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极易抑郁和焦虑

从小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极易抑郁和焦虑,第1张

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被父母极度忽视是什么感觉?

有一个博主说,自己从小就被父母忽略,感受不到家人的爱。

她还是个婴儿时,父母觉得照顾婴儿太麻烦,就将她送到农村亲戚家里。

2岁被接回后,父母不是将她扔给保姆,就是将她锁在家里。

一年级开始,她从来都是自己起床,吃早餐,上学,周而复始……

8岁被送到寄宿学校,即使周末回家也经常看不到父母的影子。

在别的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中撒娇,她却活得像个孤儿。

由于长期得不到关心,没人交流,博主变得敏感,自卑。

希望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能从别人那里得到。

正如《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写道:

“世界上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深以为然。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回应,就像一道光,照亮未来的路。

可如果失去了这道光,孩子犹如坠入深渊,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就像永远填不满的漏洞。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

情感上的忽视和冷漠与身体上受到的物理折磨相比,不能说更糟,但至少同样糟糕。

它看不到摸不着,却让人痛彻心扉。

丘吉尔一直以来,都是无所畏惧,果敢坚强,可他的一生都在和抑郁症抗争。

他在自传中写道: “心中的抑郁就像条黑狗,一咬住我,就不会放松。”

原来,丘吉尔出身贵族,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常年热衷于政治。

母亲生下儿子时年仅20,美貌出众,忙于社交应酬,无暇照顾刚出生的儿子。

哪怕丘吉尔给母亲写信,母亲也从来不回;

印度服役三年间,母亲只给他写过两封信,但无关嘘寒问暖,而是家里的报丧信。

因为长期经受父母的忽视和冷落,丘吉尔时常敏感脆弱,没有自信。

即使后来他已经成为伟大的英国首相和演讲家,可他却认为——

我的成就很多,却一事无成。

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忽视无异于一种精神暴力,时时刻刻都在侵蚀着孩子的内心。

坚强如英国首相都无法逃脱,更何况对普通人。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的时候,没有得到充足的爱的养分,成年之后,就会不断地想要填补这个漏洞,如果这个洞一直填不满,那么就会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是指当父母总是用敷衍和冷漠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言行,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是可有可无的。

毁掉一个孩子,不理他三次就够了。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会成为刺向别人的尖刀。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得不到爱的回应,他的心灵会干涸僵硬,甚至成为伤害别人的尖刀。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这本书有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主人公布莱丝在生下女儿后,女儿的整日哭闹让她心力交瘁。 于是,布莱丝经常把幼小的女儿晒在一边,任凭她大哭大闹,自己则带上耳机,拼命写作。

渐渐地,女儿因为得不到母亲的回应,在长大后,竟变成了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

10岁时,她在游乐场把一个男孩推下滑梯,导致对方死亡;

后来更加变本加厉,竟然把刚满一岁弟弟的婴儿车推向马路,当场撞死。

为什么一个10岁的女孩会成为有暴力倾向的杀人凶手呢?

因为情感上的视而不见,就是刺向别人胸口的那把刀。

看过一个心理测试。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对1511名儿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论让人吃惊:

在针对儿童的四大暴力行为——情感虐待、性虐待、身体虐待和忽视中,竟是忽视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大。

当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回应,很容易形成对自我认同的否定;为了获得更多的情感关注,他们有可能形成破坏性的情绪表达或行为表达方式,如用攻击性行为来获得关注。

很多父母觉得,只要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孩子就会生长得很好。

他们从不关心孩子的感受,面对孩子的痛苦置之不理。

殊不知,无视一个孩子比遗弃一个孩子更加残忍。

父母的爱带给孩子无穷的力量。

爱因斯坦说过:“爱是最好的老师,远远超过责任感。”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李亚鹏和王菲的女儿李嫣自出生起,因为唇腭裂,一直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可是王菲却说:“我觉得她很美,很漂亮,一点都没有问题。”

夫妻二人把对女儿的爱转化为一种大爱,用女儿的名字,成立嫣然天使基金,用来帮助同样患病的儿童。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不管你生来如何,我们都爱你,爱你的一切。

并且因为有你,我们愿意帮助和你有同样遭遇的孩子。

如今的李嫣,独立自信,多才多艺。

也许她是不幸的,生来有着缺陷。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着用全力呵护她感受,爱她的父母。

