作品。

(2)情感目标

在安排画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形式美。

(3)技能目标

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人物、动物的动态;

能运用对比色、类似色、同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注意色彩的整体感和内容的联系; 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表现一定的情节,并变化多种安排画面的方法。

(4)创造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二)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初步熟悉泥工、纸工等材料、工具;

了解泥的可塑性质;

了解纸的性质。

(2)情感目标

通过玩泥、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3)技能目标

掌握泥工中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能;

学习撕纸、粘贴,初步撕出简单形状并粘贴成画;

初步学会用自然材料(石子、豆子、树叶等)拼贴造型;

学会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蘸上颜色在纸上敲印。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在纸上按意愿压印。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

通过泥工、纸工及自制工具的活动来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创作,并培养儿童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技能目标

能正确使用剪刀剪出方形、圆形、三角形及组合形体,并拼贴成画;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折出简单的玩具;

学习用泥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掌握撕纸的基本技能,撕出简单的物体轮廓。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泥按意愿塑造;

能大胆地用纸按意愿撕、剪出各种物体轮廓。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了解各种纸张的不同性质,知道不同性质的纸张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对自制玩具的材料加以分类,以获得选择、收集这些材料的经验。

《新纲要》艺术教育理念内涵之描述——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旧纲要》中艺术教育目标曾指出:教给幼儿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的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它们的兴趣,初步发展他们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中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而在《新纲要》中艺术教育目标描述是: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新纲要》艺术教育要求是: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新纲要》艺术教育指导要点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以艺术教育为主要特色的课程主要遵循了三个原则:明确主体的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在西方逐渐流行,是当代教育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进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手脑并用的原则心灵手巧,动手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究问题,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意大利医学女博士蒙台梭利就曾经提出了幼儿期的教育应该以动作发展及感官训练为主,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自己的个性。

现在的许多家庭中,孩子以最自然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然而,孩子所得到有关情绪的教育和信息都是不正确的。为了让孩子在成人后的心理健康,孩子需要得到情绪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地区分判断自己的情绪,如何恰当地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

  1、忘掉家长的身份,记住自己的责任。家长要做的不是改造孩子,而是影响他、感染他。父亲示范给儿子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母亲示范给女儿如何做女人。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强悍的母亲和一个弱势的父亲组成的家庭大多会出现问题,因此她建议母亲们,无论在外面多么能干,回到家请一定定位为“小女人”。

  2、假如孩子看上去需要一个发泄的方式,而不是想把他的感受说出来,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方式,允许孩子用这些方式释放出来。例如,用拳击打枕头,到室外活动、怒吼或跑步,或让孩子写下让孩子气愤的那个人的名字放到鞋垫上,然后出门昂首挺胸地散步。这些都是排解孩子的愤怒的好方法。留一些旧报纸,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让孩子用手撕。留一些放鸡蛋的纸板,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让孩子用脚踩,把愤怒给排解出来。

  3、一些让让感受和情绪释放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用黏土、画笔、粉笔、泥塑等方式把他的感受表现出来。让孩子把感受写出来也是不错的方式,让孩子到自己房间,写出自己到底有多生气、多烦躁,然后在孩子平静下来后读给你听,这种方式是帮助孩子走出各种情绪困扰的无价之宝。孩子也可以唱出自己的感受,跳舞也行,跑步也行,摆个搏击的姿势也可以,这都能帮孩子把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你可以猜想孩子那样做的时候的感受。同样,当孩子忧伤、生气或烦躁时,允许孩子哭出来。

  4、永远也别对孩子说停止哭泣,眼泪是表达和释放情绪和感受的身体语言。如果孩子不需要通过哭来表达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不哭了。

  5、给孩子做示范,告诉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告诉孩子你会怎么做。教孩子不要把情绪和感受压在心中,很多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或出现各种身体疾病和症状的人往往就是不知道如何把感受和情绪表达释放出来。

  6、通过教孩子区分和判断各种情绪,允许孩子以恰当的方式表达释放出来,这对于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孩子今后将成为一个懂得情绪、懂得控制和释放自己情绪和感受、更懂得生活的人。现在行动,你和孩子都会有巨大的收获。

  7、换位思考。当发现孩子有情况时,换到他的位置思考,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因为理解他才能帮助他。

学前期是情感教育如下:

这里主要指的是“情绪调控能力”。即学前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儿童情感教育的目标,这也是对儿童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里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它能及时使人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

情感教育的注意事项: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

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3--4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萌发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2、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有好奇心,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3、喜欢动植物和周围环境,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段目标:

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5-6岁: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4-5岁: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3-4岁: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0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