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尊重和爱护的,他们的内心便会充满力量。

**《奇迹男孩》中,奥吉是个有着面部缺陷,相貌丑陋的男孩,他敏感自卑,担心同学会嘲笑他,上学时都带着头盔。

但只有爸爸鼓励他:“也许你会很孤独,但是我们一直都在。”

当奥吉因为丑陋受尽同学的冷落和欺负时,妈妈对他说:

“你一点都不丑,每个人脸上都会留下各种痕迹,而这些痕迹标记着我们去过的地方,绝对不是丑陋的。”

奥吉生来就注定要比别的孩子经受更多的荆棘坎坷,但是幸运的是,他拥有懂得爱和尊重的父母,他们给了奥吉最安全的庇护。

父母的爱和鼓励让奥吉有勇气走出家门,直面挫折和挑战。最终他成长为聪明、勇敢、乐观的奇迹男孩,并让身边的同学朋友接纳了他。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父母的爱,会为孩子的心灵镀上金身,创造奇迹。

爱的光芒可以穿透恐惧和漫漫长夜,带给孩子无尽的能量,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中所有的不堪和磨难,收获一份自信和幸福。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当孩子的情感迟迟得不到回应,这种感觉如同石牛入海。

这种绝望的感觉,会让孩子的心灵变得千疮百孔。

长期以往,不仅会让亲子关系布满裂痕,还有可能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亲密和最信赖的人,无论多忙,请不要忽视他们渴望被爱的眼神,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

当父母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孩子的情感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

有了父母的关注和理解,孩子才能成长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

有了父母的陪伴和尊重,孩子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雨和磨难。

本来原生家庭只是一个心理学词汇,逐渐被大家知晓后,原生家庭有时候莫名其妙被称为某个人性格创伤的归因。其实所谓完美的原生家庭真的很少,但经过原生家庭而受到影响或多或少,某个人疗愈能力和天性也造就他之后幸福与否。

原生家庭情感的缺失,会导致某些孩子性格冷漠敏感,不懂怎么去爱自己和别人;或是出现某些孩子自卑极端,容易被别人给予的一点点爱所诱惑,失去后甚至会变得不可控。

如果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相敬如宾、礼貌疏离的相处模式下长大,年龄成长了,但关于情感缺失的那一块还未察觉及填补。长大后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爱另一个人。谈恋爱了,和恋人相处很被动,对恋人给予的爱不知道怎么去回应。甚至是因为敏感的心理,害怕抗拒别人给予的爱,害怕拥有过又失去,只好表现出冷漠待人的样子。

这是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去谈恋爱,不想尝试。是抗拒,也是害怕。

如果一个孩子是在父母忽视给予的家庭里成长,甚至看着另一个同胞兄弟姐妹享受着父母宠爱,心里一直都会渴望得到,哪怕是一点点。长大后的他们,太渴望拥有爱了,很想体验被爱的感觉。

这样的状态下的他们,会变成两种极端。一种是不断游走于恋爱关系,享受着不同的人给予他们的爱,但永远不愿意也是不知道回应。一种是害羞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容易被不良心思的人给予一点点的爱,当成他的全世界,被他当成个人所有。一旦拥有过,对方不再给予或者离开了,会一蹶不振或者是作出极端的行为。

有人受到伤害,经此一生甩不掉。也有幸运又勇敢的人,选择了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放下后重新学习爱的课题。

当一个孩子缺乏情感教育的话,这会导致孩子对事物的冷漠态度。他不能从同理心的角度看待任何事情。他也会怀念对弱者的同情。没有爱的孩子无疑更自私。我无法理解爱和被爱的真正含义,也无法感受到情感带来的幸福。即使没有情感教育的孩子也会情绪分散,孩子们也不会快乐。

会造成孩子自卑心理。

当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做的。当他长大后,当他进入社会,看到他的同龄人可以做任何事情,他会有自卑情结。当他回家后,他会和父母吵架,说我小时候你什么都不让我做。这显然是无能的表现。由于他无能为力,他逐渐疏远了与他人的沟通。就这样,自卑感变得越来越严重。

会导致孩子出现社交障碍。

由于忽视了童年的情感教育,孩子们不与父母交流在学校和家里发生的事情。从长远来看,会有问题。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太忙了,没有时间陪孩子,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能没有人会与他们交谈。这样一来,他越是不说话,以后就越不想说,因为他觉得说出来没用。最终,它会导致社交恐惧症。

 

孩子对于很多事物有敏感心理。

孩子们的敏感之处在于他们不相信任何人的表现,尤其是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有很强的抵抗反应,也就是说,他们不想接触新事物,他们总是独自一人,不喜欢与他人玩耍。事实上,他的心仍然想和孩子们玩耍,但他无法建立信任关系,所以他总是独自一人。有时孩子独自在家的时候,就跟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但是只要到外面,孩子才会变得非常内向,不敢说话。

情感忽视是什么?

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 情感忽视是一种“不明显的伤害”

情感忽视指: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自己本应该给予的情感支持。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是不回应(unresponsiveness)、不可及(unavailability)和/或遗漏(omission)的。

“不回应”指的是家长不会积极响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而是有意识地采取回避、否认或者批判的态度。比如转移话题、或是批评孩子“想太多”、“太脆弱”等等。

“不可及”指的是当孩子有情感需求时,家长没有闲暇去理会,或是由于家长不在场,所以孩子很难找到家长并向他们求助。

“遗漏”指的是家长疏忽了对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家长可能会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但并不会过问孩子的情绪如何、是不是开心等等。

情感忽视是一种“不明显的伤害”。你很难通过外在的表现,来一个人有没有遭受情感忽视:被情感忽视的人身上没有伤痕、他们的父母也并没有对他们大吼大叫。因此,许多人直到成年以后,才发现自己在情感需求方面,有哪里不太对劲。

2 情感忽视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a “我是自己情感的陌生人”:对自己情绪不熟悉

在情感忽视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情绪并不熟悉。他们很难识别自己的情绪,也难以区分情绪与情绪之间细微的不同。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没有帮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感。比如,一个会照料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长,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会关心孩子的情绪:“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于是孩子明白了自己的情绪状态是“难过”;而情感忽视的家长,可能会无视孩子的眼泪,或者讥讽孩子的软弱。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不明白自己的内在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情绪波动。

b “我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好过一点”:不懂得自我关怀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在自己痛苦时,不会也不懂怎么进行自我关怀(self-care)。这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教他们如何去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开始否认自己的情绪需要,他们想:“既然父母不在意我的需求,说明这些需求并不重要,我不该有这些需要。”

一方面,被情感忽视者不去正视自己的需要,不去关怀自己的内心状态;另一方面,他们常常用不健康的方式去应对情绪。许多被情感忽视者时常感到有种空虚感,Webb博士认为这是他们用空虚来掩盖自己的其他情绪。

c “我没事,我很好,我不想要”:不向他人提自己的情感需求

被情绪忽视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也不常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于是倾向于认为别人都不会提供支持,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他们不再相信被人会回应自己的需求。而由于他们不表露需求,别人更加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甚至可能因为他们的不信任而远离他们。

d “我搞不懂你为什么难过”: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

在情感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也容易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我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推测他人的需求,而被情感忽视者长期不关注自己的情绪,因此也不会注意到他人的情感需求,或是虽然能意识到他人情绪低落,却不知道该怎么让别人好起来。

孩子也不例外。家长一旦察觉孩子情绪不稳定,那就要及时找孩子沟通,并且要态度诚恳,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倾吐出来。不知道什么是情绪,也不会处理,只是通过哭来向外界求助,通过与妈妈或其他抚养者互动,学会了处理情绪。妈妈温柔地抱起他,安抚他,这些安抚方式被他内化,慢慢形成了他处理情绪的方式。

难免会犯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错误,有些家长就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其它孩子做比对,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别人家孩子”。长时间影响下,孩子的情绪极易可能崩溃,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某种意义上这件事就过去了。如果您觉得这个令他有情绪的事情会对他习惯或者性格有影响,那就在这件事过去之后,跟他谈谈这个问题,彻底化解这次情绪问题。

如果孩子的情绪比较暴躁,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或者狂躁症?或者心理产生问题?如果自己调节不了孩子的这些情绪,还是得找中医调理或心理医生来疏导。信任和支持,这是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特质和积极情绪的基础。在很多糟糕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自己交流,其实,孩子是被父母一点一点的推远的。

就是也不打他,也不骂他,只是把它抱起来之后抱回家了,她哭着喊着气的,还打了我一下,还有自己跑回去做然后跑了几步又回来了,然后我又把他抱起来上电梯,然后一直嘟囔着我不回家,我不回家家庭表达能力和父母的关系的情感质量方面。孩子会通过观察从父母那里学习情绪。而照料的联系和行为会使儿童的情绪社会化。家长要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向他们示范正确的情绪疏导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21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